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一句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如何理解這句話?

老農民說事


這是一句很經典的農村俗語,現在依然在很多的農村地區流傳,尤其是一些老一輩的人,更是對其深信不疑!要想理解這句話,很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這句老話的意思!



男不三,女不四

這半句話說的是男女過生日的禁忌!意思是說男人最好不要過三十歲生日,而女人不要過四十歲生日!有些人可能不明白,生日不是年年都過的嗎?其實農村人所謂的過生日就是指辦酒席!而且也不是年年都過的,一般都是大壽了才辦一次,普遍都是逢十才辦!但是在男人三十歲,女人四十歲這個年齡段本來是要辦下酒席的,卻不能辦!因為古人認為這是男人和女人的兩道坎,辦了的話以後得生活會不順利,也就是帶來噩運!


五十虛,六十足

這句話並不是說五十歲身體開始虛弱了,而是說過了半百了,身體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就要好好珍惜每一天,不能虛度光陰!畢竟古代人壽命不長!而到了六十歲了,人生基本快要到終點了,一切就都要看開了,不要什麼都想要,也不要抱怨了,而是要學會知足!這樣才能快來安享晚年!

農夫認為前半句還是有點封建迷信色彩的,但是後半句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就是要珍惜每一秒每一分,要懂得知足,心態很重要!


農夫也瘋狂


關於“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俗語,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可能會聽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說過,其實,這句話放在以前,還是有一點的道理的,而且不少人也會照做,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對於這句話也不在那麼相信,有些也早已忘記了它所表達的意思,小幫手來說說個人對此的見解。

“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說的其實說的是過生日的年齡,大概意思是男人不過三十歲生日,女人不過四十歲生日,而到了五十歲,不論男女,都要過它的虛歲生日,也就是49歲過,而到了六十歲,不論男女,都要過六十歲生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男不三:都說男人三十而立,需要成家立業,所以身上的膽子會很重,很多男人都不願意面對三十歲,不是說怕,而是還沒做好準備,或者說條件還沒達到,一旦過了三十歲生日,就意味著家庭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前去面對,所以,男人不想過三十歲生日。

女不四:女人到了四十歲以後,心理上會起作用,因為都說女人過了四十歲,皮膚變差、容顏老去,會有一種時間的緊迫感,本來40歲之前,還感覺自己挺年輕的,但是一旦過了四十歲,就會感覺進入到了一個很可怕的時間點,所以,女人不想過四十歲生日,這樣,就可以一直保持年輕貌美了。

五十虛:人到了五十歲之後,據說會有一個“砍”,一些老年人對此可能相信的多,他們會認為人在50歲這年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不論是生活還是其他地方,至於五十歲生日更不用說,所以,很多人會選擇提前一年過,也就是49歲過生日,這樣按照虛歲來說,也等於過了50歲,以此來避免不好的事情發生,有這個寓意。

六十足:在以前,人活到了六十歲,說明就很長壽了,到了這時候,如果過生日的話,就要大辦,我們看電視也經常看到,某某六十歲大壽這樣的字樣,一是有祝賀的意思,二是有預祝以後年齡越來越大的意思,所以六十歲生日要辦足。

另外,針對“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種習俗,也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這樣的,各地的風俗不同,自然會有不一樣的過法,比如,有些地方,男人三十歲就是要大辦,因為自己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生活,自己身上的擔子越重,自己越要努力,以此來激勵自己,另外,現在隨著生活和醫療水平的發達,人們的壽命也在延長,八九十歲的有很多,所以七十歲、八十歲、甚至九十歲的大壽,一次比一次辦的足,這也算是一種好的現象吧。

關於“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話的理解,小幫手就說這麼多,如果你有其他看法或觀點,可在下面評論中留言。


農民的小幫手


這句話不知友友們真的懂嗎?

其實,這是古今民間說人的三句話: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真意乃貶人之語也。

先說男不三女不四。

民間有一種家裡老人訓斥子孫的話:從今天起,你不能再把不三不四的東西(人)往家裡領!何意呢?即是把不會說話,不會辦事,不正幹,歪門邪道,常有不雅不義之舉,吃喝嫖賭,偷雞摸狗之人,形容為還沒成人,還沒懂事,還不會做人的小娃娃。即是男人嘴上還沒長三根毛(鬍子)。女人頭上還沒扎四分辮,還不暗事是,還不知好呆,還沒有人性的未成人的年輕人。這是一種不雅的俗稱,形容不懂規矩,還不知好呆的東西。意思為:你這個人,嘴上連三根毛都沒長,你在這裡衝什麼能呀!而女孑未扎四分辯者,即太年輕,連四分辮孑還扎不住,你就想盤頭?盤頭即為成年女子將有出閨之意也。此乃男不三女不四是也。

五十虛者:人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裡指:人家二三十歲就成家立業了,而你這人,四五十了,整天還在遊手好閒,沒一奌作為與成就,你成天這樣虛度光蔭,不作何打算,等我們老去,你該如何生活?誰來養活你也!可嘆也!

