03.05 阿富汗在歷史上有什麼成就?為什麼阿富汗會被稱為“帝國墳場”?

爾朱少帥


阿富汗為什麼如此難以征服?為什麼美國和蘇聯都在此遇到了麻煩?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阿富汗自古以來就是貧瘠之地,征服它幾乎沒什麼回報,因此其實近代的幾個大帝國雖然對阿富汗用兵,但其軍事行動的實質都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實真正征服的目的並不是阿富汗。另外一點是,阿富汗多山地,這種地形特點特別適合打游擊戰,因此當地部落抵抗外敵入侵擁有很多有利條件。

背後更重要的原因——帝國角力的競技場

而除此之外,在近代阿富汗屢屢成為帝國滑鐵盧的最大原因,是因為這裡幾次都成為了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勢力打代理人戰爭相互對抗的場所,所以幾次表面上是一個帝國自己征服不了阿富汗,但實際情況都是另一個帝國或者其它勢力在阿富汗通過支持代理人將直接參戰的帝國拖入泥潭,所以實際上都是兩個帝國乃至更多勢力的直接對抗,而這才是阿富汗能夠幾次成為“帝國墳場”的主要原因。

將阿富汗描寫為帝國墳場的英文漫畫:墓碑上寫著英國、蒙古、突厥、馬其頓等歷史帝國的名字,破坦克上寫著蘇聯,新拉來的墓碑上寫著“美國來了”,拉車人說:“這是下一個。”

蘇聯阿富汗戰爭是在和誰打?

其實蘇聯直接介入阿富汗戰爭是始於1979年12月,而蘇聯入侵阿富汗主要的原因其實也並不是看中了阿富汗什麼東西,而是從冷戰整體格局的通盤考慮。在蘇軍入侵前,阿富汗一直由親蘇政黨所控制。但在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而也在此時,蘇聯和阿富汗領導人之間也開始發生齟齬。蘇聯開始擔心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會擴散到阿富汗,進而通過2000公里的蘇聯阿富汗邊境向蘇聯國內滲透。而同時由於在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和解,徹底倒向美國,使蘇聯在中東失勢,也促使蘇聯產生強烈危機感,希望通過加強對中亞的控制,穩定在伊斯蘭地區的影響。同時也威懾中國。

與蘇軍對抗的阿富汗“聖戰者”

蘇軍入侵後,也確實很快就控制了阿富汗主要城市的局勢。真正來自阿富汗本土的抵抗並不算特別激烈。但蘇聯入侵阿富汗卻給了西方和伊斯蘭世界拖住和削弱蘇聯一個絕佳的機會。所以從1980年開始,在美國、沙特和巴基斯坦的聯手支持下,來自世界各地的“聖戰者”開始大量湧入阿富汗,他們和阿富汗當地部族結合,針對蘇軍發動了持續不懈的游擊戰。

80年代,美軍將對蘇作戰受傷的阿富汗聖戰者運到其在德國法蘭克福的軍事基地救治

其中美國中情局還專門制定了一項名為“旋風行動”的計劃,僅1980年一年就為這些聖戰者組織提供了2000多萬美元的經費,此後還逐年增加,到1987年當年,中情局為其提供的經費已經上升到6.3億美元。而沙特和巴基斯坦的相關部門也在此期間為這些聖戰者組織提供了大量經費,這使得蘇聯無論在戰場上取得怎樣的成功,也都無法根除在阿富汗境內的抵抗勢力,最終在阿富汗被拖跨,導致國內經濟崩潰,國家解體。

但美國等外國勢力的支持,也使伊斯蘭極端勢力迅速崛起,而本·拉登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對伊斯蘭極端勢力失控,最終釀成了911事件的苦果,但這也成為了美國直接入侵阿富汗的誘因。

美國打的阿富汗戰爭是什麼?

當然美國打阿富汗戰爭的直接起因就是911事件。但其實911事件之後,美國進行的阿富汗戰爭也很快達到了目的,塔利班政權被推翻,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影響力被降至最低。

“瘋狗反咬”的“911事件”是阿富汗戰爭的直接起因

但美國入侵阿富汗其實也是一次項莊舞劍的行動,推翻幾乎只擁有原始裝備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只是表面上的理由,而真正的目的則是在原本其控制力比較薄弱的中亞地區大量駐軍。這一方面可以威懾俄羅斯的傳統領地中亞幾國,另一方面如果伊朗形勢有變,阿富汗的軍隊就可以直接投入戰鬥,同時還可以威脅中國。

美軍在阿富汗開展軍事行動

而另一方面,美國入侵阿富汗也觸動了周邊乃至中東一些伊斯蘭原教旨勢力的利益,其實基地組織能夠崛起原本也就有這些勢力支持的因素。所以這些組織也始終在為阿富汗抵抗美軍的勢力提供支持,不希望讓美軍對阿富汗佔領的太舒服。

