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胡塞武裝和沙特交戰三年,誰才是最後的大贏家?

巴哈利亞精英馬穆魯克


持續了將近三年半的也門戰爭的期中考結束了,戰爭的幾大主角有人歡喜有人愁:兩大“領銜主演”沙特與胡塞武裝一無所得,都是大輸家;兩個主演伊朗與阿聯酋卻是這場戰爭的大贏家。至於這場戰爭“群演”蘇丹、埃及、摩洛哥等賺了不少的血汗錢,算是微利吧,畢竟都是用命換來的。

也門戰爭最重要的兩大“玩家”沙特與胡塞武裝,鏖戰了三年半,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卻沒有獲得相應的成果,毫無疑問,都是大輸家。

2015年初,沙特糾集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科威特、約旦、蘇丹、埃及、摩洛哥、也門哈迪政府遜尼派伊斯蘭國家,組成沙特多國聯軍,部署了100架戰機和15萬士兵,於3月26日凌晨對佔領了也門半壁江山的什葉派武裝胡塞武裝發動了“果斷風暴”軍事行動,以空襲為開端,打響了也門的干預戰爭。

人多勢眾的沙特多國聯軍與正規軍化的胡塞武裝打了將近三年半,經常爆發出被胡塞武裝打得丟盔棄甲的消息,甚至沙特境內、首都多次遭到胡塞武裝的導彈襲擊,可謂相當狼狽。在這場也門戰爭中,沙特的威名都胡塞武裝打得蕩然無存,在伊斯蘭世界的威望岌岌可危。

對沙特更為致命的危害是這場戰爭耗費了沙特2000多億美元,造成沙特財政的拮据,影響了沙特的民生與政權的穩定。同時,沙特野心勃勃的發展計劃“2030願景”、“西部自由特區計劃”等關係沙特轉型的重大項目都遭到致命性的安全威脅,如果不能打贏這場戰爭,半途而廢的風險很高。

而胡塞武裝也是大輸家。在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發動“果斷風暴”軍事行動之前,胡塞武裝已經佔據了也門的半壁江山,是也門的第一大軍事力量,如果沒有域外國家的干涉,統一也門的希望極大。但在沙特多國聯軍的打擊下,武器裝備落後、武裝人員數量不及多國聯軍五分之一的胡塞武裝丟失了也門南部的廣大領土,被逐步壓縮到也門的西北部,陷入了戰略僵持。打消耗戰,胡塞武裝顯然不是沙特多國聯軍的對手,輸掉這場戰爭的風險高於敵人,覆滅的可能逐漸變大。

也門戰爭的兩大“領銜主演”沙特與胡塞武裝是這場戰爭的最大輸家,然而,這場戰爭的另外二個主演伊朗和阿聯酋卻是最大的贏家。致力於什葉派勢力擴張的伊朗給予了胡塞武裝許多支持,是胡塞武裝不折不扣的靠山。據瞭解,伊朗對胡塞武裝的援助主要是各類武器裝備,特別是導彈,資金的援助反而不多。顯然,伊朗在也門戰爭的投入並不是很多,卻利用代理人胡塞武裝將阿拉伯地區的遜尼派敵對國沙特、阿聯酋、科威特、巴林等等都吸附到也門,迫使他們陷入也門戰爭的泥潭,無力自拔,消耗了巨大的資金、資源、影響力,削弱了這些國家,特別是領導者沙特的國力,極大地弱化了對伊朗的安全威脅。伊朗這是以小博大,賺得盆滿缽滿。可以說,這是伊朗投入最小,回報最高的對外擴張。

作為也門干預戰爭中的多國聯軍的副指揮官阿聯酋,統領著也門南部的反胡塞武裝的勢力,歷經三年多,成功從胡塞武裝手中奪取了以亞丁為中心的南部地區的大片領土,將胡塞武裝壓縮到也門的西北部,阿聯酋算是打出了威風,打出了國際影響力,特別是在沙特被胡塞武裝打掉了伊斯蘭領袖的威望的背景下。

在也門戰爭中,阿聯酋的實力獲得了提升,野心不斷膨脹,在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急劇增長,伊斯蘭世界的副領袖的形象與地位若隱若現,可以預見,在未來,阿聯酋在阿拉伯地區的發言權還會有顯著提升,說話將會越來越好使。

至於在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裡的“群眾演員”蘇丹、埃及、摩洛哥等國家,本質上是扮演僱傭軍的角色,沙特出多少錢,他們賣多少命,賺了不少血汗錢,也算是小小的贏家吧。


飛狼




(沙特裝備先進)

如果按照投入'戰爭的成本和取得的效果而言,無異胡賽武裝是最大得贏家,投入產出比很大,而且還在繼續擴大,讓美國也開始擔心,沙特這位運輸大隊長是不是有點太啥了?

