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遊戲上癮將成為精神疾病?如果孩子符合這些標準家長要格外注意!

孩子玩遊戲上癮將成為精神疾病,這是真的嗎?

據悉,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初決定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相關規定將自本月19日起生效,WHO將通知世界各國政府,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

如何確定孩子“遊戲成癮”?

游戏上瘾将成为精神疾病?如果孩子符合这些标准家长要格外注意!

WHO表示,遊戲成癮的症狀包括:

無法控制地打電玩(頻率、強度、打電玩的長度都要納入考量);

越來越經常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

在國內,解放軍總醫院網癮治療中心主任陶然一直堅持“網癮是一種心理疾病”的觀點。他為“網絡遊戲成癮”制定的9條診斷標準被收錄到美國精神病學會2013年發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

9條標準,滿足其中5項,能診斷為“互聯網遊戲障礙”

1.完全專注遊戲;

2.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即使瞭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時間;

8.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

遊戲成癮趨向低齡化

游戏上瘾将成为精神疾病?如果孩子符合这些标准家长要格外注意!

第四十一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們的“觸網”年齡越來越小。有課題組曾在2010年和2017、2018年分別進行兩次採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等成癮行為有加劇趨勢。

陶然主任曾表示,15~19歲是最易出現遊戲成癮的年齡段,這主要與他們大腦尚未發育完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尚未成熟,自制力較差、好奇心較強,學業、家庭及人際關係壓力大等有關係。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遊戲成癮者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留守兒童成為亟需關注的群體。

家長犯的這些錯誤

易導致孩子“遊戲成癮”

游戏上瘾将成为精神疾病?如果孩子符合这些标准家长要格外注意!

1

孩子太早開始玩電子遊戲

大部分童年就開始吃垃圾食物的孩子,不懂得欣賞食物的自然美味,因為天然的食物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悟出比較微妙的美味;相反,加工過的食物味道一開始就比較重,所以孩子馬上就失去品嚐味道比較淡、營養價值更高的自然食物的能力。同樣的道理也能應用在任何加工的東西上,比如:

過早對色情圖片上癮的人,會失去被自然的性愛所吸引的能力。

一個在神秘、刺激、更有探險價值的虛幻世界裡成長的孩子,會失去對於平凡、真實世界的探險慾望或好奇心。

一個在供應強烈興奮、刺激價值的電子遊戲裡的孩子,不會對普通的、慢速度進展的遊戲有興趣。

2

讓孩子太容易獲得遊戲機會

要是遊戲機放在家裡,孩子很容易就有玩遊戲的機會,家長會比較難建立和維持界限,家人也會經常為了超越界限、“再玩一會兒”而起爭論,導致家庭氣氛被破壞。如果孩子小的時候,遊戲機放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要等到週末時才能去他們家玩。這樣,在家裡就沒有玩的機會。

游戏上瘾将成为精神疾病?如果孩子符合这些标准家长要格外注意!

3

用遊戲作為給孩子的獎勵

用獲得遊戲權利的方式來督促孩子積極完成作業、做家務等他有義務完成的事情,的確能夠讓家長省心,也可以讓孩子更主動地去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但長期的代價卻遠遠大過眼前的益處。當我們用遊戲作為獎賞時,完成作業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或者閱讀帶來的喜悅,會讓玩遊戲變成“必要”之惡。其它的獎賞,比如週末跟爸爸約會去吃冰,或者跟媽媽去看電影,也是一種獎賞,但是沒有太大上癮的可能。

4

讓孩子“再玩一會兒”

當孩子被要求關閉遊戲機的時候,大部分的孩子會要求家長讓他們“再玩一會兒”,或者“讓我把這個壞人打死以後就結束”。為了不引起更多的衝突或負面情緒,家長往往對全家一起設定的界限做了妥協。一個治癒的遊戲迷跟家長說:“要是你說你會限制孩子在屏幕前的時間,你需要問問自己你是否有能力執行這個限制,因為孩子們很會拖延,讓你給他更多時間。”

5

忽視自己的直覺

很多家長為自己給孩子那麼多使用電子用品的時間而感到內疚,他們覺得長此以往會有負面後果或後遺症。但很多時候,他們往往會說服自己,說是自己太嚴厲了,孩子學習壓力大,讓他們放鬆一下也沒什麼。同時,他們也更願意迴避約束孩子,或者執行約定難免會帶來的不愉快與衝突。

面對孩子“遊戲成癮”

家長該怎麼辦?

游戏上瘾将成为精神疾病?如果孩子符合这些标准家长要格外注意!

01

首先,家長應該改變“遊戲都是有害的”這個觀念,其次,正確引導孩子選擇健康的益智遊戲類型,讓孩子遠離暴力、低俗的遊戲。

02

家長可以與孩子協商約定一天可以玩多長時間的遊戲(心理學家建議少於一個小時)。讓孩子明白,玩遊戲可以,但要有度。

03

家長適當示弱,讓孩子教你玩,在遊戲過程中瞭解他的內心世界,多和孩子去交流,看看孩子內心的真實看法,去和孩子做知心朋友。

04

發展第二興趣來滿足孩子的社交需要和精神寄託,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多瞭解體驗一些興趣班,並找到孩子的愛好,在課外擴大他的社交圈。

05

家長做好榜樣,如果你自己一天回家看電視玩手機玩電腦,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沉迷遊戲。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如果一昧地壓制孩子玩遊戲的心,很有可能適得其反。家長們應該從孩子沉迷遊戲的根源出發,幫助孩子更好分配學習和遊戲的時間,引導孩子走出遊戲世界,成為現實世界的“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