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李白與宗夫人:春風十里不如你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在這世間,愛有千般萬種。

無論哪一種都讓古往今來的痴男怨女,深陷其中,不能自已。

但有種愛,則是明知飛蛾撲火,萬劫不復,亦甘之如飴。

如詩仙李白與宗楚客的孫女宗夫人之間便是這種愛了。

李白與宗夫人:春風十里不如你

01

高山流水遇知音

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在京城名噪一時的李白,

因為政治原因,從黃河泛舟而下,好不瀟灑倜儻。

正巧在洛陽遇到神交已久的詩聖杜甫,

兩人相見恨晚,便相偕同遊宋州(今商丘)的梁園,

這裡他們又遇到了懷才不遇,浪跡天涯的詩人高適。

這年李白四十四歲,俠骨仙風,神采飄逸,

杜甫三十三歲,風姿卓越,老成持重,

高適四十五歲,氣宇軒昂,快人快語。

文壇三傑風雲際會,遍訪古城名勝,獵前朝古蹟。

這天三人來到古吹臺中游玩,林中深處恰有人撫琴,琴聲悠揚婉轉,

更是撩動起了他們內心深處難以揮去的情思。

他們懷古思今,感慨萬千。

高適笑道:“憑弔懷古,不可無酒。”

杜甫道:“不可無酒,更不可無詩。”

此話正中李白下懷,撫掌大笑請僧人置辦酒菜,以及筆墨,

三人酒足飯飽後,杜,高二人詩已寫好。

李白才醉眼惺忪的抓起一隻筆,踉踉蹌蹌走到雪白的粉壁前。

筆走龍蛇,猶如江河決堤,一瀉千里,便是那首蕩氣迴腸的《梁園吟》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臺間。

平臺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綠水揚洪波。

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淥池,空餘汴水東流海。

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

歌且謠,意方遠,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待到伴晚時分,一位姑娘恰好來到此處,

見到這首醉酒歌借詠梁園古蹟,追懷開封、商丘歷史上的名人盛事,

抒發詩人慾濟蒼生的豪情壯志。姑娘低吟了一遍,頓覺心曠神怡。

詩義氣勢磅礴,聚山川之奇秀,融天地之神韻,令人歎為觀止。

這時,僧人進來見剛粉刷的白壁被塗得漆黑一團,很不耐煩,剛要舉起抹布就揩擦。

一位姑娘回過神來,驚呼道:“休要動手!”

“宗小姐,不知何處狂徒粉壁塗鴉,讓你見笑了。

“任何人不得碰牆上的題詩!”

僧人面露難色:“這„„” “這面牆我買了,你要妥善保護。”

“小姐休要取笑,你買這堵牆何用,又搬不走?”

姑娘蹙起眉頭:“誰和你說笑話,你要多少銀兩?”

“小姐隨便賞點銀兩,老僧就感激不盡了。”

“粉壁不值分文,題了這首詩就價值連城。我馬上派人送來一千兩銀子。”

僧人不禁目瞪口呆。宗小姐千金買壁的美談不脛而走,飛快地傳遍了古城。

李白正要動身到名山大川去求仙訪道,聽說此事,不由怦然心動。

特別是他聽說那天在古吹臺撫琴的人就是宗氏時,更加心潮難平,

便問杜甫:“賢弟,你世居中原,可知這位宗小姐的來歷?”

杜甫道:“小弟略知一二。

她是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知音律,善操琴,是梁園有名的才女。

父母愛如掌上明珠,准許她自己擇婿,多少權門顯貴、英俊公子上門求親,都被婉言謝絕。

開封有句民謠:‘今人難娶宗氏女,除非神仙下凡來。’”

高適高興得手舞足蹈,道:“李兄號稱天上謫仙人,原來良緣應在你的身上。

宗小姐一曲凰求鳳,難道李兄還要退隱山林嗎?”

