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河南答題卡調包一事調查結果通報:四名考生答題卡均為本人書寫?

vita


千呼萬喚之下,調查結果終於出來了,希望能起到定紛息爭的效果,因為此事,無論對考生還是對高考本身,都造成了傷害!



看了新聞報道,其中一名考生蘇小妹的父親,查分當天從省城回到老家,本想邀請三五好友一起聚聚,在吃飯時宣佈女兒分數(估分627,通過了自主北師大自主招生,可以上個985高校),大家高興一下,沒想到一則查分短信,如一盆冷水兜頭澆下。

因為相信女兒不會撒謊,所以走上了舉報之路,其他三名家長也是如此,為了尋找真相,這四位家長走到了一起,這就是引起國人側目的“河南高考答題卡被調包”事件。


事情出來後,網友明顯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在當前這種情況下,調包的難度非常大,孩子在撒謊,連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謊言是真的;一派認為此事有蹊蹺,為什麼會有塗改,一定要查清事實真相,給家長、社會一個交代!

在這期間,四名的個人信息也被爆出,比如學業成績、比如其中一名考生是復讀生,前一年也就考了200多分,比如蘇小妹的兩篇論文涉嫌“抄襲”,在這種情況下,考生的壓力可想而知,據說蘇小妹看到網友的評論,一邊看,一邊流眼淚。

此事也給有關部門造成了很大壓力,畢竟高考事關每一個家庭,出了一點問題,那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在此之前,有三位考生看過自己的答題卡,而另一名考生李聞天沒有,在8月8日下午他看過自己答題卡後,承認是自己筆跡,放棄了筆跡鑑定。

現在,經過調查,談話、查看監控、筆跡鑑定,確認了考生的答題卡並沒有被調包,全部是其本人的筆跡。這樣的結果,不知三位家長能不能接受,不知三位考生又如何對家長、對社會作出解釋?

由於四位考生的基本都已選擇復讀,還得面對新一輪的衝刺,希望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大家就不要再關注此事了,不要再給他們壓力了!


打虎拍蠅


“答題卡調包”調查落幕,針對自主招生論文涉嫌抄襲的調查應啟動

河南省紀檢監察部門公佈了針對“答題卡調包”舉報的調查結果。其實,在河南省紀檢監察部門的調查結果公佈之前,很多網友均有了對此事的基本判斷,調包的難度太大,不太可能發生調包,更懷疑是考生說謊,腦洞大開地把考得不好說成是調包。紀檢監察部門按照調查程序對調包舉報進行的調查是令人信服的,有關調包的紛爭應該平息了。

但是,由“答題卡調包”牽出的其中一名考生蘇某自主招生論文涉嫌抄襲一事,卻還需要啟動調查。進行調查的不是紀檢監察部門,而應該是自主招生高校。因為根據教育部的規定,高校要對申請自主招生的材料進行嚴格審核,如果材料弄虛作假,應該視為高考作弊處理。雖然蘇某隻通過初審,最終沒有獲得自主招生資格,但是,仍有必要對其提交的論文由高校的學術委員會進行調查,如果確認是抄襲,那麼,應該報省教育考試院,作為高考作弊處理,要停止其高考資格一到三年。

“調包"調查和自主招生調查是兩回事。並非對其舉報調包的報復,因為舉報是其本人的權利;而調查自主招生申請材料造假,這是維護自主招生公信力的要求。對自主招生的申請材料保留永久追溯權,是十分重要的,這告訴考生和家長,不能以弄虛作假方式,走自主招生捷徑,哪怕通過造假一時僥倖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甚至被錄取,但只要發現當初的申請材料弄虛作假,也將取消大學學籍,追究造假的責任。因此,期待“調包”調查落幕後,啟動針對自主招生論文涉嫌抄襲的調查。


熊丙奇看教育


為什麼蘇某高考只有335分,卻能通過北師大的自主招生初試?