而六十足者:足乃圓滿之意。這句話是五十虛後的續語,即是人生,到了六十歲時,你什麼都懂了,懂著懂著已經晚了,前大半生的遺憾想補也補不及了,因古人所限六十而沒,所以到了六十花甲之時,知足與不知足已經不重要了。想再立不可能,時光不會倒流,悔之虛度人生也無益了。因你已到了頂足年齡的時限,只待入土吧。此乃足之意也,猜摸俗語之意,是找不出此語之真諦的。

謝謝。


福自福地來wjf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主要說的是農村過生日的習俗,但各地習俗差異比較大,這只是地方的習俗。現在的人每年都過生日,並不在乎這些說法了。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的習俗是,一週歲過生日,六十大壽、七十大壽、八十大壽、九十大壽,這幾個生日是親戚朋友都要到場慶賀,是非常隆重的。不過現在年輕人和小孩,每年都過生日了。但農村老人比較少過生日,一般不會每年都過生日。很多農村老人遵循“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

1、“男不三,女不四”主要是說男人不過30歲生日,女人不過40歲生日。

“男不三,女不四”,並不是不三不四的意思,但男人不過30歲生日,女人不過40歲生日,也是有些忌諱“不三不四”的諧音,但這不是主要原因。“三十而立”,男人30歲是事業剛剛起步,有了家庭孩子,負擔較重的時期。男人不過30歲生日,主要與他的壓力、責任、事業、家庭有關。也有些地方,男人在30歲過生日拔窮根,如果前30年不順,就會過生日來沖喜,但大部分男人是不會在30歲過生日。女人40歲,已經進入更年期,容顏易老,女人一生中的一道坎。女人不過40歲生日,認為是一道坎,過了生日對生活不順。當然這並沒有科學依據,現在很多人都年年過生日。


2、“五十虛,六十足”,50歲生日要過虛歲,過60週歲生日。

其實在農村很多人以虛歲計算年齡,而且主要以農曆來計算年齡,虛歲簡單點說就是年頭。如果是2017年10月1日農曆八月十二出生,2018年就是2虛歲,也就是2個年頭,而滿週歲要到2018年9月21日農曆八月十二,才算是1週歲。“五十虛,六十足”,也就是說1969年出生的人今年過50歲生日,50歲過虛歲。1958年出生的人今年過60週歲生日。“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在我們當地農村非常重視六十歲,要做大壽。滿了60週歲和未滿60週歲如果病故,葬禮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差一天都不一樣。未滿六十歲而故,被稱為短命。只有滿了六十週歲花甲之年,才能叫做長壽老人。六十週歲生日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是非常隆重的,當然這只是當地的風俗習慣,並不能代表全部。


結語:各個地方過生日的習俗相差很大,在我們農村,一週歲,六十週歲是必過的生日,都要宴請親朋好友,其他的生日很少過。現在很多人都流行過生日,大人、小孩年年都過生日。“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只代表過去的習俗,只能代表部分地方的習俗。在當今,年年過生日的時代,並不太適用。


昕瑞生態


問題: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如何理解這句話?

老張:這句話是說的是男女在幾個關鍵的年齡段應該注意的東西!


咱們的老祖宗是世界上最聰明,“四大文明古國”如今就我們還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就可見一斑。以前咱們的科學、經濟都是世界的“天朝上國”,享受萬國來朝的尊貴待遇,因此也流傳下來了很多例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這樣的老話,今天老張要給大家說的也是一句告誡後輩的話。

一、男不三,女不四:

“男不三,女不四”可不是咱們表面上想的那樣不三不四、不務正業!而是指的是男人不過三十歲生日,女人不過四十歲生日。為什麼這麼說呢?請聽老張給大家解釋清楚:古人有男人“三十而立”的說法,是說男人到了三十歲的時候,應該組建了家庭,事業也開始步入正軌,這個時候基本都處在事業的上升期,一切基礎都還未打穩固。要知道在古代過生日可是人的大事,都有親朋好友來賀,有一種炫耀自己的意思,因此男人在三十歲這個事業、家庭還不算穩固的時候過生日的話,難免顯得太浮誇。而“女不四”就說的是女人不要過四十歲生日了,因為四十歲是女人走下坡路的關鍵時候,這個時候女人容顏老去,自身的家庭下一代還未完全長大成人,基本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時期,所以告誡女的不要過四十歲的生日。

