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移風易俗譜新篇——下湖村707座墳頭整體遷移促土地集約鄉風文明

近日以來,湖田街道下湖村村民為倡導新時代新風尚,配合相關部門的要求,對村內牧龍山墓地進行整體遷移,將騰出的土地用作項目建設,造福子孫後代。

據湖田街道下湖村村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村裡現有墓地佔地約40畝、墳墓總數為707個。在土地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墓地佔地過多,給村內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侷限。騰轉土地,遷移墳墓,已經成了勢在必行的事情。該負責人表示,兩年之前,街道辦醞釀引進了惠及轄區全體村民的重點項目,需要徵用村內土地。墓地的存在,成為了限制下湖村土地騰挪的重要因素。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村“兩委”開始著手倡導殯葬改革,徹底改變傳統土葬方式,將先人骨灰存入紀念堂。為此,湖田街道專門組織黨員、群眾代表到臨淄進行學習,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湖田街道在牧龍山新建兩處紀念堂,引導村民將先人骨灰免費安放至紀念堂內。

記者採訪瞭解到,土葬作為一種傳統的殯葬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是就是花費多,農村對於土葬的形式非常在乎,哪家舉行的隆重,哪家就會在村裡很有面子,覺得對老人很孝順,這樣一來花費自然是少不了的。新建的紀念堂村民可以免費使用,為村民減輕經濟負擔。其次是傳統的祭拜方式容易產生火災隱患。每年秋冬季和春初之際,尤其是清明節,各級消防部門、街道及村居幹部日夜堅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仍然不能徹底解決防火問題,新建的紀念堂在室內祭拜,徹底消除了火災隱患。三是土葬對於土地也是一種浪費,現在的土地資源非常寶貴,土葬的形式難免要浪費掉大量土地資源。

伴隨著經濟發展以及街道辦重點項目的引進,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為了給經濟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同時為了倡導新時代移風易俗的風尚,下湖村村委開始動員村民遷墳。

“黨員幹部帶頭遷墳,廣大村民擁護支持,充分展示了近幾年湖田街道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巨大成效,我村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基本完成了遷墳任務。”下湖村村委一名負責人介紹,隨著村內經濟的發展,擯棄土葬將先人骨灰存入紀念堂成為徹底解決死人與活人爭地的治本之策,否則下一次引進重點建設項目的時候,還是會受到土地資源緊張的限制。通過這一次成功動員群眾遷墳,倡導移風易俗,能夠為以後的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