所以一方面美軍不希望撤,一方面也有人想給美軍造成麻煩,這樣給外界就造成了阿富汗戰爭一直打不完的感覺。但這其實並沒有說明阿富汗有多難打,只是說明它仍然還是各方通過代理人進行力量博弈的場所,說它是帝國墳場也沒錯,只是其根本原因並不在於阿富汗本身,而在於國際政治的複雜環境。


桃花石雜談


這個三千多字的回答,將會從歷史的角度,來解讀阿富汗為什麼會成為各個時代大帝國的噩夢!
公允的說,阿富汗確實是個“帝國墳場”,而且屬於那種“刀下不死無名之鬼”的類型。

1838年~1842年、1879~1881年、1919年~1921年三次讓大英帝國禿頭灰臉;

1979~1989又用了十年時間,拖垮了紅色蘇聯;

2001~2014不可一世的美國也黯然收場。

大英帝國、蘇聯、美國都是當時世界上最牛逼的存在,但這三個大帝國不約而同的來到阿富汗,又走出了幾乎完全相似曲線,這究竟是什麼原因,今天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阿富汗為什麼會被列強覬覦,是因為資源豐富嗎?

阿富汗是個極有意思的國家,西邊的伊朗、北邊的中亞五國、甚至就連南邊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都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唯獨面積接近65萬平方公里的阿富汗是個黑洞一樣的土地。

曾經有個笑話,一個基督徒、一個佛教徒、一個穆斯林在一起討論誰的神最慷慨。最終,三人一致認為是安拉,因為祂賜予子民們最豐富的石油資源。這時上天傳來一個聲音:“你們不知道,我還安排了阿富汗嗎?”

但這麼一塊貧瘠的土地,為什麼三大列強會紛至沓來呢?這就得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解釋了。

和世界上每個人的頭上都貼著標籤兒一樣,這世界上每個國家的腦袋上也都分別貼著不同的標籤兒。

阿富汗是屬於腦袋上比較多的國家之一,它既是個南亞國家、也是個西亞國家、還是個中亞國家。

一個國家腦袋上同時貼著三個地區標籤,是不是看起來有點霸氣側漏?!

但可惜,一般情況下,當我們說到西亞問題的時候,沒有阿富汗什麼事;說到南亞問題的時候,也沒有阿富汗什麼事;說到中亞問題,同樣沒有阿富汗的戲份。

這就是阿富汗這個國家的地緣政治,他是一個繁忙三岔路口上的隱身人。

充滿高山深谷的阿富汗地形

雖然腦袋上貼著三個地區的標籤兒,但是因為距離這三個地區的政治核心太過遙遠,當討論這些地區問題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遺忘了阿富汗的存在。

但再窮的三岔路口,也是三岔路口。雖然阿富汗是一個長期被遺忘的隱身人,但是他畢竟是在三岔路口上,而且是在分別通向三個重要地區的三岔路口。

這就是列強覬覦阿富汗的唯一原因,對於任何一個有志於擴張的大帝國來說,阿富汗都是最好的前進基地和踏腳石。

其實,在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三個大帝國之前,敢於踏足阿富汗的,沒有一個不是威名赫赫的強者。

波斯的居魯士大帝、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然後是巴克特里亞王朝(中國稱大夏、吐火羅)、大月氏、貴霜王國、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這些名字對於熟悉歷史的朋友來說,隨便捏一個出來都是“能止兒啼”的狠人。

這些狠人帶給阿富汗的,不光是千年以降的戰火,還把生活在這個地方各部族民眾,鍛造的驍勇善戰、桀驁不馴。

杜蘭尼王朝疆域

1747年,阿富汗普什圖人艾哈邁德沙·杜蘭尼,第一次建立了屬於阿富汗國家——杜蘭尼王朝。

杜蘭尼王朝出現後,就開始爆錘西邊的波斯和東邊莫臥兒帝國。當英國人到達印度次大陸時,杜蘭尼王朝已經吞併了西北印度大片的土地,其中就包括名城白沙瓦(巴基斯坦西北邊省省會)。

當英國人開始經營印度次大陸的時候,曾經強悍一時的莫爾王朝已經成了一捆兒廢柴。它成為廢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被阿富汗的杜蘭尼王朝錘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英國帝國應該感謝阿富汗人。

當然了,英國殖民者也表示了他們對阿富汗的謝意,這種謝意的表達方式是,1839年2.1萬英軍侵入並佔領坎大哈,第一次英阿戰爭爆發。4個月後,喀布爾淪陷,英國人舉杯歡慶,以為女皇皇冠又多了一顆叫喀布爾的明珠。