二、五十虛,六十足

“五十虛”則是告誡人們在五十歲的時候要虛心!因為古代有“五十而知天命”的說法,這個時候人活半百,正處於身體素質走向衰老的時期,各項身體素質都在下滑,而且這個時候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關鍵時候,父母年紀大了,身體脆弱,孩子正是差不多成年的時候,要引導孩子走向正途,而自己身體又日益下滑,如果自己出現半點差池,那就是家裡頂樑柱塌陷的危機,所以告誡人五十歲的時候要謙虛。“六十足”說的是古代人的壽命比較短,能活到六十歲就算高壽了。人活到六十歲的時候身體各項機能已經完全出現頹象,因此多活一天就像賺了一天一樣,要知足。

其實咱們的老話在老張看來還是很有借鑑意義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二十多歲成年到結婚之前的那幾年可以說是真正的為自己而活之外,年青的時候在父母的安排之下生活,結了婚,身上有了重重的責任,遇到事情就要以家庭利益為主的考慮,難免要受到很多委屈。如果我們早點知道這些話,或許心裡會好受的多!大家說是不是呢?


老張談三農


俗話說的“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 ,是告誡人們每個年齡段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這句話十二個字,我比較認同後六個字,就是“五十虛,六十足”。對於前面六個字,或許也有一些道理,只是沒有後六個字更多了一些哲理性。

“男不三女不四”:先人們或許是提醒年輕人要去做正事,如果僅僅只是說生日的話,那不論男女,正當年的時候,都沒必要過生日的時候大擺筵席去慶生。似乎現代人也是如此,只有老人過生日,大家才會擺生日宴。比如老人的六十大壽和八十大壽,兒孫們哪怕千里迢迢,也要趕回家去給老人慶壽,這代表了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孝。當然也不是說年輕人就不用過生日了,起碼這一天應該有所表示,這種表示是為了感恩母親,感恩母親給了你生命。無需擺生日宴,但壽麵還是應該吃的,我們這裡就是早晨吃一碗麵條,就是過生日了。



“五十虛六十足”:我認為這話說的太對了。人一到了五十歲,人生閱歷已經比較豐富了,這個時候,也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懂。應該承認,很多事情,五十歲的大腦遠不如年輕人的腦子好用,一些知識性的東西更是不如人家懂得多。儘管年長,卻也不要趾高氣昂,應像竹子一樣,如雲深處還虛心。


花甲之年,一切都不用再去在意,知足常樂四個字會頤養你的身體,兒女們的事情要記住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每天告訴自己一切都是陽光的,我的生活足夠幸福,學會知足才會快樂。先人說的“六十足”,就是告訴我們,六十歲的男人和女人,都應該知足,輕鬆走過剩下的光陰。


一品小十六


這句俗語我們在農村也是經常聽說,它的基本意思是說男人不要過三十歲生日,女人不要過四十歲生日,五十歲的人看透世事,從此不再虛度光陰,而六十歲的人則認為自己這輩子已經是長壽的人,生命足矣,剩下的日子每一天都是賺來的。具體來如何理解呢?

三十歲的男人是不能過生日的,三十而立,正是當打之年,創事業的時候,哪裡有什麼心思去過三十歲的生日。有這心情,不如多去開發幾個客戶好了。況且,如果三十歲的男人真的沒事就去過過生日,周圍的朋友也會反感甚至羞辱他的。所以縱觀我們整個社會,基本上沒有三十歲過生日的男人,連三十歲過生日的女性都很少見。

女人不過四十歲生日,對於女人來說,四十歲是她們的一個分水嶺。從此她們容顏不再,身體狀況也開始走下坡路了,即將進入更年期,脾氣也變得有些古怪。女人們不希望自己的年齡被別人知道,她們總是在盡一切可能讓外界猜不出自己的年齡。

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她們根本不可能去過所謂的四十歲生日,那不是公開向外界宣佈,我已經四十歲了,我已經人老珠黃了麼。沒有哪個正常的女人會做這種事情的。

五十而知天命,如果說五十歲以前的日子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話,那麼過了五十歲,人才會明白,原來生命之於他,已經走過了一半的日子。老話說,黃土都埋到胸口上了。那麼剩下的日子就不能再虛度光陰了,必須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有些老人,在五十歲以後熱衷於進老年大學,學書法,學繪畫,學歌舞。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就在那一刻,他們感到了恐懼,生命走過了一半,世上還有好多事情自己連嘗都沒有嘗過。

