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土耳其修憲後的首場大選 埃爾多安能勝券在握嗎?

2018-06-21 17:23 | 上觀新聞

專家認為,埃爾多安難言穩操勝券,但最終勝出問題不大;只是在新的執政週期,他將面臨內政外交的諸多難題。
土耳其修宪后的首场大选 埃尔多安能胜券在握吗?

本週日,土耳其將舉行提前17個月的議會和總統選舉。有評論稱,這將是土耳其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選舉之一,年近百歲的共和國將從議會制正式邁向總統制。也有評論稱,在反對派摩拳擦掌、國內經濟暗潮湧動的當下,總統埃爾多安將遭遇執政15年來最大的挑戰。這位政壇“重量級拳王”的勝算有多大?這場選舉對土耳其的未來又意味著什麼?

前所未有的“恐慌感”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過去3年,兩場議會選舉(2015年)、一場未遂政變(2016年)、一場憲法公投(2017年)、7次延長緊急狀態,土耳其人似乎坐在一輛沒有終點的“政治過山車”上。下一個山坡就是將於週日舉行的總統議會雙選舉。無論對埃爾多安、正發黨,還是土耳其而言,它都具有格外重大的意義。

就前兩者而言,這是一場不容有失的戰鬥,因為新總統將身兼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兩職,擁有任命部長、解散議會等特殊權力。就土耳其而言,“這是共和國百年曆史上一個重要節點,”上海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郭長剛指出,“將對國家未來發展方向起到決定性作用。”

不過,按照原定時間,這兩場舉足輕重的選舉要到2019年11月才會發生。然而,在埃爾多安和正發黨眼裡,這段等待太過漫長。“他們不得不提前舉行選舉,因為他們對經濟前景沒有足夠的信心,”郭長剛說,他們感覺到正遭遇2002年正發黨上臺以來的最大挑戰。

法新社指出,自2003年執政以來,埃爾多安已成為繼“國父”凱末爾之後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家,在安納托利亞內陸地區享有近乎狂熱的支持,但這一次,他正面臨新的政治風向和經濟暗流:受執政黨在去年憲法公投中51.36%的“慘勝”鼓舞,反對黨一個個摩拳擦掌;通脹率超過10%,里拉持續貶值,經濟民生已成為民眾最為關心的問題。

“埃爾多安和執政黨有種恐慌感,”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評論稱,如不及時止損,可能釀成危機。

埃爾多安“最終會贏”?

據土耳其官方的消息,有6名候選人參加此次總統選舉。除正發黨和民族行動黨聯合推舉的埃爾多安外,還包括最大在野黨共和人民黨副主席英傑、去年從民族行動黨裡分裂而來的好黨女性黨魁阿克謝奈爾、親庫爾德的人民民主黨副主席德米爾塔什等5人。

輿論普遍認為,作為“守江山”的一方,埃爾多安只有在總統選舉首輪淘汰賽中獲勝(取得超過50%的簡單多數),才能被視為毫不含糊的勝利。但有分析指出,埃爾多安的支持率不足50%,英傑很可能將他拖入7月8日的第二輪投票。

法新社注意到,當最大對手、前物理老師英傑指責埃爾多安與2016年未遂政變主謀居倫會面時,埃爾多安不得不迅速予以否認。“反對派能夠在選舉中組織辯論,這對土耳其政治來說是一件新鮮事,” 歐盟外交關係委員會成員阿斯利·艾丁塔斯巴說,一個執政這麼久的政黨,在經濟低迷時期,很可能會失去(支持),失去政治上的霸權。

不過,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孫德剛認為,“埃爾多安勝出可能性很大”,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過去一年,儘管困難重重,土耳其的經濟增長率在中東國家裡可圈可點,一度達到7.4%。與此同時,一部分土耳其人認為,最近的經濟困境背後,有“外部勢力干預”的影子。其二,今年土軍在敘北部打擊庫爾德工人黨的“橄欖枝行動”,不僅成功建立土敘兩國之間的“緩衝地帶”,也激發了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其三,土耳其近年來恐襲事件數量下降,國內安全形勢有所改善。其四,儘管與美俄等大國矛盾未解,但埃爾多安在外交事務上的強硬姿態,使得土耳其“中東大國”的地位得以鞏固。其五,正發黨與帶有伊斯蘭色彩的民族行動黨聯合參選,有助於埃爾多安擴大選民基礎,贏得更多選票。

