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微單會不會取代單反?

陳偉衛


先說說,單反與微單的區別:

1.價格:由於受到單反內部結構材料的影響,微單相機的價格要比單反價格低一些。

2.體積和重量:微單相機的體積要比單反相機輕薄的多,單反相機體積龐大很重視因為內部結構更為複雜,其中就有鏡頭比較長比較大,微單相機的內部感光晶體遠遠小於單反相機的。

3.功能:微單相機的外形和便於攜帶的有點主要適合娛樂休閒,選擇單反相機的一般都是攝影發燒友,有著多年的攝影經歷的人,快門參數和光圈什麼玩的很溜。

4.鏡頭:鏡頭自由拆裝的功能兩者都具有,單反相機的鏡頭卡口數量繁多,容易出現因為品牌不同而不兼容的情況,而且價格也是十分的昂貴。微單相機鏡頭不僅僅在價格上佔據了優勢,兼容性也是槓槓滴,有了轉接環還能使用老鏡頭。

5.反光板:微單相機和單反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沒有反光板。反光板適用於反射光線使景象更加飽滿並且對焦。微單相機因為沒有反光板只能用液晶顯示屏來進行取景。


其實自從無反相機推出以來,取代單反的說法就一直存在,不可否認,微單強多了一部分單反相機的市場,尤其是在入門級別。


但微單和單反直接卻有著明顯的界限,單反相機歷史悠久,在相機領域有著專業地位,從膠片時代到數碼時代,頂級產品都被單反相機佔據,因此在很多人心目當中,單反相機就是要比其他類型的相機更好一些,無論其他的單反類型如何發展,對單反相機的崇拜都不變。


在整個攝影圈的市場。商業攝 影更喜歡用單反相機,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客戶都看重用單反拍攝這一點。因為單反相機的使用歷史長的緣故,影像行業從業者都要面對的一個事實就是,客 戶都認定單反相機更專業,更靠譜,如果你不是用單反相機拍攝,那麼就是你不夠專業。


因此,在目前甚至在不短的未來,不管是技術門檻還是人類認知,微單不會取代單反,在遙遠的未來是否會取代,不得而知,但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愛搞機


從大道理來說,微單不太可能取代單反相機。畢竟,單反相機可以擁有所有微單都具備的功能和性能。但是,反過來,有些單反的功能和性能,卻是微單不容易做到或者無法做到的。


佳能80D(200D/800D/77D/6D2/5D4),完全可以當成微單來使用。但是,微單,是不可以當成單反來使用的。這個一定要搞清楚喲!


(目前主流的佳能單反相機,在開啟實時取景模式之後,其實就是一臺微單相機了,所以,佳能單反是可以當成微單使用的,也可以替代微單。但是,反過來,微單在不少方面是無法替代佳能單反的。)


單反唯一做不到的,就是機身不能比微單更輕巧。


你的具體問題:沒有用過單反相機,有一定的風景攝影,和人像服裝攝影需求,想買個單反相機,微單不知道效果和單反比差在哪裡?


針對你的具體,其實,微單和單反,基本上在拍照方面沒有什麼區別,或者說,這種區別可以忽視。


因此,你的問題,其實和成像質量或者主要核心功能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那麼,和什麼有關係呢?


以下一一分析:


一、性價比

這個,在成像質量都差不多的情況,都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

性價比就很重要了。目前來說,佳能單反,尼康單反,單反的鏡頭的性價比,確實比索尼微單和富士微單要高的了。索尼鏡頭貴,富士鏡頭也貴。


二、膚色,直出色彩

如果是拍攝美女,一般來說,佳能的膚色更好看更討喜。而索尼的膚色就比較差了。

雖然說後期ps也可以調色,但是畢竟麻煩,並且,其實無論你怎麼調色,要想把索尼的膚色調成和佳能一樣,也是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的。


尼康單反,對於艱苦環境,更能勝任


三、應對艱苦環境的能力

目前來說,如果經常要去野外,經常沒有電,環境惡劣,一般來說,尼康相機會更加可靠一些。

不過,貌似你並沒有對於可靠性有苛刻要求,因此,微單和單反,對你來說都是可以的。


光線攝影學院


近段時間以來,類似“微單會不會取代單反”、“手機會不會取代單反”……等等,太多了。

我估計,大多數人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微單會取代單反,甚至是像題主所說的“完全”取代!

