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蘇聯和俄羅斯是什麼關係?

山有mu兮


蘇聯和俄羅斯是什麼關係?這個問題也好回答也不好回答,因為蘇聯這個名詞的含義非常單純,就是1917(或者說1922年)到1991年存在的那個國家。但俄羅斯這個名詞可以有好幾種含義,根據這些含義的不同,它和蘇聯的關係也就不一樣了。

俄羅斯聯邦和蘇聯的關係

如果把俄羅斯定義成現在這個叫俄羅斯聯邦的國家,那麼俄羅斯和蘇聯之間的關係就是一個半繼承的關係。注意石頭君這裡只是說半繼承,因為現在這個俄羅斯和蘇聯之間的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是俄羅斯跟蘇聯比損失了接近四分之一的領土和五分之二的人口,尤其是從人口規模上看,俄羅斯和蘇聯已經不是一個數量級了。而且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人口數量曾經連續18年下降,到目前只有1.4億人,而蘇聯解體時人口則達到了2.8億,等於人口數方面只相當於蘇聯的一半。而這還是俄羅斯和蘇聯差別最小的方面。

蘇聯和俄羅斯領土對比

在文化和政治影響力方面,俄羅斯和蘇聯相比也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國家了。蘇聯鼎盛時期,俄語曾經成為全球主要通用語言之一,蘇聯的文學影視作品曾經影響了半個世界。

在冷戰嚴重對立時也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政治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即使是蘇聯的對手西方陣營,也從來沒人否認過蘇聯的超級大國地位。而現在的俄羅斯在國際上除了一個普京,已經沒有任何文化方面的印記。在政治方面,俄羅斯連獨聯體都很難守住,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都已經和俄羅斯離心離德,其國際話語權和已經只相當於一箇中等國家了。

2016年全球GDP國別排名前十,俄羅斯……已經排不進前十名了,而蘇聯曾經長期位居第二

在經濟和軍事方面,俄羅斯和蘇聯的差別更大。經濟上,蘇聯鼎盛時期的GDP曾經達到美國的三分之二,最保守的估計也有美國的一半左右,而2017年俄羅斯的GDP只相當於美國的十二分之一,這種差別已經沒有再比較的意義了。而在軍事方面,蘇聯高峰時曾經在全球各地數十個國家有實質性軍事存在,核武庫規模超過美國。現在的俄羅斯雖然保留了蘇聯的核武庫,但苦於維護資金的缺乏,實際規模已經大大縮水,核威懾力也有明顯下降。常規軍力方面,蘇聯時期蘇軍戰機水平曾經和美國並駕齊驅,而俄軍在蘇聯解體之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列裝一款新型戰機,曾被寄予厚望的T50研製進展緩慢。海軍方面蘇聯解體時擁有9艘航母,現在只剩下了庫茲涅佐夫號一艘,還是蘇聯時期建造的。

曾經的蘇聯航母,因為俄羅斯無力維護,被當作廢鋼材賣到世界各地

所以雖然現在的俄羅斯在國際上繼承了蘇聯的一切權力與義務,但其實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綜合國力已經有了幾何級數的差別,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俄羅斯民族國家和蘇聯的關係

如果把俄羅斯定義成一個持續了幾百年的民族國家,那麼蘇聯就是俄羅斯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

俄羅斯民族和蘇聯的關係

如果把俄羅斯定義成一個民族,那麼蘇聯就是俄羅斯民族曾經建立的一個國家,是俄羅斯民族歷史上曾經超越俄羅斯民族界限,建立的一個大帝國。


桃花石雜談


從地圖上來看,俄羅斯是蘇聯的一部分,從蘇聯解體以前雙方關係來看,俄羅斯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也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從歷史地位和實力範圍來看,俄羅斯是蘇聯的繼承者,但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雙方的關係十分複雜。主要從版圖上說說兩者之間的關係。