因為靠的兩篇抄襲論文。“河南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被調包”事件,河南省紀委和監察委的最終調查報告出來了。

根據鑑定結果和現場視頻,四名學生的答題卡都是他們自己所寫,所謂的條形碼及個人信息塗改系本人所為。沒有調包,沒有黑幕,更沒有陰謀論,這就是一場全民尷尬的鬧劇。

也就是說,分數是他們真實實力體現,其中一名考生蘇某為何能通過北師大的自主招生初試?她是憑什麼呢?

根據媒體報道和調查,她是憑藉兩篇抄襲的論文,一篇名為《計算機網絡技術在信息工程中的應用分析》,該文系全文抄襲自《科技與創新》2014年22期的《淺析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實踐》,另一篇論文《天文學的基本性質和發展規律》摘抄式抄襲自中國現代天文學的主要奠基者、中科院院士王綬琯先生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第2版寫的條目《天文學的基本性質和發展規律》。

其父親表示:“天下論文一大抄,抄的情況下誰也不會全抄,要變成自己的就要改動,查重率超過30%才能算抄襲。”

呵呵。

有人說,蘇某靠一己之力揭開自招黑幕~這話,可能真的沒有說錯吧,天下論文一大抄,也算是一種黑色幽默。


曾傑律師金融案件辯護


三水三心觀點:

“高考答題卡掉包案”塵埃落地,應該有人為此事買單!

三水三心分析:

三水三心曾經在“高考答題卡掉包案”案發不久,就寫文分析,認為“高卡答題卡掉包”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超級任務”,並從技術層面和犯罪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此事實在是匪夷所思:一是技術上難度太大,基本等同於不可能發生;二是違法成本太高,基本上不可能有人會接招。但基於很多人對此事持觀望態度,一些不明白高考考務嚴格性的人,本著“無風不起浪”或者對公信力不信服的原則,認為此事背後可能另有隱情,所以,三水三心在文章中強調,應該有權威的獨立的調查,給大眾一個合理的解釋,也還高考一個清白,還所有的與之相關的監考教師與考務人員、閱卷人員一個清白。

在上一篇文章中,三水三心還認為,不管這個所謂的“高考答題卡掉包案”是否屬實,都應該有人負責——一旦掉包案屬實,這必定是一個多人聯合作案的串案,其相關的人員,必須要受到法律的嚴懲;反之,如果掉包案不實,那麼,在網上發佈不實言論的人,也應該受到懲處!

現在,備受關注的“高考答題卡掉包案”已經塵埃落定,經過河南省紀委監察委的調查,並動用筆跡鑑定等刑偵手段,從技術角度證明,“答題卡均為本人書寫”!那也就完全證明,“高考答題卡掉包”實為子虛烏有之事!

真相已經出爐,但一些問題還需要釐清:

第一,高考學子為何要上演新時代的坑爹傳奇?

任何考試,都是由偶然性的。三水三心參加高考的時候,一直非常有信心的歷史,因為準考證丟失,而受到嚴重影響,最後的成績,比預估低了近30分!而本來一般的數學,卻因為幾個大題都曾經做過類似的題,而比預估多了20餘分!三水三心有一個學生,成績一般,中考的時候超常發揮,竟然高過重點錄取線40餘分——要知道,他整個初三所有的考試,兜裡劃定的重點線有近60分的差距!

但此案卻非如此,家長言之鑿鑿,輿論幾度反轉,但大多數深諳考試之道的教師,包括三水三心,卻對此保持冷靜,以為“答題卡掉包”是不可能完成的。

但為何考生卻要坑爹呢?《頭條網》一篇題為《讓子彈再飛一會兒,高考答題卡掉包案大逆轉!同學:她考試是亂寫》(https://www.toutiao.com/a6587666191135801859/)個人認為還是可能性比較大:

文中還有涉事考生之一的蘇某某的同學的證詞(見下圖)

原來,蘇某某是想“復讀一年”,而家長想要她考上大學即可,這樣,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爭議,變成了家長對高考公平的公開質疑!

