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戰俘營回憶錄》:死裡逃生的法國士兵,駕駛坦克衝向了德國俘虜

《戰俘營回憶錄》:死裡逃生的法國士兵,駕駛坦克衝向了德國俘虜

《戰俘營回憶錄》:死裡逃生的法國士兵,駕駛坦克衝向了德國俘虜

塔蒂是法國人,而這部作品中的男主角勒內,正是他的父親,一名法軍裝甲兵中士。晚年的時候,勒內把自己從參軍到二戰爆發到被俘的經歷,全部寫在了記事本中,這成為塔蒂在創作這部回憶錄的靈感來源。而他也別出心裁的在以勒內視角將人生“倒帶”重來的那一刻,讓年幼的自己也“躍然紙上”。用一種虛擬的父子對話口吻,來敘述這場驚心動魄的世界大戰,以及戰俘營背後那些恐怖又令人不堪回首的經歷。

全書在回憶的浪潮之中,以線性方式鋪展開來。前部分著重描述了“戰爭”的經歷。塔蒂引用了父親大量犀利又刻薄的語句,來吐槽“天下第一的法軍”種種。這種“格調”的更深層次,是一種法國人與生俱來的“自尊心”。而俘虜他們的那群德國人,同樣是一個自尊心爆棚的民族。

從普法戰爭的法軍大潰敗,到一戰凡爾登的絞肉機,直至凡爾賽和約將“阿爾薩斯和洛林之殤”,轉變為德國人在二戰中的瘋狂復仇……兩個自尊心強大的國家,有時就像小孩子為一塊糖果打架那樣不可理喻。在IIB戰俘營中,這種“暗戰”仍在不可遏制的繼續,德國人用膠棒和槍托維持“秩序”,法國人用傲慢和消極不斷“抗爭”。而事實上,槍托只能賦予一個法國人肉體上的傷痛,可真正讓勒內這樣“自尊心”受到羞辱的,卻是當著一群別國戰俘的面,向冉冉升起的法蘭西新三色旗致敬,或者在收割土豆時被一群鬥志昂揚的德國人超過……

《戰俘營回憶錄》:死裡逃生的法國士兵,駕駛坦克衝向了德國俘虜

全書用了大量篇幅,細膩的描繪了戰俘營中發生的大大小小的瑣事,有痛苦有絕望也有些許搞笑和一點點希望的存在。既然是戰俘營,這其中那些暗無天日的罪惡亦是無法遁去。勒內的好基友夏多奈,在一次例行的查房中,被一名德國哨兵無情地射殺,而這名士兵卻逃脫了軍事法庭的制裁。

而收音機,永遠是戰俘們堅強不屈,追尋自由意志的一種體現。大島渚電影《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中,在巴達維亞的那座戰俘營裡,一名英軍士兵便因窩藏收音機而被日本人處死。而強大的“黑市”上,似乎沒有什麼東西是這群聰明的戰俘搞不定的。有了收音機,法國人可以時刻了解到戰爭進程,再也不用被納粹那套“戰無不勝”的謊言洗腦。

槍炮從來不會讓一個自尊心強大的民族卑躬屈膝,仇恨也是。在本書結尾,那個下著鵝毛大雪的寒夜中,在波美拉尼亞被關了1680天的勒內,此時卻充滿了對全世界的憤怒,他恨法國,甚至有殺人的慾望。勒內和機械師所在的坦克,正行駛在桑布爾河和瓦茲河之間的一條運河邊。他們突然發現了低矮的溝渠中有動靜。於是顧不得多想,開足馬力……那是德軍一座小型的反坦克炮陣地,履帶下全是德國人的鮮血,而身後已是爛泥一般的血肉模糊……

《戰俘營回憶錄》:死裡逃生的法國士兵,駕駛坦克衝向了德國俘虜

戰爭是荒謬的。如果說有什麼事情是勒內無法釋懷的,那既不是波美拉尼亞的槍托,也不是法蘭西陸軍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的大潰敗,而是自己親手碾死了幾名德軍士兵。這也是他,在臨死前反覆呢喃、無法忘卻的一種恐懼。我們別無他法,只願這種恐懼,永遠不會再降臨到熱愛和平的人類頭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