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懟是什麼意思?

字形字義

duì

1、〈文言詞〉〖動〗怨恨[hate]

懟,恨也。――《廣雅·釋詁四》

以死誰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力盡則懟。――《穀梁傳·莊公三十一年》

以懟父母。――《孟子》

懟以手自搗。――《漢書·外戚傳》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九歌·國殤》屈原

又如:懟恨(怨恨);懟憾(怨恨);懟怨(怨恨);懟怒(怨怒);懟筆(出於怨恨的記載)

2、〈文言詞〉〖動〗狠戾,違逆

今殺王子,王其以我為懟而怒乎!——《國語·周語上》

3、〈文言詞〉〖形〗兇狠

《詩經·大雅·蕩》:“而秉義類,彊禦多懟。”

懟是什麼意思?

“懟”字究竟怎麼火的?

1、懟原音是duì,為什麼會衍生出現在我們常用的懟(duǐ)人呢?這就要說到河南的地方方言了。懟在河南的方言裡讀音就是第三聲。懟在河南的用法很廣泛,大致相當於英語裡do的用法。可以表示吃,喝,乾杯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買,拿了什麼東西,還可以表示幹活。不過網友們取得是另一個河南方言中常用的意思——懟人,收拾(包括打,罵,批評)的意思。

2、“懟”字在今年網絡走紅始於今年上半年。當時,某衛視一檔綜藝節目《真正男子漢》熱播,一個“懟”字頻繁出現在節目中,給廣大觀眾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節目中,嘉賓杜海濤跟王寶強互相“懟”的片段也惹得觀眾爆笑連連。隨後,有網友把“懟”字直接建立了微博話題,在網友們的互動下,“懟”字一度衝到了當時熱門話題榜的第五名。

懟是什麼意思?

3、“作為中原文化的舞陽方言,在我國北方方言中,有著很強的代表性。懟(音duǐ)是舞陽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語言,屬於萬能動詞,無論在什麼環境下,只要和動作有關的詞,如吃、喝、拿、打、幹、弄、揍、抓等動詞均可用‘懟’代替。”當日,舞陽一高退休語文老師、民俗專家李良民告訴記者,諸如:“開懟”,意思是“開始”;“懟的不賴”,意思“幹得不錯”;吃飯時說“來懟個雞腿吧”,意思是“來吃個雞腿吧”。

懟是什麼意思?

1、懟是一個漢語字,拼音為duì,基本意思是會意字,說文,心部,從對聲。對,相持也,意為互相對峙,底下加“心”,表示心裡牴觸,對抗。引申為怨恨,故而懟,怨也。

2、北方方言中表達“用手推撞”或者“用語言拒斥反駁”的意思並且讀音為“duǐ”的字,應當為“㨃”。大眾媒體中使用“懟”來表達該含義和讀音是一種錯誤。

3、2017年12月12日下午,《咬文嚼字》評出了2017年度十大流行語,“懟”字位列其中。 2017年12月18日,“懟”入選“2017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懟是什麼意思?

4、網絡詞中的“懟”讀音為三聲,原屬於北方地區常見的地方方言,意思為利用語言或者其他方式方法對別人進行攻擊的一種行為。

5、

比如說大家常說的“互懟”就是可以是對罵也可是對打的意思,代表了雙方立場不一,對立的立場,且互相對峙劍拔弩張。雖然是和“不要慫就是幹”當中的“慫”外形很接近,但是卻跟其中的“幹”字的含義更接近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