當然對於也門國家和人民,是'最大的輸家,“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得到的是苦難,失去的是年華。

我們不認為也門動亂會很快消除,因為它是什葉派與遜尼派角力的結果,是伊朗與沙特矛盾的出氣口,是中東內在領土、宗教、民族衝突的總縮影。這些外在因素不消除,也門衝突就只會有間歇,而不會有結束,所以最終鹿死誰手還很難下結論。

(胡賽武裝靈活機動)

雖然美國議會通過決議,在也門問題上不再支持沙特搞軍事行動,但沙特這匹烈馬很難把干涉的腳步停下。更令人擔心的是,胡賽武裝已經主動出擊,攻佔部分沙特邊境城市和地區,將也門戰火,推到沙特屋簷下。這種空間轉換,或許會讓荷臺迖港恢復平靜,但對於沙特而言將十分可怕。

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沙特與伊朗開始和解,也門衝突才會出現真正的曙光。因為我們看不到沙特或伊朗任何一方有倒下的可能,如果真是那樣,也門戰火也就不值得關心啦。


新文化街男孩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看看也門有多少勢力存在。

第一是也門政府軍,既也門總統哈迪領導的軍隊,哈迪親美,一直以來都是傀儡,雖是政府軍,但人少力弱。

二是前總統薩利赫武裝力量,薩利赫執掌大權廿多年,樹大根深,而且在政府軍中有許多黨羽,也門內戰,薩利赫難辭其咎。雖然他已經死了,但他的利益代表不會輕易離開。

三就是在也門大出風頭的胡塞武裝力量,他們是什葉派的代表,在當地擁有很強的根基,兵力眾多,戰力強大,雖然奪取了首都,但不足以制霸也門全境。

四是以沙特聯軍為首的海灣多國武裝力量。他們是哈迪的外援,但深陷其中,很難有所建樹。

第五是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他們的搖籃就是也門,他們是遜尼派,來自沙特、埃及、也門等各國的恐怖分子,甚至還有一批自稱“阿富汗阿拉伯人”的恐怖組織頭目。活躍在也門東部和南部,他們乘著亂局,地盤得到不斷的擴張。

此外,分裂主義、激進民主運動、部落教派衝突、基地組織、極端組織、外部多國干涉勢力,幾乎所有的導致戰爭的因素,在也門都能找到。

目前,全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在沙特聯軍和胡塞武裝身上,他們已經水火不容,勢不兩立,看來沙特和胡塞武裝都成不了贏家,即使沙特聯軍最終獲得慘勝,也會後患無窮。

當然也門的現任總統和前任總統都會在也門內戰中被消耗掉存在價值,最後淪為某一勢力的附庸。

真正能在也門內戰中獲利的可能就是基地組織和極端組織了,他們會蔓延至也門全境,甚至跨過邊界,威脅沙特等海灣國家的安全。

當然,只要戰爭,就要消耗軍事裝備,美國會在也門內戰中賺的盆滿缽滿,這正是特朗普求之不得的好事。

伊朗雖然輸出了什葉派,但對於他自身來說,無疑於自不量力,國內民生都成了問題,卻為了代理人勒緊褲帶,不知道民眾都能無條件服從。

好了,也門內戰,一時看不到結束,當然死纏爛打下去,除了賣軍火的,沒有一家贏家。縱觀也門歷次停火,都是政治談判、協商、妥協取得的成果。真心希望各派武裝,為了也門人民,不要獅子大張口了,坐下來談,搞政治解決,還給普通人一個和平的空間。








詩人的眼睛83314


胡塞武裝和沙特打生打死了好幾年,反正最虧的是沙特,這點是毫無疑問的。畢竟損失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傷亡了大量的人員,可以說是虧到家的。


