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站在木星上會發生什麼?會直接掉進地核嗎?

冬季凱風


由於木星是氣態行星,無實體表面,因此人類無法降落;會被引力直接拽往內部核心方向,隨後在中途“香消玉殞”。

木星是八大行星中的老大,體積是第一,質量是其餘七顆行星總和的2.5倍,屬於氣態巨行星,有著3000公里厚的大氣層,裡面主要是氫元素。

往下就是液態氫,之後大約到大氣雲頂下方一萬公里的地方,液態氫在極端條件下,轉變為液態金屬氫。

↓木星大紅斑和地球↓

此時溫度已經達到近一萬攝氏度,壓力已經飆到上百萬個大氣壓。就這一點,已經說明不可能有活物存活了,早已成為木星的一部分了。

隨後一直延伸到核心部分(溫度在3萬多攝氏度),而核心據推測是岩石和重元素組成,但真正詳細的組成是未知的。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答:不會!雖然木星叫做氣態行星,但不是說木星整體都呈成氣態形式,而是木星內部存在液態氫層,內核還存在金屬氫!


氣態行星指的是,行星表面沒有明顯的固態分界線,比如木星就是這樣的,木星有著3000公里厚的大氣層!



如果我們在木星降落,然後深入木星的大氣層,越往裡面壓力越高,溫度也越高;在大氣層底部,溫度高達2000k,壓力高達數十萬個大氣壓,人早被壓成粉末了。


再往下將進入液態氫的“海洋”,同時存在少量的液態氦;此時氫處於超臨界狀態,所以不存在氣液的分界線,我們只會感到壓力越來越高,密度越來越大。

穿過液態氫層,將慢慢過渡到木星的內核,內核壓力有數十億個大氣壓,溫度上升到數萬度,這樣的條件下,氫將以金屬氫的形式存在。



所以,穿過木星是不可能的!氣態星球並非指整個星球都是氣態呢!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目前科學家已探知到木星的表面是:木星是表面氫氦氣態巨行星,木星赤道表面的溫度最高只有零下168攝氏度,航天器探測的結果是零下148攝氏度。

木星六十多個衛星,磁場強盛,快速自轉,內熱豐富,雲層明顯帶狀分佈並有高速颶風,逆時鐘漩渦大紅斑等。

木星內部則是:三千千米大氣層下是近三萬公里液態氫,再下面是金屬氫,內核質量只相當於十多個地球質量,由鐵、岩石、冰等構成,中心溫度高達三萬度。

可以想象人類宇航員剛進入木星就會被恐怖的超高速颶風撕成碎片,灰飛煙滅了,你所假設的問題已不復存在了。

但是,如果我們假設派遣一個鈦合金機器人去探測木星又會怎樣呢?

現在機器人開始向木星進發。木星大氣層表面的溫度約為130K,並伴有超強的颶風。越向內部前進溫度越高,大氣也越稠密。機器人必須放慢速度前進。如果速度太快,因為木星其稠密的大氣層,機器人的溫度會上升至數萬K。
周圍越來越黑了,在機器人繼續前進,周圍的環境彷彿煉獄一般:濃重的褐色大霧,能見度極低,超級颶風和十幾公里的閃電不時產生,雷神的狂怒也不過如此…

木星大氣層約3000km厚,行進到大氣層底部時溫度已經上升到2000K左右。此時巨大的壓強已經足以將周圍的氫壓縮成液態。

機器人的感受到周圍環境的溼度越來越大最後完全變成了液態,此時他已置身於液態氫的海洋中。機器人自由下落,他真的在金屬氫層的表面停下來,此時溫度達到兩萬K,壓強達到1億巴,就是一億個標準大氣壓。

這點阻礙對鈦合金機器人自然不是問題,他繼續前進,終於到達了木星的中心地核。

這裡的溫度有3萬K,是太陽表面的5倍。照此溫度來看,這裡應該是相當亮的,亮瞎鈦合金狗眼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十色彩虹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含混不清,人站在木星上是站在木星哪裡呢?說明中已經自問自答了,木星沒有實體表面,只有一個比較小的岩石核心。那麼題意是站在木星的大氣層上面還是液氫上面還是金屬氫上面呢?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是一顆氣態行星。據科學界探測數據推測,木星的不但沒有一個實體表面,也沒有明確嚴格的物質分界線。

