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馬鈴薯種植如何施肥易獲高產?

農夫子


其實根據各個地方的土壤情況以及氣候情況,提出來的施肥方案也是不一樣的,最好的均衡施肥方法是,取土樣分析然後對症下藥,但是真正這樣做的卻沒有多少。因此,馬鈴薯的施肥南北方還是有點差別的。

①北方施肥攻略:11-18-16

畝產量3T以上的:適合使用種肥每畝用量在60Kg左右,到了苗期的時候在追加氮肥19千克/畝,硫酸鉀14/千克畝。

畝產量在2.5T左右:種肥推薦50Kg/畝,面期到在追加尿素16千克,硫酸鉀10千克

畝產量在1.5T左右的,還是種肥用量在40千克左右。面期追肥尿素12千克,硫酸鉀6.5千克左右。


當然了南北方的施肥方法是有點差別的,南方的種植區域內雨水增多,施肥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可以使用13-15-17的。


注意事項:

①氯肥料的含量問題:馬鈴薯不應該使用太多這種肥料,他不僅會對植物的根系產生影響情況。還會影響馬鈴薯對澱粉和糖類物質的沉澱。嚴重造成死亡。

②有機肥化肥聯合使用:有機肥不僅可以疏鬆土壤還可以改善土壤的質量(經過滅殺病原菌),有機肥與化肥的聯合使用比較好。

③識別生理性病害:氮肥不足生長髮育緩慢。葉片枯萎,馬鈴薯小等使用多就會徒長,容易倒伏。磷肥不足的時候容易造成馬鈴薯空心,葉片捲曲等。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俗話說:“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肥料對於農作物的成長必不可少。而對於生長期短、產量又高的馬鈴薯來說,更是需要較多的肥料才能保證馬鈴薯高產。


在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主要是需要氮、磷、鉀“三大要素”及鈣、硼、鋅等微量元素來維持自身生長。而在“三大要素”中,氮肥的作用是促進馬鈴薯植株的伸長和葉面積增大,並提高馬鈴薯的光合效率,為塊莖積累養分、膨大做準備;磷肥的作用是提高馬鈴薯植株的免疫力,並促進塊莖早熟,提高塊莖品質;鉀肥的作用是促使馬鈴薯植株長的健壯、塊莖膨大,並促進馬鈴薯積累澱粉和維生素等。由於鉀肥是馬鈴薯產量的關鍵、質量的保證,所以,馬鈴薯對於三大肥料的需肥量應該是鉀肥最高、氮肥次之,磷肥最低。而針對馬鈴薯的需肥特性,其施肥特點就應該是“重施基肥,巧施種肥,勤施追肥”。



重施基肥

施足基肥能夠滿足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對於肥料所需,並防止出現缺肥現象。而對於基肥的選擇,應以腐熟的牛糞為最佳,原因如下:

1、牛糞養分充足,除含有氮、磷、鉀元素外,還含有馬鈴薯生長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施加牛糞能防止土壤缺素,就可以不用給馬鈴薯單獨施加微肥。

2、牛糞屬於冷性肥料,其分解較慢,肥效持續時間較長,更利於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吸收肥料中的養分。

3、牛糞中含有大量的木質素,其質地比較疏鬆,施加牛糞既能增強土壤透氣性,使土壤疏鬆,又能有利於馬鈴薯塊莖生長、膨大等。


巧施種肥

施加種肥能夠促進馬鈴薯生根,並增強薯塊的抗病能力,防止馬鈴薯受到土壤中病菌、蟲害的侵擾。而對於種肥的選擇,應以草木灰為最佳,原因如下:

1、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鉀、碳酸鈣,充足的鉀肥、鈣肥能夠促進馬鈴薯生根、發芽。