但英國人很快就發現,阿富汗可不是三哥這種祖傳菜瓜,他們很快就陷入了,阿富汗人游擊戰的汪洋大海之中。

3年零8個月以後,損兵折將3萬餘眾的英印軍隊自阿富汗全部撤退。此後80年,英國人又嘗試了兩次,但最終,都淹沒在阿富汗人的游擊戰術裡。

第一次英阿之戰

公允的說,英國人不論是軍隊數量還是裝備的質量都呈現碾壓性的優勢,但卻始終不能在阿富汗行使有效的統治,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英國人希望達成的是一個有限的目標。

英國人入侵阿富汗的目的,是在自己的英屬印度和中亞俄國勢力範疇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區。這個緩衝區能建起來當然最好,如果建不起來影響也不大,因此英國人不會傾其所有的進行戰爭投入。

另外,既然英俄緩衝區。阿富汗獲得毛子的支持,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毛子對盟友歷來都有口惠實不至的傳統,英國人真的打過來時,毛子軍隊都跑的沒影了,但支持點武器還是能做到的。

1879年第二次英阿戰爭期間,英印軍炮兵部隊駐紮在喀布爾老城以南的巴拉·希薩爾高地堡壘周邊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阿富汗國內的部落山頭。

阿富汗政權的基礎,更像是一個部落聯盟,國王不過是國內眾多部落山頭中勢力最大的一個。

英國人打過來搞倒了國王,並不意味著搞垮了國家,其他部落的老大還沒答應呢。國內山頭林立,各自為政,是阿富汗能夠拖垮大帝國最重要的內在因素。

不過,英國人在阿富汗也不是一無所獲。三次英阿戰爭最大的收穫便是,1893年英國殖民者強迫阿富汗政府簽署了“杜蘭線”協定。

這條由英屬印度外務秘書杜蘭在地圖上設定的邊境線,將阿富汗東部的一大塊領土劃入了英屬印度,而印巴分治時這部分領土又進入巴基斯坦的版圖。

這塊領土就是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西北邊省的名稱換過好幾次,現在它叫“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而它最初的名字是叫“阿富汗尼亞”。

我曾在《巴基斯坦為什麼那麼亂?》的回答中提到,巴基斯坦西北邊省和阿富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俾路支省的俾路支人鬧分裂時,西北邊省的普什圖人也跟著湊熱鬧。

蘇軍入侵阿富汗時,西北邊省是阿富汗游擊隊的補給基地,美軍入侵阿富汗時,西北邊省是塔利班遊擊隊的藏身地。因為,他們原本就是一個國家,一個種族都是普什圖人,甚至可能曾經是一個部族。

要知道,你問一個阿富汗人,他會先說自己是哪個族、哪個部落的人,然後才是阿富汗人,這就是他們對國家和族群的排序方式。

“杜蘭線”的另外一個副產品是“瓦罕走廊”。

有意思的是當時阿富汗政府,對這根長300公里,最窄處15公里,最寬處75公里的細線根本就不想要,因為它對阿富汗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更何況,這塊領土既不屬於英屬印度,也不屬於阿富汗,而是在清政府的疆域內。

但不要不行,英國按著阿富汗的腦袋接受了這個狹長地帶。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上文說的,英國的目的是用阿富汗作為緩衝區,隔開自己和俄國的勢力範圍。

之後,1979年的蘇聯和2001年美國踏足阿富汗,不過是帝國擴張謀求在中亞、西亞展現影響力的體現,其在阿富汗的經歷堪稱英國人的翻版,甚至戰爭曲線都一模一樣。

千萬不要,把美國入侵阿富汗簡單看做是為了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想想2003年開始的中亞“顏色革命”,你就是能看出美國踏足阿富汗的效果了,這大概是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唯一的收穫。

那這些牛逼掉渣的大帝國,為什麼就始終弄不服小小的阿富汗呢?

原因就是三個字“不划算”,我們之前說過,阿富汗本身並沒有多少資源,其國內的基礎設施也聊勝於無。所以,不管誰來都實現不了以戰養戰,只能是無限度的持續投入。

北約後勤車遇襲

美軍打擊塔利班時,後勤補給只能海運物資到巴基斯坦的港口卡拉奇,然後用重型卡車組成車隊,穿越兩千公里,經過巴基斯坦的西北邊省運到坎大哈和喀布爾。

雖然美國每年都給巴基斯坦上百億美元的“買路錢”,但西北邊省的部落民和塔利班可是本家,襲擊後勤車隊可是家常便飯,甚至曾徹底截斷補給線數週,讓駐阿美軍餓肚子。

所以,從2001年開始,持續了17年的阿富汗戰爭,成了美國財政的黑洞。據五角大樓統計,阿富汗戰爭花費了七千多億美元,同時每年對阿富汗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還需要450億美元,而這個金額已經達到了阿富汗每年GDP的兩倍。

美駐阿軍隊數量圖

十幾萬大軍打了十七年,結果怎樣呢?就是下面這張圖!

