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寒窗苦讀懷揣夢想步入大學,卻是學生忙著貼金、老師忙著項目

一、精神缺乏、遊戲成風、學生忙著貼金、老師忙著項目

——你認識這樣的大學麼?

當我從那古樸典雅的建築旁走過,再深入到自己的學習環境和學校其他地方後,我發現這個地方與我之前在書中讀到的寧靜的大學校園不同,這裡各色人等紛紛擾擾,大小汽車進進出出,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商業海報或者廣告,草坪上遛狗的大媽悠然自得。那種在中小學可以聽到的琅琅書聲在大學裡卻寥寥無幾,大學怎麼竟然不如小學?這些大學生們都不讀書麼?我很困惑。

寒窗苦讀懷揣夢想步入大學,卻是學生忙著貼金、老師忙著項目

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後,我更加見識了大學裡很多人是怎麼樣上課的:早晨上課鈴響了之後有很多人穿著拖鞋邊吃早點慢悠悠地晃進教室,吃完早點後看看上面的老師,講得沒意思,於是爬著再補一覺。有的學生乾脆一睡不起,大學裡有句話是這樣流傳的:“一覺醒來一看錶十點了,繼續睡到十一點半,起來連早點、中飯一起吃了。”

晚上十一點後,應該是夜深人靜、正值休息的時候,如果你此時走進大學裡的男生寢室,你絕對可以看到他們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打遊戲、玩麻將或者是看武俠小說,好不熱鬧。鮮見一起讀書、共同討論人生智慧的場景,相反可以看到很多的大學生去網吧包夜,或者在寢室聯機打遊戲,他們的日常交流溝通內容就是遊戲,以至於很多學生迫不得已,為了和同寢室的哥們“打成一片”而“學習”打遊戲。遊戲已經成為了大學裡男生的主要“學習內容”,而且不少人發奮用功地學習了四年。

當我第一次在高我一級的學長寢室樓裡看到凌亂的宿舍,散發著異味,一抬頭就會看到一個蓬鬆的腦袋和迷離的眼神,我的靈魂被震撼了!我的心中真的不敢相信,這就是武漢大學的學生?空洞的眼神昭示著靈魂的無知和內心的空虛,在終日遊戲的日子裡打發自己的青春歲月!這是大學生麼?這些人就是“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的新一代?我的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聲音告訴我:我絕對不要成為這個樣子!

寒窗苦讀懷揣夢想步入大學,卻是學生忙著貼金、老師忙著項目

我的一個同學,從大一到大四,四年的時間,除了考試和教室見個面,其他時間全部在寢室打遊戲或者看武俠,反正大學裡也沒有人管。後來因為掛科太多被學院勸退,家長過來求情延緩時間,但於事無補,遊戲照打不誤,直到大四時無法畢業。另外一個同學,也是因為打遊戲掛科太多被勸退,母親來到學院跪在學院領導面前說:“我自己在家裡吃剩的菜葉在供他讀書,求你們給他一次機會吧!”當時我聽到學院領導講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我的內心很受震撼。父母吃菜葉供孩子在城市裡打遊戲,混日子?還要求情“給機會”?給他繼續遊戲的機會嗎?

都說可憐父母心,我想起我辛勤勞作的父母,我想起那千百萬把孩子送進大學的天下父母,他們都以為自己的子女在大學裡“努力學習”,辛苦地賺錢,無私地供養兒女“上學”,讓他們解除“後顧之憂”,不用擔心生活的問題。殊不知如今大學校園裡,有多少人是在遊戲人生。用我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位同學的話來說:“如果他的媽媽來在大學住一個星期,就一定會讓他退學回去”。因為在中國“上大學”,可能是人生中一段最輕鬆愉快的時光了。大家可以遊戲,看電視,逃課,武俠小說,這是很多大學男生的全部生活。

寒窗苦讀懷揣夢想步入大學,卻是學生忙著貼金、老師忙著項目

女生呢?看韓劇,不少女大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就是看韓劇等各種連續劇,感情劇,一部接著一部。你能想象這就是“我的大學”麼?很不幸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而且就發生在武大這樣的名牌重點大學裡。這些人考上大學的時候都是家裡的驕傲、很多同學眼羨的對象,可是為什麼他們在風華正茂的青春時代裡,行為如此令人費解?當時的自己不得而知。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這樣混日子,大學裡還是有很多人依然比較用功地學習,但是他們也一樣困惑:讓他們努力學習的原因主要是“恐懼”和壓力:怕找不到好工作,怕考不上研究生。