2、草木灰含有弱鹼性,具有預防病菌、蟲害的作用,能防止馬鈴薯感染病菌、蟲害,並降低土傳病害的幾率。

3、草木灰具有癒合傷口、防止傷口感染的作用,而我們在種植馬鈴薯過程中,為降低成本,會把薯種切開,這樣很可能導致薯種切口出現感染,進而影響馬鈴薯生長。

勤施追肥

施加追肥能夠滿足馬鈴薯在需肥高峰期對於養分所需,防止馬鈴薯因缺肥而影響到馬鈴薯產量、質量。而根據馬鈴薯的不同生長期,所施加肥料又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馬鈴薯的幼苗期、塊莖形成期、塊莖膨大期、以及澱粉積累期為需肥高峰期,我們需要在這四個時期施加追肥。

對於馬鈴薯幼苗期的肥料選擇,應以尿素為最佳,原因是尿素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氮肥能夠有助於馬鈴薯植株生長。

對於馬鈴薯塊莖形成期的肥料選擇,應以普鈣(過磷酸鈣)為最佳,原因是普鈣中主要成分是硫酸鈣和磷酸二氫鈣,能給紅薯提供磷肥,補充磷肥有助於薯塊的形成。

對於馬鈴薯塊莖膨大期的肥料選擇,應以硫酸鉀為最佳,原因是硫酸鉀中含有大量的鉀元素,鉀肥充足利於馬鈴薯塊莖膨大。

對於馬鈴薯的澱粉積累期,一般不用進行根外追肥,主要以葉面噴施鉀肥為主,其目的是促進薯塊積累澱粉及營養物質,並防止植株早衰等。

當然,由於地域的差異,土壤的不同,馬鈴薯的施肥方法、肥料選擇也會存在一定的偏差,歡迎小夥伴們評論補充。


彝州老趙


高產 土豆 施肥方法

1、需肥特點

土豆的每個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營養的要求也比較全面。例如當土豆播種後出苗到達幼苗期時需要大量的氮鉀肥,兩種肥料的需求量達到了總量的1/5左右,磷肥的需求較小。然後到達開花現蕾期的時候鉀肥需求量最大,其次便是氮磷肥。到了最後的成熟膨大期的時候對氮磷的需求增加。所以在施肥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土壤的肥力及土豆的生長階段做好肥料營養的搭配。

2、底肥

土豆喜歡涼爽的環境,要求土壤肥沃疏鬆,因為土豆的生育期比較短,所以在施肥的時候應該使用比例較大的充分腐熟的基肥。這樣可以有效的改良土壤的種植環境,能夠促進土豆的出苗與生長。基肥是施肥時最重要的,使用農家肥的同時還要適當搭配氮磷鉀等提高土豆的品質。氮磷鉀肥是植株生長的基礎營養,保證充足的營養才能使土豆更好的生長,提高產量。

3、追肥

夏季高溫多雨的環境是土豆追肥的重要時間,第一次的追肥是保苗肥,當有80%幼苗長至12-16釐米的時候進行。追肥時配合中耕培土工作一起,追肥的肥料可以使用尿素混水,促進植株的莖葉生長。第二次在土豆發棵期與塊莖生長期的時候追施結薯肥,滿足土豆膨大的營養需求。第二次的肥料主要是以氮肥為主,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再決定用量。

4、鉀肥

根據種植土豆的經驗所看,土豆對鉀肥的需求是最大的,因為土豆的產量較高,所以鉀肥的需求量自然就增大。當土豆進行促薯期的時候根據種植面積施用對應的硫酸鉀,然後做好起壟培土工作。並且與中耕除草的工作一起進行,足夠的鉀肥能夠明顯的提高土豆的產量,所以我們在種植過程中可以根據植株的情況適當的施用鉀肥,提高土豆的產量。

以上就是土豆施肥方法的簡單介紹。




阿程遊記


草木似人皆有情,悉心照料付真心

花紅葉綠茁壯長,粒粒果實報農民

一、施肥先整地,深耕是基礎

種植馬鈴薯應注意土壤的條件,深耕可以使土壤疏鬆,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等因素,為馬鈴薯根系和匍匐莖、塊莖的生長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馬鈴薯塊莖播種後產生的根系為鬚根系,穿透能力較差。土壤疏鬆有利於根系的生長髮育,有強大的根系,可以增強吸收土壤水分、養分的能力,源源不斷輸入地上的部分,使植株生長健壯,光合能力增強,光合產物增多,為高產提供物質基礎。因此,深耕是馬鈴薯的高產的基礎。