這事實上,就是在坑爹啊!

但其他幾位考生,又是為什麼呢?是本來成績就如此,還是本來成績不錯但發揮失常抑或還是有其他的隱情?

這些如果不影響事件本來的判斷,原本不應該進入大眾的法眼,有些可能還涉及到別人的家事,就沒必要非要鬧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第二,因此事件受損的高考信譽與調查成本,該何人買單?

但調查塵埃落定,並不代表這個時間就完全結束!有的時候,結束往往意味著新的開始!

這件事情的發端,始於一篇《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調包,紀委介入檢察官實名舉報》的自媒體文章!在文章中,4名來自鄭州、洛陽、周口等城市的家長表示,4家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數與以往成績、高考後估分嚴重不符;他們懷疑孩子的答題卡被人調了包,並向紀檢監察部門實名舉報河南省高考招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濫用職權、組織考試作弊、內外勾結”。

請注意,“濫用職權、組織考試作弊、內外勾結”,每一條都是可以入刑的,也就是說,如果屬實,所有的涉案人員也就是自媒體文章中所說的“河南省高考招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是應該被提起刑事訴訟的,罪名就應該是《刑法修正案(九)》第25條增設的“組織考試作弊罪”。該罪指的是:“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否涉嫌誣告或者誹謗呢?

按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再說,在網絡發佈不實信息,是否也應該追究責任?高考作為國家人才選拔的最重要的考試,一直是公平公正的代名詞,經此事件,會有多少人對高考的公平公正性產生懷疑態度?這是否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情形(據司法解釋,“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共七種情形: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引發公共秩序混亂的;引發民族、宗教衝突的;誹謗多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損害國家形象,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的;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的;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情形。)三水三心並非專業律師,只是提出這一點,希望對於那些不問青紅皂白,先通過自媒體發佈一些聳人聽聞的信息,引起公眾關注的人,有所威懾,畢竟,每個公民都有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權利,但必須通過適當的途徑,否則,一切都有亂套之虞!

第三,依法依規處理,避免此類事件再次上演!

其實,類似的事件,並非第一次上演。據媒體報道,類似的案件就有兩起;

2009年,一個“山東省張某某高考627分變295分,檔案離奇失蹤”的帖子在天涯論壇曝光。但緊接著,該考生所在的中學發表聲明稱,該生平時的考試成績多為C,其中也有部分B,綜合成績在班上屬於較差的,根本不可能考到600多分。

2012年網傳湖南省衡陽縣四中高三理科學生肖某,發短信查詢高考成績695分,但隨後在網上查詢成績卻只有229分。肖某及親屬懷疑成績被人替換。媒體介入調查後發現,肖某在高三期間的3次模擬考成績都在200分左右,3次模擬考試的成績加起來還不到695分。同時,肖某所在的衡陽縣四中,全校的理科最高分也才560多分。

高考的學生和家長對成績都極為重視,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每一分,都可能關係到所進入大學的層次,甚至,有的時候,一分就可以決定人的一生(這有點聳人聽聞,我說的是有的時候),三水三心高中一個同學,成績一直和我差不多,高中三年,我們幾乎是形影不離,就因為差了1分,沒有進入大學,現在還在老家務農!從拿到錄取通知書開始,我們的人生軌跡就發生了徹底的變化,每每想起,三水三心也是淚眼朦朧!

但這不是隨意發佈一些聳人聽聞的信息的理由!