過去的歲月浪費了太多寶貴的光陰,而從現在開始,再也不能浪費了。這也提醒我們,年輕時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不要以為自己的時間很多,幾十年轉眼就過去,到老了一事無成才是最讓人遺憾的事情。

至於六十足,倒不適合現代社會了,古代人壽命短,能活到六十歲,已經是奇蹟了。所以他們認為六十足矣,以後的日子就是賺來的了。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六十歲只是退休生活的開始,現在人普遍人均壽命都達到了80歲以上。穩定的生活環境,良好的醫療條件,使得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

所以六十歲不再應該是知足的年紀了,我們的目標是達到一百歲。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說的是每個年齡段的人所應該具有的生活態度。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良好的生活態度,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才能得以體現出來。

人生的歲月才不會碌碌無為的度過,我們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會了無遺憾。而那些浪費時光的人,恐怕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會後悔起來。


小小嬴政


有一句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如何理解這句話?

俗語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做事習慣,甚至有些人把俗語當成日常生活中的方法論來指導其生活。在蓋房子的時候有“寧讓青龍高高望,不讓白虎抬頭望”的原則;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有“一輩親,兩輩親,三輩四輩不管飯”的說法……“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分別講的就是人們在三十、四十、五十、六十歲的時候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狀態,下面我談下我對這句話的理解:


“男不三,女不四”講的是,男性不過三十歲的生日,女性不過四十歲的生日。男性在三十歲的時候正是人生打拼最好的時期,每一分鐘都很寶貴,如果花費時間在過生日這樣的事情上,也不過是浪費時間而已,對事業沒有絲毫的幫助;女性在四十歲的時候正是顏值由盛向衰的過程,所以最好也不要過四十歲的生日,這樣只會告訴自己,自己已經慢慢變老。

“五十虛,六十足”講的是,五十歲的時候要虛心,六十歲的時候要知足。五十歲的時候人們大多已經是兒孫滿堂,所以這個時候的人千萬要虛心,千萬不要驕傲自滿,更不要對自己有任何的放縱,不然會讓別人嫌棄;六十歲的人要知足,因為在哪個年代能活到六十歲已經很不容易了,不要在六十歲的時候再去追逐什麼功名利祿,應該讓自己放鬆下來。

隨著年紀的增大,我們都在不斷的捨棄身上的東西。似乎只有童年是我們自己的,雖然它被學習佔去了很大一部分,但實際上從人生來看,童年無疑是最具幸福感的。不過不管怎樣,拋開俗語不談,我們都應該去認清自己,什麼年紀幹什麼年紀該乾的事,但只要有力量,就要勇於去完成自己的夢想。歡迎關注老胡侃三農,關注最前沿的三農資訊。


老農民說事


關於年齡,中國人實際上有不少的講究,其中流傳得最廣的便是論語中的那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不過事實上,在農村口口相傳的俗語中,也有不少和人的年齡相關的句子,有的甚至還包含著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這些俗語大都是由農村老一輩的人流傳下來的,雖然在大部分年輕人看來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卻是農民對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其中部分說法也包含著一定的道理。例如在農村就流傳著這樣一句關於年齡的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話到底應該如何解釋呢?

“這句話也是我從長輩那裡聽來的,聽說男不三,女不四跟人過生日的習慣有關,在農村,男的通常不過30歲生日,婦女也不過40歲生日”。按照一般情況而言,農村人對於生日這樣的日子向來比較重視,如果到了整十的數字還會更加特殊,不過聽老人們說,之所以有這樣的講究還是與農村人一直以來的觀念有關。

“咱農村男人也講求三十而立,而立之年做生日宴反而不怎麼吉利,至於到了40歲的女人嘛,用農村的老話來說就是開始走下坡路,既比不上之前的青春貌美,卻談不上什麼成熟的氣質,這時候辦生日宴反而只會讓別人看見自己的短處,所以就乾脆不過40歲的生日了”。這也是村裡一些老人給出的解釋,至於這種說法的真實性也已經無從考證。

至於五十虛和六十足的說法則更多地與為人處世的方式和心態有關。50歲的農村人大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處境,一方面要操心著孩子的未來生活和人生大事,另一方面還要照顧和贍養老人,因為正是負擔最重的時期,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對整個家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農民到了50歲,在為人處世方面也要格外注意。“做人嘛,謙虛點總是沒什麼錯的,如果做人做事不加註意,盲目自大惹出了麻煩,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家庭都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因此才有了‘五十虛’的說法”。

