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騰訊為線下商家提供了一攬子智慧零售服務,稱只做鏈條不做閉環

巨頭間的新零售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對於“AT”兩巨頭的版圖擴張模式,業內盛傳的觀點是阿里巴巴“中心化”:通過入股、收購、打造閉環來實現完整的供應鏈與生態;騰訊則是“去中心化”:強調助力、開環,只做其中一個鏈條。

馬化騰在2018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表示,騰訊從來沒有計劃重新經營電商業務,而是把騰訊的能力開放出來幫助商家成長。他還強調,企業數字化轉型中,說騰訊“賦能”太霸道了,騰訊更願稱自己為“數字助手”。

這與騰訊以社交起家、佔據巨型流量的特性息息相關。相較阿里強大的後端供應鏈,微信的社交功能更偏前端。雖然在電商領域沒有阿里的閉環性生態體系,但騰訊擁有天然的B2C優勢。

5月20日,騰訊智慧零售工具包在上海家樂福天山店落地,微信作為零售基礎設施的雛形基本形成。面對零售領域攻防戰的下半場,騰訊姍姍來遲的大招是將流量從線上導至線下的強大推力。

智慧零售試驗田

比起“新零售”,騰訊更願意稱自己的新零售戰略為“智慧零售”。當阿里巴巴深耕供應鏈,打通天貓國際、盒馬鮮生、大潤發等採購經營之時,騰訊為合作商家打造了一整套工具包,是其智慧零售的基礎設施。

5月20日開業的“Le Marche”智慧門店是家樂福全球首家主打餐飲、生鮮、進口商品、自有品牌的新業態零售旗艦店,也是騰訊智慧零售試驗田。

家樂福中國區總裁唐佳寧表示,線下零售長期以促銷吸引客流,但隨著消費者的變化,特別是年輕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崛起,對於促銷不再像以前那麼敏感,單純的促銷活動已無法吸引年輕消費者,零售商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營銷方式來吸引客流,拉動銷售。

比起對家樂福擁有良好口碑的70、80後群體,現在消費的主力軍90、00後是家樂福更迫切想要吸引的對象。唐佳寧介紹,Le Marche裡進口食品、生鮮與新型支付方式,都是為了迎合這類消費者對於新型購物體驗的需求。

騰訊為線下商家提供了一攬子智慧零售服務,稱只做鏈條不做閉環

在這個門店中,騰訊帶來了智慧零售“工具箱”:涵蓋了小程序、微信支付、騰訊優圖、社交廣告、騰訊視頻IP等騰訊系成熟產品,為門店提供“人臉識別付款”、“小程序掃碼購”、“IP互動引流”等全套數字工具。

在2018Q1財報中,騰訊首次提到“掃碼購”將作為線下零售的武器。家樂福天山店中,顧客能夠買一件掃一件,決定好所有的商品之後再自行掃碼,使用微信支付避免排隊結賬。

顧客在消費前,還可以在“家樂福中國”小程序領取家樂福提供的優惠券,結賬時使用微信支付自動核銷。在互動體驗區內的“線下互動電子屏”中,結合騰訊優圖的體感識別基礎能力,騰訊以社交廣告數據賦能,為顧客推送高匹配度優惠券完成家樂福的營銷活動。

現場發言人表示,這是在為消費者提供輕便快捷的購物體驗的同時,進一步幫助商家拉動消費,完成線上到線下流量轉化的舉措。

此外,基於騰訊優圖的人臉識別、會員認證、免密支付等核心技術,消費者可以在家樂福店內通過“刷臉”完成會員註冊與綁定、結賬免密支付。

但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意料之中的“只能微信,不能支付寶”的支付方式之外,微信為家樂福打造的“掃碼購”並不能實現完全無人的購物形態。

顧客掃碼支付完成之後,還需要工作人員人工檢驗是否每一件商品都完成支付,才能夠走出賣場;優圖的人臉識別支付與人們印象中的無人店人臉識別支付也有所區別,只在支付的最後一個環節使用了該技術,支付之前依然需要人工結賬。

騰訊為線下商家提供了一攬子智慧零售服務,稱只做鏈條不做閉環

微信支付行業運營總監白振杰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即使微信作為數字工具的基礎設施初步成形,但依然還是1.0的狀態,人工參與不可避免。未來微信團隊會不斷更新掃碼支付系統,逐漸減少人工參與,但他沒有透露系統迭代的具體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家樂福天山店是騰訊首次將視頻綜藝《創造101》及IP《斗羅大陸》等元素融入線下零售業態。綜藝《拜託了冰箱4》與家樂福新業態業務融合,藉助粉絲力量提高自身銷售。騰訊在文娛領域的投入也為零售生態發光發熱。

