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十年後你做好準備去敬老院養老了嗎?

陳氏心意混元太極


說20年後,有點早。但是40年後這個問題也到眼前了。

很多人覺得“養兒防老”。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一想到自己老了還要去敬老院養老,不免傷心和生氣。

但也有人覺得,生孩子並不是為了給自己養老的,孩子應該有自己的人生,而陪伴自己一生的不是孩子,而是伴侶。所以,寧願自己住或者去敬老院,也不願意麻煩孩子。

其實,去不去敬老院受時代的影響息息相關。現在二胎政策開放了,延遲退休的政策也落實了。未來,70、80後要到65歲才退休,到那時,情形又與現在不同了。不同的機遇、不同的家庭結構都能影響老人的決定。

舉個例子吧,日本是老齡化社會。老齡化人口多,人的壽命也長。但是,日本的老人,即便退休後,也並不會幫子女看孩子。在日本,要麼變成全職媽媽,爸爸擔負全家的經濟來源,要麼就乾脆不生。近年來為什麼,日本的生育率一直很低的原因。

無論如何演變,中國人講究孝道。孝順,以順為先。如果老人想要去敬老院,兒女順應無可厚非;但如果老人不願意去敬老院,兒女孝敬也是職責所在。

人老了,活著不容易。願老人們都能安享晚年。


遼瀋名醫


準備好了嗎?時刻準備著!

記得小時候,經常唱這首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我是70後,再過20年,今年虛歲48,也快70歲了。進養老院?還是算了吧。68歲,身體能差到哪兒去?遊山玩水,琴棋書畫,呼朋喚友,不亦樂乎?!


我參觀過幾個敬老院,城裡的還好一些,沒有那股難聞的尿騷味道和老人味,條件也不錯,但一個月最少1500,加上吃飯得2000多。再過20年,估計得3000左右吧。把自己大部分錢都送到養老院,不如自己在家,自由自在,老伴陪著,多出去玩玩,多好。過那種集體生活,看著都沒勁。

我也認真的想過我的退休生活,兒子不在身邊,主要還是老兩口,只要身體允許,是不會去住養老院的。要住,也是75歲以後的事情。我父親今年75歲,每天出去玩票友會,精神好得很。我想,到時我的身體也不差。還是在家好。沒有家的味道,養老院再好,感覺不好。



任何時候,健康都是第一要務。再加上適當的金錢、適當的陪伴和快樂,夫復何求?現在就做準備,把身體搞好,把心情調節好,適當儲備金錢,培養愛好興趣,為將來的養老做準備。雖然子女不在身邊,可以多處一些朋友,適當互相照顧,樂哉悠哉。



大俠來也


20年後也就是2038年12月10日,我已經69歲了,孩子也都40多歲了,問我做好去養老院的準備沒有,我的回答是隻要我能生活自理,肯定不去養老院。

我和老婆早就商量好了,一起好好活著,爭取活到100歲。如果有一方生活不能自理了,另一方就要認真負責仔細地照顧,要記得當年婚禮上互相發出的誓言。如果雙方都不能生活自理了或一方提前走了,就由孩子給我們挑選好養老院,必須是正規的、有醫療資質的,把我們交給裡面的護工進行護理,主要目的就是減輕孩子的負擔,費用的話如果我們的養老金不夠可以把我們住的房屋賣掉加上孩子再給點應該不成問題的。

在這之前,我們肯定要幫孩子一把,替他接送孩子上下學,替他們做好午晚飯,讓他們回來就能吃上現成飯。一起吃完晚飯後我們就回到自己的家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不再打擾孩子們的家庭生活了。老人們和孩子們還是有代溝的,在吃的、穿的以及生活習慣上都會有很大的不同。現在孩子還沒有結婚我們都感到快生活不到一起了,各種看不慣,更別提以後還會有外姓的成員加入,年紀大了還是要有點自知之明的,該回避的時候迴避,該參與的時候參與。

我們市區的最大的養老院是在陝州路上的養老中心,風景最好的養老院在陝州風景區內。前些年我當志願者時去裡面給老人室內打掃過衛生,見到離開養老院一年多的一個老人回來看望以前共同生活的同伴,當得知有個老人已經過世時,竟然“嗚嗚”地哭了起來,說明她們的感情還是很深的。看到她們吃的飯菜和居住的環境都很不錯,我還給院長說等我老了也來這裡住。院長哈哈大笑說等你老了這裡肯定會更美、更現代化。

我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將來去養老院生活的老人會越來越多,亟需建設不同檔次的養老機構,讓老人們有選擇的入住,在裡面安享晚年!