二、施肥有方法,混合最有效

馬鈴薯的施肥最好是播種前一次施足底肥,特別是有機肥和磷、鉀肥在播種前施入,效果更好。因為磷、鉀肥混施,有利於提高磷、鉀肥的肥效,減少土壤對磷的固定,以便於馬鈴薯根系充分發育後,土壤能不斷提供植株所需的養分。氮肥要根據土壤肥力情況,不可盲目施用。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植株陡長,可將全部氮肥的2/3作為基肥施入,留下1/3做追肥用。

三、施肥時期很關鍵,需肥特點要記牢

馬鈴薯在整個生育期,不同的生育階段需要的養分種類和數量都不同。幼苗期吸肥很少,發棵期陡然上升,到結馬鈴薯初期吸肥量達到頂峰,然後又急劇下降。

在團棵期追肥較適宜,發棵中期一般不在追肥,特別是氮肥。團棵期追肥以氮肥為主,作用大,速效,對營養器官生長有利。一般追肥2.5-3kg/畝純氮為好,過多容易引起陡長,影響馬鈴薯的生長。追肥後,中耕培土,使肥料全部進入土層內,天旱時,追肥後要立即澆水。頁面追肥用量少、效果快,成本低,更容易被農民所接受。馬鈴薯葉片大,葉面上有絨毛,對噴灑溶液有較好的吸附能力。根外追肥要注意氮、磷、鉀的濃度必須控制在1.5%-2%以下。

根據馬鈴薯需肥特點,農戶可以根據土地狀況,包括土壤肥力,投入肥料的資金能力,灌溉條件等來確定使用肥料的種類、施入數量、施肥時間和施肥方法。以農家肥、底肥為主,化肥、追肥為輔的原則。前期追肥一般不宜單追尿素,特別是結馬鈴薯之後不宜盲目追氮,容易造成浪費和相反效果。增施磷肥促進高產早熟,缺鉀地區施鉀肥,增產相當明顯。

有機肥要經過充分腐熟。肥料的用量應該根據肥料的種類,成分,土壤肥力,氣候條件,馬鈴薯對三要素的需求量及當地施肥經驗來確定。

四、施肥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肥料用量(kg/單位面積)=100/肥料含純養分百分率×需要施入純養分重量(kg/單位面積)

五、最後,在化肥使用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做種肥時,不要接觸種薯切塊;

2.撒施後先拌土,然後再擺薯塊;

3.追肥時應儘可能靠近根系周圍,最好開溝、拌土、覆土5cm,千萬不要撒在根際周圍地表上;





林木小生


怎樣才能做到合理施肥

1、施足基肥

馬鈴薯的施肥以基肥為主,一般佔總施肥量的40%-50%或更多。基肥常以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且結合整地或覆土時施入。在馬鈴薯的生長前期,對氮、鉀營養的吸收較多,因此應在適量補充磷素營養的前提下,重施氮、鉀肥,如撒可富17-7-17含硫複合肥等類似的復混肥較適合做基肥施用,一般推薦畝施80kg左右高鉀複合肥。

2、早施追肥

根據馬鈴薯的需肥情況,在現蕾前結合除草、培土、降雨施用追肥效果較好。早熟品種宜在早期追施,可以提高群體光合生產率。開花後不再追施氮肥,以免造成地上部分徒長,增加養分消耗。追肥以施用鉀肥為主,氮肥為輔,才能達到有效地增加光合面積,促進塊莖膨大,提高產量的目的。在此推薦選用15-6-20、12-12-17複合肥等類似的複合肥料,這種肥料的特點是高鉀、中氮、低磷,基本與追肥時期馬鈴薯的需肥特點符合。

3、適當根外追肥

馬鈴薯對鈣、鎂、硫等中、微量營養的需求量也比較大。因此要結合當地的土壤肥力狀況和馬鈴薯的生長狀況,適時進行根外施肥,以提高馬鈴薯的抗性和產量,此時期主要以高鉀型衝施肥為主,一般隨著花後兩次澆水進行衝施。

