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醉美鄉村」大足 鄉村旅遊的兩個新亮點

「醉美鄉村」大足 鄉村旅遊的兩個新亮點

近年來,

大足區以大足石刻景區的豐富旅遊資源為依託,

積極發展全域旅遊、鄉村旅遊,旅遊發展亮點頻出!

「醉美乡村」大足 乡村旅游的两个新亮点

鮮花掩映下的大足區鄉村旅遊景區“棠香人家”。 重慶日報記者 齊嵐森 攝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在大足區採訪發現,

大足區在傳承千年石刻文化的同時,

著力打好“鄉村”牌,

把發展旅遊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

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

打造了“棠香人家”和“老家·觀音巖”

鄉村旅遊精品項目,

推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蓬勃發展,

讓自然資本“升了值”。

“棠香人家”讓鄉村旅遊“火”起來

“棠香人家”鄉村旅遊項目位於大足石刻北山景區腳下,主要輻射惜字閣村、太平村的14個村民小組。“這裡從前就是普通農村的樣子。雖還算整潔,但離一個鄉村旅遊景點還有差距。”棠香街道辦事處主任陳川介紹,2016年,棠香街道啟動了對該區域的綜合環境整治,整治院落192戶,改廁、改廚、改圈舍,統一改造房屋外立面。打造景觀廣場5個,觀景臺1處,旅遊公廁4處。不僅如此,還推進了汙水處理站、旅遊公路、人行便道等基礎設施建設,設立顧問團鼓勵村民實行家庭自治、院落自治,提高村民環保意識和共建責任意識。如今,惜字閣村、和平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棠香人家”項目對於32歲的江捷恆來說,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江捷恆是農家樂“江家大院”的老闆。幾年前,他是周圍小有名氣的包工頭,在璧山承包建築工程,2年便攢下了近百萬元的存款。2016年,江捷恆回老家過年,看著屋前的泥巴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門前的小河溝裡也種上了睡蓮,房屋周圍原本堆垃圾的地方變成了亭臺樓閣。“惜字閣村地處大足石刻北山景區腳下,如今村裡的居住環境得到如此大的改善,別的地方鄉村旅遊發展得如火如荼,我們是不是也迎來了機會?”江捷恆看著眼前“變樣”的家鄉,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老婆剛生了小孩,家裡還有父母需要照顧,如果能在家裡發展一份產業,那是最好的事。”江捷恆說。

於是,他拉來7戶村民入股,將自家老屋重新粉刷修繕,建起了“江家大院”。兩年來,隨著“棠香人家”景區設施逐漸完善,“江家大院”的生意日漸紅火。旅遊旺季時,每天可接待三四十桌客人。去年,江捷恆經營農家樂的純收入達到了80萬元。“我打算明年再流轉些土地,修幾幢小木屋,拓展一下業務範圍。”江捷恆告訴記者,因為周邊環境好,離大足石刻又近,很多來吃飯的顧客都會詢問住宿。

“江家大院”的紅火在“棠香人家”並不是個例。目前,“棠香人家”已有星級農家樂5家,普通農家樂13家。“現在我們已經建設了150畝海棠園、農產品交易體驗中心等景點。”陳川表示,等到850畝脆李、3000株蜜柚掛果後,採摘體驗可使“棠香人家”的旅遊形式更加豐富。

“老家·觀音巖”建特色田園綜合體

大足區龍崗街道打造的“老家·觀音巖”田園綜合體抓住“老家”情懷,依託原有的千年古驛道、千年寫字崖、千年桃李園、千年寶林寺、千年李樹林等“五個千年”旅遊資源,及果園、菜園、田園和農家院的農耕文化元素,打造集觀賞、休閒、體驗、創新創造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老家·觀音巖”位於大足區龍崗街道觀音巖村,距大足城區5公里,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觀音巖村轄20個村民小組,農戶1127戶4238人。景區共規劃建設接待服務中心、農業觀光區、農耕體驗區、老家風情區、鄉野文化區等功能板塊。目前,該景區核心景區“五個千年”及3600畝果樹基地灌溉工程已建設完成。長約8公里的彩色旅遊公路、民俗民居改造、古驛道修復等工程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預計到2020年,該景區所有配套設施及功能板塊可完工。

“我們的定位是‘離城最近,風味最遠’的田園綜合體。”龍崗街道辦事處主任龍東閣介紹,“老家·觀音巖”的建設是以原有的村落為主體,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地造景、改造,力求不破壞鄉村原有的風貌,不破壞原住民的生活區域。

「醉美乡村」大足 乡村旅游的两个新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