但是誰才是大贏家嘛,這還真是個吻,畢竟也門胡塞武裝,雖然依舊維持自己的存在,存在而已,在長期的建設當中也沒留名的評論,顯得更加的,嚴重,那麼誰在戰鬥中多得到的真正的力量,答案就是,美國。

有些人覺得,伊朗也賺了不少錢。

但是不能這麼快了,他對胡賽武裝援助了大批的軍事裝,我自己沒錢呀,他買不起啊,所以只能靠伊朗的援助,同時。伊朗自己也沒什麼錢,並且讓伊朗的對外貿易更加的被動,算了,反正也快沒了,伊朗表示也習慣了。無非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是美國可是真正的賺大發了。沙特損失了一大群的武器裝備,包括戰鬥機,運輸機,坦克,裝甲車,火箭炮,火炮,護衛艦,運輸艦。這群東西都得趕緊的補起來。美國的武器最近是有點聲名狼藉。主要是牛皮被戳破了,但是美國的武器還算有點兒良心的,所以肯定還得再買美國的。這麼一大群武器裝備下來怎麼不得?花幾百個億美元?美國賺大發了好吧


嘯鷹評


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是這場戰爭中最被忽視,但事實上得利最大的贏家。

沙特和胡塞武裝在也門的戰爭使得基地組織得以招兵買馬,四處征戰。他們控制了也門中部和東部大片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府,法庭和軍隊。而國際社會的關注點,卻幾乎都在焦夫,荷臺達和薩那這些阿拉伯聯軍與胡塞武裝反覆爭奪的區域。

阿拉伯半島的基地組織正在謀求佔領更多的土地,推行沙里亞法,攻入薩那。
(一張老圖,圖中薩利赫去年已被打死,地盤控制現在基本沒什麼變化,可見基地組織勢力很大)


也門是一個貧窮的國家,在這個國家的東部,是佔全體一半的遜尼派穆斯林,在也門,宗教領袖,部落長老受到尊重,國家的法律卻被藐視,中央政府對於地方部落的控制力鞭長莫及。

胡塞武裝以薩達省的什葉派為基本盤,基地組織則以哈德拉毛,馬裡卜的遜尼派作為根基。

20世紀八十年代,這裡的教法派思潮急劇上漲,在2001年阿富汗戰爭後,許多人從阿富汗回到也門,準備接受本.拉登的指示,在阿拉伯半島發動一場戰爭,他們自稱“阿富汗阿拉伯人。”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又給這個組織帶來了許多從伊拉克過來的人員,他們的宗旨是征服阿拉伯半島,剷除一切西方痕跡。因此,親美的沙特,阿聯酋是他們需要推翻的,而什葉派出身的薩利赫總統也應該被弱化。而什葉派的胡塞武裝,也是基地組織的敵人。
(基地組織)


他們製造過刺殺沙特前外交部長納伊夫親王的行動,多次謀劃刺殺也門前總統薩利赫,以及胡塞武裝領導人阿卜杜勒.馬利克.胡塞。

他們的骨幹是從伊拉克,索馬里,阿富汗,巴基斯坦聚集而來的老油條,大多身經百戰,經驗豐富。

領導人納賽爾.阿布.巴希爾是本.拉登的秘書,2006年從也門越獄。2009年,他們合併了沙特和也門兩個分支,建立了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他們宣誓效忠拉登和扎瓦赫裡。
(基地組織)


2006年12月,他們的掃射了美國駐也門大使館。

2007年6月,他們對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在也門的工程師進行炸彈襲擊,炸死1人,傷4人。

2008年4月,襲擊意大利駐也門大使館,隨後在9月再次襲擊美國大使館,造成19人死亡。

2009年,他們襲擊了一個韓國導遊團,炸死4名韓國人和1名也門導遊。

他們還襲擊過美國軍艦“科爾”號,炸死美國海軍官兵,此外,他們還和胡塞武裝四處開戰。
(胡塞武裝)


2009年以來,他們攻城掠地,進入了南部地區。

而在2015年胡塞武裝和沙特大戰之時,基地組織多次攻入阿比揚省,這是也門總統哈迪的老家。

該組織還有個夢想,那就是把土地擴展到紅海,與索馬里青年黨隔海相望,建立聯繫。

如今,也門的亂局給了他們千載難逢的機會。


朱興子


胡賽武裝和沙特聯軍交戰三年裡,如果說最大的受益者是誰,毫無疑問,那就是:沙特的靠山——美國、胡賽武裝的支持者——伊朗、基地恐怖組織的也門武裝——阿拉伯半島分支。但是最後的大贏家,卻還要看介入的外部勢力博弈情況。



