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自今年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在白玉蘭獎上獲得全勝以來,這類型題材的電視劇忽然大行其道、大放光彩。

從都市劇到鄉村劇,從刑偵劇到軍旅劇,從行業劇到青春劇,不一而足。

一定數量的現實題材電視劇雖戳中了社會的痛點,卻患上了重包裝輕內核、有顏值無靈魂的毛病。

本篇討論的劇種均為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

我們恨什麼,影視劇就在發洩什麼

誰沒點社會小情緒。

每部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的出現,都打著一個立足點而屹立,卻不一定不倒。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盲約》說的是父母催婚、剩女相親、辦公室戀情.......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人民的名義》說的是反腐倡廉、隱形爸爸+強勢媽媽、單親爸爸+溺愛爺爺奶奶、弱勢爸爸+焦慮媽媽.......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歡樂頌2》說的是中大城市生存的艱辛、小人物的打拼和辛酸、原生家庭的牽絆、重男輕女的傳統陋習、處女情結.......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我的前半生》說的是“小三”上位、單身媽媽的艱辛、職場潛規則、閨蜜爭搶男友.......

無論你從什麼角度切入,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總可以找到一個社會的痛點來落腳。

這種類型的電視劇很容易引發觀眾思考,讓觀眾有充分的代入感和認同感。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例如《人民的名義》和《我的前半生》都提及到了

新媒體對當代生活的影響

但《我的前半生》在新媒體思維這方面卻可以獲得觀眾更多的認同感。

該劇誕生了不少經典的商業法則、職場經驗,對新媒體運營工作者都很是受用。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只是這些劇過分抓住的痛點,會讓自己很跳腳。

有些劇,為了吸引眼球而不惜一切。

為了誇張而膨脹,為了三觀而毀三觀,為了話題而亂瞎指揮。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在話題點的處理方式,《我的前半生》顯得有點操之過急,以至於被觀眾扣上了“三觀不正”的帽子。

《我的前半生》備受爭議的兩點是:小三”凌玲不應該有這麼好的結局。

子君不應該愛上閨蜜的男朋友,賀涵不應該愛上女朋友的閨蜜。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話題都撩開了,三觀卻無法立足成功。

其實影視劇人物的三觀本來就不重要,畢竟都是虛構的,就像赫茲的存在一樣。

可是影視劇作為大眾傳播的載體,有其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拋開三觀不說,凡是爆款的影視作品,背後肯定有觀眾的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作為支撐的。

想要“紅”,想要“成名”,不能一味的通過“重口味話題”來迎合觀眾。

影視劇的人設要立得住,道理也得說得通,說得前後一致,才能在“服眾”的基礎上“受歡迎”。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現實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對社會的認識和批判

優秀的電視劇應具有濃重的意識成分,對觀眾的意義不應該是簡單的、廉價的消遣之物。

在劇集的背後,應飽含深沉的文化意識和方向指導。

連唾手可看、又易於共鳴的劇都常常顛倒是非、不知所蹤

,國人的文化自信該往哪兒擺。

雞毛蒜皮小事,其實觀眾都知道

抱歉,這裡很少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不是每一部現實主義的電視劇都能和《人民的名義》一樣,捉貪官抓得這麼開心。

很有可能,它只是費盡心思的抓個小三,逮個渣男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與現實生活聯繫密切,注重細節。

觀眾對這種摸得著、看得見的題材,很容易產生同頻共振。

只是一些具為了細枝末節,很容易衍生出一些老生常談又極度狗血的劇情。

當下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遇到的問題,就是被圈在了“家長裡短”的圍牆中,無法自拔。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為了接地氣,不少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把自己摔了一地

《我們的愛》的劇情很簡單,就是說媽媽生,外婆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外公天天菜市場。

在劇情發展過程中,用了假離婚、學區房、鬥小三、隔代親、養老、教育、鄰里關係等“狗血”來推動。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可悲的是,劇情越狗血,觀眾是越愛看。

回顧近十年的國產劇收視榜單,居於收視前列的電視劇,大部分都有幾分“狗血”的色彩。

諸如《回家的誘惑》、《又見一簾幽夢》、《親愛的翻譯官》等劇,收視率都在2%以上。

只是很多作品做到了傳得開,但留不下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其實,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都是用

小事砌起來的高牆,如果人物故事情節過於高大上,又顯得不接地氣。

老王覺得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不能像怨婦一樣,只會抱怨生活。

而是應該將智慧的處事方式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貫穿於故事情節中,給觀眾思考的空間。

人物極端塑造,是我在用力的搞事情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但現實遠比電視劇狗血精彩得多。

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走上失真、失實之路,又是怎樣的可悲。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在《我的前半生》中,我們的“薛甄珠”女士,絕對是活的最用力的。

她的自私是這麼的令人討厭,那麼的真實,又那麼失真。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再說說《盲約》這部劇,絕對是以扎心的方式來刷新你的婚戀觀和世界觀

媽媽懟自己的大女兒夏天已是家常便飯,從婚姻到衣著品味,能懟的點一個都不會放過。

又整天義憤填膺,拿二姨女兒辦滿月酒在朋友圈炫耀說事,和薛甄珠的討厭也是有的一比。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最悲催的是,夏天的相親之路永遠坎坷,一路下來,碰到的都是奇葩

有相親時用錄音筆錄音的……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剛見面,就惦記三個月後閃婚的……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直接跳到生孩子階段的……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滿腹狐疑,懷疑對方打了玻尿酸的……

法國戲劇理論家布倫退爾所說: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

電視劇需要製造戲劇衝突,吸引觀眾的目光,這無可厚非。

現實,所戳中的痛點,只不過是跳腳罷了

可是為了所謂的戲劇衝突,逼著自己走上極端的道路,就是得不償失了

現實主義題材的意義在於真實客觀地再現社會現實,並且,影響和推動社會的發展。

我們的社會,不僅僅需要那些辣眼睛的玄幻劇和膚淺的言情劇,更需要優質的現實主義大劇。

老王衷心期待下一部優質大劇來打開“我與大家”的共鳴和話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