2017年初阿富汗領土政府控制地區(紅色)

大片紅色政府控制區裡面夾雜著大小不一的白色斑塊,這些白色區域依舊在塔利班手裡。更搞笑的是,在美軍泰山壓頂之勢的幫助下,卡爾扎伊的政府軍控制區域反而日漸減少,美國政府真是要一口老血吐在地上了。

這是阿富汗政府軍控制區域的比例

其實阿富汗反抗軍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戰術,阿富汗也從來沒有爆發過可歌可泣的大決戰,不論是美國、蘇聯還是英國都沒有。反抗軍的戰術就一條“拖死你”,胖子拖瘦了,瘦子託病了,病的拖死了。

早晚有一天算經濟賬,您會感覺“不划算”,自然會退出阿富汗。您要是不怕花錢,咱就耗著,比窮阿富汗怕過誰?!

歸根結底,阿富汗會成為“帝國墳場”,就是這三個標籤,“三岔路口”、“太邊緣”和“不划算”。

第一個是勾引帝國來墳場的原因,後兩個是埋了帝國的原因。

但歷史上的喀布爾,可不是今天這副斷壁殘垣的模樣,她是絲綢之路上從長安出發最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和樞紐。波斯人塔布利茲·賽義伯曾在長詩《喀布爾》中,充滿感情的描寫她:

“喀布爾的每條街道都令人神往,

埃及來的客商穿過座座市場,

數不清她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明月,

也數不清她的牆壁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她早上的笑聲快樂得如鮮花一般盪漾,

她的夜晚閃爍著絲髮的光亮……”

這是1960年喀布爾的照片,你敢相信嗎?繁華程度遠超咱們,撫今追昔,感慨實多!

不知何時,喀布爾能重複往日“燦爛千陽”的榮光?!

看在辛苦碼字的份兒上,各位看官賞個關注唄!也不花您錢!是不是呀!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正是看到這一點,19世紀俄國和英國爭奪阿富汗的戰爭就開始了,當時的日不落帝國財大氣粗,軍事強勁,贏得了優勢;即便如此,英國人也沒有完全控制住阿富汗,他們先後3次派出英駐印度軍進攻這彈丸之地均遭遇到失敗,直到阿富汗獨立,還是沒遍插英國國旗!

阿富汗獨立不易,英國人不甘心失敗,依舊對它虎視眈眈,俄國人從來不示弱,不間斷地推進;在一戰、二戰的時期,處心積慮,拉攏誘惑阿富汗當權派,好在,阿富汗人也會借力打力,巧妙地斡旋,讓阿富依然屹立不倒。

1979年,前蘇聯派兵入侵阿富汗,此後長達9年的時間裡,蘇聯紅軍在阿富汗的山嶺、溝壑、谷地中渫血,綿延起伏的群山讓蘇聯不可一世的機械化部隊失去優勢,無休無止地陷入戰爭的泥潭,幾乎無力自拔。

此後,廣為人知,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藉口阿富汗“包庇基地組織”,私藏本.拉登,出兵阿富汗:前前後後、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輾轉折騰了18年,塔利班政權依然存在,顛撲不破!除葬送了財力,也一無所獲!

作為一個內陸國,讓曾經或者現在依然強大的英國、蘇聯、美國這樣的頭號帝國都粉墨登場,並無一例外地勞民傷財,空耗國力,結局是折戟沉沙,這“帝國墳墓”的稱號並非空穴來風!


希望星晨58298869


阿富汗又被譽為“帝國的折翅之鷹”,在蘇聯和美國入侵阿富汗之前,阿富汗還曾經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遭到過英帝國的入侵。英阿之間進行過三次大規模的戰役,第一次英阿戰爭發生於1839-1842年,在印度站穩腳跟的英國意欲染指阿富汗,最後鎩羽而歸,阿富汗也因此保持了此後30多年的獨立;第二次英阿戰爭發生於1879-1881年,戰爭結果以阿富汗淪為英國的附屬國而告終,雙方簽定了《甘達馬克條約》;第三次英阿戰爭發生於1919年-1921年,全世界民族主義運動的高漲給予了阿富汗民眾極大的信心,最終在印阿邊境少數民族起義軍的支持下,戰勝了英軍,並於1921年宣佈獨立,擺脫了英國的外交控制。

