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趙構和朱由檢比誰更好?

一德格天1


一個在山河破碎局面下,白手起家,建立一個延續一百多年的王朝的中興之主,一個是完整山河被徹底敗光的亡國皇帝,這兩個能放到一起來比較嗎?

宋高宗接手的是什麼局面?北宋滅亡,國家機器癱瘓,趙構從張邦昌手裡接過一個來路不明的皇帝寶座。外有大金國支持的北齊虎視眈眈,內有狼煙四起的兵變民變,內外交困中,趙構大膽放權,培植新勢力,對外韜光養晦,對內恩威並施,短短几年就解決掉內部問題,培養出岳飛、韓世忠、張俊、劉錡、吳玠、劉光世等名將,大的偽齊節節敗退。

世人不過腦子貶低趙構,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完整如大遼北宋都難以抵擋女真勇士,何況是支離破碎的殘破山河?給你一個完整的政權,你又能做到哪一步?趙構能夠和光武帝劉秀相提並論,成為中興之主,你以為他靠什麼?南宋猛將如雲不是上天賜予,是趙構大膽放權,給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又能慧眼識人,才造就那些人的成就,這世間從來不缺乏千里馬,缺的是能夠識馬養馬的伯樂。韓世忠只不過街頭一潑皮,張俊、岳飛也不過一個普通士卒,能夠在短時間內展現自己的才華,短短十年時間成為中流砥柱,你當真以為封建帝王制度下真的都能夠人盡其才?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北宋一百多年裡,沒有任何一個武將能夠形成威脅皇帝政權的力量,皇帝始終把軍政大權穩穩的把在自己手裡。但是南宋趙構的放任是的手下大將自己發展,培植給人力量,淮西軍變和苗劉兵變給趙構敲響了警鐘,當金國已經不能對自己政權造成致命威脅時,內部軍閥的強大軍力,已經成為懸在高宗頭上的利劍。

我們考慮問題不能脫離歷史環境,在家天下的封建皇權獨裁製度下,保住屁股底下的龍椅不換人才是第一要務。趙構是政治家,不是思想家,不要指望他能夠不顧自身安危去成全什麼民族大義。對於趙構來說,內部對他皇位的威脅遠大於外部。金國雖然強大,但是也是內憂外患不斷,趙構憑著天時、地利、人和自保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內部幾個封疆大吏尾大不掉已經是個極大的威脅,如果再上演一次苗劉兵變,以現在手下這幾個人的軍事實力,趙構就沒有那麼好運氣從新奪回皇位了。

趙構不是什麼道德典範,但絕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趙構從小強聞博記,日詠千言,熟讀歷史,前車之鑑不得不防。他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自己的政權最大的威脅來自哪裡早已清清楚楚。

我們後人看歷史,大多是一種置身事外的角度,南宋那麼強大,和金國拼了,這樣想不但解氣,還可以政治正確獲得讚許,具體皇帝位置會不會易主,關我屁事,換就換唄,反正我也當不了皇帝。但是趙構是絕不會這麼想的,不但是趙構,在古代封建帝制環境下,任何帝王都不會這麼想。

崇禎皇帝就不多說了,他接手的可是一個完整的大明江山,而且前期的基本面還是不錯的,魏忠賢把持朝政期間,袁崇煥、毛文龍基本壓制住了後金,內部的農民起義也沒有形成多大氣候,穩定的江南稅收市財政也能夠維持,在內外雙線作戰的情況下還能修築大堤,解決了黃河水患。魏忠賢倒臺後,東林黨把持朝政,這幫人就如同現在灣灣的民進黨,口號喊得很響亮,一副政治正確高高在上的感覺,但是他們做的就只能呵呵了。

出身江南大族的東林黨人,上臺第一件事就是免了家鄉的海稅,使大明財政一下拮据起來,對農民起義,一再容忍安撫,致使內亂不減反增,袁崇煥死後,大明江山內憂外患,王國的結局基本已經註定。崇禎皇帝雖然勤政,也有雄心,但是明顯志大才疏,根本駕馭不了這個龐大王朝。理想化的崇禎,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一步步走向滅亡。

反過來想一想,那麼強大的明王朝都能讓他敗光,如果讓他接手北宋滅亡後的殘破山河崇禎能做些什麼?同樣道理,那麼差的基本面,趙構能夠建立一個穩定的南宋政權,如果給他完整的大明江山,結果又會怎樣?


山野論史


崇禎雖然是亡國君,但是他至死都沒有向外族卑躬屈膝,始終保持了民族的尊嚴。而且,在帝國的最後時刻,他選擇從容殉國,就衝這一點,就比貪生怕死的趙構好百倍!



趙構雖然是南宋的開國皇帝,但卻是史上最窩囊的皇帝。當年面對金軍的鐵騎,他自己不敢組織有效的抵抗,只能一味的逃跑,期間還被金軍嚇成了不舉。



此後,在抗金形勢一片大好之下,他罔顧民族大義,為了與金人議和,不惜冤殺岳飛,不惜向金國稱臣。不僅丟盡國格,還落了個千古奇冤!