一、蘇聯版圖初創

1917年十月革命以後,布爾什維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蘇維埃國家政權,全稱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請注意:此時蘇聯政權尚不存在,十月革命草創的國家其實是俄羅斯,但這個俄羅斯與現在的俄羅斯聯邦共和國是有一定差別的。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才是蘇聯的開端,1924年烏茲別克、土庫曼2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蘇聯。1929年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蘇聯,到了1936年外高加索聯邦分化為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三國以獨立共和國身份重新加入蘇聯。

1936年12月,原屬俄羅斯聯邦的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從俄羅斯聯邦分裂出來,以獨立國家的身份重新加入蘇聯,這也是現階段俄羅斯與蘇聯草創時期的俄羅斯聯邦在領土方面最大的區別。

1940年摩爾多瓦和波羅的海三國半推半就被併入蘇聯。基本完成了蘇聯版圖的搭建。

二、俄羅斯版圖調整

俄羅斯的版圖在蘇聯成立以後經過多次調整,除了前文提及的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1956年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併入俄羅斯,卡累利阿原本是俄國領土,但蘇芬戰爭以後蘇聯把從芬蘭搶來的部分土地併入卡累利阿,卡累利阿就此單列成為蘇聯第16個加盟共和國,到1956年才徹底併入俄羅斯。

1990年成立的阿布哈茲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也被看做是蘇聯第16個加盟共和國,阿布哈茲蘇聯時期是格魯吉亞管轄的共和國之一,1990年脫離格魯吉亞成為蘇聯中央直轄的加盟共和國,在蘇聯解體後又併入格魯吉亞,此後長期與格魯吉亞政府不和並引發戰爭,2008年在俄羅斯支持下加入獨聯體。

除此以外,克里米亞原屬俄羅斯領土,1954年5月,為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300週年,赫魯曉夫下令將克里米亞州劃歸當時的烏克蘭。

說了一大堆,總算從版圖上理清了俄羅斯與蘇聯的關係。其實蘇聯之所以能夠快速成立與俄羅斯帝國打下的基礎有很大關係,後來的蘇聯邊界及加盟共和國在俄羅斯時期都是俄羅斯的藩國或者勢力範圍,彼此之間早已超越了國與國的關係,普京就曾在俄格戰爭後十分霸氣的說到:俄羅斯負責這個地區的安全。看似霸道,實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日慕鄉關


蘇聯只存在了69年,是15個加盟共和國共同擁有的一個聯邦的名稱。俄羅斯便是其中的一個成員。

蘇聯同美國一樣都是聯邦制國家,但是蘇聯的聯邦制比美國更加鬆散。各加盟共和國擁有很多權利。擁有自己的憲法、國家權利機關、自由退出蘇聯的權利等。用列寧的話來說就是“擁有民族自決權”,換句話說就是來去自由。

蘇聯的首腦機關設在俄羅斯境內,以俄羅斯作為其主體。因而俄羅斯就不需要自己的共產黨委員會及政府架構,所有事務均由蘇共中央及蘇聯政府直接管轄。

俄羅斯作為其中一個特殊的加盟共和國,其地位是高於其它加盟共和國的。

由於歷史原因,其中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與蘇聯一道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這就是俗稱的“一國三票”。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原蘇聯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國網民戲稱為“普京大帝”。)

蘇聯的成立及解體

1917年11月7日(中國的陰曆10月),以列寧為首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左翼(布爾什維克),從臨時政府中奪取政權,史稱”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簡稱蘇俄。

(1919年,列寧在紅場向遊行群眾演講)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共同對付英國、法國、日本、波蘭、美國等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由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簡稱蘇聯。

1924年10月,自烏茲別克和土庫曼成為加盟共和國開始,至1940年8月摩爾達維亞以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羅的海三國)分別加入蘇聯止,加盟共和國達到16個。

1956年7月,卡累利阿—芬蘭降為俄羅斯聯邦的一個自治共和國,蘇聯加盟共和國降為15個。

1991年12月25日,蘇聯因內蘇共部分裂而解體。

(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在1991年的俄羅斯聯邦議會上)

