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初中科學基礎篇|觀察生物

第二章 觀察生物

走進這一章,你就輕輕推開了生物世界的大門,首先你將會認識和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各種生物,熟悉它們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明確它們的類別;其次通過對生物微觀世界的瞭解,你將逐漸建立生物個體的結構層次概念;最後讓我們再放眼生物的整個生活環境,理解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一、生物的特徵

生物的特徵也就是生物與非生物區別的最基本標準,即生物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蛋白質和核酸;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因此能通過新陳代謝實現自我更新;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並適應周圍的環境;生物能進行生長和繁殖,並能將自身的遺傳物質傳遞給後代。在以上這些特徵中最基礎的是新陳代謝,它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動物與植物的主要區別。

動物不進行光合作用,從外界攝取現成的有機物養活自己,屬於異養;植物從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屬於自養;動物能進行自由快速地運動,植物卻不能。

二、常見的動物

1、動物的分類。

根據有無分節的脊惟,動物可以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又分別可稱為低等動物和高等動物。

2、脊椎動物的五大類群及特徵。

3、節肢動物門的特徵。

節肢動物門約有100多萬種動物,是種類最多的一個門,它可分為四個綱,分別是昆蟲綱(典型動物一蜜蜂、蝴蝶),甲殼綱(典型動物一蝦、蟹),蛛形綱(典型動物一蜘蛛、蠍子,多足綱(典型動物一蜈蚣、馬陸)。它們的共同特徵是身體和足都分節,並且擁有外骨骼。

4、昆蟲的特徵。

要判斷它是否是昆蟲,就要知道昆蟲的特徵,昆蟲的身體可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分節的足,一般有兩對翅,體表長著一層保護身體的外骨酪。

5、無脊椎動物的分類。

無脊椎動物的共同特徵是體內沒有脊椎骨,它們的形態各異,按照形態和結構可分類如下。

三、常見的植物

1、植物的分類。

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為五大類,即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它們的特徵如下。

2、被子植物的開花結果。

被子植物的花可按性別分為單性花、兩性花和雜性花三類。單性花是指缺少雄蕊或雌蕊的花,或是雌雄蕊其中之一退化無效的花(如冬瓜等)。兩性花指同時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如桃花等)。雜性花指單性花和兩性花同生於一株或同種的不同植株上(如山菊外圍的舌狀花是單性花,內圍的筒狀花是兩性花)。其中單性花中缺少雌蕊或雄蕊退化的花一般不能結成果實(如南瓜、西瓜等的雄花),而兩性花和雜性花則可以通過昆蟲和風的媒介完成傳粉過程結成果實。花在傳粉後,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中的受精卵(由花粉管中的一個精子與胚珠中的一個卵細胞結合而成,發育成胚。

四、細胞

1、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及作用。

細胞的基本結構分別是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它們的作用如下。

細胞膜:保護並控制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

細胞質: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場所;

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與遺傳有關。

除此以外,植物細胞所特有的結構的作用如下。

細胞壁:保護與支持植物細胞;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內含細胞液。

2、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

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共同點是: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不同點是:

(1)植物細胞的細胞中具有細胞壁和葉綠體,成熟的植物細胞一般還有大液泡,動物細胞的細胞質中沒有這兩種細胞器;

(2)植物細胞的細胞膜的作用是保護細胞和控制細胞內外的物質進出;動物細胞的細胞膜成為細胞質和外界環境之間唯一的屏障。

五、顯微鏡下的各種生物

1、生物在細胞結構上的異同點。

2、顯微鏡的使用。

顯微鏡的使用步驟一般包括四個過程:

(1)安放:左手託鏡座,右手握鏡臂,將顯微鏡安放在接近光源,身體的左前側;

(2)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較大的一個光圈對準通光孔。用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張開,同時調節反光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暗時用凹面鏡,直到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

(3)放片:1)將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兩端用壓片夾壓住,使要觀察的部分對準通光孔;2)從側面觀察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時,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

