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用繼箱讓中蜂不再難養(李引文 師鵬珍)

用繼箱讓中蜂不再難養(李引文 師鵬珍)

作者簡介:師鵬珍, 甘肅天水人, 高級畜牧師, 主要從事蜜蜂養殖技術研究及推廣, E-mail:[email protected]

收稿日期:2015-12-01

基金: 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nrcyt x-43-syz19) ;

Received: 2015-12-01

用繼箱讓中蜂不再難養(李引文 師鵬珍)

中蜂是中華蜜蜂的簡稱, 也是我國的本土蜂種, 它以適應性強, 善於利用零星蜜源植物, 出勤早、收工晚、節約飼料而深受山區農民的喜愛。但是中蜂也存在著愛分蜂, 難養大群的不足之處, 如何克服其缺點, 找到解決方法是中蜂飼養者最為關心的話題。甘肅天水有人在用繼箱飼養中蜂方面有做了有益的嘗試。

1 “巢箱無脾繼箱有脾飼養中蜂”思路產生的背景

1.1 棒棒巢養中蜂的缺點

在天水地區養中蜂的人普遍感覺是:棒棒巢飼養比活框平箱飼養群勢發展快, 缺點是中蜂有病不好用藥防治, 清除巢蟲困難, 箱內飼餵也不方便, 想逐脾查看更難, 取蜜時損壞大量的巢脾, 所以許多人1 年只取1 次蜜。每年秋冬兩季蜜源缺乏, 取蜜後蜂群重新造脾增加了額外負擔, 繼而影響了越冬蜂的發展。特別在春季分蜂階段, 有的強群自然分蜂可達到5 次之多, 讓一群很強壯又能產蜜的蜂群最後落得一年無蜜可取的結果。而分出的第一批蜂一般飛不高、飛不遠, 基本能收回, 但第二次以後分出的蜂因為它們一出巢就飛得高、飛得快, 基本無法收回, 但是又無法控制分蜂。

1.2 平箱飼養中蜂的缺點

我地活框飼養者普遍反映是:群勢發展比棒棒巢慢, 發病較多, 容易逃亡, 即便安上巢門隔王柵, 蜂雖然留住了, 但發展卻更不好、蜜蜂反而出現了情緒低落等異常現象;雖然蜜蜂情緒好, 但是大蜜源期又出現蜜壓子現象;有時蜜豐收了, 而蜂群又削弱了;及時取蜜吧, 又賣不上理想的價格。總是顧此失彼。

1.3 “巢箱無脾繼箱有脾飼養中蜂”思路的產生

天水地區的東部山區大部分棒棒巢養蜂者都將棒棒巢平置, 我們建議他們將棒棒巢豎立起來, 巢門開到最下邊, 但多數人基於傳統觀念不聽建議。也有少數人按我們說的做了, 他們反映棒棒巢立起來養中蜂比平放養中蜂效果好。李師傅10 年前中意蜂同場飼養, 總是不盡人意 (現在還保留1 箱做試驗) , 2009- 2011 年專養意蜂, 因意蜂需多次轉場, 且轉場後中蜂無人管理, 就不養中蜂了。2012- 2015 年他又開始中、意蜂同場飼養, 至今未出現意蜂盜中蜂的現象 〔其實用浙江張留生先生的雙層雙柵防逃 (盜) 器很容易控制意蜂盜中蜂〕。在有蜜源期, 中、意蜂均互不侵犯;在無蜜源期, 中、意蜂箱內存蜜豐富時, 反而是中蜂經常侵擾意蜂, 情況嚴重時不敢開箱察意蜂———多數人埋怨意蜂盜中蜂, 真正惹事的多是中蜂。

大多數養中蜂的人都知道, 中蜂無論強弱都喜歡在蜂箱內部的下部空間結團。到目前為止, 有不少養蜂人和專家學者在如何壯蜂、如何多產蜜上付出了心血與汗水,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加、減繼箱及中標箱等小箱上下功夫, 也有人在巢脾上裝可拆卸的專用貯蜜框進行了研究。這些方法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卻少有人提及拓展中蜂下部空間, 只要在蜂箱內為中蜂提供足夠的下部空間, 就可以滿足向下造新脾的需求;只要充分利用了這一點, 活框飼養中蜂非常好養, 而且不擇箱型———大箱小箱均可, 但有一條, 必須用繼箱飼養, 採取繼箱有巢脾巢箱無脾的辦法, 因為有利於給中蜂足夠的蜂箱內部的下部空間。