俄羅斯的前世今生

在16世紀,莫斯科大公國逐漸擺脫了蒙古人建立金帳汗國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並發展成為帝國。

(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在伏爾加河下游建立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

隨著俄羅斯的向亞洲的不斷擴張,至18世紀成為歐洲列強之一。並從(中國)大清掠奪了58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外東北、庫頁島和新疆西部。

(沙皇俄國侵佔中國領土示意圖)

20世紀初,俄羅斯國力衰退。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國俄羅斯在軍事上的慘敗,國內紛爭不斷。“十月革命”終於在1917年爆發,俄羅斯帝國瓦解。

1922年,俄羅斯加入蘇聯。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成立,並繼承蘇聯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


聽海夜讀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看起來蘇聯和俄羅斯是前後繼承關係,類似於民國和今朝。

事實上確實如此,不過蘇聯和俄羅斯的關係不僅僅是前後繼承,在很多方面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靜夜史認為,昔日的蘇聯和今天的俄羅斯關係概括起來就是:

蘇聯是大號的俄羅斯,俄羅斯的歷史有一部分從屬於蘇聯;

而俄羅斯是蘇聯的延續,蘇聯是俄羅斯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

聽起來很複雜,實際上很簡單,因為從蘇聯到今天的俄羅斯,只有兩個人先後發揮了中流砥柱的巨大作用,這就是列寧和斯大林。正是兩位蘇聯領袖在執政時期的不同思想,導致了蘇聯命運的跌宕起伏,以及今日俄羅斯與蘇聯藕斷絲連的聯繫。

蘇聯的締造者列寧在領導十月革命成功後,帶領俄國民眾進行了艱苦的三年反干涉鬥爭,穩定了蘇俄政權。

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列寧在長期的流亡生涯中,對無產階級革命形成了完整的鬥爭理論。十月革命爆發後,列寧認為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機已經到來,遂開始了以俄羅斯為主體的蘇聯政權建設。

列寧認為世界人口按橫向劃分為階級,縱向則劃分為民族。在全世界無產階級大團結的背景下,按照縱向劃分方式的全球各大民族,都應建立自己的蘇維埃政權並加入蘇維埃聯盟,而後幫助落後的地區和民族開展反帝國主義鬥爭。

根據列寧的設想,原沙俄境內的各大民族都有建立蘇維埃政權,並加入蘇聯的權力,於是包括中亞五國在內的蘇聯加盟國紛紛成立。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蘇聯的誕生,本質上是列寧在俄羅斯土地上進行的共產主義革命試驗,因為包括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甚至中亞五國在內的廣大區域,都是沙皇俄國在歷史上擴張得來的領土。

在列寧的主張下,這些土地上雖然成立了加盟國並和俄羅斯一道加入蘇聯,但和直接隸屬於俄羅斯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蘇聯大家庭內,這些加盟國與俄羅斯平起平坐,雖然俄羅斯的領土人口等指標大大超越其他加盟國的總和,但在列寧堅定的反“大俄羅斯”主義的旗幟下,俄羅斯地位受到壓制,對蘇聯愈發不滿,最終埋下了蘇聯解體的禍根。

由於遭遇過刺殺導致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列寧於1924年與世長辭,斯大林成為蘇聯新的掌權者。

和列寧相對理想的“世界範圍內無產階級革命浪潮”的美好圖景相反,有著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斯大林,認為只有將俄羅斯打造得更強大,才能以無產階級革命輸出的方式將共產主義革命推向世界各地。

這種思想和俄羅斯由來已久的“大俄羅斯”主義不謀而合,大俄羅斯主義認為俄羅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其他民族應作為俄羅斯的附庸,俄羅斯在各方面應享有優先權。

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斯大林徹底推翻了列寧反“大俄羅斯”主義的方針,強調俄羅斯利益優先原則。而且斯大林和列寧按照縱向劃分民族的立場不同,按照橫向劃分階級的斯大林,雖然出生于格魯吉亞,但共同的階級訴求使他為俄羅斯的利益奮鬥終生。