取代,就是擠了出去,對不?就是置對方於死地,對不?就是明朝趕走元朝換了天下,就是清朝又打敗了明朝換了天下,對不?

咱們今天從邏輯學分析下微單能不能取代甚至是完全取代單反。無關其它。

再舉一個取代的例子:手機是不是已經取代了卡片機?因為手機在拍照性能上不輸卡片機,可它更便攜,還有它的多功能性;手機取代了MP3,手機在音質上不輸MP3,而且還有它的多功能性;手機取代了銀行卡,因為它更方便,還有它的多功能性……手機,它的多功能性、它的便攜性、它的必備性、它的方便性等等,簡直成了當今的一個神話。它取代了很多東西,是因為它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說這麼多的意思就是,一個東西取代另一個東西,必須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這是基礎!

言歸正傳。

微單取代單反,在功能上,它們的功能都是唯一的:照相、照相、照相!兩都難說功能上的優勢吧?都是單一性;性能上,比如畫質、比如操控、比如對焦、比如連拍,難說誰更有優勢吧?在價格上,沒見誰更有優勢,甚至微單比單反還貴!

相機包括光學部分和電子部分。微單儘管取消了反光鏡,但還有鏡頭呢,在鏡頭群雖然微單有迎頭趕上的可能,但單反也不可能閒著呀;在電子部分上,推崇微單的連拍和對焦,可單反也不存在物理上的阻尼和障礙啊,它們仍然繼續在這條路上比拼。

微單有它的優勢,單反有它的優勢,我不舉例了,說錯了會被罵。

但只要不革命性的創新,只要不具有明顯的優勢,怎麼著去取代呢?

佳能、尼康都要出無反了,這不等於說是單反不行了,而是市場的需要,是企業利潤的需要。

都是神機!

簡單地去評價能否取代是不科學的,也是不理性的。

我說完了,可以噴了,反正我也沒說誰好或者誰更好,哈。


南方之南


個人以為:短期還不能,但長期來看:會。

原因有二:

一、與單反相比,微單有其自身的優勢

1、無反光鏡箱和五稜鏡,機身小巧便攜

這是微單的主要優勢之一,畢竟單反體積控制的最大難點就是反光鏡箱和五稜鏡:

2、沒有反光板,連拍更有優勢

由於微單沒有反光板,理論上不受物理機械結構的限制,因此可以輕鬆做到很高的連拍速度:

優秀的連拍性能,對飛鳥、體育等高速攝影非常重要:

3、法蘭距短,邊緣畫質有優勢

微單法蘭距遠遠低於單反,舉例:傳統的尼康F卡口法蘭距46.5mm、佳能EF卡口法蘭距44mm:

而索尼E卡口法蘭距僅僅18mm:

法蘭距短,邊緣畫質會更有優勢;同時鏡頭轉接也更加方便:


二、單反的優勢正在逐步被微單趕上

在單反的傳統優勢方面,微單也在不斷趕上:

1、微單對焦越來越強,無論是快門時滯控制還是追焦性能都在不斷提升

2、EVF性能越來越好,和光學取景器的差距逐步縮小

微單的EVF像素越來越高、刷新率也越來越高,畫質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比如大法的A7m3,就採用了強悍的230W像素EVF:

3、鏡頭群的短板在逐步改善,況且還有轉接方面的優勢

目前微單鏡頭群的支持不如傳統單反,不是因為微單性能不強,而是因為單反系統已經有數十年的發展歷史。隨著微單系統的逐步壯大,鏡頭群也會逐步完善。

最後,佳能、尼康等傳統單反品牌開始全面進軍無反,也算的上是一個最客觀的佐證。


翱翔視界


7月23日尼康發佈了名為“光之旅”的新品宣傳片,雖然在宣傳片中,沒有直接公佈產品參數。但是根據之前透漏的消息,大致可以知道這款即將發佈的產品,將是尼康首款全畫幅無反相機。

尼康作為世界上最暢銷的數碼相機品牌之一,旗下的D系列單反相機一直是攝影愛好者的心頭之好。但近年來隨著無反相機的流行,以及手機拍照性能的突飛猛進,傳統相機的地位一直在受到衝擊,此次尼康推出全畫幅無反相機,可以說向整個世界宣告了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照相機壟斷攝影領域的時代正式終結。