“一般來說,埃爾多安最終會贏,”郭長剛說,因為其他候選人不是他的對手,也因為執政黨一直在為大選秣兵厲馬。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根據正發黨提出的“選舉一攬子計劃”,將在社會福利方面投入55億美元開支,意在“收買人心”。中東新聞網站Al-Monitor稱,自2002年上臺以來,福利援助一直是正發黨最有力的一張牌,使其能夠與社會各界建立聯繫——無論兒童、學生、老人,還是殘疾人和失業者,上述群體已成為正發黨選舉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稱,過去十多年一直視而不見,選舉前一週,土耳其突然對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工人黨營地發動襲擊,“這場分散注意力的戰爭卻能在政治上有所收穫”。“再加上日前美土軍隊聯合巡防敘利亞曼比季地區,凡此種種,都是埃爾多安在為大選做鋪墊,”郭長剛說。身為北約第二大常設部隊,土耳其攻下曼比季簡直就是“貓捉老鼠”,為何美土偏偏會在此時達成妥協?“這說明埃爾多安可能已與美方有所協調,也說明他正全力為大選助陣。”

不過,對埃爾多安抱有信心的同時,專家也提醒,不排除總統選舉進入第二輪投票的可能性。目前,排名第二的英傑支持率約20%—25%,好黨“鐵娘子”阿克謝奈爾以15%左右的人氣位居第三。

議會走向“一超多強”?

議會層面選情亦不明朗。由於修改前的憲法設有得票率超過10%的門檻,那裡歷來都是四大主要政黨的競技舞臺:中右翼正發黨、以世俗主義捍衛者自居的共和民主黨、主張激進民族主義的中右翼民族行動黨,以及主張庫爾德民族主義的人民民主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指出,今年,為了最大限度地擴大機會,四個齟齬不斷的反對黨——共和人民黨、人民民主黨、好黨和幸福黨——將史無前例地聯合起來,有望打破正發黨獨佔多數的局面。

對此,郭長剛持謹慎態度。他認為,因為鮮明的意識形態差異,反對黨之間近乎水火不容,鮮有妥協,整合力量絕非易事,此其一。其二,只要埃爾多安能夠順利當選總統,議會的局面不會失控,因為按照修改後的憲法,他將有權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修改後的憲法取消了10%的門檻,未來土耳其議會將是一超多強的局面,”孫德剛說,這反倒會對正發黨更為有利,會賦予其政治騰挪的更大空間。

新政府會有“陣痛期”

經過這場雙選舉的洗禮,土耳其將正式告別議會制,走向總統制。土耳其經濟學家科勒姆·阿爾金認為,“新土耳其”將再度升級:擁有一個更專業化的政府、更高效的治理模式、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專家認為,如果埃爾多安能夠順利獲勝,人們有理由對土耳其政局前景保持樂觀:他將掌握比以往更大的權力,內外政策有望得到延續;執政黨可以全力推進改革,避免經濟風險向社會層面延燒,有助於政局持續穩定。

“不過,進入新的執政週期,埃爾多安和正發黨也將經歷一個陣痛期,”郭長剛說,首要難題是如何團結一個日趨分裂的社會,政黨對立嚴重就是其中的突出表現。有評論指出,土耳其政黨總是困囿於“身份認同”的桎梏,很難達成共識——共和人民黨每次都是站在正發黨對立面上;民族行動黨和人民民主黨受制於族裔民族主義,都將對方視為死敵;幸福黨以伊斯蘭主義為綱領,愛國黨則以科學社會主義為綱領,分別處於土政治光譜的兩端。

“這種分裂局面其實不難理解,畢竟正發黨經歷10餘年統治,積累了各種社會矛盾,也面臨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民眾難免持有不同意見,”郭長剛說,埃爾多安是位抱有雄心大志的領導人,善於進行各種社會動員,一定會對土耳其未來發展提出新的規劃和設想。

孫德剛認為,除了彌合社會分歧,埃爾多安和執政黨還有內外兩項重要任務。對內,需要解決經濟民生問題,控制通脹和貨幣貶值,吸引更多外國投資,“經濟增長和就業指標將是其執政的試金石。”對外,土耳其能否在東西方之間、美俄之間、北約和上合之間、伊朗和伊斯蘭世界之間繼續長袖善舞、左右逢源?“經此一役,埃爾多安將領導土耳其在外交領域走得更遠,”郭長剛說,他將奉行更為獨立自主的平衡外交,遊離於各個大國之間,儘可能擺脫對歐美的依賴,在中東地區和伊斯蘭世界尋求更大作為。“當然,中土關係也將繼續穩中向好。”

另一種悲觀的可能是,如果埃爾多安選舉失利,正發黨把控的官僚系統將遭到重創,內外政策都會面臨調整,黨派之間可能相互傾軋、毫無妥協,土耳其恐將進入一輪動盪。不過,專家認為,從目前的選情來看,這種可能性較為微小。(原標題《深度 | 土耳其修憲後的首場大選,埃爾多安能勝券在握嗎?》,原作者安崢。編輯郭奕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