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為什麼提升個稅起徵點?你真的讀懂了這次稅改嗎?

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

本次個稅起徵點上調至5000元之後,引發了各路吃瓜群眾熱情洋溢的激烈討論。

但是,你真的讀懂了這次稅改嗎?

為什麼提升個稅起徵點?你真的讀懂了這次稅改嗎?

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

1)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

2)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

3)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4)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如果草案通過,稅改落地,這將是中國個人所得稅自創立以來的第四次上調,距離上一次調整個稅起徵點,已經過去了7年。

為什麼提升個稅起徵點?你真的讀懂了這次稅改嗎?

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中國個稅法的歷史。

1980年9月10日,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並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決定徵收個人所得稅並制定800元的起徵點。由此建立了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2005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把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調整到1600元。

2007年12月29日,經十屆全國人大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從2008年3月1日起,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由此前的1600元提高到2000元。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決定,個稅起徵點從2000元提高到3500元,自9月1日起施行。

3500元的起徵點一直使用至今。

為什麼提升個稅起徵點?你真的讀懂了這次稅改嗎?

為什麼要提高起徵點?

1、

相比於當初制定個稅起徵點的時候,中國的居民收入較原來有了較大的增長,而且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不僅有工資等收入,還存在收入、稿酬等多種多樣的收入。

僅僅把工資收入作為個稅來源的做法,無法充分反映居民的整體收入水平,存在不公平。

2、

一般個稅的徵收都是以個人為徵收單位的,沒有考慮到個體家庭負擔的差異,因而需要加以改革,增加更多“個性化”。

3、

此外,從更大的背景來看,2018年中國將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意味著中國正在有意識的打造進口市場,也就是擴大內需的市場。

與此相對應,個稅改革有助於減小貧富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有利於內需市場的打造。

換言之,上繳的稅少了,多出來的錢就可以吃吃喝喝買買買了, 既滿足了心願又促進了消費。

為什麼提升個稅起徵點?你真的讀懂了這次稅改嗎?

稅改誰最受益?

北上廣深的中低收入人群!

假如你的月薪每月5000元的話,那麼每個月就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了。(可是聽起來並沒有很開心啊)

為什麼提升個稅起徵點?你真的讀懂了這次稅改嗎?

根據財政部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個稅收入首破萬億大關,達到10089億元,2017年全國個稅收入11966億元,同比增長18.6%。而2013年僅6531億元,五年時間累計增長5435億元。

為什麼提升個稅起徵點?你真的讀懂了這次稅改嗎?

而分城市看,上海北京個稅收入超千億,2017年,上海以1731.01億元的個稅收入位居榜首,北京以1607.98億元緊隨其後。

京滬之後,位居第三的是深圳,2017年其個稅收入達到831.78億元,只有京滬的一半,但考慮到深圳的人口僅為其一半左右,如此算來,深圳的人均創稅水平也不比京滬低。排在第四位的廣州個稅收入為455.76億元。

僅以上4個城市的個稅收入總和就超過了4500億元,近乎佔到全國個稅總收入的4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個稅收入在區域上相當集中,一、二線城市間差距較大。

此次個稅改革,特別是個稅起徵點上調至5000元之後,絕大多數工薪階層將受益,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工作的工薪階層,作為個稅繳納的主力軍將受益。

來算一筆賬:

為什麼提升個稅起徵點?你真的讀懂了這次稅改嗎?

每個月只少繳納了150元的個稅,好像也沒差啊。

但是......

個稅改革的不僅僅是提高起徵點這麼簡單!

首次增加“新環節”

在現行的個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繼續執行的同時,草案增加規定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

但是具體怎麼操作,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舉個大家最關注的子女教育問題:

家長A給孩子報了鋼琴學習班500元、繪畫學習班500元、舞蹈學習班500元、書法學習班500元、足球學習班500元、英語學習班500元,一個月的子女教育支出是3000元。

家長B只給孩子報名了數學學習班500元,一個月的教育支出只有500元(學生B好可憐有木有),在差距如此懸殊的子女教育資金上,應該怎麼制定減稅的政策?治病的錢和買房的房貸也是一樣。

所以這些專項附加扣除考慮了個人負擔的差異性,也要符合個人所得稅基本原理,才有利於稅制公平。

為什麼提升個稅起徵點?你真的讀懂了這次稅改嗎?

起徵點的提升,無疑有助於中等收入群體的壯大,但值得重申的是,分好財富的蛋糕,起徵點並非提得越高越好,而應在公平與效率的最優解處下刀。

一方面,國家財政與個人財富之間需要平衡,國家財政是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某種意義上講,把稅金花在刀刃上,惠及全體人民,比收稅更為重要。

另一方面,為了讓個稅真正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的作用,起徵點也需要根據居民收入水平科學理性確定,讓實際經濟福利向中低收入者傾斜。除了調準個稅起徵點,落實個稅抵扣,乃至降低間接稅稅率,都十分重要。

 

總而言之,財稅體制改革是著眼長遠機制的系統性重構,要更精細地計量公眾真實可支配收入,讓徵稅關注“賬面”,更關注“全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有更堅實的物質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