總而言之,馬鈴薯作為一種高產作物,需肥量比較大,特別是鉀肥和氮肥。以上總結了當前的研究成果,供廣大種植馬鈴薯的農民朋友參考,但是需肥量大,並不代表讓我們盲目的大量施肥,我們應該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土壤肥力狀況適時合理地施用肥料,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作物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拼搏中的段鵬


馬鈴薯也叫土豆,是一種澱粉含量比較高的農作物,在我們這裡通常是是五月初種植,九月初收穫。那麼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如何施肥易獲得高產呢?

基肥

首先我們把帶有芽的馬鈴薯塊莖的切面塗滿草木灰,然後點播在提前準備的條溝裡,點播的時候需要注意:馬鈴薯塊莖的切面朝下,芽朝上,再在條溝裡施撒一些漚成的農家腐熟肥作為基肥,最後覆蓋一層疏鬆的土壤。

要點:第一,馬鈴薯播種的時候,土壤墒情要良好,墒情不足時需要提前澆水並晾曬兩三天後再播種。第二,草木灰在這裡起的作用有兩個:一是塗在切面可以殺菌,二是可以當做鉀肥促進馬鈴薯塊莖發芽。

追肥

馬鈴薯追肥一般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是幼苗期,按照馬鈴薯的需肥規律,氮、磷、鉀的比例應為:2:1:4,可見馬鈴薯需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及其他微量元素最少,因此我們可以按照這個比例施撒化學複合肥。第二次是開花期,這時候應施足腐熟的農家肥,如果沒有足量的農家腐熟肥,可以用草木灰來代替。

要點:第一,幼苗期施複合化肥時,要與馬鈴薯的根莖保持三公分左右的距離,離根莖太近容易造成“燒苗”現象。第二,開花期施農家肥時,要使用漚制的腐熟肥,因為如果不是腐熟的農家肥,裡面很可能帶有病菌,最終感染到馬鈴薯植株,引發病蟲害。

施肥的注意事項

雖然氮肥可以促進莖、葉的生長茂盛,加強光合作用,提高有機物和蛋白質含量的積累,但是過多的氮肥會使馬鈴薯的莖葉徒長,根塊的生長髮育推遲,反而降低產量;磷肥可以使植株健壯,增加馬鈴薯根塊澱粉的含量,提高品質;鉀肥可以增強馬鈴薯的抗病耐旱能力,提高肥力轉化為養分的效率,因此氮磷鉀肥的比例要控制好。

其實馬鈴薯要想獲得高產,在種植的過程中,不僅僅要重視施肥的作用,同時還要兼顧水分,光照,防治病蟲害等問題,只有合理種植,科學管理,才能達到高產的目標。我是秦農視野,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想法或者補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謝謝支持。


秦農視野


馬鈴薯高產要做到以下方面。

1、溫度 種薯在土溫4-5℃時髮根,5~7℃時發芽,10-12℃以幼芽生長迅速而健壯,以18℃生長最好.通常,高溫下播種時,先出芽後生根;低溫下播種時,先長根後出芽。莖葉生長以20℃左右最適宜,30℃時莖細葉小,7℃時停止生長,受霜凍後開始枯萎。塊莖膨大最適土溫16~19℃,20℃時生長緩慢,25℃時幾乎停止膨大,30℃左右時塊莖停止生長。

2、水分 發棵期土壤最大持水量宜70%-80%,但後期要控水,降至60%,以利轉入結薯期。結薯期土壤溼度宣80%-85%。開花期對缺水尤為敏感,開花初期為發育需水臨界期。

3、光照 馬鈴薯喜光,光照不足或廕庇缺光,則莖葉徒長,延遲塊莖形成。長日照下莖葉、花果及根狀莖生長快;短日照條件下,有利於塊莖形成。

4、土壤 馬鈴薯喜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便利、通氣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輕沙壤土。輕鬆肥沃土壤是保證馬鈴薯根系發育和塊莖膨大的重要條件。適應pH值4.8-7.1,PH值5.5-6.5時適於塊莖生長。在鹼性土壤中塊莖易發瘡痂病。

