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紅樓夢》里老祖宗是真的愛黛玉嗎?

山水兩相依


當然啦!

書中賈母疼愛黛玉的證據比比皆是,小到飲食起居大到與寶玉的婚配問題,事無鉅細,老祖宗無不為之仔細籌劃。寫到這裡可能有同學問了,如果賈母真的愛黛玉,為什麼嫁給寶玉的不是黛玉。連皇帝都不可能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何況是賈母。



最終賈府二少奶奶的位置花落寶釵,這是賈府各種勢力激烈博弈的結果,即便是賈府最高統治者賈母也無力迴天。

如果賈母一意孤行硬將黛玉嫁給寶玉,不說別的,首先王夫人這一關黛玉就難過。即便把黛玉硬按在那個位置上,她也受不住。

疼愛是真的疼愛,但賈母是人,不是無所不能的神,有些事她也莫可奈何。

既然書中賈母對黛玉疼愛的例證俯首皆是,我也不湊那個熱鬧在這裡一一列舉了。我呀,給大家單拎出兩件小事說一說。

在26回怡紅院的丫頭佳蕙給黛玉送茶葉,可巧正遇見賈母給黛玉送錢來,黛玉順手抓了一把給她。我們在感嘆黛玉大方的同時,也得到了這樣一個信息:私下裡賈母會給黛玉零花錢。關於零花錢張愛玲有一番妙論,她說“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都是嚴格的考驗。"當然這裡黛玉並沒有問賈母要零花錢,但更能凸顯賈母對黛玉的愛。

在40回賈母發現黛玉糊窗子的紗“軟煙羅”舊了,就立馬吩咐王夫人給黛玉換上。而且還根據屋子的顏色格局,指明給黛玉換上銀紅色的窗紗。

賈府的最高統治者賈母對黛玉的關心,事無鉅細到連她屋子裡的窗紗的新舊與顏色搭配,都會注意到。

相比較賈母對寶釵大張旗鼓的疼愛,這種對黛玉潤物無聲的愛更打動人心。而且賈母對寶釵更多的是一種對親戚禮尚往來的應酬。

好了,就寫到這裡吧,你們自己感受一下,賈母對黛玉到底是不是真愛吧。😊


一隻魚的困惑


老祖宗是愛黛玉的,但是其中摻雜著一些複雜的成分,以至於愛她並不像愛寶玉那麼徹底。

黛玉是賈母最愛的小女兒賈敏的孩子,早先賈敏小時候,因為是家裡唯一的女孩,所以肯定很受賈母的喜歡,但是封建社會都這樣,一旦女子出嫁,便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有時候因為路途遙遠,很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自己的父母,就像探春一樣,出嫁後,連自己的親生母親去世,她都沒有回來。所以很有可能,賈敏出嫁後,再沒有回過家,以至於賈母想念至極,等到的卻是賈敏去世的消息。

於是把自己對女兒的愛順其自然的就轉移到了黛玉身上,正所謂愛屋及烏,所以在黛玉小時候,是受盡了恩寵,吃住和賈母在一起,受到的是和賈府最尊貴的孫子寶玉一個級別的寵愛,但寵愛歸寵愛,對於賈母來說,再喜歡這個孩子,再愛這個孩子,終究還是一個外姓人,這一點隨著黛玉一點點長大,便變得更加明顯,當失去女兒的痛苦逐漸的減弱,當賈府逐漸面臨著重重困難,賈母可能心力不足,所以對黛玉的關注也就少了。

所以你說賈母愛黛玉嗎?愛,但愛也是自私的, 不是均等的,是有條件的。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大野澤的風


《紅樓夢》近些年可謂眾說紛紜,越來越多的人各執一詞,對書中人物各種解讀,甚至陰謀論,厚黑學大行其道。由於通行本八十回後賈母調包計舍黛玉選寶釵,很多人將火燒到賈母身上,認為賈母並不真愛林黛玉,我認為這個說法太片面,甚至誤解太深。也是對一個老祖母的不瞭解!

