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陝西省打包修正11部生態環保地方性法規

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省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辦法》等11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此次打包修正《陝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條例》《陝西省河道管理條例》《陝西省水土保持條例》等涉及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是我省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保證法制統一、強化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省人大及其常委會保障改革、推動改革、助力陝西追趕超越的重要舉措。

為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新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對涉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地方性法規進行自查和清理。我省涉及這一領域的地方性法規有62部,這次打包修正的11部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排汙許可證制度是落實水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加強環境監管的重要手段。根據新修訂的水汙染防治法有關規定,《陝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條例》將第二十八條修改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工業廢水、醫療汙水以及其他按照規定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方可排放廢水、汙水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排汙許可證應當載明排放汙染物的種類、濃度、排放量、排放去向等內容。禁止無排汙許可證或者違反排汙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汙染物。”條例還規定:“未依法取得排汙許可證排放水汙染物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條例同時明確規定,未按規定對所排放的廢水監測,或者未保存原始監測記錄的;未按規定安裝水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或者聯網的,將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未經審批設置排汙口的,由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渭河流域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拆除,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拆除的,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停產整治。

《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辦法》根據新修訂的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登記表的審核、審批、備案進行了規範;根據新修訂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規定,對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未同時組織實施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及其審批部門審批決定中提出的環境汙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處罰數額作了調整,規定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止建設;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應當予以補償。

與此同時,為與上位法保持一致,依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陝西省放射性汙染防治條例》《陝西省水工程管理條例》等法規相關條款均已作修改完善。(記者 耿薇)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做相應處理或支付相應稿酬。本網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聯繫方式:029-822671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