施肥技術:養分 吸收氮、磷、鉀的量,按佔總吸收量的百分比計,分別為發芽期和幼苗期為6%、8%、9%,發棵期分別為38%、36%、36%,結薯期分別為56%、48%、55%。整個生育期中,吸收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產5000千克馬鈴薯需氮22.2千克,磷10.1千克,鉀50.8千克。微量元素硼、銅、鋅對馬鈴薯生長髮育及改善品質等效果明顯。



怎樣看雲識天氣


馬鈴薯種植喜溫涼生長環境,對肥料的營養需求較大,要想種植的馬鈴薯易獲高產,除選擇優良抗病豐產品種、合理安排茬口和選擇土層深厚沙壤土、實行壟作培土栽培技術、播前對薯塊殺菌消毒減少病蟲害、以及田間水分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外,肥料的選擇及各個不同生長期的追肥,也是馬鈴薯種植易獲高產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因此馬鈴薯種植在施肥上應科學施肥,採取以施足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葉面添加補充噴施中微量元素肥,達到平衡施肥。



前期適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以免莖葉徒長,影響地下塊莖生長髮育,中後期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促進薯塊生長膨大和澱粉的積累,也可葉面噴施硫酸鉀和過磷酸鈣或磷二鉀及草木灰浸出液2~3次,以延緩葉片早衰,提高產量和品質,所以馬鈴薯種植在施肥和肥料選擇上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施足基肥:施足基肥是培肥地力促根壯苗的基礎,如果不施基肥或施用量小,幼苗因營養缺乏會生長細弱,各種抗逆能力低,容易受病蟲害侵擾,因此在播前整地時,鋪施腐熟優質農家肥每畝4000千克左右,既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環境,增強透氣性,促進根系生長髮達,又由於農家肥肥效釋放慢持效性長等特點,還不致馬鈴薯在生長中後期發生脫肥現象。

②,配施種肥:種肥是馬鈴薯幼苗獲得營養元素的主要來源,因此種肥要能保證幼苗主要營養成分,即氮、磷、鉀主要元素及其微肥,這樣才能保證和促進幼苗正常生長健壯,因此在開溝播種時可選用畝施尿素8千克或硫酸銨10千克,鈣鎂磷肥15千克,草木灰100千克或硫酸鉀10千克,作為種肥撒施在種植溝內,這樣施肥,不但氮、磷、鉀全面,還可給土壤補充鈣、鎂微肥,既可促進馬鈴薯生長髮育,又不致因鈣、鎂缺乏,出現缺素症,影響正常生長和產量。



③,合理追肥:追肥的目的是為了補充供給營養,促進植株生長強壯,當馬鈴薯幼苗開始形成匍匐莖時,就要追施一次速效氮肥並加施磷、鉀肥,既可促進莖葉進一步生長,又可使植株莖稈粗壯,葉片肥大,提高抗倒伏能力,也為薯塊形成發育積累更多營養,這時可適量控制氮肥施用量,如尿素5~8千克/畝,磷、鉀肥可適量加施,如硫酸鉀10~15千克/畝,過磷酸鈣30~40千克/畝。發棵至結薯期不能追肥,這時要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地下薯塊的生長和膨大。

④,葉面噴肥:馬鈴薯開花以後,薯塊會進入猛長時期,這時已經培土封壟,除土壤保持溼潤外,我們可用葉面噴施的追肥方式,給馬鈴薯植株補充養分,如用1%的硫酸鉀和1%的過磷酸鈣浸出液,或0.3%的磷酸二氫鉀,或4%的草木灰浸出液葉面噴2~3次,可延緩葉片早衰,對馬鈴薯提高產量、促進品質和澱粉的積累,都有一定的效果。

總之,種植馬鈴薯,要想獲得高產,施足施對肥,並抓住施肥點,只是易獲得高產的措施之一,要能保證獲得高產,就要從選種、播種、中耕鬆土、鋤草培土、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全方位加強措施,只有這樣,才是馬鈴薯種植易獲得高產的措施基礎保障。


