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匈奴對他是又怕又恨,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能力?

很多看過戰狼的人都記得一句很霸氣的話,那就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那麼說這句話的人,正是咱要說的主人公-陳湯。陳湯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經假託聖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官至射聲校尉、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在長安去世。王莽掌權後,追諡陳湯為破胡壯侯。陳湯年輕時喜歡讀書,學識淵博通達事理,寫得一手好文章。家中貧窮靠乞討借貸為生,被認為沒有節操,因此不被州里人所稱道。陳湯就西到長安去求取官職,謀得太官獻食丞一官。幾年後,富平侯張勃同陳湯交往,佩服他的才能。漢元帝下詔,要求公侯大臣推薦年輕的人才,張勃便向朝廷推薦了陳湯。在等待分配期間,他的父親去世,陳湯聽到了死訊,沒有奔喪回家。那個時代對奔喪、守孝十分看重。陳湯就因為這件事被人檢舉為缺乏起碼的孝道,不遵守常規行事,於是朝廷又譴責張勃,以他舉薦不當而削減了他的食邑二百戶,趕上他去世,因此就賜給他謐號為繆侯,同時將陳湯拘捕下獄。

匈奴對他是又怕又恨,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能力?

後來又有人大力舉薦,陳湯終於被任為郎官。陳湯主動請求出使外國,幾年後被任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與校尉甘延壽奉命出使西域。原先漢宣帝的時候,匈奴內部矛盾激化,五個單于爭奪王位,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都送兒子為人質,漢朝都接受了。後來呼韓邪單于親自到漢朝稱臣朝見宣帝,郅支單于以為呼韓邪衰敗虛弱投降了漢朝,不能再回去了,就向西收取匈奴右邊的地方。正好趕上漢朝派兵護送呼韓邪單于回去,郅支因此而向西攻破了呼偈、堅昆、丁令,兼併了三國並把他們統一起來。郅支單于怨恨漢朝擁護呼韓邪單于而不幫助自己,就困住漢朝使者江乃始等人並羞辱他們。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陳湯和甘延壽出使西域。陳湯為人沉著勇敢有大謀,有很多策略,喜好建立卓越的功勳,每次經過都城小鎮,高山大河,常常要爬到高處去看一看。陳湯接到出使外國的差事後,就同甘延壽謀劃說道:"夷狄畏懼服從大部落,這是他們的天性。西域本來屬於匈奴,現在郅支單于威名遠播,侵犯欺凌烏孫、大宛等國,常替康居出謀劃策,想降服它們。如果能得到這兩個國家,北部攻打伊列,西面攻取安息,南面排濟月氏、山離烏弋,幾年之內,有都城的幾個國家就會形勢危急。而且他們的人都剽悍,喜歡打仗,經常取得勝利,如果長期放縱他們,一定會成為西域的隱患。郅支單于雖然所在的地方相當遙遠,蠻夷沒有堅固的城牆和強勁的劍弩用來自守,如果發動屯田的官兵,率領烏孫的部隊,一直打到他們城下,他們逃亡又沒有可去的地方,堅守又不能白保,千載功業可以一朝而成。"甘延壽也認為是這樣,就準備上奏請示這件事,陳湯又說:"國家大事都要讓公卿討論,非凡的策略是凡人所想像不到的,事情一定不能得到准許。"甘延壽猶豫著沒有聽從。正好他長時間有病,陳湯獨自假託朝廷命令調發有城鎮的各國軍隊以及車師國戊己校尉屯田的官兵。甘延壽知道後,驚慌地爬起床,打算阻止他。陳湯發怒了,按住劍叱責甘延壽說:"部隊已經集合了,你想壞大家的事麼?"甘延壽於是只好聽從他。部署行軍的陣式,增設揚威、白虎、合騎三校,漢兵、胡兵合起來共四萬多人,甘延壽、陳湯上奏自我彈劾假託皇帝命令,陳述用兵情況。

匈奴對他是又怕又恨,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能力?

甘延壽與陳湯帶領軍隊分道前進,分為六校,其中三校從南道越過蔥嶺從小道到大宛,另外三校由都護自己率領,從溫宿國出發,經北道進入赤谷,過了烏孫,到達康居邊界,一直到了闐池的西面。而康居的副王抱闐率領幾千騎兵,進犯赤谷城東,殺害搶奪了大烏孫王的一千多人,搶走很多牲畜和財產。又在後面同漢朝軍隊遭遇,搶奪走了後面部隊相當多的輜重。陳湯放出胡人軍隊攻打他們,殺了四百六十人,得到了他們所搶走的四百七十名百姓,交還給大烏孫王,所得到的馬、牛、羊就用來供給軍用。還俘虜了抱闐的顯貴伊奴毒。到了康居的束部邊界,陳湯命令軍隊不得進行搶掠。暗中把康居的顯貴屠墨叫來相見,向他說明漢朝的威勢和信譽,並同他飲酒結盟後就放他回去了。從小道帶領軍隊前進,到了離單于城大約六十里的地方就停止前進並紮下營寨。又捕捉到了康居的顯貴貝色的兒子開牟,讓他作為嚮導。貝色的兒子也就是屠墨母親的弟弟,他們都怨恨單于,因此很詳細地知道了郅支的情況。 第二天又帶領軍隊前進,離城還有三十里,就停下紮營。單于派使者來問漢朝軍隊為何而來,答道:"單于上書說現在處境困難,願意歸附漢朝,親自入漢朝朝見。天子哀憐單于離開匈奴的廣闊國土,在康居受到委屈,所以派都護將軍來迎接單于的妻子和兒女,恐怕驚動了您的左右,因此軍隊不敢到城下。"使者幾次往來互相通報情況。甘延壽、陳湯於是責備單于道:"我們為了單于遠道而來,而到現在還沒有有名的王侯大臣來見將軍接受命令,單于怎麼能這樣忽略大計,失去主人對待客人的禮儀呢!軍隊遠道而來,人馬都相當疲勞,糧草估計也將完了,恐怕不能自行還軍了,希望單于同大臣審慎考慮計劃安排。"

匈奴對他是又怕又恨,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能力?

