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了堅實後盾,14名全科醫生聯名寫感謝信!

記者|嚴宇靜

“醫聯體不僅讓我們社區全科醫生有了技術支撐和專家資源,也給社區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捷和福利。”閔行區馬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名全科醫生在聯名寫給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的感謝信中如是說。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了堅實後盾,14名全科醫生聯名寫感謝信!

為什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14名全科醫生會聯名寫感謝信呢?

2017年年初,閔行區馬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69歲的吳老伯(化名)是一名重症感染患者,反覆高熱、休克,在閔行區馬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了一陣子,用了很多種抗生素卻始終不見效。

在束手無策之際,馬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劉梅想起了與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以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三方建立的H5M(華山-五院-閔行)醫聯體轉診平臺。抱著試試的心態,她通過“五院社區雙向轉診群”(H5M雙向轉診群)發出求助信息,很快,五院信息科科長陳巧琴就為其和五院感染性疾病二科主任冷蓓崢牽線搭橋。之後,通過醫聯體轉診平臺轉入市五醫院進行專科治療,藉助醫聯體大學科建設,期間還得到華山醫院優勢資源感染科專家的精心指導,最後成功得到救治。

這一切,得益於H5M醫聯體工作的開展,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了堅實後盾,讓社區居民能獲得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了堅實後盾,14名全科醫生聯名寫感謝信!

“直接在華山約不到的號,我們五院能約到。”第五人民醫院院長呂飛舟說。

記者瞭解到,華山醫院為了實現醫聯體內的精準預約,不僅提前四周給五院開放號源,同時率先在神經內科為五院定製了按病種預約的模式,使五院上轉華山的病人,實現真正意義的將疑難雜症轉診給最為擅長的華山專家。

此外,社區家庭醫生的簽約病人如果在五院住院或者出院,醫聯體平臺會第一時間把病人的出入院情況通過短信通知到家庭醫生,方便家庭醫生來五院查房和出院隨訪。把“1+1+1”的分級診療落到實處,不僅密切了五院和社區醫生的關係,也給予病人更多的關愛。

人才是醫院的根本,在醫聯體建設過程中,市五醫院通過聘任華山醫院的專家,到醫院進行傳幫帶,不斷提升學科內涵建設。

在專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市五醫院的醫療服務能級得到了快速提升。據統計,開展醫聯體建設以來,骨科膝關節置換手術增加了260%,髖關節置換術增加了45%,椎間盤突出手術增加了60%;皮膚科身體軀幹、頭面部腫物切除術增加了260%;神經內科腦梗死增加9%,腦血管造影從無到有,2017年開展了70例,腦卒中靜脈溶栓例數增長7倍,醫院被中國卒中學會、中國卒中中心聯盟授牌全國第二批“綜合卒中中心”;神經外科開展了丘腦底核電極刺激器(DBS)植入術,共15例;胸外科肺惡性腫瘤手術增加了30%;內分泌科糖尿病足病例數增加了100%。全院2017年的CMI指數達到1.15,躋身全市同級別醫院的前列。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了堅實後盾,14名全科醫生聯名寫感謝信!

據統計,醫聯體成立以來,市五醫院醫生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帶教查房1888人次,服務社區MUSE計86877人次,PACS計229139人次,眼底鏡15215人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H5M雙向轉診系統上轉至市五醫院1577人次,市五醫院通過雙向轉診系統上轉華山醫院33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