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英法交出“投名狀”,俄羅斯在敘利亞顏面掃地了嗎?

英法交出“投名狀”,俄羅斯在敘利亞顏面掃地了嗎?

▲ 4月13日美英法三國聯合出動海空軍力量對敘利亞發動了一次空中打擊,根據三國領導人的說法,這是一次對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行為的“懲罰”。

但是作為打擊理由的“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美英等國代表在敘利亞大使賈法裡質問所謂“化武襲擊”的重重疑點時退席,並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

英法交出“投名狀”,俄羅斯在敘利亞顏面掃地了嗎?

敘利亞駐聯合國大使巴沙爾·賈法裡

事實上,就在空襲前一天,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還在公開講話中承認,目前並沒有什麼證據能證明敘利亞政府軍使用了化學武器。

許多分析認為,特朗普是為了擺脫日漸艱難的國內政治處境,試圖用“戰時總統”的姿態去拼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與當年深陷性醜聞的克林頓突然決定去空襲伊拉克如出一轍。

英法交出“投名狀”,俄羅斯在敘利亞顏面掃地了嗎?

但與1998年對伊拉克的空襲不同,美國這次動武還成功拉上了英法,而最近與俄羅斯互動頻繁的土耳其竟然也對美國的空襲行動表達了支持。

這個局面實在耐人尋味。

英法甘願當跟班

這次英國從其在塞浦路斯的兩個軍事基地起飛了多架戰鬥轟炸機參與空襲,可謂出力不小。

英法交出“投名狀”,俄羅斯在敘利亞顏面掃地了嗎?

4月14日,一架英國“龍捲風”戰機完成敘利亞轟炸任務後,返抵位於塞浦路斯阿克羅蒂裡皇家空軍基地的畫面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將所謂的敘利亞“化武問題”與日前在英國國內發生的“雙面間諜中毒”事件相提並論,試圖以憎惡“化武”作為英國出兵的理由。▼

英法交出“投名狀”,俄羅斯在敘利亞顏面掃地了嗎?

但“不幸”的是,不論這次的“化武”事件,還是特雷莎·梅所謂的英國本土“遭遇生化襲擊”事件,都是疑點重重,迄今為止英國始終拿不出像樣的證據,而面對所有符合邏輯的質疑,英國也都沉默不語。


再來說法國。法俄兩國不僅無冤無仇,而且關係還不錯。就在烏克蘭事件爆發前,法俄之間還達成了一項直升機航母的軍貿協議,只是由於歐盟發動了對俄製裁使得此項交易流產。

英法交出“投名狀”,俄羅斯在敘利亞顏面掃地了嗎?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決定空襲敘利亞時的現場圖

表面上看,英法兩國都沒有參與空襲的充分理由。但如果從兩國的現實需求來分析,它們也確實有求於美國。

一直以來,俄羅斯雙頭鷹上那隻向西的頭總是會引發歐洲國家的恐慌。不論是重整軍備還是介入烏克蘭內戰,俄羅斯的強勢引發了西方國家的擔憂。

以英法兩國目前的國力水平,都難以單獨應對有朝一日重新西向的俄羅斯。英國脫歐在即,未來的國家安全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仰仗歐盟的安全與防務一體化了,只有北約和“美英特殊關係”還可能為英國撐起一片天。

法國擔心的是,歐盟在防務政策上一直處於一種難以推進的尷尬境地,未來的北約對於法國來說也是一種無法放棄的安全保證。

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之初對於北約的種種言論恐怕會讓英法兩國難以放心。畢竟目前除了英國,其他歐洲國家的防務開支遠遠沒有達到北約擬定的2%的界限,北約仍然需要美國挑大樑。

英法交出“投名狀”,俄羅斯在敘利亞顏面掃地了嗎?

▲ 2017年5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峰會,會上指責23個北約成員國未能實現分攤軍費的目標。

如果不改變特朗普將北約視為某種負擔的觀點,那麼在未來美國的困境無法得到改善時,美國對北約的政策很可能會向不利於歐洲成員國的方向發展。

在抓住美國、強化北約同盟關係的心思上,英法兩國別無二致,這次行動就是它們交給美國的一份“投名狀”。

至於土耳其的態度反轉,也並非不可以理解。

英法交出“投名狀”,俄羅斯在敘利亞顏面掃地了嗎?

埃爾多安最在乎的就是如何打擊庫爾德人的勢力和確保自己在敘利亞的影響力,誰能夠幫他做到這一點誰就是朋友。

前階段為了打擊庫爾德人,埃爾多安不惜與美國翻臉,但是如果通過打擊巴沙爾政權能夠為自己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謀得一些利益,那麼就可能從敘利亞內部牽制庫爾德勢力的膨脹,何樂而不為?

俄羅斯顏面掃地了嗎?

俄羅斯目前似乎在敘利亞顏面掃地,但是實質上卻並非一無所得。

在空襲發生後不久,伊朗的電臺就報道稱,根據俄伊的既有協議,伊朗將再次准許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進駐伊朗領土。在2016年8月,俄羅斯的空軍就曾短暫進駐過伊朗北部的空軍基地,當時伊朗國防部長也曾經聲稱,俄羅斯的軍機可以停留到他們認為必要的時間。

很顯然,美國的空襲行動讓共同支持巴沙爾政權的俄羅斯和伊朗感到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在美國新任國家安全事務顧問——著名鷹派人物博爾頓上任後,伊朗與美國的核協議正處於隨時可能被撕毀的境地,正是這種壓力將俄伊兩國推得更近了。

英法交出“投名狀”,俄羅斯在敘利亞顏面掃地了嗎?

曾幾何時,蘇聯南下到達波斯灣印度洋地區是西方的噩夢之一, 今天可能要讓此“夢”成真了。未來如果俄伊之間這種關係持續下去,那麼有朝一日俄羅斯一旦再次強大起來又會在此地發揮怎樣的影響力呢?

十五年前美國踢開聯合國安理會發動伊拉克戰爭,隨後又一意孤行地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造就了今天的中東亂局,讓美國自己也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今天美英法再次踢開聯合國安理會對敘利亞發動了空襲,很可能將俄羅斯帶入了蘇聯都沒有到達的波斯灣。

未來的中東格局還會發生變化,而很多變化是難以預料的。

英法交出“投名狀”,俄羅斯在敘利亞顏面掃地了嗎?

撰文 / 千里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