一、美國是也門衝突軍火交易的最大受益者。要不然怎麼說,美國的中東戰略其實就是需要有一個亂而可控的中東。由於沙特擔心該國南部遜尼派與也門北部什葉派的矛盾激化問題,數次發動對胡賽武裝的軍事打擊,當然主要還是通過打擊胡賽武裝,形成實質意義的對伊朗的打擊和削弱,沙特向美國購買了一系列高端武器裝備,美國不費一槍一彈和任何代價,就在軍火貿易上取得極大利益。



二、伊朗是也門宗教派系聯合的最大受益者。胡賽武裝是一個什葉派主導組織,伊朗基於建立中東什葉之弧為基礎的什葉派大聯盟的需要,對胡賽武裝大力支持,胡賽武裝也曾一度佔據也門絕對優勢,控制了也門的實際話語權。導致深感受其威脅的沙特,以幫助合法總統哈迪政權的名義,越境對胡賽武裝進行軍事打擊,也就是伊朗和沙特的派別之爭,在也門為主戰場展開了對抗。三年來,沙特老爺兵的無能、無作為,以及胡賽武裝的頑強戰鬥意志,使伊朗成功在也門有了強大的代理人。



三、伊斯蘭國是也門恐怖組織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也門的阿拉伯半島分支,實際上是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一體多面,按宗派劃分的話,屬於伊斯蘭遜尼派,但是又不同於一般的遜尼派,該組織的建立是由外部基地組織分子,滲透進也門後成立的,並且宣誓效忠於恐怖組織的伊斯蘭國,主要存在於也門中東部遜尼派聚集地。隨著這幾年胡賽武裝忙著應對沙特聯軍打擊,阿拉伯半島分支發展很快,也從胡賽手裡搶奪了不少地盤,隱約成為也門兩大武裝之一。

另外,由於哈迪是從南也門倒戈靠向前總統薩利赫的,薩利赫下臺後,也門精銳力量中央安全部隊,被薩利赫侄子葉海亞掌控為家族武裝力量,哈迪手裡並沒有多少軍隊,再加上這幾股勢力的分割而據,哈迪合法總統卻沒有合法力量支撐,這也是也門局勢混亂的最大因素。


極度駭客


最後的大贏家主要有三,美國、伊朗、以色列。

為什麼美國會是也門戰爭的大贏家呢?美國武器裝備被沙特拙劣的戰術坑的太慘了,直接降低了其武器裝備的聲評。另外,美國在也門附件的海軍還面臨隨時可能來到的攻擊,使美國海軍面臨軍事威脅與風險。其實美國這個國家特別善於利用危機達到自己目的。而美國支持沙特對也門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但又不直接參與軍事行動,恰恰說明了其政策的聰明與靈活。美國不直接參與戰爭,避免了國際與國內以及人權方面的輿論壓力;美國對以沙特為首的阿盟發動的也門戰爭採取旁觀政策,讓盟國或者說自己的小弟自己操刀上陣,一方面檢驗了其戰鬥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戰爭打磨自己小弟的銳氣,以增加沙特為首的阿盟國家對美國軍事力量的依賴,說白了就是對薩特等國的一次調教,現在看來,效果出奇的好。試想面對也門胡賽這種裝備簡陋的軍事隊伍,阿盟國家竟未討到多少便宜,且自己損失慘重,若真要在與伊朗在戰場上廝殺,阿盟軍隊將面臨怎樣的慘痛經歷呢?美國近些年來對沙特及阿盟國家中的一些“不協調行為”已經很是不滿,但因擔心造成不良影響而不能過於明目張膽的指責、教訓。而沙特等盟國的此次出兵,卻讓這些國家看清,在防衛能力上,他們不得不依賴於美國的現實。使美國收穫了巨大政治利益。