1979年9月,阿富汗的阿明發動政變,試圖擺脫蘇聯的控制,正處於歷史巔峰的蘇聯立即出兵阿富汗,挽回對阿富汗的控制。蘇軍雖然很快以鋼鐵洪流佔領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但卻很快陷入了以阿富汗游擊隊為主要對手的阿富汗人民戰爭中去了。阿富汗多山,非常適合游擊隊的活動。蘇軍陷入了曠日持久的被動之中,並付出了慘痛的代價,1988年蘇聯戈爾巴喬夫當局在新思維的影響下,宣佈接受日內瓦會議的決議,陸續撤出在阿富汗的蘇軍。蘇軍入侵阿富汗,不僅消耗了蘇聯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大大降低了蘇聯的國際形象,成為蘇聯最終解體的原因之一。蘇聯撤出阿富汗後,阿富汗國內政治與社會持續動盪,這也直接導致了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興起。

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美軍隨後在阿富汗也積極組建新政權,但美軍和阿富汗新政府一直被暴力恐怖襲擊籠罩著,反恐變成“越反越恐”,在多年軍事行動沒有收到預期成效且美軍付出了近萬億美元的軍費和數千人傷亡的情況下,美國奧巴馬政府決定自2014年開始撤出駐阿美軍。美國忽略了從根本上消除阿富汗恐怖主義之源,最好的方法應是促進阿富汗的經濟社會發展,縮小貧富差距,因而美軍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註定是要無果而終的。


青年史學家


說起阿富汗,我們都知道,他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這個國家的支柱產業還處於農業,但是耕地面積卻還沒有可用農業總面積2/3,還要養活著全國近3000萬的人口。阿富汗作為一個內陸國,農業對灌溉的要求十分重要,但是阿富汗全年的降水卻僅僅有240毫米,這個國家大部分地區都位於伊朗高原上,大部分地區都是山脈地段,而且當地人過度放牧導致土地退化,再加上大片的荒漠,阿富汗就像一個被上天忘記,被大陸鎖住的國家。但是這樣一個國家卻扼住了亞歐的咽喉,成為連接亞歐大陸和印度洋的樞紐,或許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又為你打開了一扇窗。


阿富汗的環境似乎就營造了一種墳場般的氣息,所以接連三個時代的帝國都在這裡折戟成沙。三次英阿戰爭,當初的日不落帝國在伊朗高原的西山沉落。美蘇爭霸的處於優勢階段的蘇聯,也在阿富汗戰爭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最後灰頭土臉的撤退。911事件後,怒髮衝冠的超級大國美國迅速佔領了阿富汗全境,卻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中進退兩難,進去容易,出來難。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的原因就在這裡,三個所處時代的最強國都在這裡吃了虧。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首先阿富汗實力落後所以很容易就佔領了,但是佔領以後,不管哪個帝國,他們都面臨當地人民的反擊反抗。比如說蘇聯在入侵阿富汗以後,阿富汗大大小小的起義組織,迅速如乳後春筍般建立起來。蘇聯的軍隊陷入了無休止的游擊戰泥沼中,即使蘇聯的飛機,大炮,坦克的狂轟濫炸,也沒有打擊到游擊隊的士氣和力量,反而使得阿富汗游擊隊從短短的幾萬人壯大到了十幾萬人。各分散的游擊隊組織,甚至組成戰線聯盟,相互策應,協同作戰。

第二個我們來說一說,為什麼阿富汗的游擊戰爭如此成功?阿富汗多山地貌,平原地區極少,這就為阿富汗人民進行遊擊戰爭提供了諸多的便利。就像當初美國入侵越南一樣,越南多雨林地貌,就為當地人進行遊擊戰提供了先天條件。崎嶇的地貌許多重型武器便失去了用場,重型坦克,運輸車基本上都難以通行,新式的武器配上牛馬拉車這樣格格不入氛圍,成為帝國軍隊在阿富汗真實的寫照。阿富汗崎嶇的地貌不僅為自己的游擊隊提供了便利,更為帝國的先進武器設置了天然的屏障和阻礙。

第三,我們再來說說阿富汗這樣一個土地貧瘠的地方,讓大國“以戰養戰”的計劃落空。阿富汗這樣一個地方根本沒有辦法以戰養戰,本來他們的耕地就少,再加上地區不發達,所以軍隊所需要的物資必須從遙遠的本土國運過來。蘇聯相對雖然相對好一些,但是來回的運輸費用和物資就需要花大量的金錢,人力和物力。如此大量的花費就是一個只有付出,沒有產出的無底洞,還要遭受到輿論的各種譴責。所以基本上入侵阿富汗的帝國都無一例外的陷入了戰爭的泥沼。


