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73歲CEO持股比例高達90%:晶盛機電治理結構還會是“一言堂”嗎?

73歲CEO持股比例高達90%:晶盛機電治理結構還會是“一言堂”嗎?

去年,浙江大學即將迎來她120歲生日之時,發佈了“創新創業生態藍皮書”。據統計,有400多位“浙大系”企業家掌控著近400家上市公司。其中,年齡最大的是原晶盛機電董事長兼CEO邱敏秀,今年73歲,原來是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昨天,介紹了飛科電器李丐騰家族“一股獨大”、“一股獨霸”問題;與之頗為相似,2012年晶盛機電IPO成功過會、擬登陸創業板之時,也出現十分嚴重的“一股獨大”現象,邱敏秀及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高達90%,引發外界對晶盛機電的治理結構“一言堂”之憂。

創業板最年長的女掌門邱敏秀

73歲CEO持股比例高達90%:晶盛機電治理結構還會是“一言堂”嗎?

晶盛機電非獨立董事邱敏秀

邱敏秀,絕對是一位浙商巾幗英雄!創業之前,她是浙江大學教授、博導、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60歲退休去創業,67歲時,晶盛機電在創業板上市,成為當時創業板企業中年齡最大的董事長。

界面·2018中國女富豪榜上,邱敏秀母子以40億元財富身家登榜,73歲!

邱敏秀,生於1945年,1962年,她就讀於浙江大學機械系,四年本科畢業後,被分配到浙江臨安通用機械廠,擔任技術員,一干近8年。1977年,她回到母校,在浙江大學液壓教研室、流體傳動及控制研究所、機械電子控制工程研究所工作,歷任實驗室主任、研究院、機電所副所長等職。1999年,54歲的邱敏秀出任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直至2005年退休。

73歲CEO持股比例高達90%:晶盛機電治理結構還會是“一言堂”嗎?

全球最大450公斤級藍寶石晶體

今年2月,全球最大450公斤級超大尺寸高品質泡生法藍寶石晶體,在晶盛機電的子公司“晶環電子”誕生,而此前,國際上尺寸最大的藍寶石晶體,是俄羅斯生產的,重量是350公斤。

藍寶石晶體,因其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良好的熱學性能,是半導體發光二極管、大規模集成電路等能源及光電子領域的理想襯底材料,運用領域如手機面板、手機及攝像頭、智能手錶等。

成立於2006年的晶盛機電,是國內首家能研發與批量生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自動單晶生長爐的企業,而且是國內首臺自主研發全自動單晶生長爐的締造者。2017年,專注於半導體、光伏與LED等新材料和智能裝備及服務一體化的綠色高端製造企業——晶盛機電,榮登《福布斯》雜誌“中國上市公司潛力企業榜”。

73歲CEO持股比例高達90%:晶盛機電治理結構還會是“一言堂”嗎?

2012年,邱敏秀(右)接受晶盛機電上市路演的採訪

晶盛機電2012年在創業板上市,該公司創辦於2006年,迄今已12年曆史。

創辦於2006年晶盛機電,與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成長曆程有關,晶盛機電為國內單晶爐龍頭,主要客戶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大中型企業;另外,近年來為應對光伏產業波動的影響,強化了產品在半導體領域發展。晶盛發行上市時,控股股東、大股東是金輪公司,持有股權佔總股本的74.94%;也就是說,晶盛機電的誕生,與金輪公司有必然的關係。

位於杭州上虞的金輪公司,原先主要從事金屬管件加工業務,是創始人毛全林 、毛漢林兄弟合夥創業的成果。邱敏秀從浙江大學退休“下海”創業,是受當時金輪公司老闆,也是毛氏兄弟中哥哥毛全林的邀請,以“技術入股”方式,於2006年合辦晶盛機電。

73歲CEO持股比例高達90%:晶盛機電治理結構還會是“一言堂”嗎?

晶盛機電生產車間

以技術入股方式,成為家族企業創始人,在浙江並不少見。以科技成果投資入股或者股權激勵,有利於企業的技術創新,同時也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晶盛機電邱敏秀一樣,比如國內抗癌藥龍頭貝達藥業的“貝達三劍客”中,三個創始合夥人之一的張曉東,也是“技術入股”的典型案例。又比如“德清牧歌生態農業”,2012年,4位來自浙江大學的大學生,不出一分錢,也是僅憑技術入股,佔有母公司20%的股份。

以產權激勵方式,鼓勵創新、激發創造潛力和積極性,應成為家族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路徑,因為科技人才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源泉。

晶盛機電創辦時,創始人邱敏秀缺乏自有資金,但其在學術界頗具影響力,而另一位創始人毛全林方面,一方面提供資金,另一方面在上虞市湯浦鎮也有多棟廠房及土地。另外,現任晶盛機電董事長曹建偉,也是公司創始之一、創始董事,他於2004 年 10 月起,就在慧翔電液及前身慧翔機電擔任高管。

73歲CEO持股比例高達90%:晶盛機電治理結構還會是“一言堂”嗎?

晶盛機電董事長曹建偉(左1)

2006年至2008年間,邱敏秀除擔任晶盛機電董事長,還兼任金輪公司董事長。在此期間,與浙江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聯合承擔 2006 年度浙江省工業類重大科技專項“全自動大規 模集成電路單晶硅生長爐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項目的合作開發,相關方除了晶盛機電之外,還有慧翔電液和金輪公司。而當時負責慧翔電液的曹建偉,本身就是浙大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出身的博士生。晶盛機電從2006年底創立至今,他始終堅持親手抓研發,目前,晶盛機電的研發團隊年年都在壯大,已擁有270多人。

晶盛機電創辦5年,就在創業板上市,創辦12年來,公司持續快速穩健增長,成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高端半導體硅材料、光伏硅材料、LED檢測與照明高端智能化裝備和藍寶石晶體材料供應商,這與女掌門邱敏秀為首高管團隊的知識結構很高有一定關係。

晶盛機電的代際交棒

73歲CEO持股比例高達90%:晶盛機電治理結構還會是“一言堂”嗎?