那麼六十足又是什麼意思呢?60歲又被稱為花甲之年,對於農村人來說,一旦過了60歲就步入了老年人的隊伍,對於其它事也不需要太過操心,這個階段只需要學會知足,過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天就行了。

如今,農村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都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因此這句俗語的說法放到現在也不一定適用,只有一些老人偶爾會提起這句話,每個人的理解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對此你是怎麼理解的呢?你還聽過哪些有意思的俗語?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君清傳媒


農村俗語,讀起來淺顯明瞭,卻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哲思,對人生不無啟迪作用。但有些俗語,受時代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對今人不一定有教育意義,姑且瞭解一下就好。


今天的這句“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有書君向農村老輩人請教,認為是與過生日有關的。不過有書君也有自己的想法,且一起來分析下。


首先來看下,何為“男不三”。


男人作為家庭的頂樑柱,肩上所負的擔子可不輕。古人云:“三十而立”,是說三十歲對男人來說,正是立業的關鍵時期。



在迷信的古人眼裡,30歲的男子,正處於人生“關口”,倘若做生日,熱鬧的場景會使把關的小鬼忘開關口,為今後的日子招來厄運,所以不宜慶祝。


實際上,有志的男人為了事業,整日奔波,用盡全力去打拼,沒有精力去想些瑣碎的事情,以至於30歲生日都不一定記得起來。


而對不努力的人,他碌碌無為,虛度年華,一轉眼就到了三十歲,心中想來是否有些懊惱和後悔呢?那這30歲的生日似乎是一下警鐘,提醒著你:再不努力就晚了。讓人有種無可逃遁的感覺。如此,不過也罷。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男不三”也是在提醒男人應該記住三個不要:1.不要失去誠信,2.不要忘記肩負的責任,3.不要拋棄愛你的人。


作為男人,立足於社會,首先要講誠信。如此,才能以真心換真心,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讓事業發展更上新臺階。


在創業的同時,不要在花花世界中迷失了自我。作為人子,要記得盡孝,常回家看看;作為人父,要起到表率的作用,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作為人夫,更應是愛人堅定的臂膀與依靠。


再來說下“女不四”。


古人認為,40歲為女子“出隘”之始(即進入更年期),做生日時,隆重的氣氛會衝亂做生日者的情緒,使其不能順利“出隘”而多有痛苦,對健康不利。


古代的女子養在深閨,即使出嫁了,也不輕易拋頭露面。家庭富貴、有福氣的女子是不用做事的,而“四”與“事”在有些地方的方言中是諧音,為了討個好口彩,女人索性就不過40歲的生日。



也有人認為,40歲的女人正處於人生的分水嶺。回望過去,青春依稀可見;放眼未來,餘下的日子如已過了鼎盛時期的鮮花般,慢慢的凋零。如此想來,感覺紅顏易老,傷感的情緒一時難以抑制。如果過這四十歲的生日,似乎是在有意提醒自己。那麼不過也罷,頗有種掩耳盜鈴的無奈意味。


同樣,有書君認為,“女不四”還可以解釋為,作為女人,也要記住四個不要:1.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別人身上,2.不要因為有了家庭而變得平庸,3.不要迷失自我而停止前進的腳步,4.不要無端猜疑夫妻間的感情。


婚後的女人,不要把自己囿於家庭這方小小的天地中。生活中除了柴米油鹽,也要有詩和遠方。要有自己的精神寄託,如此才能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那何為“五十虛”呢?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他們認為,人生到了50歲便即將進入老年時期了。人生匆匆而過,還不曾留下些什麼,怎麼就到半百了呢?頗有些遺憾。


為了不至於一下子步入老年行列,50歲的生日,往往是過虛歲,也即49週歲。“9”含有長長久久的意思,願時光走的慢些,衰老晚些到來。


站在五十的門檻上,看透了許多事情,也想明白了許多道理。人生中沒有過不去的坎,與其對人斤斤計較,搞得心情不愉快,不如放低要求,虛心謹慎,退一步海闊天空,得饒人處且饒人。你變得越虛心,也越能贏得他人的理解與尊重。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來說下“六十足”。



60歲,在古人眼中無疑是真正的老年了。“最美不過夕陽紅”,所以,對60歲的生日,要大張旗鼓地操辦。這未嘗不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


60歲的年齡,差不多都已經退休了,剩下的日子是怡養天年,安享天倫之樂。所以,作為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其實是很幸福的。前半生努力打拼餘下的積蓄已足夠使用,兒女們也都有各自的事業。因此,要對人生充滿感激,也要更加懂得知足。


總之,有書君認為,不管這句話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或許就是在提醒我們:應該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如此,才能不負光陰,不負人生,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