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甲午殉國將領,為何只有丁汝昌被抄家,並且不準下葬

丁汝昌乃晚清名將,1836年11月18日丁汝昌生於一個清平的家庭,1851年加入太平軍,後見太平軍已然大勢已去,便歸順了湘軍,他為人溫和嚴謹,也驍勇善戰,深得李鴻章賞識,也因此在甲午海戰前被李鴻章調至北洋海軍。


甲午殉國將領,為何只有丁汝昌被抄家,並且不準下葬​甲午海戰爆發清軍可以說是倉皇應戰,而日軍卻早已準備充足,清軍內部軍紀渙散,人心不齊,導致鴨綠江防線的守軍不戰而降,素有“東亞第一要塞”旅順不久便被日軍控制。1895年2月3日威海衛失守此時丁汝昌的生命也進入了倒計時。

甲午殉國將領,為何只有丁汝昌被抄家,並且不準下葬​威海衛失守丁汝昌陷入了進無可功,退無可守的境地,而日軍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的投降書也在此時來到丁汝昌手裡。說個題外話,這封投降書可以說是千古未有之奇書,因為書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剖析封建王朝的弊端,日本的崛起以及日本是如何超越中國,所以這即是勸降書,卻也不像勸降書,但書中所之分析卻句句在理,是在值得清朝的當權者們好好閱讀,細細品味。

甲午殉國將領,為何只有丁汝昌被抄家,並且不準下葬​以丁汝昌之氣節,是萬萬不會投降,但是此時手下不斷有人哀求丁汝昌投降,此中滋味又有誰人知。2月11日,投降書中約定的日子快到了,丁汝昌親手炸沉了“鎮遠”號,2月12日眼看援軍遲遲未到,深感無望的丁汝昌給李鴻章發了一封電報“吾雖決意與艦同歸於盡,然人心潰亂,大勢已去矣。”隨即吞食大量鴉片而亡。
甲午殉國將領,為何只有丁汝昌被抄家,並且不準下葬​丁汝昌死後手下的人就拿著投降書像日軍投降,而李鴻章則是萬分悲痛,丁汝昌自己以身殉國,但卻保全了幾千水兵的性命,實在可敬!但是事後清庭卻將戰爭失敗的原因歸咎於他的指揮不利,並下令將他的棺槨捆上三道銅箍,塗上黑漆,15年之內不許下葬,以此作為對他的懲罰。

甲午殉國將領,為何只有丁汝昌被抄家,並且不準下葬​為何清庭承認其他殉國將士的功績,卻唯獨處罰丁汝昌?大概有怎麼幾點,丁汝昌是太平軍降將,出生不好,始終被其他將領看不起,黃海海戰失敗,就有很多人彈劾丁汝昌,光緒也以為是丁汝昌指揮不利導致黃海海戰失敗,而甲午的戰敗清庭急於尋找一個替罪羊,而丁汝昌又是主將,並且為了保全手下人的性命丁汝昌死前也在投降書上簽字,所以清庭就有足夠的理由將失敗歸咎在丁汝昌身上。

直到宣統2年,丁汝昌才被平反,最終葬於安徽無為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