上官天竹


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吧!

在我們老家,有個婆婆,兒子很有出息,從小到大學習成績一直很很好,後來在城市找了一個不錯的工作,老人也算有面子了!用農村的話說,也叫光宗耀祖了。兒子找了一個城裡媳婦,但老人一直獨自生活在農村。

後來,老人生活無法自理了,不得不讓兒子養了。但兒子提出了一個方案,出錢讓老人進養老院,還說養老院的條件不錯,比自家人照顧的還周到。老人聽了沒說什麼,但幾天之後喝藥了,然後去了。

村裡人都說兒子不孝順,連自己母親都不願意照顧,白養他那麼大了,兒子因為羞愧,後來也沒再回過老家。

進敬老院養老,本身沒有什麼的,也是一種合理的養老方式。但農村人和城裡人的觀念不同,城裡老人樂意去養老院,每天還有人作伴。農村老人壓根不願意,認為這是兒子不想管自己。

二十年之後,我想我不會去養老院。如果我老了,寧願回鄉下居住。其實,年齡越大越懷念農村生活。現在是沒有辦法,孩子要上學,上班賺錢只能生活在城裡。

別說長期住在養老院了,現在偶爾外出幾天,都渾身上下不舒服,養老院再好,也沒有家的感覺!


快樂農人驛站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很實際啊!雖然二十年後還沒有到進養老院的年齡,但是這個問題也是該考慮的。畢竟誰都有老的一天,養老是個大問題,不僅僅是自己的問題,也是全家的問題。

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大學期間學習的是社會工作專業,後來畢業之後在大城市做社區工作,後來辭職進了一傢俬人高檔養老院工作。聽他說他們養老院的老大爺老太太都是家庭條件很好的,並且每個月的退休金都很高,他們的兒女一般都是工作忙,顧不上照顧自己,很多都是自願住進養老院的,為的就是不給子女添麻煩。而且有些老伴兒已經去世了,來養老院住還能夠有個說話的伴兒。

不過聽他說他們養老院主打的就是服務,服務沒話說,設施也是很先進,各種節日活動,各種醫療設施,保健設施非常齊全。當然這也就意味著高收費,一個月最少的也得四千左右。這樣的價位確實不是我這種普通人能夠想象的。所以說就算以後要進養老院也得有足夠的資金作為保證啊。

看來現在不努力工作掙錢,以後很有可能連個養老院都是住不起的,更別說什麼高檔的養老院了。

我自己在上大學的時候也去過養老院去做過一些小活動,當時去的是一些比較普通的養老院,裡面住的很多老人大多數都是因為家中的子女工作太忙了,沒有時間照顧自己。不過當時的感覺就是很多老人其實過得並不是很開心。

尤其是一些老太太們,總感覺心中有些憂傷。有些老人是從農村來的,因為子女在城市買了房子,成了家,就不願意回農村了。但是老人們老了就想兒孫繞膝,也是不遠千里萬里的來到子女生活的城市,但是大城市生活壓力大,子女們大多沒有時間照顧老人,有時候兩個年輕人要找過三四位老人,壓力確實很大,把老人們送到養老院也是不得已的辦法。所以老人們總是有些憂傷,有時候語言上溝通不方便,就更加寂寞了。

其實很多老人主要是觀念上沒有轉換過來,但是二十年後三十年後的老人們我個人覺得在觀念上應該會有所改觀的。不給子女添麻煩,自己又能夠過得舒服才是最好的生活。

如果那時候我還有精力,身體也夠好的話,我覺得最好的去處不只有養老院,還有就是農村的老家。雖然在條件上可能會差一點,但是鄉村生活的反而更加自在,更加舒坦。奮鬥了一輩子回老家把院子打掃打掃,老屋子收拾收拾。院子裡養上只狗,養上只貓,在院子裡種上些果樹、蔬菜,有精力的話在種上些好養活的花草,這日子也是很美的啊!

不過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掙錢啊!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不可否認錢確實能夠給我們帶來安全感,最起碼能夠讓我以後住的起養老院啊!

