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P2P的利好不斷,平臺接入信披系統才能運營

近期P2P的利好不斷釋放。

兩個月了,籠罩所有投資人的陰霾終於開始逐漸散去。

監管頻頻出場,給了投資人一顆定心丸,給了行業一劑強心針。

不要再說“早幹嘛去了,為什麼現在才監管”這種話,better late than never,晚到總比不到強。官方現在的姿態,積極介入,強力監管,維穩行業,就是對我們的最大保證。

就在8月13日,中國互金協會再度發聲,要重視網貸平臺集中退出帶來的投資者信心下降和市場情緒恐慌等情況,配合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提高行業透明度,進一步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在提升行業透明度方面,互金協會其實早就幹了一件事: 2017年6月,建設了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並且投入了運行。只不過,之前監管沒有把接入這個系統作任何硬性規定,平臺自願接入的意願和動力不夠。

但現在,信披的透明度會越來越成為平臺合規運營的硬指標。8月12日,互金、網貸整治辦提出了應對網貸風險的十項舉措。其中第一條指出,網貸機構建立溝通機制,提高經營的透明度。

8月4日,在新華社發佈的互金、網貸整治辦九條工作安排中指出,經有關部門認定,基本符合信息中介定位和各項標準的機構將接入信息披露和產品登記系統,繼續開展網絡借貸業務。經過一段時間運行檢驗後,條件成熟的機構可按要求申請備案。

也就是說,對於平臺來說,要想繼續運營,接入信息披露和產品登記系統就必不可少。對於投資人來說,這一點要求同樣意義重大。它既是我們評判平臺合規性的標準之一,也讓我們多了一個評判平臺優劣的渠道和方法。平臺接入信披系統公開數據,可以讓我們客觀、及時觀察到平臺動態變化,提早防範風險,減少信息不對稱的不公平。

比如投之家近期接入的數據,我們一起來看看:

P2P的利好不斷,平臺接入信披系統才能運營

以上數據表明從2018年4月-2018年6月,投之家平均單月成交金額為69116萬元,平均貸款餘額為308793,按此貸款餘額倒推計算,借貸平均成交週期為平均貸款餘額/單月成交金額=4.46個月,這說明平臺的實際平均借款週期為4.46個月,相對而言期限非常低,這就說明一個問題了,企業借款的相對週期通常按年為單位,季度為單位的很少,埋下流動性隱患。

再看一下現金流情況,利用當月淨流入=當月成交金額-當月淨流入金額反推,可以得到近三月流出(轉出)金額,筆者經計算得到三個月的流出金額分別為90806萬元、67173萬元、70484萬元,平均單月流出76154萬元,簡而言之的說,如果後面單月平均成交金額少於這76154萬元,那麼平臺的現金流就是負的,就會存在現金流壓力。

當然,我們一直也強調,數據是客觀的也是刻板的,而平臺的情況是千變萬化的。所以數據的作用,是作為考察平臺的一個參考,給我們提供分析問題的依據,再通過其它多個維度交叉比較得到佐證。

目前,中國互金協會的登記披露系統在原有的機構信息、運營信息兩個模塊外,又增加了資金存管信息、項目信息披露功能,準備將基本符合信息中介定位和各項標準的機構接入平臺,以配合專項整治工作,提高行業透明度,進一步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李財師查閱官網看到,已有119家網貸平臺接入登記披露系統,定期對外披露機構信息和運營信息。共有93家機構通過系統正式披露了2017年度財務報告。披露平臺名稱詳見下表。官方網站可以點擊閱讀原文直達。

P2P的利好不斷,平臺接入信披系統才能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