漢軍向前抵達郅支城的都賴水上游,離城有三里,停下安營佈陣。望見單于城上立有五彩旗幟,幾百人披著鎖甲登城守備,又派出百餘名騎兵往來奔馳於城下,步兵百餘人在城門兩邊像魚鱗一樣佈下陣式,講授操演用兵的方法。城上的人還招呼漢軍說:"來跟我決戰!"一百多名騎兵奔馳著衝向營地,營地的士兵都拉滿弓指向騎兵,騎兵就引退了。漢軍幾次派官兵射擊城門的騎兵和步兵,騎兵和步兵都進去了。甘延壽和陳湯命令軍隊聽到鼓聲後都逼近城下,從四面圍住城,各有自己的任務,有的挖濠溝,有的堵塞城門,拿盾牌的人在前面,拿刀戟弓劍的在後面,向上射擊城樓上的人,樓上的人就跑到了樓下。在土城外面還有一座木城,匈奴軍從木城中射擊,很殺傷了一些外面的人,外面的人就用柴草燒了木城。夜裹,幾百名騎兵打算突圍,被迎頭射死。剛開始,郅支單于聽說漢朝軍隊到了,想逃走,但懷疑康居怨恨自己,會作為漢軍的內應,又聽說烏孫各國都派了軍隊,自以為沒有地方可去了。郅支單于出來後又重新回去,說:"還不如堅守城池。漢軍遠道而來,不能進攻得很久。"郅支單于就披上鏜甲站在樓上,各位閼氏夫人有幾十人都用弓箭射殺城外的人。城外的人射中了單于的鼻子,幾十個夫人也多被射死。郅支單于下樓騎上馬,轉戰到單于的內室。夜晚過了一半,木城被穿透了,裡面的人退入土城,登上城樓呼喊。當時康居的軍隊有一萬多騎兵分為十多處,四面圍繞著城牆,也互相應聲相和。夜晚,幾次奔襲漢軍營地,沒有成功,就退回去了。等到天亮,城四面放起了火,官兵高興起來,大聲呼喊追逐敵人,鳴釭敲鼓震動大地。康居兵退走了。漢軍就從四面推著大的盾牌,一同進入土城中。單于男女一百多人跑進他的內室。漢兵就放火,官兵爭著進入內室,單于受傷而死。軍候假丞杜勳砍下了單于的頭,得到了漢朝使者的兩個符節以及谷吉等所帶的帛書。所有搶得的東西都給予本人。一共斬殺丁關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虜了一百四十五人,收降了一千多人,把他們都分給了有城市的各國所派出的十五個王。

於是甘延壽、陳湯上奏書說:"臣等聽說天下的大道理,應當是天下一統,以前有唐和虞,如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自稱是北藩,只有郅支單于反叛對抗,沒有受到懲罰,大夏以西的地方,都以為強大的漢朝不能使郅支單于臣服。郅支單于殘酷毒害百姓,罪大惡極通達到上天。臣甘延壽、陳湯率領仁義的軍隊,替天誅伐,依賴陛下的神靈,陰陽調和,天氣晴朗明麗,衝鋒陷陣打敗敵人,斬了郅支單于的首級以及殺死了名王以下的人。應把所砍的頭懸掛在稿街蠻夷的官邸間,用以昭示萬里之外的人,讓他們明白違犯強大的漢朝的,即使再遠也一定要誅殺。"

事情被下到司法部門處理。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壽認為"郅支單于以及名王的頭周遊各國,蠻夷沒有不知道的。《月令》上說春天是'掩埋屍骨'的時候,還是不要懸頭為好。"車騎將軍許嘉、右將軍王商認為"春秋時夾谷會盟,優施譏笑君主,孔子殺了他,當時正是盛夏,被斬的手和足分不同的門運出。應懸掛十天後再掩埋。"皇上下詔令說將軍的意見正確。

匈奴對他是又怕又恨,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能力?

陳湯與甘延壽的征戰,結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穩定了漢朝的西北邊疆,為漢王朝立下一大奇功,陳湯攻殺郅支單于之後,原來就歸降的呼韓邪單于更加臣服,表示願守北藩,累世稱臣。在漢朝的幫助下,呼韓邪單于重新統一了匈奴,此後漢元帝又將王昭君嫁給了呼韓邪,結束了百餘年來漢匈之間的武裝衝突,恢復了舊日的和親關係,這種和平局面一直持續了半個世紀,這一切,陳湯是建立了首功的。從史書記載看了,陳湯愛財,並因此幾次起落。假傳聖旨,也反映了他缺乏為官的圓融。瑕不掩瑜,陳湯在漢代歷史上是值得一提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