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從快樂體操班走出來的花都姐妹花拿下亞運五金

從快樂體操班走出來的花都姐妹花拿下亞運五金

■劉婷婷(左二)、陳一樂(左三)都是由花都區業餘體校與奧體青少年俱樂部聯合培養並輸送到國家體操女隊。

从快乐体操班走出来的花都姐妹花拿下亚运五金

■花都姐妹花的啟蒙教練任昇平週六在機場接機後與愛徒合影。 通訊員供圖

上週六,中國國家體操女隊從印尼雅加達凱旋,本屆亞運會中女隊一舉拿下3個個人項目和團體金牌。在五名隊員中,由廣州花都區輸送的就有兩人——18歲的劉婷婷和16歲的陳一樂,兩人合計奪得平衡木單項、高低槓單項、個人全能以及女子團體4項冠軍5塊金牌,按照這個勢頭髮展,兩人也將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國家隊主力。

“體操已經成為花都體育的一張名片。”花都區業餘體育學校體操項目教練任昇平十分自豪,這兩名隊員都是由他選拔進學校。除了這兩人之外,早在2008年奧運會上奪下女子體操團體金牌的楊伊琳也是出自該校。花都業餘體校怎麼這麼牛?莫非是訓練有“秘笈”?帶著一系列問題,新快報記者走進了該校。

■新快報記者 李應華

通訊員 花宣 姚日文

陳一樂

2008年奧運體操冠軍出來以後家長慕名而來

“我就是從網上找到他們的聯繫方式,帶著女兒一起過來‘拜師’的。”陳一樂的父親陳啟明告訴記者,一樂2002年生在江西贛州,從小喜歡跳舞和表演,接觸了體操以後就愛上了這項運動,“女兒2008年在電視裡看到女團奪冠,跟我說姐姐跳得太漂亮了,一定要讓我帶她去學體操。”陳啟明回憶,當時女兒已經被當地的體校選拔上了,不過為了給女兒一個更好的平臺,陳啟明看到新聞提到楊伊琳的母校就是花都業餘體校,就通過網絡聯繫上了教練任昇平。

一樂的入選並沒有如理想般順利,經過一段時間對一樂體態、體質的考察,教練建議她先留在花都奧體俱樂部訓練。陳啟明實現對女兒的承諾,放棄了在江西的工作,一家搬到花都來。經過一年在奧體俱樂部和體校之間的同步交叉訓練,一樂的表現和發展趨勢終於打動了教練,為她下一步“直升機”一樣的選拔揭開了帷幕。2009年任昇平向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體操隊推薦一樂,一樂成功進入市隊,然後完成了省隊、國家隊的層層選拔。

劉婷婷

花都堅持體校與俱樂部聯合培養模式出來的結晶

與從外地慕名而來的陳一樂不同,2000年出生的花都本地女孩劉婷婷是花都體校與俱樂部聯合培養輸送人才的成功探索,她3歲從幼兒園被選入奧體青少年體育俱樂部,5歲入選花都區體校,7歲被廣州市體操專項部選中進入市體操隊,10歲入選省隊,12歲進入國家隊。任昇平回憶,體校最早從2003年底開始到奧體俱樂部挑選體操苗子,從那時起就探索與俱樂部建立聯合培養輸送的合作模式,劉婷婷正是第一批“被挖到的金子”。

當時,在全國各級體校對這種大膽創新的模式還沒有太多的成功先例。“那個時候大家的觀念都還很保守,覺得這種模式很難行得通,畢竟俱樂部是培養興趣為主的,裡邊的小孩怎麼樣,大家都沒底。”任昇平告訴記者,不過由於得到區體育局與體校的支持,這個模式還是堅持了下來。

任昇平介紹,現在發現這種模式極大地發揮出俱樂部的功能——俱樂部運作靈活,往往俱樂部的教練員比區體校的教練員充足,俱樂部的訓練模式新穎,更能激發小孩的興趣。目前在全國各地這種聯合培養輸送人才模式越來越得到普及,國家體育總局也在大力推動社會辦俱樂部的發展新模式,在政策、資源、賽事、培訓等方面都全方位向俱樂部開放。