所以,三水三心希望,有關部門,應主動作為,對於在網上發佈未經證實的不實言論的人(據有關媒體報道,其中還有法律專業人士,這讓三水三新這樣的法律愛好者深感詫異),依法依規予以懲治,以儆效尤,避免此類事件再次上演。

最後,有關部門,也要回應家長的關切,暢通涉及中考、高考等考風考級以及違規信息的舉報渠道(據三水三心瞭解,各地都設有專門的投訴熱線和舉報電話,在中高考前後,這都是由專人負責的),及時回應家長的重大關切,不要等到這些事件,在網絡嚴重發酵之後,再來“亡羊補牢”,到時,悔之已晚!



三水三心


曾經做過十餘年的記者。多年的記者生涯給我養成的習慣是努力接近真相,不要受情緒左右,一面之詞往往是靠不住的。

河南答題卡掉包事件一開始輿論是有些向考生傾斜的,這與民眾對部門法規與程序的不瞭解有關。此事件一出,我就問了家兄。

家兄是合肥最著名的一所高中的語文教師、常年當班主任,曾經參與安徽的高考自主命題。參加高考監考更是很經常的事。

家兄坦言,這事不合邏輯,高考監考規則讓考場更換答題卡“難於上青天”。你要搞定全場的監考教師,還要搞定後臺的監控人員,而且高考試卷的收取也是有規則的,如何調換,後臺監控一覽無餘,如何這麼多人在一起竊竊私語,上下其手,談何容易。

家兄笑言,一是高考座位安排隨機性,權力者如何保證看中的那個學霸就和他孩子在一個考場。二是監考教師也是監考臨考前才各自知道的,家長如何能在短時間內搞定這麼多監考教師。監考教師不傻,知道幫考生更換答題卡是什麼性質的事,不是行政處分是

牢獄之災。誰會冒這個險,誰敢冒這個險。

他反言之,如果家長有這麼大的能量,他完全可以從名校大一新生中找個學霸替考,這樣的舞弊要難度小很多,他能做通那麼多監考教師,找個貌似的人李代桃僵進場應是不再話下,舎易而取難,除非那個權力者腦子進水了,而且後者作弊取得好成績的概率更高。

安徽有三屆文科高考狀元出自家兄門下,他曾說,優秀的學生進大學一年後,再返考場,拿個一本該不是問題。

很多人相信權力的力量,認為在中國,權力所及的地方沒有辦不到的事,這是一種很可怕的情緒,於是大家都去接近權力,通過權力去尋找成功的捷徑。於是相信了有人能一手遮天,在考場上偷樑換柱,更換答題卡。


老耿雜談


這是我早就預料之中的。

我早就說過這是無理取鬧,高考可以說是在中國
唯一最公平的事了!當然,出了死亡!(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幾十年高考走下來,高考制度、高考工作流程在中國都是非常成熟的。不可能讓高考試卷調包這種事出現的!

那麼,為何這次又會出現引發如此軒然大波的事件的呢?

皆因那位“神通廣大”的JIAN CHA官爸爸+信息時代自媒體發酵!

事件中最牛逼的主角蘇小妹,在她科長爸爸的一路關照下。從遙遠的周口“違規”來到省城鄭州讀書,車送別接不算。甚至還請了一位親戚陪讀,為了女兒,這位科長大人也是下了血本的!為了女兒,科長爸爸不惜通過抄襲為女兒發表兩篇論文。企圖能過重點高校的提前自主招生。只是因為自己女兒水平太爛,實在扶不上牆。等到高考結束,分數出來,“牛爸”當然難以接受這樣結果。居然能夠違反規定,動用關係看到女兒的試卷並拍照。最後還上傳到網絡,引發輿情沸騰!我估計蘇小妹之所以配合她爸爸“表演”,皆是因為來自“牛爸”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事情已經水落石出了,各位圍觀的大神也該洗洗睡了!