第四,我們來說一下複雜的國際關係。英國佔領阿富汗的時候就和俄國因為阿富汗的領土發生了爭奪。所以當時俄國就支持當時的阿富汗,來反抗英國,尤其在二戰期間,蘇聯和英國就因為阿富汗領土發生了多次的爭執。蘇聯運送武器給阿富汗來反抗英國,後來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時候,阿富汗就拿著當初很多蘇聯送給自己的禮物來打蘇聯。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時候,西方國家又在暗地裡支持阿富汗。後來阿富汗又拿著當時西方國家送來的裝備來面對新的入侵者美國。所以複雜的國際關係,對於阿富汗的存亡和“帝國墳場”的名字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謂兵家必爭之地,必然不會讓一方得勢。


阿富汗這個亞洲命運的十字路口,像一把十字架架在了入侵他的帝國的頭上,也豎在了自己的身上。戰爭是可怕的入侵者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最終卻毫無收穫,受侵者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失去的家園,土地損毀,家園破壞,陷入貧窮,生活困苦。我們希望和平存在在世界上的每一個地方,遠離戰爭,一片祥和。


紅雨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阿富汗被波斯人統治了長達幾百年。波斯算不算帝國,顯然算。

那麼這算帝國的墳墓嗎?

其次,佔領阿富汗的國家通常不會使用太多力量。

客觀來說,阿富汗除了有一些軍事戰略意義以外,幾乎毫無價值。

這個國家沒有資源,人口眾多,人民愚昧,直到今天也是最不發達的國家。

所以,無論是蘇聯人還是美國人,還有英國人,多是隻是形式上控制阿富汗而已,沒人想真正徹底吞併阿富汗。

以蘇軍為例,在阿富汗始終保持10萬人規模。

誰都知道,阿富汗有接近2000萬人口,全國到處都是山地,10萬部隊就算維持基本治安也是不行的。

所以,蘇聯從一開始就沒準備徹底陷入阿富汗。

在10年的戰爭中,蘇軍死亡1萬多人,最後因為蘇聯就要解體被迫撤退。

但你能說是阿富汗人贏了嗎?

蘇聯本人也只是扶持阿富汗親蘇政府而已,最終只是扶持失敗,撤退而已。

阿富汗為此付出了死亡100萬人的巨大代價,死亡人數是蘇軍的近一百倍。

還有600萬人成為難民。

蘇軍撤退以後,阿富汗軍閥繼續混戰,持續了幾十年。

蘇軍如果真的想佔領阿富汗,徹底控制阿富汗,使用幾十萬兵力,徹底進入,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但有什麼意義呢?這1000多萬人口(現在3000萬)的貧窮爛攤子,誰來維持?


薩沙



阿富汗,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試問,這個世界上有哪個國家能以一己之力,將當年的超級大國——蘇聯拖死與此,又有哪個國家,能夠讓美國幾十年陷入反恐泥潭。

就憑這兩件事,帝國墳場,非阿富汗莫屬。


帝國墳場:

遠的不說,我們就說近代的。原來的阿富汗在70年代之前是很富有的,有著“中亞瑞士”之稱,在那時,到處都是一片繁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國民安居樂業,似乎,戰爭是那麼的遙遠。

但是阿富汗的魔咒終究還是要到來。

蘇聯:起初蘇聯的想法很簡單,無非就是建立一個親蘇的阿富汗政權(關於戰爭起因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在這我就不多講了)。但是蘇聯他太低估了“人民的力量”(帝國墳場的力量)。

你(蘇聯)有米系列的直升機,我(阿富汗)有美國捐贈的毒刺導彈;你(蘇聯)有裝甲旅,我(阿富汗)有百元不到的RPG和地雷(兔子:不是我賣的,不是我賣的);你有鋼鐵洪流的衝鋒,阿富汗:不好意思,我們這裡是山區,路邊打個埋伏都能炸幾輛坦克;你(蘇聯)控制了大城市,我(阿富汗)充分運用了(兔子的)絕學,化整為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九年之後:阿富汗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為難民;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削弱了國力,從而被迫改變其全球戰略,對國際戰略格局影響深遠。

當蘇聯離開阿富汗時,不經覺得自己時日不久,眼神呆滯的望著天空:我只想建立一個親蘇的阿富汗政權,為什麼......