大家都聽說就業很困難,武大每年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都很多,因此不敢“放縱”自己。但是很少有學生努力學習是因為追求智慧,追求真理,為國為民而學。這些用功的學生雖然沒有“遊戲人生”,但是卻生活在沉重的壓抑心理狀態下,思維往往呆滯,慢慢地走上一條被大學生們嘲笑的“越學越傻”的“傻博士”道路。實際上,每年大學裡自殺的大學生,往往不是“不用功”的“壞學生”,而是這種心理嚴重壓抑,用功學習的“好學生”。他們一樣,從一進大學開始就碰到很多無法解決的困惑,同時被灌輸著一些所謂“正確的發展方向”,他們只是願意服從這些“權威結論”,以自我的壓抑而不是以心靈的呼喚來“學習”,這難道就真的比“玩遊戲”“看影碟”更好嗎?大學的學習到底是要達到什麼目的?大學生們為何都迷失了自己的理想。

照本宣科的老師一學期也見不到幾次

首先是專業的學習讓人迷惑:很多老師照本宣科,大學裡面真正關注教學、關心學生,有上課水平的老師越來越少了,不知道老師都在忙些什麼。

寒窗苦讀懷揣夢想步入大學,卻是學生忙著貼金、老師忙著項目

老師的本職工作應該是傳業授道解惑,可是有的老師一個學期學生也見不了幾次,派他的研究生來上課。後來我才明白原來他們都在忙著自己的項目和課題。大一的時候,我們通信工程專業有個博導帶物理,學生的評價是這樣:“還博導呢,都博成個啥了?講得稀裡糊塗,還經常不來上課。”。大學選用的教材令人費解,明明有很好的全國通用教材,比如高等數學的同濟五版,卻偏偏要選用自己學校編的教材,艱難晦澀,連選用的習題都是歷年研究生考試的數一類,可能是編排教材的老師想提前讓我們進行考研準備吧?

後來才知道學校選用這種“自編教材”的原因,是老師們因為要“評職稱”。需要“科研成果”,就東拼西湊的亂編一些“教材”來“完成任務”,這種放到書店裡根本沒有人會要的垃圾教材,他們就利用自己教學的權利,發給大學生們上課用。據說老師們也很可憐,每年都要完成所謂的“科研成果”,要寫論文,出書來完成任務,否則就可能降職。有些老師沒辦法就自己花錢在外面找刊物發表文章,這種可以不花錢出教材,讓學生買單的事情也很容易理解了。

大學裡的學生生涯,除了要求學生的專業學習之外,鮮有啟迪心靈的聲音,更重要的是缺乏指導大學生人生髮展與定位的課程,能夠讓大學生明白自己為什麼學,為什麼活的課程。我自己學習的專業是電子信息科學類,和很多同學一樣,我在必修的公選課如高等數學等認真學習,但是我在每天的專業學習之外內心十分彷徨,我不知道這個專業適合不適合自己,不知道這個專業意味著什麼?不知道這個專業的社會發展方向和主流是什麼?也不明白這個專業培養的目的是什麼樣的人才要求?我不知道該怎樣進行大學的學習,更不知道前面的路在那裡。我該怎樣去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理想?我碰到過很多的大學生也是如此。他們對於自己所選擇的專業瞭解甚少。其實我覺得老師也根本不瞭解這些專業到底要做什麼,後來知道大學裡的管理人員,看專業叫什麼名字容易吸引學生,就改個名字。看什麼專業熱門好找工作,就趕快“上馬”一個專業,拼湊一些“課程”出來糊弄人就完事了。

很多學生只是為了就業的方便而“選擇專業”,但是當他們真正想去定位自己的時候,就反而陷入了“專業思維”而不能自拔。多數人只是為了一份工作而讀一個熱門的專業,卻忘了去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理想的思考。

寒窗苦讀懷揣夢想步入大學,卻是學生忙著貼金、老師忙著項目

《大學重建》讓我開始瞭解大學的起源、存在的意義,那就是大學應該是一個社會的良知和思想發動器,大學應該為這個社會培養具有正義、勇氣和智慧的學子,在他們走上社會之後能夠有能力去逐步改善這個社會中不好的東西,促進社會的發展,並不斷致力於人類物質社會的改造,以及科學、藝術文學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

我聽到了一些激動內心的聲音,也似乎抓住了一些東西,但是我的內心依然彷徨,方向不明確,理想似乎越發遙遠,而不知如何下手。同時,為什麼我們的大學會是這個樣子?為什麼這麼多的學生缺乏精神思考而且沒有老師指引?除了在一些講座上偶爾能夠聽到一些激動內心的聲音外,為什麼大學裡的老師講完課就像是打工混日子,無趣無內容,講完就走人?為什麼大學老師從來不與學生探討人生智慧?為什麼我們這麼多的大學生對此熟視無睹?這些問題我不得而知,而我自己也在從事學生幹部工作的道路上,碰到了更多的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