2 “巢箱無脾繼箱有脾飼養中蜂”的方法

當春季溫度上升時, 從冬季平箱到解除蜂群保溫, 直至發展到了3 脾足蜂, 立即將蜂提到繼箱, 讓巢箱空著, 不放隔王板, 只需在巢門上安裝浙江張留生先生生產的雙層雙柵防逃 (盜) 器, 具體養蜂技術可參照四川農業大學龔鳧羌教授撰寫的 《中蜂飼養原理與方法》 第二版一書。加脾不能盲目, 在隔板外有蜜蜂時加1 張新脾或新安巢礎框 (每次加脾放在邊上第二脾位置最好) , 依此法加到6 張脾時無需再加。無論蜂多強, 如果需要換舊脾, 就將第一張舊脾落在巢箱, 大多數蜂王不下去, 如發現個別蜂王下去, 就捉上來, 放一隔王板, 等舊脾上的子出完後, 抖掉蜂, 取掉上面的蜂蜜, 再把舊巢脾化蠟。同時上面加新脾或巢礎, 取掉隔王板。用這樣的方法, 就組成了繼箱有6 張新脾巢箱無脾的1 箱蜂了。

3 “巢箱無脾繼箱有脾飼養中蜂”的優點

3.1 人工分群容易

當春季蜂群出現分蜂情緒時, 首先蜂群內有大量的雄蜂出現, 然後就出現了王臺, 此時將老王帶子脾1 張、蜜脾1 張帶蜂放在巢箱, 其餘4 張帶王臺留在繼箱, 在繼箱與巢箱中間安置隔王板。如果有條件, 則可用意蜂初始漿採用營養雜交的方法在繼箱中人工育2 個王臺。如果無條件就用自然王臺, 等到工蜂大量分蜂出巢, 因為有巢門隔王柵老王出不來, 飛出巢外的工蜂轉悠一圈就會返回, 這說明繼箱中的新王快出臺了, 就是出來了也無所謂, 有隔王板隔著老王不會傷。等天黑時立即將老王連同巢箱移往他處, 原繼箱下面重新放1 個空巢箱, 不放隔王板, 因為有大量的老蜂返回, 應從繼箱中抽2 張脾加在移走的巢箱中, 千萬不可將王臺脾移走。在繼箱中選擇1 個最好的王臺留下, 另一個可除去或作他用。這樣原巢箱4脾蜂, 原繼箱2 脾蜂, 第二天大量蜂返回後, 從老巢箱抖掉蜂, 抽一無蜂的巢脾還給繼箱, 這樣就組成了各有3 脾蜂的2 群蜂了。假如蜂返回的太多, 也可在老巢箱再抽一無蜂的巢脾加在繼箱, 只要能在老巢箱保證2 脾足蜂就可以, 3 脾蜂也是可以的, 就此分蜂完畢。但老王所在的蜂箱巢門上必須安裝巢門隔王柵, 新王所在的蜂箱巢門上不安裝巢門隔王柵, 直到新王交尾成功, 正常產子時必須安裝隔王柵。在新王出臺到交尾成功返回的這段時期, 在全場挑3 群無王臺、無分蜂情緒、性情溫馴、產蜜快的強群, 取掉巢門隔王柵, 讓這幾群蜂的雄蜂自由出進, 等新王成功交尾後, 再將這幾群安裝上巢門隔王柵, 這既保證了分蜂時不致於手忙腳亂, 又保證了有足夠多的雄蜂和新王交尾。

