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衍生品沖銷規模暴增70.13%!中國外匯市場日趨火爆……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給大家拜個年。

前兩天,外匯交易中心官網發佈了這樣一則消息。

衍生品沖銷規模暴增70.13%!中國外匯市場日趨火爆……

文中提到2017年外匯交易中心組織的沖銷規模達到2.77萬億元,同比暴增70.13%,年度沖銷規模創歷年之最。

很多朋友可能對沖銷業務不是很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外匯衍生品(包括利率互換、外匯期權、外匯掉期等本外幣衍生)的合約還沒到期,雙邊或多邊議定提前對沖掉。

實行沖銷後,交易對手就不會產生任何交割義務,相當於提前軋差交割!

衍生品沖銷這個事,還要從08年金融危機說起。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大主因就是場外衍生品(比如CDS)氾濫且無監管,危機之後,能夠稀釋風險的交易沖銷業務吸引越來越多機構參與,逐步成為國際市場交易後服務的一項重要業務。

2010年12月,巴塞爾協議III出臺,要求自2013年1月起銀行各級資本應覆蓋相應的風險資產頭寸,並且場外衍生品交易應滿足更高的資本要求。

同時,各國監管機構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例如,2012年,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根據《多德·弗蘭克法案》要求進一步細化有關交易確認、交易沖銷和組合對賬的相關要求。

滿足監管要求,減少場外衍生品交易的風險敞口,降低銀行資本佔用和槓桿率,歐美市場相關金融機構積極參加衍生品沖銷業務。

對做市商而言,他們做了大量交易,且風險資產都是有成本的,這直接壓縮了其盈利空間。

而在中國,2011年,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在銀行間利率互換市場上率先推出了交易沖銷業務。2016年7月,沖銷服務範圍擴展到外匯掉期市場,2017年5月,進一步覆蓋外匯期權市場

衍生品沖銷規模暴增70.13%!中國外匯市場日趨火爆……

妥妥的!順應世界潮流。

沖銷對基礎設施的要求很高,據外匯交易中心介紹:衍生品交易的確認、沖銷綜合服務十分複雜,涉及參與機構前、中、後臺及法律等各個環節,服務對象包括銀行間市場參與機構以及人民銀行等監管機構。

比如外匯期權市場,有幾十家交易對手(包括花旗、匯豐等做市商),他們的額度和方向錯綜複雜,連環套套的很深,只有通過複雜的談判和交換,才可通過交易中心繫統提交交易以及確認沖銷結果。

衍生品沖銷規模暴增70.13%!中國外匯市場日趨火爆……

而且交易中心也制定了並公佈了較複雜的銀行間市場外匯衍生產品交易沖銷規則和細則。

衍生品沖銷規模暴增70.13%!中國外匯市場日趨火爆……

2017年沖銷創歷史記錄不僅表明中國的銀行間外匯衍生品市場有了較大的發展,而且基礎設施也上了一個臺階(另一個更知名的前不久上線的由EBS開發的銀行間即期撮合交易平臺)。

從公開報道來看,目前交易中心已具備同時開展多輪次沖銷的能力。2017年11月10日,交易中心同時開展了利率互換和外匯期權的多邊沖銷。

其實在外匯市場更加廣為人知的是央行的沖銷干預(Sterilized Intervention消毒式)和非沖銷干預(Non-sterilized Intervention未消毒),這個話題以後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