木星的結構為四個層次,最上層的是以氫和氦為主要元素的大氣層,大氣層下面是液態氫並過度到金屬氫,中心是一個不大的岩石固體內核。但這四個層次沒有明顯界限,是漸漸轉變的,從大氣層的最頂層下降,氫分子濃度逐漸增加,漸漸液化,到達大氣層頂下降1000公里深處,在高溫高壓下,就開始成了液態氫,再下去25000公里,就逐漸變成液態金屬氫,這裡的壓力逐漸達到幾百萬到上億個地球大氣壓,溫度達到上萬度。

木星的岩石核心很小,只佔木星質量的5%-15%,這裡的壓力已經有1-3億個地球大氣壓強,溫度達到30000度。

現在我們初步瞭解了木星的結構,就來設想一下這個人站在木星哪個地方能夠站的住呢?首先我們需要假設這個人不會死,因為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在木星存活,更談不上“站立”,這裡完全是個假設。

大氣是無法站立的,只能下墜,我們忽略這個“死人”在下墜時被燒燬或風暴撕碎,到了液氫表面,液氫的比重只有0.07,人體比重有0.97,因此無法托住這個“死人”只能繼續下落,如果這個死人最終沒有被上萬度高溫上億個大氣壓液化的話,最終會掉在金屬氫上面,如果這個“死人”在高溫高壓下能夠繼續保持原型,將最終落在地核上。不管怎樣,這個“死人”要掉進木星的岩石核心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時空通訊的觀點,歡迎大家就這個問題發表高見。如喜歡本文可以轉發轉載和收藏,但請註明出處,尊重作者原創版權。謝謝支持關注和理解。


時空通訊


木星有著高層大氣,主要是氫氣與氦氣,繼續往下,壓強逐漸升高,會慢慢的發現氫氣被壓縮的呈現出液態了,再繼續往下的話,可能會遇到一個石質的內核(岩石質內核,直徑約為地球直徑的1-2倍,質量為地球質量的15倍以上,約佔木星質量的5%-15%),被液態金屬氫包裹著,在這裡,氫氣由於周圍巨大的壓強而呈現出金屬特性。

可以說,人站在木星上,會一直的往下陷,想要掉進木星核,沒那個機會,越往下陷,溫度與壓強越高,溫度慢慢的從幾千攝氏度上升到幾萬攝氏度,在核心邊界位置,溫度達到了35700攝氏度,壓強更是高達4000GPa。

雖然在木星的內部壓強、溫度確實很高,氫氣都被壓縮成液態,並呈現出金屬特性了,但離氫核聚變還差得遠,如果可以再給木星80倍於它自身的質量,那麼就可以點燃內部的氫核聚變了,變成一個恆星。


科學船塢


木星主要由高密度的金屬氫組成,沒有實體表面,人不可能在木星上行走。但在此之前,你會看到木星外面包裹著一層密度較小的氫氣,看起來很像液體。所以,你首先得穿過這些液化氫。液化氫的溫度大約在60-70度左右,應該沒人會想要真的走過去吧。

假設你穿了一身可以耐高溫的特製衣服,可以毫無壓力地在液化氫裡行走。那你還會遇到下一個問題,那就是風。因為木星極其活躍,這層厚厚的液化氫會以每小時350公里的速度移動。所以,你也不可能在上面悠閒地散步,你會被吹得到處亂飛。

我們再假設你呆在一個類似穹頂一樣的東西里面,這個穹頂可以抵禦上面提到的高溫和狂風。但下一個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重力。木星上的重力是地球重力的2.4倍。如果在地球上你的體重是80公斤,那在木星上你就會覺得自己重達190公斤。想象一下自己在地球上揹著一位110公斤重的朋友,大概就能想到自己在木星上有多重了。

當你終於從木星“表面”經過大約1公里到達液態氫層時,你的大部分身體應該早就在高氣壓和高溫的作用分解成了分子或原子,因為液態氫層的溫度高達7760攝氏度,且氣壓超過2000萬千帕。

