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農村俗語“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

農夫也瘋狂


如何看待農村俗語“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夏至打雷好不好呢?

很多的民間俗語有很大的地域性,沒有普適性的指導意義。就像這句民間俗語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就不一定適應全國各地。

俗話說的好:雷聲大就雨點小。這句話就很形象的解釋了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這句話。在夏至到來的時候,不打響雷的地方天氣就很危險,有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會下大到暴雨。而打響雷,炸雷的地區,往往會下的雨很小甚至於就落幾滴雨水,乃至乾旱。這個有經驗的人都是有體會的。

這種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的天象可從氣象學的角度推出來原因。高空雲層在形成降雨時,會有一個慢慢蓄積累積加持的過程,隨著雲層吸收空氣中水分子的增多,就會形成強降雨的過程,乃至造成澇災。

如果這個降雨的蓄積過程中,雲層出現電場,就會引爆電閃雷鳴,就有可能會擊散濃厚的雲層,經過太陽的照射,降下來的雨水就不多了。

對於強降雨和高空氣流的影響農妹子不懂。就知道雷聲大就雨點小是有道理的。

今天(6月21日)就是農曆節氣中的夏至,我們這裡就天氣陰沉起來了,但是沒有打雷,感覺氣氛非常的壓抑,這預示著不久將來就會有一場強降水的過程來臨。

過了夏至,我國南方這時往後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佈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華南西部6月下旬出現大範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準備。夏至節氣是華南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

夏至過後的對流天氣會帶來強降水,但是也會出現極端,不下雨的情況,那就是旱災了。對流形成的原因農妹子懂,就是地面積溫過高,然後上升,造成對流,這樣的氣象往往會形成雷暴天氣。

這幾年,往往夏至之後,南方就是梅雨季節,雷暴天氣很多,江淮地帶梅子熟了,對收穫不好。天氣持續的陰潮,對人體很不舒服,東西發黴,人也不開心。

所以人們都是希望在夏至打雷,雨水多但是不會連雨天。因此還有夏至打雷天多晴的說法。

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夏至不打雷,大水連天起。夏至鳴雷旱三伏 (桂), 夏至雷響,打破梅娘 (浙),夏至雷響天多晴(魯)。這些都是關於夏至打雷的說法,道理和經驗應該都差不多意思。

夏至有雷三伏熱也是這個意思。這好似和啞巴蚊子咬死人有神一般的奧義。


農村老俗話


各位親們,大家下午好!

我來說說如何看待農村俗語“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的話題!

“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其中: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日。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所以它是很傳統而重要節日。夏至正處梅雨期間,雨量大,雨日多,常造成較大的洪澇,除了有趣的天氣現象之外,也有很多的文化知識。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文人墨客為其留下詩篇。譬如:

《夏至》長卿

夜半驚嵐偃旗旌,朝聞遠鴉方初醒。

狸奴幾下偷翻書,何時聽得螗蜩鳴?

又如,關於夏至的天氣諺語就有好多種的說法。

夏至是否打雷,對未來天氣有一定的預示作用。今天題主說的“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 意思就是說,在夏至這天,如果天不打雷,後邊就會出現雨水充沛或者澇災的現象。提示勞動人們要提早做好防澇減災的準備工作。

與此相對應的諺語還有“夏至鳴雷旱三伏”、五月夏至頭,擔水救禾苗等。

這些言語都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日積月累總結出來的規律。他一直在警示、指導著一代又一代的農民掌握天氣規律,合理安排農業生產!