姑蘇講堂


河南有四個考生聲稱自己的答題卡被調包了,他們的成績,都是兩三百分,屬於最差的。 在招生辦查了試卷答題卡後,有一個當場承認答題卡是自己寫的,另外三個則要求鑑定筆跡。


今晚鑑定結果出來,三個人的答題卡全部是自己寫的。同時,河南省紀委還掉出了從考試到試卷批改的全部視頻,感謝現在技術的發達,讓這件事最終沒有成為一個懸案。


事實上,在事件最初的時候,我就和一些朋友一起懷疑,是這四個孩子隨便給家裡這麼一說,每年高考後,至少有幾錢發揮失常的,隨口說一句答題卡被調包,再正常不過,只不過今年碰到了幾個認真的父母罷了。


事實上,這一起烏龍,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父母,或者說,是父母望子成龍心情的迫切和孩子不爭氣的成績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了這樣的局面。


最典型也最執著的就是鄭州一中考生蘇小妹。新京報是第一家介入此事的正規媒體,但是記者的方向卻走偏了。儘管行文客觀中立,但是某種程度上記者也相信答題卡被調包了,而沒有懷疑女生和他的父母。

蘇小妹的父親蘇先生是周口市檢察院的檢察官,據說是一個科長。正常情況下,蘇小妹應該在周口市的高中就讀,周口三中就是一個重點中學。 但是,蘇先生卻把女兒送到了省會最好的中學鄭州一中。從周口到鄭州,也有兩百公里,車接車送,也非常辛苦。周口的初中生,是無法到鄭州一中去讀高中的,蘇先生一定費了一番周折。

看上去,他在省會的關係還不錯,不但能把孩子送到鄭州一中,也可以從招生辦拍下女兒的作文試卷出來。一般來說,去查試卷,都只是重新核算總分而已,很少有人能再次看到自己的試卷。 女兒在鄭州一中的成績不好,雖然自稱考過600分,但是在學力評估上,大多數科目都是C。其間,蘇先生還把女兒送到了鄲城一高去學習,鄲城一高是最近幾年崛起的高考神校,但是,蘇小妹到鄲城一高後並不適應那裡的氣氛(非常艱苦,又回到了鄭州一中。

周口市檢察院的檢察官,到底讓孩子去鄭州一中還是鄲城一高,其實還是頗費思量。從周口到鄭州,是人往高處走的上升,從周口到鄲城,則是屈尊,但是為了能有一個好成績,也值得一試。 中國的新聞很多都會反轉,在看到蘇小妹的答題卡多半沒有調包的情況下,有媒體查到,蘇小妹曾經在刊物上發表兩篇論文,來參加北師大的自主招生考試。這兩篇論文,都是原封不動的抄襲。 很大概率,抄襲論文和蘇小妹無關,而是父親在一手安排。

在這系列事情中,我們看到一個為了女兒能讀大學想盡一切辦法的父親。一個強勢的,想為女兒鋪就美好未來的父親,一個專制而又執拗的父親。 有了這樣一個父親,蘇小妹答題卡傷的塗改也就可以理解:這也許是她長這麼大第一次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在過去的很多年,她一定演得很辛苦。把考號05塗改成06(其實這對成績並不影響,試卷統計主要靠條形碼),只能算小小的惡作劇,等成績出來,就隨口說一下答題卡被調包了,那麼,在試卷上做些手腳,也就算一點“證據”吧。 這是最後的攤牌。

對蘇小妹來說,這是金蟬脫殼。“答題卡被調包了”,這是一個解釋,大多數父母是不信的,或許即便相信,也知道這是靠自己努力無法扭轉之事,只能接受。 但是蘇小妹還是錯了。她父親是一個檢察官,而且是一個很執拗的人,他一定要自己的女兒成功。他讓女兒默寫試卷。這難不住蘇小妹,她當然要“默寫”一個不同題目的作文,但是很可惜·,最後她寫的作文內容,和自己試卷上的還是一致的。

對這樣一個父親,你還能說什麼? 它反映了中國某種現實。即便是體制內的中產階層(地級市檢察院的科長),即便他擁有一定的人脈,還是無法直接給女兒一個好的安排,而是必須讓女兒參加高考這個大廝殺。 即便只是一個地級市檢察院的科長,要爬升到這一步也不容易。他想讓自己的女兒更進一步,讀一個好的大學,如果不能實現階層的上升,至少能夠過上不低於自己的生活。