3.2 人為控制分蜂容易

一些養蜂的朋友控制分蜂多采取毀王臺的做法, 筆者以為毀王臺不是人工控制分蜂的最好辦法。原因是毀王臺不能徹底控制“分蜂熱”, 最好的辦法是換成新王或將雄蜂徹底除淨。將連片的雄蜂蛹割除, 剛割除幾天雄蜂蛹又會出現, 一旦發現就立即割除, 巢箱內始終不能有雄蜂, 反覆幾次後蜂群就不會有雄蜂脾或很少造雄蜂脾了, 這就要求養蜂的朋友堅持割除雄蜂脾, 這也是用棒棒巢養中蜂做不到而活框飼養能做到的蜂群管理方法。

3.3 防治病蟲害方便

清理巢蟲簡單方便, 在有巢蟲時只需將繼箱抬起, 清掃極為方便。防治小蜂蟎也是簡單易行, 只要在箱底保持7 g左右的昇華硫, 巢箱底部的昇華硫離蜂群較遠, 不影響正常繁殖, 還能殺菌防蟎抑制巢蟲。降溫或防蜜蜂應激反應簡單, 只要將副蓋掀起, 將巢距拉大一些, 噴水成霧狀後恢復即可。觀察蜂群治蜂病比桶養中蜂更加方便。

3.4 給中蜂下部留一個足夠大的空間

這就是活框養中蜂最突出的一點, 這樣做的原因是滿足了中蜂在蜂箱內部的下部空間結團的需要。蜂越強, 下部蜂團越大, 如果用平箱養中蜂正好阻礙了向下發展的可能性。為什麼樹洞中的野生中蜂群勢非常強, 就是因為樹洞的下部空間很大, 有人就問了, 中蜂的習性是上部貯存蜜蜂, 你上部沒有空間怎麼貯存蜂蜜?還有人說某年秋季蜜源特別好, 蜜壓子圈, 蜜雖然豐收了, 但蜂群卻因無足夠的子脾而垮了。其實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都是因為平箱飼養, 中蜂沒有下部空間造成的結果。採用繼箱上飼養中蜂, 好處是蜂再強也很少分蜂, 蜜再多也不會壓縮子圈。而且在蜜源特別好時, 蜜蜂會緊接巢框下樑造新脾用於貯存蜂蜜。

4 “巢箱無脾繼箱有脾巢箱養中蜂”的實踐

2015 年春季天水部分地區雖遭遇霜凍, 秦嶺山區椴樹葉子前期凍紅凍幹, 但在農曆入伏前其他雜花開花流蜜都很好, 流蜜非常湧, 中蜂發展很快, 用7框意蜂標準箱養中蜂, 繼箱中是6 張巢脾。附近的蜂友看到蜂很足, 當提出帶蜂的巢脾時, 才發現巢脾下部結團的蜂比脾子上爬的蜂還要多, 驚歎不已。在山花綻放的季節裡, 別人急急忙忙幾天取1 次蜜, 而他不急, 他不怕蜂群沒處貯存蜂蜜, 因為他知道蜜蜂在大蜜源期會自己造脾的。李師傅等蜜脾全部封蓋後才取蜜, 封蓋不徹底不取蜜。當蜂友幫助他取蜜時, 許多蜜脾緊接下樑又造了一和原脾差不多大小的全封蓋蜜脾,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 上部的子圈也沒有被壓縮, 由此可見擴大中蜂下部空間非常重要的。經過近2 年採取巢箱不放巢脾而只在繼箱中放巢脾養中蜂的做法, 筆者明白了在普通平箱飼養中蜂, 出現中蜂愛分蜂, 養不成大群, 蜜源好時產生蜜壓子圈等不良現象的原因, 就是中蜂向下發展沒有足夠的空間。李師傅養中蜂的經驗是:要想養好中蜂離不開 《蜜蜂雜誌》 和龔鳧羌教授撰寫的 《中蜂飼養原理與方法》 第二版等書刊的指導。調整蜂群一定要根據蜂群的強弱、季節氣候、蜜源狀況、天氣預報等因素, 靈活多變地, 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切實做好中蜂的防雨、防暑和降溫工作, 切記不可盲目求快。在繼箱中放置巢脾而在巢箱中不放巢脾養中蜂的方法只是在甘肅省天水市東部山區的經驗之談, 能否適應於其他地區, 有興趣的蜂友們可以借鑑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