“連接器”騰訊

雖然是首次提出助力“工具包”這一說法,但家樂福天山店並不是騰訊第一次對商超進行改造。今年4月初,騰訊和步步高共同打造的首家樣板店在長沙上線,被稱為“步步高better購梅溪店”。

在“better購”店內,藉助微信支付提供的會員ID+FaceID+支付ID互通底層能力,顧客進店後能夠被識別出是否為會員和具體身份,其中掃碼購、微信支付的流程與天山店如出一撤。

騰訊為線下商家提供了一攬子智慧零售服務,稱只做鏈條不做閉環

上線一個月內,“better購”通過門店小程序新增數字化會員5萬,門店微信支付單日最高佔比62%。每日到店客流中平均有36%成為步步高的新會員,42%屬於純新增用戶,新會員的轉化率達到了以往的10倍。微信與小程序在流量轉換上的助推對傳統零售改革來說是一劑猛藥。

2018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曾明確表示,微信在今年要做的是和線上相反的事情,探索線下生活。如今看來,線下智慧零售場景就是張小龍所言“線下生活”的企劃落地。

騰訊副總裁林璟驊在5月24日的雲+未來峰會上,解釋了騰訊助力“工具包”的核心內容 ——“1中心2目標3要素與7種數字化工具”:

1箇中心: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

2個目標:在商家層面,打造新數字化運營,幫助商家自建數據資產,打破數據孤島,直連用戶,通過精準營銷轉化提升轉化率;在用戶層面,建立新消費體驗,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為消費者提供可預期的、同質同價的商品和服務。

3個要素:連接、轉化、體驗,即多樣化觸電、全場景互動和零售即生活三層概念。

7個工具:微信公眾平臺、微信支付、小程序、騰訊社交廣告、騰訊雲、企業微信與泛娛樂IP。

林璟驊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強調,三要素中的“連接”體現的是騰訊對自身未來發展的定位——連接一切的“連接器”。

他表示,基於產業整體的發展、互聯網成熟度和用戶對於各種使用場景的認知,騰訊會階段性作出嘗試。六七年前,這樣的嘗試是微信公眾號,而現在是對流量和實體經濟做更深層次的貫穿。

騰訊選擇零售業作為“連接器”的首要落地行業,原因在於零售業佔實體經濟四成份額以上,體量巨大,是兵家必爭之地。

2016年10月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AT兩巨頭在線下版圖的擴張中處處對標:阿里入股高鑫零售、打造盒馬鮮生,騰訊就合作家樂福、入股步步高、永輝,其中的資本湧動已達百億,暫時形成了“阿里+盒馬鮮生+大潤發”對峙“騰訊+永輝超級物種+家樂福”的局面。

然而僅從時間來看,騰訊的動作似乎總是慢了半拍:阿里巴巴在去年11月宣佈收購高鑫零售,騰訊則在今年1月與家樂福達成戰略協議;盒馬鮮生在2018年定下了百店衝刺的計劃,永輝超級物種在4月將將起步。

以股權進行對比,阿里對高鑫零售的持股股份為36.16%,具有絕對掌控權,而騰訊無論對永輝還是家樂福,其持股比例均不超過6%。

此外,據財經報道,家樂福在傳出退出中國、出售中國事業部的消息之時,其第一談判對象是後來選擇了大潤發的阿里巴巴。阿里入股高鑫零售之後,家樂福才轉而投向騰訊。

騰訊看似防守,但其注重合作的打法並不能簡單以“吞併”思維概括。“AT”兩家在零售領域的對壘爭鋒相對,騰訊對此的解釋是行業“百花齊放”。騰訊雲智慧零售業務總經理胥彪在雲+峰會表示,零售行業業態多樣,提供方案的能力分散,至今為止能夠開拓的空間也十分巨大,騰訊的戰略始終圍繞零售的“開放”生態。

而對於阿里與騰訊的“中心化VS去中心化”模式差異,騰訊智慧零售團隊對界面新聞獨家回覆:

騰訊不做中心化平臺,發展的公眾號、小程序、微信支付對商家完全開放,不做競價排名,這對商家來說就是工具,不會構成任何威脅。騰訊要和商家一起成為生態共建者。

在零售領域,騰訊對商家和夥伴的態度足夠開放,而如何持續保持創新能力,在“開放”的同時維穩管理,是騰訊智慧零售部門需要長期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