在斯大林不斷拔高俄羅斯地位的同時,其他加盟國的地位則不斷下降。雖然蘇聯在1936年通過新憲法,承認各加盟國有自願加入和退出蘇聯的自由。但在斯大林的鐵腕統治下,這些加盟國不僅沒有選擇的權利,反而不得不接受自己淪為俄羅斯附庸的命運,這些加盟國事實上成為所謂的“省”、“州”或者“自治區”,也就是俄羅斯的組成部分。

通過斯大林的鐵腕改革,俄羅斯不再像列寧執政時期那樣作為蘇維埃大家庭中的普通成員,而是成為整個蘇維埃的最高統治者。在斯大林的統治下,蘇聯事實上成為大號的俄羅斯。

應該說這種扶持主體民族的做法,相比於列寧時代有了更多的可操作性,而且使蘇聯內部更加牢固。

但這種做法極大地傷害了俄羅斯之外的所有加盟國的利益,這些加盟國雖然敢怒不敢言,但與蘇聯大家庭的離心卻是越來越明顯的,這種離心即使斯大林鐵腕鎮壓也無濟於事。

而俄羅斯作為最大得利者似乎也不滿足,首先這些加盟國本就是從俄羅斯身上剝離下來的,在斯大林的統治下,雖然這些區域與俄羅斯分道揚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終歸不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再者,雖然俄羅斯地位最高,但承擔的責任也最大。像中亞五國這樣的落後地區,常年需要俄羅斯的經濟支援,長此以往,俄羅斯也不堪重負。

所以在蘇聯解體前,作為蘇聯主體的俄羅斯,反而成為肢解蘇聯的急先鋒。

蘇聯的本質是以俄羅斯為代表的多個蘇維埃政權組成的聯邦制國家,這是列寧不懈努力的結果。但此舉對俄羅斯傷害深大,後期的斯大林雖努力補救,但已無濟於事,縱然斯大林之後的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也是大俄羅斯主義的擁躉,但俄羅斯對蘇聯的失望已積重難返。

所以蘇聯解體可以看作是俄羅斯的一次艱難重生過程,因為俄羅斯是蘇聯無可爭議的主體,因此蘇聯可看作俄羅斯在歷史上的一個歷史進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蘇聯是加強版的俄羅斯,1991年解體的蘇聯又跟今天的俄羅斯有著直接的關係,可以說蘇聯是俄羅斯這個國家擴張的巔峰戰績。



俄羅斯歷來就很喜歡擴張,這個20世紀的聯邦國家就是其擴張表現的極致。


今天的俄羅斯可以說是前蘇聯的遺產,蘇聯臨走之前把大部分的經濟和軍事力量的家產都留給了俄羅斯。


俄羅斯國家最早出現在862年的留里尼克王朝時期,六世紀左右這裡就有羅斯人住了,羅斯這個名字在蒙古語中是“俄羅斯”,我國是繼承了這個稱呼。


俄羅斯在蒙古西征時期曾被佔領過,1547年後俄羅斯重新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1547年莫斯科大公國。