(4)調焦::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右眼張開,慢慢向後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當有物像時,停止調節粗準焦螺旋,然後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為止。

3、製作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步驟如下。

(1)把洋蔥鱗片切成大小約0.5釐米見方的小塊;

(2)在乾淨的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鑷子撕下洋蔥表皮,放在載玻片上用鑷子展平;

(3)蓋玻片與載玻片成45度夾角,蓋上蓋玻片,防止氣泡產生;

(4)在蓋玻片一側力口1一2滴紅墨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進行染色;

(5)用顯微鏡觀察,繪圖。

六、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1、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1)人體與許多生物都來自一個細胞——受精卵;

(2)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通過細胞分裂實現細胞數目的增加,通過細胞分化實現細胞種類的增加;

(3)形狀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群形成組織,人體的四大基本組織是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肌肉組織;植物的五大基本組織是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和分生組織;不同的組織構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即器官;

(4)動物體內不同的器官按一定次序結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項或多項生理功能的系統。所以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一組織一器官一系統一動物體;

植物體直接由器官組成,所以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一組織一器官一植物體

2、動物皮膚結構層次性的體現。

動物的皮膚由外到內可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層。

(1)表皮位於皮膚的外表,細胞排列緊密,主要有上皮組織構成;

(2)真皮內有許多血管,還有汗腺、觸覺小體、毛囊、立毛肌、熱敏小體及冷敏小體等。觸覺小體、熱敏小體和冷敏小體能接受皮膚的觸碰、擠壓、冷或熱等外界刺激,主要有神經組織構成。而血管內流動著的血液,則屬於結締組織。另外,當人體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汗毛會豎起來,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

(3)皮下組織主要有脂肪組成,能緩衝撞擊,並儲藏能量。

3、植物的五大基本組織。

植物的基本組織有:

(1)保護組織—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覆蓋在植物體的表面,起保護作用;

(2)輸導組織—由導管和篩管組成,分佈在莖、葉脈等處,擔負水分和營養物質的運輸;

(3)營養組織—細胞壁薄,細胞間質多,分佈廣泛,具有吸收、貯藏等多種功能;

(4)機械組織—細胞壁加厚,分佈在莖、葉柄、葉脈等處,對植物器官起鞏固和支持;

(5)分生組織—細胞體積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具有持續分裂能力。

每一種組織郡具有一定的分佈規律和行使一種主要的生理功能,但各種組織又是相互依

賴、密切配合的。

4、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可分為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臟、腸腺、胰腺。

口腔內有牙齒,在舌的攪拌作用幫助下,將食物弄碎,混合了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後,對澱粉進行初步消化,消化成麥芽糖。

胃能貯存食物,也能消化食物。胃壁上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質,還能通過蠕動起到一定的物理消化作用。

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肝臟分泌的膽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分別從膽總管和胰管進入小腸,小腸腸壁上的腸腺還能分泌腸液,通過小腸的蠕動,多種消化液與食糜充分混合,將澱粉、脂肪、蛋白質等有機高分子物質消化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小分子物質。這些小分子物質和水、無機鹽、維生素等物質透過小腸壁進入毛細血管。

因此消化系統的三大主要功能是:首先,將食物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分子;然後,這些分子被吸收到血液中並被帶到全身各處;最後,廢棄物通過肛門被排出體外。

七、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及其意義

生物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適應所賴以生存的環境,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水性、動物的保護色、擬態和警戒色等,這些方式有利於捕食、逃避天敵、尋找配偶等等。獲得有利的生存條件,從而使種族得以不斷繁衍。

而在生物與生物之間,同種與異種之間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種內關係包括種內互助和種內鬥爭,種間關係又包括寄生、競爭、捕食等,無論哪一種生物的滅絕或增加都會影響到其他生物,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系統,嚴重的還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所以人類要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動物園、植物園等措施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