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逆向物流的起源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逆向物流在國外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的逆向物流也開啟了大幕。

長期以來,企業管理者一直把顧客退貨以及產品使用後廢棄物品的處理排除在企業經營戰略之外,對這些物品沿逆向供應鏈渠道的收集、運輸和配送—即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活動幾乎沒有引起重視。

國外企業,如Esteelaude,IBM,HP等都先後建立了它們的逆向物流系統。

這是因為對逆向物流的有效管理,不僅能保護環境、為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能強化企業的競爭優勢,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績效。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逆向物流在國外得到了快速發展。

它已成為企業新的利潤來源和供應鏈戰略的一部分,美國的RLA(Reverse Logistics Association) 把它定義為後市場供應鏈(Aftermarket Supply Chain),或逆向供應鏈(Reverse Supply Chain)。

逆向物流的起源

從哪裡開始,回到那裡去。退貨,就是最為普遍的一種逆向物流。怎麼樣,各位讀者,是否也參與過呢?

那麼,逆向物流的起源,絕對不是退貨這種商業社會的產物,而是來自於原料回收及產品或者零部件的在利用這一過勞的活動。傳統上,回收的主要動因在於資源的匱乏。然而,技術的進步導致更多廉價的原料的出現,同時也是西方社會進入了一種大量消費,大量拋棄的時代,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20世紀70年代以來,歐美科學家相續發表的研究報告,從不同的角度將人類對生存於環境的認識推向了一個新境界,即可持續發展的境界。而我國今年來也提出了類似的口號,只不過晚了人家幾十年。

到了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廢舊物品的重新利用,甚至歐洲的一些國家通過立法針對產品和原料進行正確的回收。美國利用稅收工具增加企業亂扔垃圾及垃圾填埋的成本,跨州運輸廢物的費用也成倍的增長。到了近幾年,許多實例證明:回收活動不僅具有環境方面的價值,還能創造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價值增值,例如大家都聽說的廢舊手機提煉黃金這種新聞。

逆向物流的起源

例如,京東已把逆向物流寫入了它們新的發展戰略。

順豐利用自身倉儲、快遞網絡佈局和末端配送優勢,推出了“倉儲+配送+售後”的一站式電子產品售後服務平臺維修,用取件、維修、返還的逆向物流“寄修”模式,為用戶提供享受足不出戶、高品質的電子產品售後服務

一些第三方物流公司,如廣州捷世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嘗試做逆向物流的創新,目前,捷世通已推出一個SaaS的雲服務平臺產品來給汽車零部件逆向物流提供數字化、可視化和智能化的管理。

逆向物流的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