據瞭解,尼康的這款全畫幅無反相機,在外形設計上與索尼A7系列類似,機身相比傳統全畫幅單反都要緊湊精緻許多,便攜性大大的增加。除了便攜性之外,這款新產品的AF視頻功能也遠超目前尼康的單反產品,同時新產品的F卡口轉接環還支持所有尼康旗下的鏡頭。在專業素質方面,尼康的這款全畫幅無反相機仍舊保持了“at the heart of the image”的理念。

在昨天除了尼康之外,索尼也為單反時代的終結添了一根稻草。7月23日,索尼正式發佈了全新堆棧式CMOS影像傳感器 IMX586。這款CMOS的有效像素高達4800萬,像素尺寸更是達到了世界上最小單位像素尺寸,僅僅只有0.8μm。IMX586除了拍照方面的提升,在視頻方面這款傳感器還支持4K/90fps、1080p/240fps 和720p/480fps的視頻錄製,IMX586的推出讓智能手機的拍照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升,與單反相機的差距也又一次的縮小了。

一直以來,關於單反相機是否會被替代的話題都充滿了爭議性,單反相機在專業性上面擁有者無可比例的優勢。但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崛起,以及微單相機的橫空出世,傳統單反的處境已經是每況愈下。特別是2017年富士推出中畫幅無反相機GFX50s,讓單反相機在專業級市場的優勢也不復存在。此次尼康推出全畫幅無反相機的情景,就像當初數碼相機的誕生時膠捲相機面臨的情況,只是誰也沒有想到最終將會是尼康扮演送葬者的角色。


喻拓



確實,在入門領域,單反基本上可以幹掉眾多單反品牌的入門機了。

1:而在高端系列裡,很多微單也非常殘暴,甚至像A7RII這種都可以爆掉市場上90%以上的單反

但是專業級的單反有諸多操控上的、握持感上的優勢。專業級單反有寬大的手柄、合理排布的波輪按鍵,這些給人帶來的舒適感是這些微單搞不定的。相信很多用微單的都體會過那種為了調個參數,進菜單一個個點過去調整吧。

2:另外OVF對於大部分已經有多年攝影經歷的人來說,用起來遠比EVF舒服。所見即得的EVF,對於新手來說很方便、很直觀。但是對老手來說不是必須的東西,瞄一眼曝光條就能搞定的事情。甚至更資深的,經驗推算一下就能控制好曝光

還有第三點,不說別的續航什麼的問題,就是單反的耐操性也是吊打微單的。磕碰、磨損、雨水、海水、風沙,這些東西砸在單反身上毫無壓力----當然不包括入門級單反。微單就相對脆弱多了。

3:當然我不是說微單就一定什麼都不如單反。。微單的便攜性確實無敵,那我就主要來說說這個便攜性,非要說微單能靠便攜性能直接逼死單反,那就是扯。微單做這麼大的底,你不配個高級鏡頭嗎?而高級鏡頭你可能做的都跟套頭那麼小嗎?君不見多少用A7RII的專業攝影師依然是扛著長槍短炮的,跟用單反的攝影師幾乎都沒什麼差距。光學設計只能這樣了,沒辦法的。

4:但是且不說手動對焦大大縮小了捕捉瞬間的成功率,因為法蘭距原因,轉接環那個長度一套上,都能直接讓你餅乾頭變標頭、標頭變長焦。。重量同樣也不小,特別是用高級轉接環純金屬的那種,真的特別重,這點我深有體會。實話說這種轉接已經不那麼便攜了。。。要麼你就轉接旁軸鏡頭,而旁軸頭要不就太貴,像徠卡蔡司zm這些。要不就成像不佳,什麼暗角紅移邊緣畫質崩潰比比皆是。

5:目前大法原廠牛頭大概就FE35和55在體積和成像上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平衡,然而這個價格上可真的不是一般的讓人肉疼。變焦類的大三元小三元,那跟便攜可都沒什麼關係總的來說,微單有諸多好處,可是單反也有他的長項。就我個人使用體驗,微單就是隨拍工具,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看到有趣的可以隨時拿出來記錄。同時也可以讓我更好地把玩老鏡頭,基本上可以算是臺玩具。而單反則更多地用在我有計劃性的事情上,當然我不是指工作要用到攝影,我不是攝影師。只是發燒友,喜歡拍風光。一般比如跟朋友約好了幫他拍一套寫真照;或者我計劃好了驅車幾百公里去某個偏僻空曠地區拍銀河、或者大半夜上山準備拍日出、或者要深入某個山區、風景區好幾天。諸如此類的要跋山涉水、爬雪山過草地的時候,我必然會選擇帶單反去。你想啊,這種時候我都帶著全套濾鏡、三腳架、備電、有時還有閃光燈。都帶這麼多了,我還在乎你相機給我輕個一兩百克?