對於伊朗,也門胡塞武裝的崛起與也門戰爭的膠著很大程度上分擔了伊朗面對阿盟(遜尼派國家)的軍事壓力,同時也擴大了自己(什葉派)在阿拉伯地區的威望與影響力。不得不說伊朗收到現實利益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因為也門胡塞武裝與阿盟的戰爭進行的如何如荼,使得伊朗在敘利亞的擴張幾乎未能受到阿盟國家的軍事反制,大家要知道,在阿拉伯之春運動蔓延到敘利亞的時候,阿盟是打算大舉進入並加以干涉的,而自也門內戰爆發,阿盟出兵也門之後,這種聲音幾乎銷聲匿跡了。可以說伊朗在這次也門戰爭中很大改善了自己與阿盟鬥爭中的劣勢。

當然還有一個收益者便是以色列,作為阿拉伯國家的世敵,以色列可謂開創一個名族鬥爭的創舉——以一個“少數名族”的身份“強佔”了阿拉伯世界中最神聖的土地,引起整個阿拉伯民族國家的反對卻還能安身立命的國家。儘管在與阿拉伯國家的鬥爭中佔得優勢與主動,但被周圍阿拉伯國家環伺的現實是無法改變的,這就註定了以色以鬥爭與與高壓政策求生存的歷史宿命。值得以色列慶幸的是,阿拉伯國家並非一團和氣,特別是以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鬥爭足夠尖銳,且無法調和的現狀,讓以色列緩解了很大的壓力。隨著也門戰爭的發展,以沙特與伊朗為首的遜尼派與什葉派的鬥爭更為白刃化。推動了沙特等國語以色列方面的矛盾緩解,甚至有暗中媾和之勢,這對以色列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利好。

當然這場戰爭讓很多國家都從中受益,只是這種受益很難體現在自己的國家意志上,相對來說就無足輕重了。


小紅勵志記


胡塞武裝與沙特聯軍交戰三年,很顯然沙特和也門都不是勝利者,他們都遭遇了巨大損失。沙特雖然軍事裝備佔據絕對優勢,但是其始終不能取得針對胡塞武裝的壓倒性優勢。幾年來沙特損失慘重多架戰機被擊落,邊境哨所多次被襲,大量裝備被搶走。荷臺達之戰開始,沙特的軍費開支節節攀升,更是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

對於胡塞武裝而言,雖然其始終沒有被沙特擊潰,但是沙特的連番攻擊還是極大的壓縮了其勢力範圍,讓其影響力受到了控制。所以胡塞武裝絕對不是勝利者。遭遇了戰爭之苦,主要靠救濟生存在也門民眾更是絕對的受害者。那麼誰是勝利者呢?很顯然最後的大贏家就是美國和極端組織。

美國在三年中向沙特出售的大量武器裝備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同時利用沙特之手成功限制和制約了伊朗。美國最大的理想就是不用自己動手打擊自己的對手,很顯然沙特幫助美國實現了這一目標。另外一個勝利者就是當地的極端組織。沙特與胡塞武裝之間交戰產生的混亂局面,為當地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提供了滋生的溫床,讓這個極端組織發展壯大。


深度軍備


也門局勢中,涉及分裂主義、激進民主運動、部落和教派衝突、“基地”組織、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外部干涉勢力等問題,複雜程度同敘利亞危機有一拼,雖然關鍵時刻沙特出面力纜狂瀾,但從目前的也門局勢來看,很難斷定誰才是最後的大贏家。


在深入探討該問題前,中評軍事先概括一下近期也門局勢的進展情況。

自6月14日沙特聯合海灣國家聯軍對胡塞武裝控制的紅海港口荷臺達發動“黃金勝利”軍事行動以來,聯軍一改往日對陣胡塞武裝時疲軟的狀態,一路凱旋,不僅在海上封鎖了外界對胡塞武裝的支援路線,還一舉攻佔了荷臺達機場。隨後雙方在荷臺達市區展開了拉鋸戰。但近期胡塞武裝重新開始了反攻態勢,之前被沙特出動戰機獵殺而遁匿的胡塞武裝導彈部隊,重新出現,恢復了對聯軍的攻擊行動。胡塞武裝先是出動無人機攻擊了沙特境內一處煉油廠,然後是19日,胡塞武裝導彈部隊在也門薩德省發射了多枚彈道導彈,襲擊了沙特首都利雅得附近軍事目標。軍事專家分析這批彈道導彈射程都超過1000公里,沙特恐怕遭遇了較大的損失。