一,賈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

賈母作為林黛玉留存於世最親近的人。她對林黛玉的愛毋庸置疑。賈母堅持接林黛玉到身邊撫養,黛玉一來就得到賈母萬千寵愛,親孫女都退而次之。只將她與賈寶玉一般看待。這是真心實意的。賈母對林黛玉說:我這些女兒,獨愛你母……就是告訴所有人,她愛林黛玉一如女兒賈敏。

賈母對林黛玉的愛體現在方方面面。不但主動想著給林黛玉換醫生,哪怕一個窗紗不滿意都要親自過問。愛一個人不是給她最好,而是給她最全面的愛。這一點賈母做到了。五十八回。紫鵑試探賈寶玉,賈母乍見紫鵑眼裡噴出火,可紫鵑說出真相,賈母當時就哭了,老祖母疼惜的心痛心態掩飾不住。

二,賈母對寶黛姻緣複雜情感

賈母支持寶黛姻緣毋庸置疑。很多人誤解賈母支持寶黛愛情這是完全錯誤的。寶黛姻緣與寶黛愛情兩碼事。在那個禮教嚴防死守的時代老祖母絕不會允許孫輩談戀愛。賈母無論如何不會支持寶黛愛情,她支持的是寶黛姻緣,這一點一定要清楚。

賈母眼看著賈寶玉和林黛玉從小長大。按理她只需要一開口促成寶黛姻緣也不會有人反對。但三點意外讓她張不開口。第一寶黛愛情人盡皆知,賈母需要把這件事壓下去,否則寶黛姻緣名不正言不順;第二王夫人不同意,賈母不能一言堂。畢竟王夫人是賈寶玉的親生母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賈母也不能強硬指派!第三,林黛玉身體不爭氣。賈母不能拿自己孫子和賈家未來任性。林黛玉極可能不長壽甚至無法生育,這對賈寶玉極端不利,賈母怎麼可能拿賈寶玉的未來冒險?


三,賈母對林黛玉的愛不變

或許很多人會反對我的觀點,但從人性的角度看,賈母的心路歷程就應該如此才正常。放棄寶黛姻緣對賈寶玉和賈家百利無一害,但不表示賈母不愛林黛玉,林黛玉依然是賈母的外孫女,心頭肉。這是理智與情感的碰撞,對於賈母來說,聲明最後幾年的人生並不快樂。賈家日益衰敗的氣息,子孫不繼,寶黛姻緣夭折,林黛玉身體漸漸油盡燈枯或許又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她越愛林黛玉就越痛苦。而這一切到了七十九回賈母對迎春的婚事徹底放手曹雪芹給了賈母最後蓋棺定論:

想來攔阻亦恐不聽,兒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況且他是親父主張,何必出頭多事,為此只說“知道了”三字,餘不多及。

賈母對迎春的態度,也是她對寶黛姻緣的態度。賈母老了,管不了了。她是個疼愛子孫的老祖母,但也要為賈寶玉和賈家未來考量。兒孫自有兒孫福,賈母放手了!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賈母愛不愛黛玉,主要是以她對木石前盟的態度來衡量的。這事先放下後說,先說下《紅樓夢》的奇怪之處!細讀《紅樓夢》前80回,有許多矛盾之處!又由於80回後文字的遺失,這些矛盾之處於讀者來說又沒有答案,全靠猜!

其中最大的矛盾之處,或說不通之處就是賈府為什麼要把黛玉接來?如果賈府和黛玉之父事先沒有達成聯姻之約,按古代的情況,賈府是不可能接納外姓女子長住的,林父也不可能同意黛玉以不明不白的身份長住在外祖之家的!就是林如海死了,林氏還有叔伯宗族之人可以相托啊!但,黛玉不僅入賈府,而且還在林父死後回原籍忙完父親喪事後又路途迢迢地回到了賈府,並從此“長住了”(鳳姐語),那就只能說明賈府與林父事先已經達成了婚姻之約!

既然如此,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已有婚約,為何在寶黛兩人都長成後賈府就是遲遲不給二人定婚、完婚呢?特別是後來,比他們小的湘雲、寶琴、探春都相繼定婚或有人媒娉的情況下,這一不合理之處更讓讀者扎眼!更讓讀者扎眼的是寶釵居然也單著!

仔細閱讀全書,這些不合理之處還能發現更多!比如黛玉入府當天,賈赦、賈政這兩個親舅舅居然都沒見!元妃省親後居然要寶玉和眾姊妹及薛林二位妹妹一起搬入大觀園居住,但同時比寶玉小些的賈環又不提讓住進,這什麼情況?在古代封建時代裡這正常合理麼?讓眾姐妹進園住倒說的通,但你又讓一個已經知道男女之事的長成的小夥子也搬進去,何況裡面還有兩個外姓少女,這說的通麼?