網友們,你對這句俗語“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還有什麼新的理解呢?換歡迎在評論區裡發表你的見解!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農村諺語真是承載了勞動人們的無窮智慧和豐富經驗。“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鄉風西苑簡單談談對這句諺語的看法。

1.\t“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的意思

6月21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較快,生理和生態需水較多。

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夏至雨點值千金”,也有“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這是湖南地區的諺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就是說,夏至這天不打雷,未來十幾天裡會下大雨。

類似的說法,還有其他地區的。例如,山東的“夏至雷響天多晴”,福建的“夏至不打雷,大水連天起”,廣州的“夏至有雷,要爛杆圍;夏至無雷,百日無雨”,廣西的“夏至鳴雷旱三伏”。

2.\t無響雷好不好

無響雷,意味著要下大雨。而打雷,卻不會下雨。這也就是古人說的“雷聲大,雨點小”。如果夏至這天打雷,說明這天不下雨,也就意味著整個農曆六月都是少雨的天氣,還極有可能會出現旱情。

對此,湖南有“夏至無雨六月旱”的說法,貴州有“夏至無雨乾斷河”的說法,安徽有“夏至不雨天要旱”的說法,四川有“夏至無雨三伏熱”的說法。

你看,古代勞動人們雖然沒有科學理論的研究,但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很多諺語和習俗,就能反映出來。

無論是從氣溫,還是從農業生產上來說,我們都希望“夏至無響雷”,這樣,一呢,可以給炎熱的天氣帶來涼意,二呢,可以避免出現旱情。

鄉風西苑,關注三農問題,歡迎互動交流。圖片均來自網絡。

鄉風西苑


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那麼五月夏至日打雷好不好呢?咱來看看古人怎麼說:<佔雷嗚日>:雷起東北艮方其年米賤,雷起震(東)方,歲豐棺木貴。雷起巽(東南)方則萬蟲生。雷起自離(南)方其秋主旱。雷起坤(西南)方主生皇蟲災。雷起兌(西)方主年金鐵貴。雷起乾(西北)方則國泰民有災。雷起坎(北)方其年多雨。

五月雷嗚人不炊,秋多雷五穀不實,冬雷震驚五穀成,兵戈起,人不安。

<夏至日雨年豐>:

端陽有雨是豐年,芒種聞雷美亦然,夏至風從西北起,瓜蔬園內受熬煎。

<佔夏至日>:夏至若逢丙寅丁卯日必米貴,欠收。其日午時南方有赤(紅)雲狀如馬形者,名為離宮正氣,其年主五穀豐登。若不見紅雲其歲五穀不成,人患眼疾又主旱。其日刮南風秋大熟,刮北風山田旱,刮西南風則六月大水橫流人受殃。刮西風秋多大雨,刮東風則八月人疾,刮北風米大貴欠收。晦日颳風下雨則來春米貴。

以上乃古人數千年來看天望侯佔時所總結出來的智慧應驗結晶。勞動人民對天地風雷雲雨及季節物侯的觀測與運用,以利於趨吉避凶有益於農事。

然古人對節氣與物侯和農時(事)的撐握大多適用於中原及中部幾省地域,因南方和北方的氣侯物侯的相差變化太大了。再說雷雨風雲也不能單看哪一日,還要結合方向與時辰方為準驗。此俗語主要說的是夏至日應有雷雨出現,則伏天不會有大熱,它自然會平緩中和高低氣溫,人不宜災,物不易殃。秋來也會風調雨順。若此日無雷雨,則主後秋大雨不斷,必澇災,欠收是也。此古語即是不會全應,但也會應之七八的。比如開春老鴣,喜鵲在樹上搭窩。如窩搭的過低,則主三年以裡大旱。如窩搭的不高不低,則說明三年以裡會風調雨順,不旱不澇,五穀豐收。若窩搭的過高。則預示著當年及三年以裡必發大水,大澇不止,欠收人不安,且百鳥也易大災,此鳥有預感有靈性。所以它們便會提前把窩建在高處以避免風雨和大水的侵害。

謝謝。


福自福地來wjf


農村俗語“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說的有沒有道理呢?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的俗語具有一定的規律性,特別是預示著天氣的自然現象,往往會被人們在日常勞作生活中總結出來,形成一句句經典的老話和俗語,例如常見有關夏至就有很多“芒種下雨火燒溪,夏至下雨路泥濘”“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等等,這些俗語中,有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在24節氣對天氣的一個總結,來預測未來的天氣變化。