但是,這很難。 哪怕他使出渾身解數,發論文,把女兒送進全省最好的高中,也沒有實現這個願望。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個寓言:對“下中產階層”(中產中的靠下群體)家庭來說,出國讀書的希望很小,還是隻能走高考這條路,如果失敗,下一代的生活,可能還不如自己。


張豐


這是一個並不令人意外的,更也是許多人早就預見到了的調查結果。

雖然一開始,這4名考生都言之鑿鑿地聲稱自己的答題卡被調了包,但除了這幾名考生的家長的確能被孩子的這種離奇託詞或十足謊話可以矇蔽外,其他所有的局外之人,只要稍具有一點邏輯推理常識和思維判斷能力,或稍具有一點對高考程序的瞭解,其實心裡很清楚,或很疑惑:用調包答題卡的方式來換另一個考生的高考分數?這有實際操作的可能性嗎?這不是最愚蠢的一種作弊方法嗎?

更何況,有這麼大作弊能量的人,還需要費這麼大周折冒這麼大風險作弊嗎?把子女送出國讀書或託關係花代價把子女運作進一個國內的好高校不就行了嗎?

再說,就是真想調包答題卡,也不至於僅僅調包一個最高估分才六百多一點的考生呀!就更不說那幾個估分才五百多點的也跟著在起鬨了。

因而,考生的這個說法,其本身就太過於匪夷所思了,就太難以令人置信了。


所以,儘管這件事從表面上看起來聲勢鬧得很大,引起了全民圍觀和舉國關注,但其實,依據現在的技術手段和監控設施,特別是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查個水落石出,也是很簡單、很迅速的事。

這不,短短的幾天時間,真相就得以大白,事實就調查清楚了——

在今天,11日晚,河南省紀委監察委發佈了《關於網絡反映“河南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被調包”問題的調查結果通報》——

通報稱,經調查,不存在人為調包試卷和答題卡現象!

從這個通報中我們知道,專案調查組全面調閱審核了4名考生的答題卡運轉視頻監控資料,認真查閱和比對了4名考生的試卷原件、答題卡原件和掃描件,對有關舉報人、被舉報人、考務人員和當事人進行談話、詢問,委託權威專業司法鑑定機構對考生筆跡進行檢驗鑑定,通過逐項核查,全面收集證據,查明瞭事實。

具體的通報全文見圖片——
至此,這起鬧得沸沸揚揚的"答題卡調包案"算是劃上了句號了。

但這件事引起的"塵埃",卻並沒有完全落定。

現在,人們又把注意點放在了考生蘇某因此事而被扒出的論文抄襲之事上了,從而又引發了對自主招生的熱議與詬病。

而據今天稍早前某報對蘇某父親的採訪,他竟然對女兒抄襲行為公然聲稱"天下論文一大抄"。由此可知,這位父親在對女兒教育上一定灌輸了不擇手段的理念。這使我們多少也能理解了蘇某一直能謊話說到底的原因,又更使我們多少得和了其父在此次事件中偏執表現的緣故。

當然,我們從這件事,也多少能體會到蘇某的愛女之心,更多少也能體諒他始終信任女兒的執迷。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這起"答題卡被調包"的鬧劇中,其實,最得不償失的就是蘇某父女倆了——不僅謊話被戳破,還"撥出蘿蔔帶出泥",被扒出了論文抄襲。這,也算是說謊話和執迷不悟的代價吧!而且我們相信,代價,又一定還不僅止於此。

一場由臆想式的謊話所引起的鬧劇,最終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這個過程和結果,不能不使我們唏噓不已……