花都秘笈

“另類”訓練+群眾基礎

在劉婷婷和陳一樂成功的背後,與當初經常組織婷婷和一樂這群小孩子走出去參加各類表演活動是分不開的。據任昇平介紹,在抓好日常訓練之餘,他很注重一種訓練方式——只要一有機會,他會帶著他體操隊的小朋友參加區內的表演活動。“這樣的做法可能與其他很多地方的教練訓練的方式不太一樣,其實穩定的心理素質影響運動員發揮的關鍵因素。”任昇平解釋,“經常帶她們出去參加表演,就是要讓她們在臺上更好地表現和展示自己,克服膽怯,積累經驗。”

基層體校除了給小花們打基礎,在她們進入市隊、省隊乃至國家隊以後,還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任昇平舉了一個例子,2016年,本來已經入選當時奧運代表隊的劉婷婷在出發前幾天受傷,最終無緣比賽。在緊要關頭出現如此意外,對她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打擊。到了2017年,養好傷的劉婷婷終於再次迎來為國出征的機會,體操世界盃第一站在墨爾本進行,由於當時她未滿18歲,當地入境部門要求家人提供關係證明以及委託函,文件需要中英文翻譯並公證。由於準備時間倉促,當時國家隊只給了她的家人一天時間,任昇平帶著劉婷婷的父母向上級部門求助,最終在花都區的大力支持下,公證處加急的情況下用一天時間完成了本來要三四天才可以辦好的手續。最終劉婷婷不負眾望,在墨爾本站拿下兩枚金牌,“我也是運動員出身,知道這種時候是恢復信心的重要節點,所以一定要幫她一把。”任昇平告訴記者。

此外,體操作為群眾性體育活動在花都的廣泛基礎也為體校選苗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兩位花都小花最初接觸體操就是經過俱樂部的快樂體操班,所謂快樂體操就是“入門版”,強調錶演性,對專業技巧要求較低,但是教練員可以考察孩子的天賦、表演能力、身體條件等。花都區目前每年舉辦兩次幼兒基本體操和快樂體操500多人次的教師培訓班和2000多人次參加區級體操比賽,極大地提升花都幼兒教師對體操項目的教學能力和體操普及、發展創造了一個優秀的教學、比賽的展示平臺。目前,體操項目在區內40多所幼兒園中得到廣泛開展,有著數量極大的群眾基礎。

威水史

體操已成花都體育閃亮名片

事實上,花都區的體操項目具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基礎。創始人古均華於1971年率先在花山鎮東湖小學成立體操班至今,已走過了四十四年的發展歷程。1989年,花都區業餘體校正式開設體操項目。經過幾代體操人不懈努力,如今體操已發展成為傳統優勢項目和培養體操奧運冠軍的搖籃,也是全廣州市乃至整個廣東省的重點品牌項目之一,向上級輸送了大批優秀體育苗子和後備人才,並湧現出包括楊伊琳(國家隊)、駱佩茹(國家隊)、黃豔菲(國家隊)、劉婷婷(國家隊)、陳一樂(國家隊)、任昇平(八一隊)、鄧偉偉(八一隊)等在內的一批優秀的運動員。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花都籍運動員楊伊琳摘得首枚奧運會女子團體金牌後,花都區體操項目在人才培養輸送工作一直銜接較好。目前,現役國家體操隊的劉婷婷和陳一樂作為中國女子體操隊雙核心主力成員正在積極準備衝擊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

數說

花都群眾體育工作成績單

目前,全區6個鎮(街)建成了全民健身廣場;100%的居委和行政村建有健身路徑、籃球場或健身苑,100%鎮街建有全民健身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站和國民體質監測站。建有健身路徑427條、籃球場938片、3人制籃球場32片、室內羽毛球球場149片、5人制小型足球場6片、7人制小型足球場21片、11人制足球場14片以及梯面約31公里健身步道1條;扶持美麗鄉村幸福社區(村)建設23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