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禪語」養靜氣,戒躁氣,成大氣

「禪語」養靜氣,戒躁氣,成大氣

養靜氣

關於“靜氣”,最著名的話莫過於晚清政治家、兩任帝師的翁同龢的一幅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有這樣的表達:“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養靜氣是修身養性的首要之舉。諸葛亮一出空城計人盡皆知,也說明了他“靜以修身”的說法並非虛言。只有臨大事有靜氣的人,才能這樣從容不迫,遇事不亂。

《世說新語》中有一則關於謝安的記載。說的是在淝水之戰時,作為總指揮的謝安在後方和客人下圍棋,等待自己十萬軍隊與前秦七十萬軍隊作戰的消息。一會兒他的侄子謝玄從淝水戰場上派出的信使到了,他“看書竟,默然無言”,又慢慢下棋。客人問他戰場上的勝敗情況,謝安回答說:“小兒輩大破賊。”說話時的神色、舉動和平時沒有兩樣。後來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對這件事誇讚道,“但用南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古人說,“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謝安與諸葛亮可謂受之無愧。

涵養靜氣在平日生活裡也會十分受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許多突如其來的問題,如果忙亂應對,沒有方寸,只會火上澆油,使問題激化。《大學》中有這樣一句話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只有先靜下來,才能心安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禪語」養靜氣,戒躁氣,成大氣

戒燥氣

在養靜氣過程中同時進行的就是戒燥氣。在當今社會,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勞累下,人是很容易急躁的。心裡的怒火是隨時可以被外界的一點點小事給激發出來。這時候就需要戒燥氣,只有戒除燥氣、保持冷靜才能把事情做好。

一個成熟的人是可以控制自己情緒的,對燥氣的控制程度可以反映一個人的修養。戒燥氣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理性的對待自己壓力的源頭,並且尋找到一種合理的方式將其排解出去,而不是亂髮脾氣、遷怒他人。人很難一蹴而就戒掉身上的燥氣,戒燥氣也是一個過程。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對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反觀自省,問一下自己哪件事是受心中燥氣左右,做的不恰當。天長日久,自然而然身上的寧靜之氣就會越來越多,浮躁之氣就會越來越少,最終練成排除干擾、鬧中取靜的功夫。

「禪語」養靜氣,戒躁氣,成大氣

成大氣

古人有“養氣”的說法,比如為我們所熟知的孟子就曾經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所謂養氣,就是培養自己內心的格局。一個內心格局寬大的人,有遠大的志向,有堅毅的步伐,有寬厚的胸懷;能忍受住寂寞,抵擋住誘惑,成就出事業。

大氣是一種糊塗,不因貪小利而失大節,堅定內心的大原則;大氣是一種忍讓,不輕易拿一時的榮辱阻擋了前進的步伐,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大氣是一種境界,歷經千難萬險,走到“海到天邊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大氣是一種力量,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無欲則剛。

他們不為一時的蠅頭小利、聲色犬馬所誘惑,卻往往是最後的贏家。所謂“大器晚成”、“大智若愚”就是說的這一類人。

「禪語」養靜氣,戒躁氣,成大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