基層農人


大家好我是農村鳳凰團,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喜歡我請點關注,下面就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想要讓馬鈴薯高產合理的進行施肥是很重要的方法,給土豆施肥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要給馬鈴薯施足基肥,馬鈴薯施肥是以基肥為主的,通常會佔到總用肥量的60%-70%左右。在整地或覆土的時候混入基肥,播種後每畝要用2-3噸農家肥進行蓋種,同時把總施肥量50%的氮肥、40%的鉀肥和磷肥和2袋微生物菌肥混合後撒在農家肥上,就可以覆土了。

2. 馬鈴薯需要早施追肥 ,氮肥在追肥中要儘早施用不要過遲,尤其是到了後期可以避免馬鈴薯的莖葉徒長和影響塊莖膨大及品質。中後期要以施鉀肥為主配合微生物菌肥施用。齊苗的時候進行第1次追肥,促進馬鈴薯早點發育,增加光合作用面積。追肥最好避開中午選擇下午進行,最好是進行溝施避免肥料沾上葉片。

3. 馬鈴薯要酌情施用種肥,在基肥不足或耕地前來不及施肥的時候,通常在播種的時候,按每畝15-20千克施用馬鈴薯專用肥做為種肥。施用種肥主要以溝施或者穴施的方式進行,注意肥料不要和種薯直接接觸,否則會燒傷種薯。

4. 馬鈴薯的根外也應適當追肥,土豆對鈣、鎂、硫等元素的需求較大,為了提高馬鈴薯的品質,可以結合馬鈴薯的病蟲害防治進行根外追肥。

以上就是我告訴大家的馬鈴薯的追肥方法了,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種出來的馬鈴薯都能有一個好的品質。


農村鳳凰團


回答:馬玲薯有非常豐富的澱粉,是很多人比較喜歡吃的塊莖蔬菜,馬玲薯的整個發育期中的需肥量比較大,想要高產的話也是需要有一亻比較合理的施肥方法。下面讓我給大家講講我自種馬玲薯的高產施肥技術。

1、馬玲薯的每個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營養的要求也比較全面。當馬玲薯播種後出苗到達幼苗期時需要大量的氮鉀肥,兩種肥料的需求量達到了總量的1/5左右,磷肥的需求較小。其次使是氮磷肥。到了最後的成熟膨大期的時侯對氮磷的需求增加。所以在施肥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土壤的肥力及馬玲薯的生長階段做好肥料營養的搭配。

2、馬玲薯喜歡涼爽的環境,要求士壤肥沃疏鬆,因為土豆的生育期比較短,所以在施肥的時候應該使用比例較大的充分腐熟的基肥。這樣可以有效的改良土壤的種植環境,能夠促進馬玲薯的出苗與成長。基肥是施肥時最重要的,使用農家肥的同時還要適當的搭配氮磷鉀等提高馬玲薯的品質。氮磷肥是植株生長的基礎營養,保證充足的營養才能使馬玲薯更好的生長,提高產量。

3、夏季高溫多雨的環境是馬玲薯追肥的重要時間,第一次的追肥是保護苗肥當有70%幼苗長至10一14釐米的時候進行。追肥時配合中耕培工作一起,追肥的肥料可以使用尿素混水,促進植株的莖葉生長。第二次在馬玲薯發棵期與塊莖生長期的時候追施結薯肥,滿足馬玲薯膨大的營養需求。第二次的肥料主要是以氮肥為主,根據植杵的生長情況在決定用量。

4、根據我種植的馬玲薯的經驗看,馬玲薯對鉀肥的需求是最大的,因為馬玲薯的產量較高,所以鉀肥的需求量自然就增大。當馬玲薯進行薯期的時候根據種植面積施用對應的硫酸鉀,然後做好起壟培土I作,並且與中耕除草的工作一起進行,足夠的鉀肥能夠明顯的提高馬玲薯的產量,所以我們在種植過程中可以根據植株的情況適當施用鉀肥,提高馬玲薯的產量。種植馬玲薯掌握好技術,還是容易種的,僅共大家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