由於不見80回後文字,也不知作者用意,也就只能靠猜了!本人猜測如下:

1、賈母心疼失母的外孫女黛玉,與林父如海達成了寶黛婚約,因此造成黛玉隻身入都進府的結果。

2、賈母的這個決定在賈府內部並未得到充分擁護,雖然表面不說,但相關方心裡是有氣的!賈府大房襲爵的賈赦一方是不滿的,因為在他看來寶黛聯姻會增加二房賈政在賈府的權重和財富(林家財產應不少),所以黛玉初來他見都不見。對於賈政來說,可能也未必完全贊成,特別是王夫人,而且當她親眼看見黛玉是個有“不足之症”(王夫人語)的女孩時心裡更不受用,因此可能在黛玉拜見大舅舅時,回去和賈政交換了看法,賈政因此也沒見黛玉,王夫人也在黛玉來拜見時千叮嚀萬囑咐叫黛玉少跟寶玉玩,這書裡寫的很清楚。

3、由於以上因素,寶黛婚約自黛玉進府後就起了變數。這種情況下元妃的意見就顯得至關重要。賈母、邢王二夫人、鳳姐、尤氏等都有品級可以入宮,他們一定會讓相關情況以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告訴給元妃。但元妃既深愛自己母親也和祖母賈母很親,而且對寶玉也十分關心愛護,知道寶玉愛的是誰,她又不是個頭腦簡單的人,在權衡了各方意見後,還是下不定主意,因此一直到她死,她都未下明旨指定寶玉婚事。

4、以上情況造成的結果就是寶玉婚事成了禁語之事,走入了“拖”字軌道!成了賈府誰都不提又暗中關切的事情。這種情況大大出乎賈母意料,但她又確實很無奈,黛玉身體確實不好,這個有力的把柄王夫人抓得很準,而且她賈母這個大家長上頭還有一個代表皇權的貴妃呢!因此賈母后來很急,在寶黛有次又鬧起來時(二十九回),竟說出了“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幾時我閉了這眼,斷了這口氣,憑這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偏又不咽這口氣。”這樣的話,可見賈母心裡有多急!

綜上所述,賈母是愛黛玉的,想促成寶黛婚姻,但她又很無奈,事情並不是完全由她做主的。她心裡為黛玉是很急的!


王茅


老祖宗賈母對黛玉,當然是真愛呀!

如果沒有外祖母將黛玉接到身邊撫養,黛玉的命運將會怎樣?

《紅樓夢》中兩個江南水鄉的世家孤女,一個香菱、一個妙玉就是黛玉命運的另外兩個走向。

香菱父母尚在,卻不幸成為孤女。雖然香菱最後並沒有流落到社會最底層,卻也是成了一個懦弱受氣的小妾。

妙玉帶髮修行,也算運氣不錯。靠著家族過去與賈府的關係得到賈府的庇護,但妙玉的生活畢竟還是古佛青燈。
當然,題主想問的應該並不是這些,題主真正想問的是:賈母到底支不支持“寶黛姻緣”吧?

賈寶玉的婚姻是榮國府中的緊要大事,賈母作為賈府最高精神怎能不慎之又慎呢?

也許,賈母最早真的考慮過孃家的侄孫女兒史湘雲。

也許,賈母后來應該真的考虛過外孫女兒林黛玉。

也許,賈母曾經真的認為“金玉良緣”的薛寶釵並不是十分理想的“寶二奶奶”人選。

唯一,可以背定的是賈母真的喜歡薛寶琴,並且真的認為她就是理想中的“寶二奶奶”。

回到賈母是否支持“寶黛姻緣”?

《紅樓夢》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正面提到“寶黛姻緣”在第二十五回。

在第二十五回中,鳳姐調侃黛玉“吃茶”的情節中,與觀眾讀者普遍的印象不同,此時的怡紅院中除了寶玉,就是先到場的榮國府三位“正牌媳婦”李紈、鳳姐、寶釵,再加上最後進屋的黛玉。

原文:(黛玉)聽見房內笑聲,原來李宮裁、鳳姐、寶釵都在這裡。一見他進來都笑道:“這不又來了一個?”林黛玉笑道:“今兒齊全,誰下帖子請來的?”