有了蘇聯的前車之鑑,美國表示:阿富汗這個墳場打屎我都不會碰。

的確,美國確實沒有碰阿富汗,但阿富汗卻自己找上門來了(美國很無奈啊)。

“911”事件震驚了全美國,阿富汗恐怖組織開飛機炸醒了美國,阿富汗的魔咒,不是你想不要就不要的。

於是,13年的反恐(戰爭)在阿富汗拉開了序幕。

13年裡,美國深有體會感受到了蘇聯當初的感受,也深刻意識到人民的戰爭是一片汪洋大海。

你(美國)有阿帕奇,我(塔利班)有RPG;你(美國)有M1A2,我(塔利班)還是有RPG,什麼?一發不夠?不要緊,那就來兩發,沒有什麼不是RPG不能解決的。

據統計,在13年裡,美國在阿富汗傷亡過萬,耗資3萬億美元,而且還在不斷增加(目前還有部分美軍駐紮在阿富汗),當美國撤出時,看了一眼大毛,無奈的吐了口氣,對天上的毛熊表示哀悼。

阿富汗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它用它帝國墳場的實力拖住兩個超級大國的國力,為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崛起爭取了時間(我兔邪魅一笑)。


科技軍武


阿富汗曾被20多個世界頂尖軍事國家所試圖征服,但所有的國家都僅僅是在那統治了那麼一小會,便再無進展。無論是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還是橫掃亞歐大陸的成吉思汗,亦或者是近代以來的軍事實力強大的蘇聯和美國,都討不到任何好處。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位於南亞與中亞和西亞的交通核心點,可以說是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但阿富汗也是由於地形十分複雜,各種巖洞和峭壁縱橫交錯,縱然是如今衛星偵察技術最為先進的美國也沒有關於阿富汗內部最為詳細的地圖。

阿富汗人口約2600萬,上百萬的民族主要有普什圖族、塔吉克族、哈扎拉族、烏茲別克族等,其他較小民族有俾路支、努里斯坦、土庫曼等民族.。這些民族幾乎都是伊朗語族,而且幾乎都是部落制的跨界民族。他們曾經在中亞叱吒風雲,征服過伊朗、印度等國,驍勇善戰,民風極為彪悍。

這樣強悍的民族以及伊斯蘭聖戰的力量,加上本身就是跨界民族,外來支援渠道眾多。阿富汗地形又極其複雜,非常適合游擊戰。只要外界提供足夠的武器支持,徹底征服阿富汗極為困難。

英國兩次全軍覆沒,蘇聯也是損兵折將,美國出兵佔領喀布爾周邊地區外,對塔利班控制區也是一籌莫展。當然這也離不開大國博弈。英國阿富汗戰爭期間,阿富汗王國背後有俄羅斯帝國的影子。蘇聯入侵阿富汗,游擊隊背後是美國的支持。現在塔利班後面有基地組織。


傑說123


從古至今世界上的強大帝國和超級大國,都沒有徹底征服過阿富汗,讓他們憎恨,折服和傷心而退。

阿富汗國旗

阿富汗在古今戰爭歷史上,被人們習慣稱為“帝國墳場”、“強國傷心地"和“大國絞肉機”等。

阿富汗全稱: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首都喀布爾,面積6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3256萬(2O15年統計),宗教信仰伊斯蘭教,使用語言為普什圖語和達里語等,GDP2OO多億美元,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阿富汗的民族構成主要以普什圖族為最多,其次為塔吉克族、烏茲別克族、哈薩拉族、土庫曼族等。

阿富汗地理位置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位於亞洲西南部,伊朗高原東北部,是中亞的一個內陸國家。西部與伊朗接壤,北部和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連,東部與中國和克什米爾(巴基斯坦控制區,有爭議)相鄰,南部與巴基斯坦相接。

阿富汗地區在世界古代歷史上,曾經是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沙皇帝國、蒙古帝國和大唐帝國等爭奪、控制、佔領和侵略的戰略要地。

阿富汗人

在近代和現代世界歷史上,又有日不落的英國、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對阿富汗進行瘋狂的軍事佔領和侵略。但是他們都妄想徹底征服阿富汗,現在只有美國還繼續苦苦掙扎不斷增兵,不吸取沉痛的歷史教訓,結果是不可能像美國想像的那樣“美好”,等侍美國的將是要麼主動撒軍,要麼被動撒軍。

那麼是什麼重要原因,讓阿富汗成為“帝國墳場”的哪?其重要原因是:

1,阿富汗人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勇敢彪悍的民族特性。

英國侵略軍

在1839年~1919年的80多年裡,英國為了與沙俄爭奪中亞的控制權,擴大殖民地範圍,先後三次入侵阿富汗,動用3~5萬不等的兵力,最後在阿富汗人民的英勇頑強抵抗下,英軍每次入侵阿富汗幾乎都是全軍覆滅,慘敗收場。

1921年11月22日英阿兩國停火談判,簽訂了協議,英國承認阿富汗獨立。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日不落”超級強國,都沒有戰勝弱小的阿富汗,可見阿富汗人民是一個具有堅強意志、勇敢彪悍的民族。