反觀崇禎,雖然剛愎自用,最終無法挽救大廈將顛的明朝。但人家17歲從父兄手上繼承的,就是一個千瘡百孔、內憂外患的帝國,還要面對一群精於鑽營,善於名節保身的老儒臣。這對於一個17歲的未成年人來說,實在很不容易!



然而,崇禎還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扭轉局面。因此,崇禎很值得後世同情,而趙構卻很可恥!


這些歷史要讀


我認為趙構比崇禎強多了,

一,趙構接手的是一片破碎的山河,金國入侵,國破家亡,宋朝宗室,國防力量損失殆盡,在他登基後很長時間過的都是流亡生活,期間還經歷了“苗劉兵變”,被迫退位。即使在杭州安定下來以後,他面對的不僅僅是金國的不斷入侵,不北方還有劉豫的齊偽政權,西夏的党項政權,大理的段氏政權,西藏的吐蕃政權,南宋政權實際上僅有江,浙,閩,粵,湘,鄂,川,陝幾個省。金國和齊偽政權佔據著東北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西夏據有甘肅,寧夏,青海,陝北。大理國擁有云南貴州,吐蕃據有西藏。

崇禎接手的明朝,雖然已經是千瘡百孔,敗絮其中,但是比較有穩定的政權,國土,軍隊和完備的行政體系,關外的女真政權雖然生機勃勃,但是力量還是不足以撼動樹大根深的明朝,雖然消滅不了女真,但是也能夠據敵於國門之外,主要是內部的腐敗拖垮了明朝,而這個內部的腐敗,崇禎是有機會治理的。

二,在處理內部問題上,趙構遵從祖訓,善待大臣,在他當政的35年中,除了“苗劉兵變”以外,政權一直都非常穩定,他妥善解決了內部的各種矛盾,積極發展經濟,建設國家。對外他妥善解決了跟西夏,大理,吐蕃的外交關係,在100多年中都沒有發生軍事衝突,在紹興十一年以前,他積極組織抵抗金國的入侵,最終把戰線穩定在淮河一線,雙方達到了軍事力量的平衡。而崇禎在內部治理上一直都沒有任何建樹,大明朝廷貪腐成風,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大量農民掙扎在死亡線上,“三餉”成為社會矛盾的爆發點,而女真政權不斷的興兵犯境,面對這些,崇禎始終都沒有拿出一個有效的辦法。

三,趙構在面臨金國入侵的時候,可以遷都,可以流亡海上,以避鋒芒,崇禎則一味的強撐,“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他在氣節上確實做到了無愧於天地,無愧於祖宗,但是作為一個君王,他的責任不是逞匹夫之勇,他更應該做的是領導全國人民,驅除外患,平定天下,使人民安居樂業,使祖宗的基業能夠延續,這一點,趙構比崇禎要成熟的多,他一直都是在做著一個君王該做的事情,他也成功的穩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使宋朝的國祚又延續了100多年,雖然他沒有能夠奪回中原(也不是他丟的),但是他保住了江南半壁江山,使國祚延續,文化傳承,而崇禎是實實在在的把先帝交給他的錦繡河山喪失殆盡,所以,他臨死的時候讓人蓋住他的臉,因為他確實是無顏見列祖列宗。


狼的影子319


兩個人名義上宋高宗趙構為南宋的開國皇帝,而明崇禎皇帝朱由檢為大明的亡國之君,但是我個人比較偏向於崇禎皇帝更好一些。

康王趙構是一位智勇雙全的皇帝,但是對於外敵大金的入侵卻一味的妥協退讓,落了個“逃跑皇帝”的惡名在位期間,親小人而遠賢臣,任用小人秦檜,汪博彥等人為相,一味的求和,而對於忠貞愛國妄圖北伐匡復中原的武將卻猜忌陷害,罷黜岳飛,韓世忠等人的兵權,聽信讒言殺害盡忠報國的千古名將岳飛,偏安一隅,胸無大志,失去中興漢室的大好機會,但是從客觀上講卻又為大宋保留了一定的實力,暫且保住了根基,使南宋又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

而大明崇禎皇帝,看似亡國之君,卻是一位勤政的皇帝,早年勵精圖治,意圖中興,但是其才能實在有限,曾經強盛的明朝已經風雨飄搖,兩黨分庭對抗,卻難尋能用之人,也確實難尋可用之人。崇禎帝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團的幫助下誅滅魏忠賢閹黨,卻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利膨脹。但是滿清入侵,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他卻沒向趙構那樣苟且偷生,縱觀滿朝文武無一可用之才,心存理想抱負卻難以實現,最後自縊於煤山。 大明雖然亡於朱由檢,但是實則亡於前幾任君主,橫徵暴斂,揮霍浪費,即便崇禎皇帝想要挽回這個局面卻也無力迴天。

小生拙見,歡迎各位點評。


程希C


誰都比朱由檢更好更強,朱明著吹噓勵精圖治、勤檢節約,日夜操勞。實際自私自利,鼠目寸光,心胸狹窄,剛愎自用。完全一市井之。雖然上吊保住名節,也只能說明懦弱,無擔當,將失敗責任都推給大臣們是無能的表現。評價國君的好壞與普通人不一樣,讓子民生活快樂、富足就是好的,否則反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