這樣的一個你,肉體早就灰飛煙滅了。也許你身體中的鐵或牙齒中的金屬能夠最終到達木星的液態氫層或金屬氫層,但你身體的大部分都會變成微量元素,散佈在木星外圍的氣液混合層。你早已不復存在,而是變成了木星的一部分。


咖喱臘肉


首先,為什麼有人會以為人站在木星上會直接掉進星核,原因在於木星是一顆巨大的氣態行星,其沒有實體表面,主要由大部分的氣體組成,巨虎就是一個巨型氣態球。但其氣態的密度會隨著深度的加深不斷增加,我們通常看到的是木星大氣中表層,這裡的大氣層稍微就比地球的一個大氣壓還要高。

由於其自轉速度很快,多以其表面產生諸多巨大的風暴,這些風暴的速度極快,在這一層由於大氣層密度相對較小,而大氣層之下的氣態密度會隨著深度變大,木星的大氣層氫氣會逐漸從氣態氫變成液態氫最後變成固態的輕金屬。木星的固態氫含量雖然不多,但是完全能夠隔離其星核和一些氣態的氫,因為其重要組成還是氣態的,所以大部分人認為被稱為氣態行星的木星不存在固態物質,但事實不是這樣。

事實上,如果人類能夠穿越木星表面的氣態物質和一部分液態氣體,只能達到液態氣體的下方,並不會掉進星核,星核內部的壓強和密度實際上已經足夠形成固態的物質將其包圍起來,所以,最後人類掉落到的環境是一個充滿液態氣體的,類似地球上海底的狀態。但是,在這樣的海洋環境中,其溫度是很高的,而不是像地球一樣很低,而且壓強遠比地球海底壓強要大,因為這一部分相當於的是地球的地幔最底部,接近地核,,而不是單單的地殼表面的海洋底部。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人站在木星上就相當於站在一個濃密的大氣中,木星的大氣層厚度達到3000公里以上,在墜入大氣深處的過程中,你看不到木星的核,而是會在不斷升高的溫度、壓力中被肢解掉。任何天體也是這樣,要想抵達木星大氣深處,是不可能的。根據朱若探測器對木星的最新調查發現,在木星,最亮的極光是由於我們不太瞭解的某種動盪的加速過程造成的,最新的數據顯示,由於極光發電的功率密度變得越來越強,過程變得不穩定,新的加速過程也越來越多。

這些發現可能對木星的研究有重大的影響,木星的組成和大氣動力學仍然是一個神秘的來源。科學家也對這個巨頭周圍的衛星系統進行研究,近幾十年來,對這些系統的研究已經顯示了太陽系外發現數百個從海王星到木星的大小的系外行星,在這些系外行星上也是如此。這些大型氣態行星也在軌道上顯示出變化,短週期也有,長週期的也有。通過研究木星加速帶電粒子的能力,天文學家將能夠對空間天氣,輻射環境及其對太空飛行任務造成的風險作出更準確的分析。

在朱諾任務計劃結束之前(2018年2月),朱諾探測器可能會揭示出有關木星的組成、重力場、磁場和極地磁層的許多研究超過,將解決長期以來關於木星如何形成和演變的奧秘,這也將揭示太陽系演化的歷史。朱諾是一個專門研究木星的探測器,它的發現有助於我們研究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


太空伊卡洛斯


人不可能在木星站著的,據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木星的大氣層會釋放出高達40萬伏特的電壓,所以你剛靠近木星,就被電焦了。木星巨大的壓力和重力,為什麼探測器不敢飛入木星內部,就是這個原因。美國宇航局曾經向火星發射幾十顆航天器和火星車,為啥不往木星發射,因為一旦被摧毀的話,價值很高的,一顆探測器的造價達到數億美元,他們承受不起。


宇宙V空間


肯定不會。關於木星的形成理論,現在還有爭議。一種理論認為,木星是由一顆岩石行星吸附氣體形成的,還有一種理論認為,木星是由一團氣體直接蹋縮形成的。如果後一種理論正確,那麼木星根本就沒有地核。退一步,就算有地核,木星引力超強,下墜過程必然和大氣發生劇烈摩擦,基本連灰都不會剩下。見過流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