1613年是300年左右的羅曼諾夫時期,此間有著名的彼得大帝和葉大帝。


300年後就到了蘇聯粉墨登場,1917年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出現了。



到了1922年俄羅斯的鄰居夥伴們陸續加入蘇聯,逐漸形成了這個世界兩極中的超級大國。


而後在1991年蘇聯不幸英年早逝,蘇聯的小夥伴們紛紛淨身出戶,剩下的主體繼承國就是今天的俄羅斯。


蘇聯和俄羅斯之間還夾雜著一箇中間產物,名字叫“蘇俄”,這個是在十月革命後建立的國家。


隨著蘇俄慢慢肥起來了,於是在5年後變成蘇俄聯盟,簡稱蘇聯。



從俄羅斯到蘇聯是一段光輝的歷史,從蘇聯到俄羅斯是一段悲劇的歷史。


值得注意的是,1991年蘇聯國家的權力從蘇總書記的手裡轉到了俄總統手裡,而俄羅斯這個國名是在1992年俄羅斯人代會上決定的。


列寧是蘇聯和俄羅斯之間起承轉合的歷史中的關鍵性人物,蘇聯本質上是列寧的共產主義革命的產物,包括從白俄到中亞五國的區域是歷代沙俄擴張得到的領土。


蘇聯是在列寧的主張下聯盟起了這些國家加入俄羅斯而形成的大聯盟,然而其內部的民族關係和矛盾一直是巨大的隱患。


俄羅斯跟其他加盟國有區別待遇,其他國是自己的黨委會管,而俄羅斯是蘇共中央直轄的地盤,在蘇聯時期,俄羅斯政府就是蘇聯政府。



列寧和斯大林不同的民族政策導致了國家內部動盪不安,最終也給蘇聯的解體留下了隱患。


蘇聯和俄羅斯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歷史繼承關係,其主權都是一致的,到了今天的普京時期,俄羅斯對這個問題有了統一的看法。


大家都同意蘇聯是俄羅斯歷史的一個特殊時期這個說法,即使蘇聯解體了,今天這個世界仍然銘記著它的輝煌。



虎歷



如果把蘇聯比作父親,那麼,俄羅斯就是長子,次子則是白俄羅斯,三子是烏克蘭,以及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哈薩克斯坦等等十二個兒子,是一個人丁興盛的大家庭,實力強大,是僅次於美國的另一個世界霸主。

俄羅斯起源於莫斯科大公國,在被金帳汗國統治了近三百年後,推翻了沒落中的主子金帳汗國,實施武力擴張,吞併金帳汗國的所有領地,短短的時間裡就長成了一個龐然大物,躋身於世界列強之列。有了實力,沙俄稱霸世界的野心就是燒不盡的野火,四處征戰,佔領了無比遼闊的土地,成為僅次於大英帝國、蒙古帝國的世界有史以來領土第三大的國家。

由於無節制的對外擴張、征伐,勞民傷財,引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2017年,沙俄先後爆發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徹底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沙俄帝國被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或蘇俄)取代,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沙俄帝國消亡後,通過武力征伐得來的許多民族紛紛在自己的領地上建立政權,割據一方,蘇俄聯合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建立了軍事政治同盟,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兼併戰爭,並且打贏了,1922年,蘇俄與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搞聯合,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其後,又有其他國家加入蘇聯,最終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了世界上第二大超級大國蘇聯。

蘇聯跟美國一樣,都是聯邦制國家,由15個擁有國家主權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加盟組成,15個加盟共和國擁有平等的權利,就像蘇聯的15個兒子,俄羅斯的國土最為遼闊,人口最多,實力最強,當仁不讓地奠定了作為蘇聯長子與主要繼承人的地位。蘇聯的憲法規定,加盟國自願加入,自願退出(實際上想退出是沒門的,必然慘遭滅門的)。美國是由各州組成的聯邦制國家,每個州都具有主權國家的特徵,其地位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相當,最大的不同是美國的憲法規定各州無權自行退出聯邦。

1991年12月25日,蘇聯末代總統戈爾巴喬夫下臺,次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決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世界第二大超級大國非正常死亡,世界進入了一超多強的格局。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紛紛宣佈獨立,聯合國多出了12個會員國,俄羅斯作為長子,理所當然地繼承了蘇聯大部分的遺產,由此獲得了世界大國的地位與影響力,繼續與美國爭奪世界影響力,只是綜合國力相比蘇聯削弱了太多,在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博弈的時候,幾乎都是被壓著打,從未出現過像蘇聯與西方掰手腕時平分秋色的盛況,對此,硬漢普京也無能為力,憋屈啊!