社會紀實攝影


隨著微單相機的發展,微單已越來越為大眾所接受,開始佔據市場。同時,微單能否代替單反的爭論也在影友中隨之展開。今天龍哥就藉著這個問題,沏上一壺茶,和您慢慢地說說。

首先微單要代替誰誰誰的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微單誕生的目的不是要替代單反,微單的誕生是數碼相機發展的產物,它的出現,使數碼相機實現了全面的數字化和電子化,給已經發展了近200年的攝影術帶來一場全新的革命,同時為相機進入數碼時代以及未來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微單和單反只是相機發展歷史中兩款不同的產品,並不存在誰代替誰的問題。更不會像數碼相機代替膠片相機那樣發生革命性的改變。如果準確地提問的話,應該說微單相機和單反相機,哪一個更有發展前途?

雖然我們可以從兩款相機的性能、生產成本、體積等諸方面去比較、分析,來說明這個問題,但這樣的說解一是篇幅太長,二來也沒必要這麼複雜,本來問題就很簡單。

要想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做,現在市面上主要存在的就是兩款相機,一個是單反,一個是微單。這兩款相機的不同點就在於一個用的是光學取景器,另一個用的是電子取景器。相機相同,取景器不同。那麼我們就不要稱什麼單反、微單了,就叫光學取景相機和電子取景相機,這樣問題就明瞭了。在電子化、數子化飛速發展的今天,許多傳統的產品都被電子產品、數字產品所代替,那麼光學取景器被電子取景器所代替,難道沒有可能嗎?非常可能。現在許多品牌的相機,已經完全放棄了光學取景器,全部採用電子取景器,如富士、奧林巴斯等。最近推出的多款中畫幅相機,也全部摒棄了光學取景系統,而改用電子取景器。電子取景器全面取代光學取景器,可以說不在未來,就在近兩、三年就會發生。

單反相機結構剖面示意圖,其內部要安裝一套複雜的光學取景機構,一方面反光板要與快門同步掀動,另一方面在相機內部佔居了很大的空間,使單反無法做到體積小巧。

單反相機與無反(微單)相機內部結構比較示意圖,可以看出,微單相機的電子取景器與圖像傳感器之間用導線相連即可起到取景的作用。

單反的光學取景器一旦被電子取景器所取代,那單反還叫單反嗎?光學取景器被電子取景器取代了,那這市面上還有單反相機存在嗎?

單反相機與微單相機相比,它們的區別就在於取景器的不同,如果將兩款相機的取景器進行統一,它們也就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不是誰代替誰。


畫說攝影


現狀是: 已經部分取代了

這個問題太大了,有點類似於筆記本是否能取代臺式機

現階段單反的優點

1.有光學取景器,

2.獨立對焦模塊

3.因為有光學取景器而省電

4.扛造(高端單反),惡劣環境下無障礙使用,零下30度無障礙使用,雨中無障礙使用等

單反的缺點,

1.體積大

2.重量大

3.所以不便攜

現階段微單的優點

1. 體積小

2.重量輕

3.便攜

缺點,

1.耐造性差,(我認為這是因為現階段對微單的定位導致的,定位於便攜,必然會損失別的,但技術上肯定能做到高度耐造)