想象一下這個場面,寶玉正和二位嫂子李紈、鳳姐、還有“金玉良緣”的未來媳婦寶釵在一起正說說笑笑,唉呀!三位榮府的現任和未來媳婦一起笑著“這不又來了一個?”,最後到場的就是林姑娘了。

黛玉進了門說的話像是在說讖語,李紈、鳳姐寶釵三個榮國府媳婦“今兒齊全”,全部是榮國府“下帖子請來的”明媒正娶的媳婦。只有黛玉“又來了一個”不是賈府裡的人,這種情形下再看鳳姐調侃黛玉“吃茶”是不是多了一份悲傷的感覺?
(87的張劇照上要抹去三春,三位榮國府“正牌媳婦”李紈、鳳姐、寶釵對著剛剛走進怡紅院的黛玉一起笑道:“這不又來了一個?”)

原文:鳳姐笑道:“你別作夢!你給我們家作了媳婦,還虧了你麼?”

鳳姐說“你別作夢!”本來是調侃,可是看來也是成了讖語了。

“元妃省親”是元宵節。入住大觀園是二月二十二,到端午節剛剛入住大觀園才兩個半月。端午節前後發生太多的事情。

但觀眾和讀者卻往往缺乏時間上的概念。

從三月初寶黛“共讀西廂”,到鳳姐調侃黛玉“吃茶”、寶玉鳳姐立即被魔魘,中間相隔應不超過三到五天時間,三十七天之後寶玉鳳姐完全康復。

寶玉在完全康復後,大概只過了七天左右時間,四月二十五傍晚晴雯不給黛玉開門,第二天芒種節氣(四月二十六)寶釵撲蝶、黛玉葬花作《葬花呤》,四月二十七元妃賜端午節禮、寶釵羞籠紅麝串、黛玉打“呆雁”,四月二十五到二十七、三天時間每天有重要的事情發生。
五月初一清虛觀張道士說親,五月初二寶玉摔玉、黛玉剪穗子,五月初三賈母說“不是冤家不聚頭”,五月初四寶釵諷“負荊請罪”、王夫人攆金釧、襲人挨“窩心腳”,五月初五(端午節)黛玉勸架、晴雯撕扇,五月初六寶玉訴肺腑、金釧投井、琪官事發、寶玉捱打、襲人向王夫人進言、寶玉遣晴雯送舊帕、黛玉題帕,五月初七賈母贊寶釵“我們家四個女孩兒都不如寶丫頭”、賈母親自求寶釵“叫鶯兒打絡子”、金線絡上了“通靈寶玉”。

五月初一到初七,七天時間賈母對寶釵的態度180度大反轉。

幾天後,五月中旬寶釵繡肚兜聽到寶玉夢囈,寶釵始知寶黛“私情”,“金線”絡住“通靈寶玉”不到十天,寶釵的熱情即化為無望。

之後寶釵默默退出寶黛釵三人的感情糾葛,在入住大觀園第一年的秋天,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之後,寶釵“審”黛玉、釵黛結金蘭。
“紫鵑試玉”發生在入住大觀園第二年的初春。

緊接著賈母“硬做保山”薛蝌邢岫煙定親,薛姨媽立刻放風願意為“寶黛姻緣”保媒,即公開宣告退出“金玉良緣”。

從“紫鵑試玉”到王夫人“抄檢大觀園,中間又經歷了一年半時間,賈府賈母對薛姨媽願意為“寶黛姻緣”保媒始終毫無回應。
寶釵在入住大觀園兩年半之後,八月十三、王夫人抄檢大觀園的第二天,寶釵悄無聲息的搬出了大觀園。

其實早在元妃賜下獨寶玉和寶釵相同節禮的那個端午節後,五月初七賈母和賈政王夫人夫妻、以及元春都達成了基本默契~放棄“寶黛姻緣”,此後無論賈母、還是鳳姐都再沒有支持“寶黛姻緣”的任何表態和行動。

事實如此,賈母並不支持“寶黛姻緣”。

許多觀眾和讀者都被87編劇對《紅樓夢》原著的改編和“原創”結局給忽悠了!

賈母力挺“寶黛姻緣”到底,本身就是一個並不存在的“謊言”。


阿丹151014015


賈母愛黛玉,但上升不到真愛的程度。真愛,則為之計深遠。以此為標尺,我們可以發現賈母並未真正為黛玉打算過什麼。



一,黛玉初來,賈母將黛玉住處安排在自己的碧紗櫥內,這本該讓人暖心,可寶玉的加入,卻讓這一疼寵變了味。男女七歲不同席,這一點,剛剛七歲的黛玉也清楚:

況我來了,自然只和姊妹同處,兄弟們自是別院另室的,豈得去沾惹之理?”