飛狼


俄羅斯是蘇聯的主體部分。俄羅斯曾經屬於蘇聯。是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最大的一個。但蘇聯不是俄羅斯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俄羅斯沙皇的統治結束,俄羅斯資產階級共和國成立。但由於各個方面錯誤導致外國的武裝干涉。此時,蘇維埃政權成立,列寧提議大家以加盟共和國的形式加入蘇聯,並且保留日後退出蘇聯的權利當蘇聯建立的時候,俄羅斯是其中之一,與其他14國平起平坐,權力與義務相等。全稱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建立時。憲法規定,蘇聯屬於聯邦制國家,(與美國一樣)。每個加盟共和國都有權利加入和退出蘇聯聯邦的,而且是蘇聯憲法明確規定的。而俄羅斯聯邦只是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有權退出蘇聯。蘇聯時代,俄羅斯丶白俄羅斯丶烏克蘭均在聯合國有議席的。這就是有名的一國三票。


中國是典型的共和制集權國家,地方行政官員必須中央政府任命。地方政府無立法權,徵稅權,司法權。軍事權力。也就是說。地方的權力權力是由中央給予的,也自然可以收回。但蘇聯卻是整合的,大家一起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國家。(美國也一樣)。也就是聯邦制,蘇聯的這種政治體制,就是列寧的"民族自決權,說白了就是來去自由。這時候,如果聯邦政府強大,國家主體民族穩定,一切都好說。各自發展。充分自由。但一旦聯邦政府混亂。國家發展不均衡。勢必引發動亂,再加上分裂勢力的介入。蘇聯解體和分裂就不可避免。


就蘇聯時代的俄羅斯而言,他實際上是高於所有加盟共和國的。其實俄羅斯和其他加盟共和國並不是平等的,因為其他加盟共和國都有自己的共產黨黨委會,而俄羅斯是沒有的,因為他俄羅斯共和國是蘇共中央直屬管轄的地盤,可以說,俄羅斯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高於其他共和國,也成為其他共和國的上級。這也給日後的葉利欽等人鑽了空子。

在蘇聯時期,俄羅斯境內沒有自己的政府架構,都是中央管轄,換句話說俄羅斯政府就是蘇聯政府。而其他十四個加盟國有自己的議會,政府、司法管轄權。 蘇聯的解體首先是蘇聯共產黨的分裂,蘇聯的聯邦國家體制十分鬆散,基本上就是國家聯盟。蘇共掌管一切,當蘇共分裂和無法控制政局的時候,蘇聯也就解體了。而俄羅斯作為主體必然要獨立。他的主權只能和蘇聯要,就此蘇聯也只有"停止存在"。


當波羅的海三國宣佈獨立,而蘇聯無法阻止的時候。各個加盟共和國分分獨立。修改國名,脫離聯邦。宣佈獨立。大部分加盟共和國在1990年開始都相繼宣佈主權和獨立。而俄羅斯本身沒有宣佈獨立。因為他是繼承蘇聯的主權。可以說,俄羅斯是縮小版的蘇聯。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簡單地說,俄羅斯是蘇聯的主體,蘇聯是俄羅斯的一個歷史時期。

蘇聯成立於1922年,它的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英文縮寫CCCP),全盛時期由15個地位平等的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組成。俄羅斯聯邦則是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好的加盟共和國。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的國際地位合主要綜合國力。所以說俄羅斯是蘇聯的主體。

其實俄羅斯的歷史要遠遠早於蘇聯。俄羅斯國家最早形成於9世紀末的留尼克王朝,相當於我國的唐末時期。蒙古西征時,俄羅斯被擊敗,成為蒙古金帳汗國的一部分。1480年,俄羅斯從金帳汗國中獨立,開始走向持續的擴張發展道路。

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將首都從莫斯科遷至聖彼得堡,並加冕皇帝稱號,俄羅斯升格為帝國。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發,尼古拉二世退位,俄羅斯帝國宣告滅亡,成立了由資產階級掌權的俄羅斯共和國(克倫斯基臨時政府)。

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發,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權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同時,俄國境內各民族各自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或自治共和國。

在內戰時期,為抗擊共同敵人,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等國建立了軍事同盟。隨著內戰的基本結束和恢復發展經濟的需要,1922年,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高外高加索聯邦(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三國)組成蘇聯,後發展成可以和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獨立。

