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4.5亿起拍卖身的背后……

“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能在新飞工作,是一种荣耀,找媳妇、相亲穿着新飞制服比西装革履都管用。”

……

上世纪90年代“新飞”这个名字已红遍大江南北。对很多人来说,新飞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属于那个年代青春记忆的感情载体。然而近日,这家家喻户晓的企业却因为破产拍卖,再次引发我们关注。

4.5亿起拍卖身的背后……

根据阿里拍卖平台显示,新飞系新飞电器/家电/制冷器具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权将于2018年6月28日-29日,在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拍卖活动,起拍价为4.5亿元。并且,新飞电器名下部分土地、房产及建筑也将于7月5日开始拍卖,起拍价1.15亿元。

4.5亿起拍卖身的背后……

听到这个消息,不少人都在为这个曾经一度位列中国工业企业500强、中国信息产业100强,打败过三星、西门子,远胜海尔、格力的第一家电品牌而唏嘘感叹。或许在外界看来,一个品牌从辉煌到失败,就是一瞬间的事儿。但对于企业内部而言,新飞从一家亏损的小厂转败为胜,一跃成为龙头企业后又被迫引入外资卖了部分股权,再到现在被拍卖清算,彻头彻尾地向我们展示了它是如何战胜所有对手,却又是如何输给了这个时代的。这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让我们一起聚焦30年前

01.脱胎换骨,一跃成为“四朵金花”之首

众所周知,新飞的前身是一家地方军工企业,主要生产一些军用的通讯设备。改革开放的春风过后,由于该厂的产品单一、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濒临破产。1983年,接任这家小厂的厂长刘炳银偶然间发现,南方地区家家户户都开始购买冰箱,为了逆转困境,他选择了白色家用电器作为企业的转型之选。

4.5亿起拍卖身的背后……

刘炳银的这一抉择,成就了日后的新飞,并将它推向冰箱届“四朵金花”之首的宝座。为什么这么说呢?

起初刘炳银接手新飞正是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城乡居民来说,他们对于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从而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刘炳银选择了白色家电行业,既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抓住了这一刚需的消费市场,可以说为日后新飞的迅猛崛起奠定了基础。

02.方向定了,那接下来企业要怎么干?

新飞地处河南省新乡市,属中原腹地,不沿边、不靠海,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优惠政策,如何才能跳出地域封闭的圈子,开放思维也许是当时刘炳银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4.5亿起拍卖身的背后……

1984年,新飞冰箱项目正是在国家轻工业部立项,投产之初因技术水平低下,只能照搬引进的图纸。好在新飞及时意识到了危机,1985年,公司从荷兰飞利浦引进了现代化冰箱生产线;到了1986年,新飞一期共投资1800多万元,拥有6条进口生产线、9条国产生产线,年产能10万台的电冰箱生产线正式投产。有了基础生产条件,新飞在前期投入上始终热忠于产品的升级换代,曾创下多项冰箱届的第一:第一家开发出节电超过65%的超级节能冰箱;第一家开发出大冷冻室冰箱;第一家开发出全无氟双绿色环保冰箱……等等。特别是1996年,新飞大批量推出的双绿色无氟冰箱在最火爆时,一张订购票都被炒到了500元。

4.5亿起拍卖身的背后……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到了2002年新飞冰箱的产销总量跃居中国冰箱行业前两强,扣除出口因素,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就高达18.88%以上。

此时的新飞进入到了鼎盛时期。新飞在生产中一直鼓励员工要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可以说新飞在中国较早地走出了一条科学创新的道路。

但好景不长,1994年新飞电器被迫引入外资。新东家丰隆电器进入后,由于此前并没有家电制造方面的经验,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滞后,再加之当时整个大环境不容乐观:冰箱市场的上游供应链涨价,下游市场需求接近饱和。在缺乏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驱动下,很难再打开市场。

4.5亿起拍卖身的背后……

起初新飞的腾飞在于创新,而后新飞走向下行的趋势也是因为创新。特别是在白色家电行业中,产品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地根据消费者的习惯来及时调整产品功能,才能适应市场。否则,必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03.外资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事实上,新加坡丰隆电器入驻新飞电器之后,两者在日常管理中相处的并不愉快。无论是从文化上,还是在管理方式上,都没有一套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最终阻碍了企业日后的经营发展。那么,外资进入真的就这么可怕吗?

其实外资进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该怎么用?

首先,双方应该建立能够取得理解和信任的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合资企业中,由于双方存在着差异性,且管理人员相对沟通较少,极其容易失去相互的信任。此时如果没有互相信任的机制存在,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要取他人之长补己短。中方可以利用外资在资金、技术以及管理上的优势,来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最后,企业的改革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尤其不能在改革当中失去自主经营权,进而错失了发展的机遇。而是要尽可能的处理好与合资方的关系,利用资本协助企业本身发展,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不要成为下一个新飞

虽然当下新飞已步入破产的困局,但“新飞”这两字早已深入人心,且从企业内部来看,它既有成熟的生产渠道,也有着一定的销售渠道,因此仍然具有市场价值,换句话说新飞还存在着活盘的空间。就目前来看,丰隆亚洲退出后,格力、美的、康佳、万宝等诸多新飞的同行企业,无疑成为了市场关注的“准”接盘方。

4.5亿起拍卖身的背后……

未来,不管新飞电器会花落谁家,一定要谨记今天新飞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不要再让悲剧重蹈覆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