但賈母卻因疼愛寶玉,聽任寶黛“同行同坐,同止同息”,直至挪至大觀園,這事傳將出去,黛玉會有什麼名聲?黛玉還嫁人不嫁?



二,寶黛二人青梅竹馬,不避嫌疑,王熙鳳也經常拿二人開玩笑,如果賈母真愛黛玉,便提出之事,成,趕緊訂下,以安黛玉之心,不成,趕緊約束寶黛行為,以免做出“不才之事”,可是賈母態度曖昧不明,讓黛玉在希望與失望中煎熬,最後積鬱成疾,病體日重。



三,黛玉七歲寄居賈府,一直到前八十回,賈母雖然對黛玉疼愛有加,卻從未過真正推心置腹的指點過什麼,也未有過真正的維護,一切都是黛玉獨自的摸索,掙扎。讓黛玉在彷徨不安中度過日日夜夜。


萍風竹雨123


這個問題毫無意義,我想基本上每個外祖母或多或少都會疼愛自己的外孫女。書裡的林黛玉身世可憐,賈家又富裕,把外孫女接到身邊住,真的就是添雙筷子的事。書裡林黛玉的母親本來就是賈母最疼愛的女兒,愛屋及烏的話,賈母也會愛林黛玉的。更何況,林黛玉不僅美麗俏皮,還聰明伶俐,這樣的人,誰會不喜歡?

正是因為受到賈母的寵愛,林黛玉才會一改剛進榮國府時的小心翼翼。周瑞家的作為太太的配房,每個人都給她幾分尊重,連鳳姐等人也稱呼她一聲“周姐姐”,林黛玉直接對她冷笑,嫌她送的花。李嬤嬤作為賈寶玉的奶媽,林黛玉可以直接當著人懟她。而且林黛玉住著大觀園裡最精妙的房子,喝著別人都沒有的燕窩粥,享受著和賈寶玉幾乎同等的待遇,這一切不都是因為她有賈母的疼愛嗎?

賈母自然是愛林黛玉的。不過,我想如果在賈寶玉和林黛玉中選一個,我想賈母會選賈寶玉。這恐怕也正是她遲遲沒有給寶玉定下林黛玉的原因,畢竟來說林黛玉除了才和貌,其他的外在條件並不佔優。正是因為這樣,續書中才會寫賈母對林黛玉態度變了很多。當然了續書中把賈母寫的有點太過分了。



一棵歪脖樹


老祖宗對林黛玉是真愛的,這一點可以肯定。因為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出:

1.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老祖宗一見到剛進賈府的林黛玉,就摟著黛玉大哭起來,林黛玉也哭個不住。可見,賈母是非常疼愛林黛玉的。

見到迎春、探春、惜春時,賈母又傷感起來,因說,我這些兒女,所疼愛的人只有你母親。今天一旦先離我而去,連面也不能見一見,今天見到你,我怎麼能不傷心呢!可見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是賈母的掌上明珠。見到死去親孃的林黛玉,就好像見到賈敏一樣,非常疼惜。



2.我們通讀全小說,就可以發現,能使老祖宗掉眼淚的人有三個:一是寶玉,二是元春,三就是林黛玉。時時使老祖宗可以和寶玉相提並論的只有黛玉一人。如:賈母接過眾人的粥吃了一半,又命將剩下的半碗粥遞給了王熙鳳。又說道:“這一碗筍菜送給顰兒吃,這一盤風乾果子狸給寶玉送去.”賈母能稱呼小輩的黛玉為顰兒,實屬不易,要知道,顰兒可是黛玉的暱稱,也就是諢名。可見,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黛玉。


3.但是相對於親孫子賈寶玉來說,黛玉只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而已。一開始賈母是相中黛玉的,想讓寶黛成親。但後來,賈母由於受王夫人和貴妃元春的挾制,沒有完成寶黛相戀的最好結局,而是選了寶釵與寶玉成親。但也不能否認老祖宗是真愛林黛玉的。畢竟她是賈母愛女賈敏的後代。

所以,老祖宗對黛玉是真愛。


人生感悟181687708


賈母愛黛玉嗎?這是毫無疑問的。

可是有人又問了,既然愛黛玉,她為什麼不趁她有能力的時候將寶黛的婚姻安排好?這似乎是賈母最讓人詬病的地方了。

《紅樓夢》是小說,小說有小說脈絡和走向。既然書中在第五回就已經將主人公的命運都交待了,作者想要的就那樣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局,那麼,任憑賈母怎麼愛黛玉,她也不可能來成全寶黛的婚姻,讓寶玉和黛玉最終喜結良緣,這是怎麼個意思?