偶來三徑


答題卡調包一事的調查結果終於來了,結果如大部分人希望的那樣,答題卡沒有被調包,高考沒有被玷汙。

這件事我有如下三點感想:

❶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夠了解

我們經常說一句話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但是有的家長沒有客觀的“知道”,片面的相信孩子,不願意從其他的渠道對孩子進行全面的瞭解,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這次烏龍事件就是對這部分家長的一個很好的教訓,請家長們辯證、批判的看待自己的孩子,遇事多調查多取證。

❷家長對高考的組織和流程缺乏瞭解

這幾位家長對高考的嚴密組織過於輕視,高考是國家級考試,並且考試作弊已經被列入刑法,誰也不會拿自己的飯碗和一生的聲譽開玩笑。

高考的嚴密程度大概好多人都想不到,試卷的運送全程錄像,考務室全程監控,監考員有專門通道,考場全程全省統一監控,答題卡閱卷點都全程監控、對外封閉,可以說做到了滴水不漏。

還有些省份(比如山東)讓學生在答題卡上按手印,就是為了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

千萬不要以為在某些領域作弊成功,在高考中也像他一樣作弊,這是不可能的。

❸通過此次事件讓我覺得高考更加神聖。

在這個事件中教育主管部門沒有讓我們失望,讓人們對高考有了更多的信任,今天的高考是非常公平的。

下附通報全文↓


辛哥物理


這件事情,從最開始在媒體中引爆,我就感覺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在今天,高考各項制度非常完善的情況下,想調包答題卡,那要牽涉的人,就太多了。咱們不排除有人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但是,即便是有人有這個能力做到這一點的話,那他完全沒必要冒這麼大風險。他會有其他方式繞過高考獨木橋,走其他渠道進入名牌學校,甚至是直接把孩子送到國外名校讀書。

因此,從邏輯上,答題卡調包,就是不太可能的。

現在調查結果出來了。從邏輯上推測,負責調查的人,在整個輿論的監督之下,更沒有必要冒風險去為調包的人背鍋。因此,調查結果,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但是,這個調查,有一些程序上的問題,或者說,目前相關規定存在瑕疵。就是,當地招考部門是被質疑的一方,這種情況下,由當地的紀檢部門來進行調查,容易引發爭議。目前,網上的很多質疑,基本也由此產生。所以,對結果進行質疑,本質上,是對這種程序有一定的質疑。

這個事情,還有一些可供討論的:

1、有人相信被調包,是因為這符合底層的“權貴想象”

可能底層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見過或聽說過一些人可以逾越規則,甚至越過法律的邊界來辦事。形成了一定的刻板印象,我稱之為底層的“權貴想象”。這種認知,很難更改,因為人們相信的東西,往往是自己想相信的東西,而不是真相。這一點,應該引起警惕。

2、高考牽動社會各界的神經,一定要保證公平

在現階段,我的觀點,一直都是,高考制度不要開口子。純粹就以分數來錄取,不要給任何高校以任何藉口來越過高考,自主招生。並且,要不斷完善現行高考制度,從考試、報名、招生等環節進行標準化設計,不要讓人為因素干擾到高考。因為,高考牽涉重大,一定要保證公平。

3、後續的查分、舉報等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

類似這類的情況,估計各地都有。有些學生考試發揮失常,或是真的遇到什麼情況,導致高考分數出現嚴重偏差,想查分或複查的時候,需要有設計一些規範的渠道來進行復查。同時,對於舉報這種行為,如果確實存在誣告的話,也要追究舉報者的責任。在這次事件中,作為舉報者的幾個家長,至少要有明確的表態,對事實進行澄清,特別是要和自己的孩子確認事情的真相。


最後,按照現在的情況,幾個學生要承擔的壓力,恐怕也不小。希望他們能從中吸取教訓,不要再出現類似的行為。要知道,一個人,成績可以差一些,考的大學也可以差一些,但是,千萬不要撒謊。因為,這是一個人的人品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