以上來自科學興農。


科學興農


前幾天滿了65週歲,20年後我不知道是否活到那一天?俗話說73,84閻王不要自己去,這兩個坎很多人生邁不過去,這個話題首先我得活過去這20年。現在雖然我身體健康,沒多大毛病,20年對一個身體健康人來說不算太久,對老人來說這之間有很多難以預料事情,說不定那天又出了一個毛病。

我現在退休了,有點退休工資,還有點房租收入,一個單身不抽菸不喝酒日子應該不難過,可是兒子在千里之外成家立業,難道我要孤渡終老年?敬老院說實話我真不想去,以前為了一位老人去選敬老院看了後我心裡不舒服,總有說不出的味,當然高檔的敬老院可能服務態度好很多,但是我們這樣收入人沒那

多錢也進去不了。

人老了有很多迴避不了的問題,如果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伴,我首先考慮和她搭個夥過日子,相依為命渡過終生。如果沒有合適的人我老了動不得時候,我可能選擇回農村,我兄弟四人還有三個弟弟,在農村有房子,這也是一種選擇。

如果以上兩點確實選擇不了,那只有去敬老院渡過餘生。人總有一死,只不過讓自己死的時候少受點罪。


王老歪49681976


不準備去敬老院。我曾經去過敬老院探望那些花了不少錢的老人,一個個呆若木雞,毫無生氣。感覺那些服務人員都帶著很大的情緒對待老人,不知道是給他們的錢少了,還是工作太繁重,導致情緒不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老人在養老院裡,就僅僅能夠保證一日三餐,有人看護,但缺乏必要的精神生活,就連敬老院教他們唱歌的時候,也是如此。仔細問問,其實有些人原來的職業相當好,退休工資也比較高,但八十歲上下,子女無力照顧,只好送入敬老院,但缺乏必要的、用心的精神生活,的確是非常悽慘的。須知這已經算是名聲不錯的敬老院。

我的想法是約有需要的朋友一起養老。幾十年的生涯裡,總會有一些彼此信任、志趣相投的朋友。比如找個山清水秀的鄉下大房子租下來,大家平攤房費,應該是比較便宜的。外面有池塘可以釣魚,周圍鄉村環境怡情養性,可以散步。各行各業的朋友彼此獨立居住,吃飯自己願意做當然好,不願意找當地靠譜的人來做也可以。衛生可以自己做,也可以請人來做。平時當然各自做獨立的事情,比如學者可以繼續做研究,畫家可以繼續畫畫,等等,但平時也可以包車出去旅遊。如果精力旺盛,還可以積極參與各種社會生活。一旦生病了,小病可以大家照顧,大病那確實沒辦法,也只好認命。到了纏綿病榻的時候,可以選擇安樂死。也可以僱當地的司機負責接送。如果有一二十個人,這些照顧的費用,就會降低很多。

總之,我可不想在商業或公辦的敬老院過一種沒有朋友、沒有精神生活、只能混個三餐等死的晚年,一句話,老年生活也需要更積極,有更多的精神生活。這樣的老年生活方式並非只是我個人的想象,而是在國外、臺灣這些地方,已經有不少人就過著這樣的生活。


考貳拉


二十年後你做好準備去敬老院養老了嗎?

於我來說,二十年後我四十多歲,在外面錢還沒有掙夠,人生才剛剛開始變得完美,還不到去敬老院的時候,三十年或者四十年之後吧,如果我還能活到那麼大的歲數,我想我會去的。

首先我不喜歡小孩子,也不想以後生孩子,可能會和一個和我一樣想法並且愛我的人過一輩子,就我們兩個,當年紀大了,總生病,身體不能動了,也不會有人管我們倆,而反過來想的話也不需要麻煩別人,我覺得挺好的,那個時候我們就會一起去敬老院。

可能會有人說老了會很孤獨,認為我想的太幼稚太簡單。但是大家可以想想,就算你生了孩子,以後就會有人養你老,然後經常回去看看你,不用你操一點心嗎?孩子也會有家庭,有孩子,有工作,哪有時間總去照顧你?然後你反而還會在家沒事天天惦記吧,真的挺累的一件事。

所以啊,也不保準我以後會改變一些想法,但是至少我現在的想法就是,不管有沒有孩子,以後都需要去敬老院養老,還是需要過自己的生活,有孩子的話也要為孩子的生活著想 ,總不能幹倚老賣老的事兒。

而且敬老院也沒什麼不好,都是老頭老太太的,同齡人共同話題也多,隨便東拉西扯,每天也是不錯的享受啊。其實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人陪伴的,丁克夫妻越來越多,這是自由人生所附帶的選項,有時候自己生活也能過得很好。