古人觀天靠經驗,這些經驗都是千百年總結出來的,雖然說不一定百分百正確,但一直沿用到科技發達的今天,很多有關氣候的總結,也有了科學的解釋,“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又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我先來看下俗語這句話的意思,它講的是,夏至這天如果沒有響雷,那預示著接下來將會有強降雨出現,大雨十幾回就是用誇張的手法來強調未來強降雨的可能性很大。

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雷電,雷電通常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狂風暴雨電閃雷鳴”才是響雷的真正自然現象。而積雨雲通常是自然界中最強烈的上升氣流的雲,只有這樣,才可能降下大雨,上升氣流越大,雨就越大,雷也就越大。

但俗話說的好“雷聲大雨點小”,這不正好反面印證了“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的說法嗎?農人查閱了相關資料,個人看來,是因為這個雷聲並不是積雨雲產生的雷聲,因為雷聲和下雨沒有必然的聯繫,夏至的雷聲,可能是灰塵等帶負電的顆粒物吸收的水分不多,高空中還在往上運動,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過於靠近上空輕一點的帶正電的顆粒物,兩者中心之間的空氣被其強大的電場擊穿產生的雷聲,這樣的雷聲就成了雷聲大雨點小。

而夏至如果沒有雷聲,說明帶負電的顆粒物已經吸收了一定的水氣,在往地表運動,對人來說就是感覺非常沉悶,等過了夏至,就很容易形成積雨雲了,那時不正是大雨十幾回嗎?

農人的說法可能並不一定對,只是個人的看法,對於這句俗語產生的科學依據,如果有專業人士看到,歡迎在下方給大家科普,但老話還是有道理的,這個毋庸置疑,不然怎麼會有雷聲大雨點小的說法呢。


農人解說


顏語很多,都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所以,有一定的準確性。但它又有一定的區域限制。這句顏語,我們這裡就沒有流傳,我是第一次聽到。所以,也沒什麼體驗,也就說不出子醜寅卯來了。朋友農民妹子一枝花說得很好,我比較贊同。


YinyueLl


夏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夏至的到來,預示著一年中最炎熱日子如期而至。

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應該是指夏至這天,如果能夠下場大雨或者暴雨,更能渲染氣氛,使空氣變得浪漫清新,使莊稼享受充沛的滋潤,久旱逢甘霖,酣暢淋漓。否則,天空將會越來越陰沉,長時間處在綿綿不斷梅雨中,極易引發洪澇災害,對農作物生長極為不利。

還有一句諺語叫做短的冬至,長的夏至,意思就是說節氣到了冬至這天,白天的時光就會慢慢的變短,黑夜將慢慢的變長。而夏至即是炎熱的開端,又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夏至到了,氣溫在明顯的升高,每天日照的時間長了,更容易加快農作物的生長。而一些莊稼上細菌和病毒也在炎炎烈日下,被陽光徹底殺滅或逃之夭夭。

夏至,是農業生產上的寶貴節日!夏至,是孕育希望和生長收穫的黃金季節!



用戶22954642155


這句話在北方乾旱地區不流行的、只流行、雷聲大雨點稀、乾打雷 不下雨、其實雷聲大雨點椧還是有道理的、往往雷閃火閃的肯定是暴天一會的事而且雷聲 越響越脆有時反而越沒雨了,也流行說、旱打孤雷不下雨、澇打孤雷不晴天、事實證明這句話還是有些道理的,如果幹旱時陰天打了一個雷反而沒雨、如果多澇時聽到一聲雷響反而雨下個沒完,



建國148835600


我們這裡是豫北長滑交界地區,只聽說過,二月二龍抬頭,開始打雷下雨。八月以後不打雷,打雷遍地是賊!沒有聽說過夏至打雷之俗語。我們這裡有大旱不過五月二十三之說。現在氣候變了,我們這2011年農曆十一月初四早晨,突然下起雷陣大雨,時間持久,挺嚇人的,要知道,十一月可是冬季啊,正該下雪之季節!


一號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