2.續航差,因為味道需要通過電子取景器或者背屏普京,這樣就增加了電量消耗

總結下,微單從技術上說完全可以做到取代單反,但是,這樣可能就失去了微單的意義了


西紅柿雞蛋沒有蔥


首先,定義什麼是微單?就是無反。

再次,定義什麼是取代?這個就複雜了。

1,誰的發展勢頭高?答案是無反,所有相機廠家都已經進場。

2,誰的市場佔有率高,答案是無反。sony全副早就是第一,加上其他幅面的無反,截副,4/3,比單反銷量高。

3,市場存量,單反高。各個職業的照相館,婚紗婚禮攝影師大量持有單反,雖然都在淘換過程中,但這麼多年的存量,不是一下子就能換掉,都是錢。

相信,隨著市場發展,攝影師手上的單反會逐步淘汰,無反在存量上也佔優是早晚的事。

4,取代,如果定義為就是一臺單反也沒有人用了,那是不可能的,現在膠捲機還有人用呢。

5,說說性能。單反的性能天花板已經到頂了。無反在對焦速度,連拍速度等方面已經超越單反,AI追焦等新技術還在路上層出不窮,看看手機攝影上的新技術,那是無反相機新技術實驗田。什麼耐候性,電池,可靠性,和本話題無關,只是產品定位問題。

以上趨勢,不止發生在業餘發燒友,輕度使用者領域,影樓,vlog,攝影記者,運動,打鳥,等要求高的專業領域也一樣。


趙樹松


首先,很多人不能很好的區分“微單”和“無反”的區別,個人覺得題主想問的應該是“無反會不會取代單反”,“無反”是所有沒有反光板的數碼相機的總稱,“微單”是索尼為旗下無反相機註冊的一個商標罷了,所以可以看到索尼官網“微單”右上角都有一個“TM”,這樣競品就不能再叫“微單”這個名字了。

所以大家會看到佳能會稱呼自己家M5為佳能無反相機,實際上都是一類產品,貓叫了個咪罷了,但是一旦別的廠家稱呼自己的相機為“微單”,索尼理論上是可以告到他破產的,相信這點大家都能理解。


其次咱們來看看單反和無反的區別,這件事情還要從18世紀說起。都說攝影是藝術的一個分支,那咱們就來探尋一下這個分支的源頭。

早在18世紀在銀鹽顯影發明前歐洲便利用單反原理製作繪畫暗箱,當時畫師利用穿過鏡頭並由反光鏡反射到磨砂玻璃上的投影來臨摹繪畫。有沒有感覺有些眼熟?

再來看看這張呢,不難發現,單反的原理和18世紀時如出一轍。

從這張單反編年表既可以看出單反的黃金時代是20世紀60-80年代,各種新功能層出不窮,品牌也是百花齊放,但是光線通過反光板反射到光學取景器、反光板抬起光線進入感光元件這樣的原理,一百年來從來沒有變過。

而無反和單反最大的區別就是取消了反光板,光線可以直接進入CMOS,同時CMOS還有自動對焦、自動測光、電子快門等等功能;而單反的CMOS僅僅只有曝光的功能。在以前來看,CMOS兼顧這麼多功能是不可能的,機器沒有這麼快的運算速度,所以快門、對焦、測光等等部件各司其職,來保證機器能夠正常工作。

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的運算速度越來越快,就好像之前紡織廠大家都是手工織布,一個廠裡有很多織布工人,而現在都是流水化作業,只需要一個工人會按機器按鈕就可以了,那麼廠長還有必要去僱傭幾百個工人麼?

所以個人觀點,無反取代單反是必然的,我知道肯定有人多人會站出來質疑我的說法,比如說無反電子快門有頻閃啊、果凍效應嚴重啊等等問題,同樣的我承認這些問題都存在,現在的無反確實不完美還有很多問題要去解決,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無反出現到發展到可以和單反抗衡花了多長時間,單反又花了多長時間停滯不前?索尼微單出現之前我們是在怎樣忍受牙膏廠一年一年的慢慢壓榨我們?大家可以簡單對比一下A7一代、A7二代和A7三代的區別,就可以發現無反的發展速度到底有多快,科技解放的不僅僅是勞動力。


當然,無反和單反的區別不止這些,相信很多朋友也會找到其他點來反駁我,單反比無反環境適應性好、耐造之類的,這個我無法反駁,但是我覺得要是給無反一百年,肯定也比單反耐造得多。


達蓋爾攝影、古典印相、散頁片、邊緣打孔膠片、一步成像膠片、APS膠片、CCD、CMOS


毛玻璃取景、旁軸取景、雙反取景、單反取景、電子取景


手動曝光、AE自動曝光、手動取景聯動對焦、早期自動對焦、相位差自動對焦、反差自動對焦、相位陣列自動對焦、場景模式、APP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相機技術也在一直進步,沒理由在單反這一站止步不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