黛玉從小就有人給她相好命了,除非她今後聽不到哭聲,除了父母之外不見外人。而命運悽慘的她,自小父母雙亡,不可能不見外人,更不可能聽不到哭聲。所以,這注定了她這一輩子的病是不會好了。

而黛玉來人世間走一遭,是來還淚來的,她的淚還完了,她也該回去了。所以,無論賈母如何疼愛她,都不可以改變這樣的命運結局。賈母的疼愛是真,黛玉的命運也是真。至於後四十回,原本慈善的外祖母,突然變成了狼外婆似的,居然背後說黛玉的壞話,也是續書者不瞭解書的意思,完全不可採信。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王夫人如此抵制林黛玉,賈母如果非要讓黛玉嫁給寶玉,想想也於心不忍吧。賈母自己說過,她自從嫁到賈府,從重孫媳熬到如今有了重孫媳婦,一個熬字,帶出了多少意思。我們再看賈府的規矩,賈母吃飯,只有孫女兒們跟她一起,邢王二夫人、鳳姐、李紈都在一旁伺候的,媳婦在婆婆面前一點地位都沒有。如果強行將黛玉嫁給寶玉,做了王夫人的兒媳婦,想想黛玉將來的日子該怎麼過?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賈母依舊是疼愛黛玉的,她不願意因為自己德高望重就強行讓王夫人接受黛玉,而將來的日子是要婆媳一起過,賈母所剩的日子不多,能夠庇護黛玉的時光也不長。不如就順其自然吧。牛不喝水強壓頭,這樣的事賈母不會做。


蘇小妮


想了半天,我的回答是,又愛,又不愛。

首先,我說老祖宗真的愛黛玉。老祖宗和林黛玉之間的關係,是人世間幾乎所有的人際關係中最不可能沒有真愛的關係。老祖宗說,自己的兒女中唯獨女兒賈敏是她最疼愛的;而林黛玉,我們可以斷定,也是賈敏最疼愛的。這三個人是“祖母——女兒——外孫女、兩對親生母女”的關係,是人世間最天然的愛與被愛的關係。所以,賈母對林黛玉的愛是沒有疑問的。

其次,從黛玉最終的命運結局來看,老祖宗對黛玉的愛也僅限於此。這是一種基於血緣的、情感的,——說得不堪一點,——是一種動物性的,舐犢之愛。我這麼說,並不是否認老祖宗對黛玉沒有更高級別的認可和愛惜之情,只是到了最後時刻,為了寶玉她只能在寶釵和黛玉之間選擇一個而放棄另一個的時候,她選擇了放棄黛玉,因為,賈府中的情勢幾乎是不可遏止地一直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不管老祖宗喜歡不喜歡,她應該是能看清這個現實情形的。

既然她最終放棄了林黛玉,那麼之前她對於黛玉的那些認可和愛惜,也就終究沒有發揮出真正的作用。而沒有真正發揮作用的,也就可以認為它僅僅是一種曾經的精神存在,而沒有外化為現實。

——這可能正是《紅樓夢》這部小說最大的悲劇性色彩的根源所在!在明末清初的歷史大轉折時刻,由於各種不同的現實原因,生存?食祿?恐懼?絕望?弱肉強食?對方一時太強盛、勢頭不可阻擋?不管是什麼原因吧,總之,人們放棄了忠實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放棄了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園,而自欺欺人地選擇了妥協和退讓。然而這種昧心欺人的代價之大,是一開始邁出了第一步時誰都想象不到的。如果說這個巨大代價是隨後整個中國長達二百年的沉淪,會不會太誇張?

這是一個一步步退讓的過程,從林黛玉葬花、作《葬花詞》,中間經歷了各種事件、變故、痛苦、哀傷,最後她自己也死去,意味著花神的最終退位,大地陷入一片荒蕪。我們都知道從所謂的康乾盛世開始,中國經歷了一個怎樣悲慘苦難的兩百年。歷史一旦退了一步,就有可能一直退到最後退無可退的絕望境地。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同理,前人犯了錯、後人將不得不買單。我們今天的新中國,是三百年多年以來,多少代中國人救亡圖存、不怕犧牲、不懈奮鬥,最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由全體中國人民,在一片歷史遺留的廢墟上,真正地白手起家,從零開始,一磚一瓦地建設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