說實話,現在根本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雖然曾經說過,老了以後就去敬老院,但是卻沒有仔細想過,現在的兒女都少了,工作壓力又大,孩子們長大以後,總是要離開父母的,成家立業以後,也是會經常顧到自己的小家,而顧不到父母這邊,孩子們也挺累的,所以我的想法就是,二十年後,我還年輕,孩子們長大成人以後,成家立業以後,我可以和老公出去旅遊,趁自己還走得動,牙口還好,出去轉轉,吃點兒好吃的,享受一下所剩無幾的人生。

依照我現在的體格,那個時候身體應該還棒棒的,所以,也有可能還在工作,就算沒有工作,也可能會幫孩子們帶帶孩子,至少不會感覺孤單,然後在門前種點花,種點蔬菜什麼的,所以我希望我和老公都能夠健健康康的到老,這樣至少我們老了以後有個伴兒,如果只剩下孤身一人了,我想我一個人也會過得很好,偶爾孩子們過來一起吃個飯,陪我嘮嘮嗑兒,小日子過得就挺舒坦的了。

我覺得如果是去敬老院的話,應該是自己生活不能自理了以後吧,自己做不了飯了,不知道自己走不了路了,我可能就會考慮去敬老院了,不會給孩子們添麻煩的,畢竟我們也是從那個年紀過來的,所以儘量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其實去敬老院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孩子們一樣可以去敬老院看我,也可以把我接回家吃頓飯,敬老院裡那麼多老頭老太太,我也不會感覺悶。

說實話,我沒有做好準備,因為我根本就不打算去敬老院養老。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多拼搏一下,最終是不會淪落到敬老院去養老的。不是說我對敬老院有偏見,而是我覺得老了之後應該在一些風景優美,怡情養性的地方來度過自己的餘生。

所以說,我現在一直為一個目標而奮鬥,也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我好好學習,就為了以後找到一個好工作。為了掙很多的錢,讓父母不再勞累,不要說我太勢力,在這個時代,不能說錢能使鬼推磨吧,卻可以說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所以掙錢是我的一大目標,我要掙到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買什麼都不心疼的地步。也為自己老後做打算,老的時候不花自己孩子的錢,要在風景優美的海邊別墅和老公度過自己的餘生。

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所以說,我根本沒有做好準備去養老院養老。我也從來不打算去養老院養老。養老院我覺得雖然人多,但是特別沒有意思,和那些人在一起,感覺生活沒有了情調。老了,如果身體還硬朗,天天在養老院待著也是浪費時間,何不利用大把的時光和老公出去走走。我不羨慕那些浪漫的愛情,我只羨慕那些白頭偕老的人。所以,既然可以出去走走,那我們就不應該放棄這個機會。

所以說,每個人對養老院的看法不同。二十年後有什麼準備可以自己打算,對於我自己,我一直嚮往的沙灘優美怡人的風景。


小火柴聊娛樂


20年後我準備好,去敬老院了嗎?

我們早就有這個心理準備了。

去年我懷孕時,就和先生談過這個話題,我們都比較贊同去敬老院。

我們都是 80後,自己本身也不是獨生子女,我們大學畢業後留在老家,留在父母身邊就是為了日後方便照顧老人。

在老家也沒什麼不好,可是夜深人靜時也會想,如果沒有回來,人生會不會有另外一種可能,而不是像現在每天千篇一律,甚至到自己退休時都是這個樣子……

所以我們準備等以後自己老了去敬老院,讓孩子可以安心地工作,努力地拼搏,無後顧之憂。

我們父母這一代可能更多的是依靠子女養老,可到我們這一代,相信社區養老,養老機構,會更加健全,養老方式也更多樣化,到時去敬老院養老會成為主流。


夭夭孃親


二十年後做好準備去敬老院了嗎?我的還要問問自己我能活這麼久嗎?人生最好的養老我認為是過了五十多歲之後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人老了有自己的老屋自還要有的老本需要用錢不必向子女伸手有餘錢在身就活的有自在。真得不必去多想二十之後的事,現在過好生活每一天,我與老公倆人過去就是設計人生,就是想倆人老了之後怎樣生活得有意義,好象一切多設計好了就等老公再過七八年退休之後,我們的最美夕陽紅開始了,做夢也沒想到他先去了遠方。農村長壽老人有一個習慣多灑陽光吃粗糧,我村子裡有一位老人今年九十三歲了到現在還可以自己做飯吃。養老自己身體健康能過自己動手最好。我今後的養老現在還真得不去想了,老家回不去了兒子,兒媳婦不放心我一個人在老家,杭州出門說話的人還真不多,這願菩薩保佑我眼睛好,逛頭條有時學的寫的評論來消磨時間度過餘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