1.也門國內各勢力錯綜複雜,暫時只是在有胡塞武裝這一共同敵人的前提下結盟,隨著局勢的發展,各勢力間矛盾的日益浮現,統一陣線的崩盤恐怕也將不遠。


也門局勢中,出了胡塞武裝和哈迪政府之外,還有幾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南部分離主義武裝是也門較強的武裝勢力,其一直主張南也門脫離。南部分離組織和哈迪政府在今年年初就爆發過一場衝突,其一度攻打至總統府大門,最後在沙特的斡旋下事態得以平息。此外前總統侄子小薩利赫,也依靠前總統支持勢力組建了軍隊,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是也門各勢力中不容小覷的一環。這些不同派系勢力在沙特的拉攏下一同向胡塞武裝亮劍,但其實每派都對荷臺達這個香餑餑有各自的打算和期許。甚至有可能在拿下荷臺達地區之後,該統一陣營就會激化矛盾。

2.也門局勢中雙巨頭沙特和阿聯酋的目標並非一致。


哈迪政府由沙特一手支持,但阿聯酋卻一直都在支持南方分離組織和在地方部落間培養自己的代理人。阿聯酋對整個曼德海峽—紅海戰略水道有著自己的大國野心,其在非洲之角多處港口設立有分支機構,近期與吉布提的港口糾紛便是因為其紅海戰略。而且阿聯酋毫不掩飾其對也門沿海港口,尤其是對荷臺達港口的胃口和野心。該兩大國日後在也門如何處理分歧,也是影響也門局勢的一大變數。

3.胡塞武裝不容小覷,而且其是伊朗在沙特旁邊插入的一個楔子,伊朗也不可能置之不理,讓其覆滅。


胡塞武裝佔據有包括首都薩那在內的9個省份,而且其具有廣泛的什葉派民眾基礎,即便失去荷臺達,其也具備廣闊的大後方。同時因為沙特和伊朗的敵對關係,作為伊朗可以和沙特鬥法的砝碼,伊朗不到萬不得已也是不會輕易放棄胡塞武裝的。

所以也門局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無法平息的,當然,由於中東地區地緣的變化、美國加緊了對伊朗的絞殺,從而在也門戰場沙特得到了美國的支持,所以短時間沙特佔據上風是一定的。但隨著整個中東地區局勢的變化,也門局勢將產生怎樣的變化,暫時都是未知。


中評中語


九十年代也門,由於國家南北統一,但教派也沒有統一,阿拉伯之春給了南方胡塞什葉宗教武裝的機會,終於翻盤的機會。

這場爭奪國家統治權,就是胡塞武裝與政府軍之間展開,政府軍節節敗退,哈迪總統向阿盟海灣國家求援,沙特為首的十幾個國家出兵鎮壓反對派及胡塞武裝的其臨時政府。

雖然說胡塞什葉派武裝戰鬥力頑強,有伊朗支持,但戰爭已經進入了相峙階段,戰爭已經發生根本性逆轉。

過去是胡塞武裝進攻,政府軍是防守抵抗,胡塞武裝攻地略地。經過三年的沙特干涉戰爭,戰略目標扭轉過來。

是聯軍與政府軍開始大反攻,胡塞武裝反而是節節敗退收縮,荷臺達港只是個縮影,胡塞武裝已經到了最後生存而抵抗,但制空權、制海權、及陸地攻擊主動權完全失去,糧食經費軍事裝備補充,胡塞武裝已經斷絕一切,孤立無助的獨自戰爭中,這是一場巨大的消耗戰,胡塞武裝沒有石油作支撐,而沙特聯軍有資金、人員、裝備補充下。

隨著戰爭繼續下去,胡塞武裝必敗無疑,這只是時間問題,戰略上已經輸掉了整個戰爭,剩下的就只有最後的抵抗。

受益是沙特及海灣國家,雖然出錢出力,出軍隊,但通過實戰下增強了軍隊戰鬥力,同時穩定了南方什葉威脅本土,威脅到自己國家裡的什葉派分裂國家圖謀,樹立了半島及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老大地位。沙特通過干涉,維護了自己國家的穩定。

另外受益就是為沙特提供武器裝備的國,不單是美國受益,還有其他的武器出口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