英阿戰爭

2,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徵,是極其的特殊。

蘇聯為了支持阿富汗親蘇的卡爾邁勒政府上臺,在1979年12月27日開始大規模入侵阿富汗,至1989年2月15日開始全面撒軍,在近1O年的時間裡,蘇聯動用了15O多萬的各軍兵種部隊,傷亡5萬多人,損失2OO多億美元的代價,最後以徹底慘敗撒軍收場。阿蘇戰爭最終成了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勃列日涅夫:蘇阿戰爭的指揮者

蘇聯慘敗的重要原因除了第一點以外,就是因為蘇聯的現代化、機械比軍兵種無用武之力,在阿富汗以高山狹谷,溝壑縱橫佔8O%,河谷平原佔20%交通不變,後勤給養難以補充的不利條件下,阿富汗人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徵,頑強抵抗使蘇聯人徹底失敗。

3,阿富汗人學習和運用游擊戰術,是最成功的典範之一。

在美國發生911事件以後,於2OO1年1O月7日,以美國和英國為首的北約部隊,對阿富汗以“反恐"的名義發動了侵略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兵力最多時有15萬多人,今天仍有近萬人,據不完全統計美軍己死亡五千多人,傷二萬多人,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億美元。

美軍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人民憑藉掌握嫻熟的游擊戰術,利用熟悉本地的地形地貌,化整為零,對美軍等北約軍隊採取靈活多變,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在明處和喑處聲東擊西,小規模襲擊美軍,阿富汗人民給美軍以重創,使美軍焦頭爛額疲於奔命,傷亡慘重。

總之,英國人、蘇聯人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都沒有戰勝阿富汗人民,美國今天依靠更加強大的軍事實力,更加先進的武器裝備也不可能徹底戰勝阿富汗人民。

美軍在阿富汗

歷史己經證明了:阿富汗人民是不可戰勝的,阿富汗是“帝國的墳場”。







墨色芊華212432961


阿富汗為何很難被征服,為何它被稱為帝國的墳場。


其實阿富汗的重要性在古代尤甚於在現代,而且現代的阿富汗如果要細分的話,其領土是分屬河中,呼羅珊,錫斯坦以及犍陀羅這幾塊的,還包括從古至今連通內亞兩大部分的瓦罕走廊。而且事實上,能夠有效地控制上述地區,在近代之前的意義,可不只是能夠佔山為王而已。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犍陀羅地區(現在分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和錫斯坦-雷吉斯坦地區,前者是歷史上文化非常繁榮的一塊區域,現在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歷史名城加茲尼都位於這塊地區,當然還有一座名城如今已經不在阿富汗的手上,就是“百花之城”白沙瓦;後者則是阿富汗普什圖族的基本盤,尤其是坎大哈就位於這個區域。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坎大哈這座城市,也是阿富汗最大的幾座城市裡,唯一普什圖族佔據壓倒多數的,而相反,喀布爾,馬紮裡沙里夫,昆都士,赫拉特,這些地區都是使用波斯語(在阿富汗叫達里語)的塔吉克族+哈扎拉族人口占據壓倒性優勢的。所以為什麼有普什圖民族主義色彩的塔利班,在統治阿富汗時期的大本營是坎大哈而不是喀布爾,原因就在於此。


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南亞次大陸征服者,都是走犍陀羅-旁遮普-恆河平原這個傳統征服路線的,因此阿富汗對於印度來說,差不多就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刀。。。這事情怎麼做,參考印度希臘王國的建立者,以及帖木兒,巴布爾,納迪爾沙,以及阿富汗杜蘭尼王朝的開創者艾哈邁德沙。而且縱觀歷史,從恆河流域反推出去的可能性幾乎等於0。



阿富汗全境多為高原山區,地勢險要而環境惡劣,居住在這裡的居民也以強悍尚武而著稱,所以歷史上佔領了阿富汗的帝國似乎都沒有好下場,從公元前4世紀的亞歷山大到20世紀80年代的前蘇聯,2000年間數個帝國與征服者都在阿富汗遭受了挫折,並從此走向衰落乃至滅亡,阿富汗似乎對大國的戰略計劃施加了“魔咒”:只要覬覦阿富汗,就會引火燒身,最終導致自身走向衰亡。這一屬性讓阿富汗獲得一了響亮的外號:帝國墳場。

個人感覺其實阿富汗不是帝國墳場,而只是壓死帝國的一抔土,不需要過於神化。


一個國家若是有能力打到阿富汗,那證明這個國家已經到達了全盛期,緊接著可能就會走下坡路。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時候是1979年,這時候的蘇聯經濟已經大幅度下滑,糧食減產到要依賴進口,這時國力衰弱的蘇聯發動阿富汗戰爭,在治安戰中吃癟,這才是正常的。若是走下坡路的蘇聯還能在阿富汗硬肛眾帝國主義黑手,那才不正常吧。現在的大部分研究,提到蘇聯解體,都是在經濟與體制方面找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