晶盛機電董事長曹建偉

2012年2月,晶盛機電成功過會後,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報道中,發出這樣的擔憂:“晶盛機電:治理結構‘一言堂’應收賬款步步高”。報道中指出,“查閱招股書時發現,邱敏秀與曹建偉為公司的共同實際控制人和一致行動人,存在關聯關係。邱敏秀、何俊母子為一致行動人。三人共持有發行人股份達90%以上。一股獨大現象十分嚴重,這將給公司未來的經營決策帶來風險。”

據招股書介紹,邱敏秀與曹建偉雖同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卻不存在關聯關係,但二人通過直接和間接持股方式合計控制公司的股權比例為84.2407%,另外,邱敏秀與另一發行人股東何俊,系母子關係,為一致行動人,加上何俊持有的股權,三人持有發行人股份達90%以上。

擁有大比例的持股優勢,即“一股獨大”現象,利弊兼有。利用持股比例優勢,能迅速決策,這是利的方面。但由於股權治理結構“一言堂”,也較容易發生重大經營決策實施不當控制的風險;當然,其弊端也並非沒有改善之處,比如可以增加必要的制約,構建來自外部的監督體系等舉措,避免獨斷專制的管理。另外,企業內部運轉上,儘量做到民主管理、流程規範,特別是在維護公司管理層在經營決策上的獨立性。

73歲CEO持股比例高達90%:晶盛機電治理結構還會是“一言堂”嗎?

晶盛機電10週年慶

2016年,晶盛機電10週年慶之際,企業完成了代際交棒,71歲的女掌門邱敏秀退居幕後,接班人是1978年出生的工學博士曹建偉,出任公司董事長,與之同時,邱敏秀之子何俊,任職公司總裁。

自企業創辦以來,曹建偉既是創始人之一,也一直作為邱敏秀的“副手”,擔任總經理一職。

邱敏秀的兒子何俊,比董事長曹建偉大9歲,生於1969年。大學畢業後,在浙江大學技術實業總公司任銷售業務的主管,後又任浙江大學快威科技集團市場部經理、杭州寶匯電子副總經理等職。他與曹建偉一樣,同為晶盛機電創始股東、董事。出任總裁之前,一直負責銷售管理。

在晶盛機電創始人、董事會成員中,學歷普遍很高,惟有毛全林是個例,1970年出生的他,僅有初中學歷。晶盛機電2012年上市後,其80後的女董秘陸曉雯,號稱上市公司董秘的“三高”人士:學位最高、年薪最高、連身家也是最高價,年薪60萬,並持有74.56萬股。

73歲CEO持股比例高達90%:晶盛機電治理結構還會是“一言堂”嗎?

晶盛機電總裁何俊

自創業板上市以來,晶盛機電的股權結構大致穩定、變動不多,另外,創始團隊成員也依舊在企業服務,並未出現什麼“分家”、“爭產”現象,那麼,他們是如何解決6年前治理結構“一言堂”的質疑呢?

首先,由於所有權、控制權、經營權三權分離,並得以明確,從治理機制上減少內部紛爭,利於形成“一家人”。2016年12月14日,公司終身名譽董事長邱敏秀與董事長曹建偉、總裁何俊等高管一起出現十週年慶典,彼時員工就是合唱《相親相愛一家人》。數年前,所謂“大學教授‘轟走’創始人”標題文章,可能只知其皮不知其裡!

其次,創始人合夥創業,靠的就是志同道合,要解決“一言堂”,除了監督機制外,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分工。晶盛創辦時,有的提供資金、場地,比如毛全林;有的提供技術能力,比如邱敏秀、曹建偉等;也有提供銷售渠道的,比如何俊等;那他們如何用一種辦法、在同一維度上量化各個創始人的貢獻呢?

答案是肯定的,有!主要來自二方面,第一是產權,其實也就是體現在股權架構上的配置;第二是分工,以體現人的貢獻價值。晶盛機電創辦至今,邱敏秀既是掌門人,也有利用學術影響,而曹建偉之前除了抓公司管理外,還負責技術研發團隊,何俊主抓銷售、毛全林主管生產,各人根據自身特長,分管一塊。

創業之初,找到合適的合夥人是第一要務,若想持久搭伴、長期奮鬥,股權必須分配好,更須根據能力,處理合夥人間彼此的工作關係。

73歲CEO持股比例高達90%:晶盛機電治理結構還會是“一言堂”嗎?

何俊介紹晶盛機電的發展歷程

繼2015年推出股權激勵後,晶盛機電今年又推出第二次股權激勵計劃。據企業官網介紹,本次激勵計劃分兩期授予,其中首次擬向121名公司核心員工授予合計269.22萬股限制性股票,預留66萬股擬在2018-2019年期間授予。

晶盛機電屬於合夥型家族企業,而國際上如微軟、沃爾瑪、豐田等家族企業“巨無霸”,能持續成功,與股權激勵分不開。所謂股權激勵,其實是一種企業產權的共享制,它不僅是吸引人才、進一步推動公司績效的途徑,更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內在動力,系統地優化股權結構,促使企業內部由“家族文化”、“打工文化”朝“創造文化”轉變。

一波說 •傳承在中國(3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