所以說蘇聯是俄羅斯的一個歷史時期,也可以說是截止目前最重要的一個歷史時期。雖然蘇聯已經解體了,但時至今日,還有許多俄羅斯人懷念蘇聯時代的那份榮耀和輝煌。


石頭說歷史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後來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

蘇聯從成立到解體一共跨過了七十年的時間,在這段期間,可以說是世界上的巨無霸,特別是在二戰到二戰結束之後的前幾十年,當時美蘇爭霸,這兩個國家真的就是跺一跺腳,整個世界都在顫抖。蘇聯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國家,美國都有點害怕。但是後來還是解體了。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俄羅斯就是前蘇聯的遺產,現在的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絕大部分的經濟、軍事力量。可以說蘇聯是俄羅斯一手建立的,也是俄羅斯一手解散的。

1917年3月的時候俄羅斯帝國爆發了二月革命,俄羅斯帝國解體,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並存的局面,1917年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從臨時政府奪去了政權,十月革命爆發。後來成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到了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四個國家成立了蘇聯。至此蘇聯誕生。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東歐劇變,然後1991年9月6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到了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國家宣佈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後來其他的加盟國也都簽署了《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聯總統的職務,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佈蘇聯解體。至此現在的俄羅斯誕生了。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六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中國歷史研究所


當蘇聯成立時,俄羅斯是蘇聯的第一批加盟國,是蘇聯的主體部分;當蘇聯解體時,俄羅斯是蘇聯主權的繼承者,是蘇聯家當的主要繼承者。

關於蘇聯和俄羅斯的關係,我們還得從俄國的二月革命說起。

在二月革命以前,當時的俄國還是由沙皇家族執政(沙俄)。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之後,沙皇在俄國的統治結束,俄國出現了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蘇維埃政權。

這樣的局面持續了大半年,到了1917年11月,俄國再次爆發了十月革命,蘇維埃政權消滅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為俄國唯一的合法政權,由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蘇俄的第一任領導是列寧,不錯列寧身體不太好,斯大林慢慢開始開始掌握了政權。



蘇俄成立幾年之後,在斯大林等人的推動下,1922年12月30日,蘇俄聯合了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後來由分成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三個獨立主權國家)組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蘇聯的第一任領導人為列寧,但就像前面說的,列寧身體不太好,權力已經過渡到了四大手中。1924年列寧去世,斯大林成為蘇聯第二任最高領導人。

1924年,烏茲別克、土庫曼加入蘇聯;1929年塔吉克加入蘇聯;1936年哈薩克、吉爾吉斯加入蘇聯,同年南高加索聯邦分成三個國家(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同樣加入蘇聯;1940年摩爾達維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也成為蘇聯的成員國。



至此,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全部加入蘇聯。當然,有些國家並不是主動加入蘇聯的,而是被武力脅迫加入,典型的有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

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贏得了蘇德戰爭,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與美國爭霸的超級大國。斯大林之後,蘇聯進入赫魯曉夫時代。赫魯曉夫發現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決心改革,但是赫魯曉夫矯枉過正,全盤否定斯大林,造成國內震動,因此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後,赫魯曉夫黯然下臺。



赫魯曉夫下臺後,勃列日涅夫上臺成為蘇聯第三任領導人。勃氏全盤繼承斯大林模式,導致了蘇聯經濟體制僵化,積重難返。勃氏當政期間,實施幹部終生制,讓蘇聯政壇老人當道,暮氣沉沉,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勃列日涅夫之後,又經歷了兩任領導人,因為他們在位時間很短,不再多說。接下來掌權的是戈爾巴喬夫。

到了戈爾巴喬夫時代,蘇聯已經在解體的邊緣。戈爾巴喬夫放棄了蘇共對蘇聯的絕對領導權,成為了壓死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

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佈獨立,戈爾巴喬夫採取行動未果。1991年,蘇聯加盟共和國先後宣佈獨立,戈爾巴喬夫把象徵蘇聯主權的核武器按鈕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告蘇聯正式解體。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也繼承了蘇聯絕大分家當,包括軍隊、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