李白不久前喪妻,本無意再娶。

千金買壁之事深深觸動了他的心絃,二人雖未謀面,

但通過詩情琴韻交流心曲,已經互相引為知音。

可又擔心一有家室羈絆,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無牽無掛地遨遊四方了。

他猶豫不決,懇切地說:“請二位賢弟為我權衡權衡。”

杜甫衷心地說:“無情未必真豪傑。宗氏非尋常女子,李兄不必多慮。”

高適見李白頷首微笑,便興沖沖地去宗府做媒了。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原來宗小姐愛慕李白已久,因祖父宗楚客(武則天時宰相)案牽連,家境敗落。

11歲起女扮男裝,化名“明月”,跟隨詩仙李白(當時年僅24歲)

作書童到處巡遊,生活中二人感情日益加深。

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之治十四年)李白(時年26歲)為了走入仕途,與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紫煙定親。

這一事件對於年紀雖小卻已情竇初開的宗小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早就盼望這一天的到來,同時也是仰慕李白的文才,因此毫無忸怩之態,當即應允。

當李白與宗小姐見面後,他才認出面前這位才貌出眾的姑娘正是多年前的書童明月,萬萬沒想到她有如此高貴的身世和坎坷的命運。

而從此我們的詩仙人李白也開始了,

“一朝去京闕,十載客梁園”的生活。

李白與宗夫人:春風十里不如你

02

相愛亦,相守難

那個“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詩仙。

若想要他擇一城終老的話,想來是要難於登蜀道了,

於是李白又重新,亦復如是,雲遊天下了。

而宗夫人,也顯然,有那種大度,給予了李白足夠的自由,

縱然也想,一起牽著手到白頭,

縱然也想,一起看庭前花開花落,天上雲舒雲卷,

然世事多不予人意,

有的只是獨自一人,看秋風凋百花,北風絕萬物。

長夜未央,唯有倒影在湖中的影子相伴,孤寂之至。

世上的愛情,如文初所言,千般萬種,

但如宗夫人這種,

我用盡愛的所有,為你而生,

哪怕不能長相守,亦無怨,也無悔。

因為這種懂得與成全,她也達到了她的初衷,得一人心。

例如那幾句詩足以證明

胡燕別主人,雙雙語前簷。

三飛四回顧,欲去復相瞻。

豈不戀華屋,終然謝珠簾。

我不及此鳥,遠行歲已淹。

寄書道中嘆,淚下不能緘。

世間的事,從來不予人千分人意,世間的人,從來是等到失去才後悔,

世事皆苦,世人皆愚。

五十而知天命,

在兩鬢斑白時候終於懂得了妻子,

也開始眷戀家庭的時候,

也開始明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夫復難求。

但這一切,終究太晚了。

李白與宗夫人:春風十里不如你

03

天有不測風雲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戰亂摧毀了暖風醉遊人的錦繡山河,

唐明皇攜楊貴妃倉皇而逃,

在馬嵬坡上,不得不身不由己的賜死楊貴妃。

面對叛亂,不僅那個身負天命的人,都無可奈何,

何況那些凡夫俗子與斗升之民,

所以此時,李白也面臨了命運的巨大轉折。

安史之亂髮生的時候,

李白正在安徽宣城一帶遊玩,

他一聽到叛亂的消息,立即趕往宋洲的梁園。

到家之後,立即攜妻子宗夫人南逃,

一直逃到江西的廬山隱居下來。

本以為苦盡甘來,

從此可以執子之手,相忘於江湖,

但造化弄人,

永王的三顧茅廬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

宗夫人可以為了愛而飛蛾撲火,

李白卻也能為了知己者,

而刀山火海,百死莫辭。

於是李白不顧宗夫人的苦口婆心,

來到永王幕府中成為了一名幕僚。

果不其然,

永王大軍很快就在朝廷的鎮壓下兵敗。

公元757年,作為叛軍裡面最著名的幕僚,

自然死罪難逃,

此時心急如焚的還是那個人。

“多君同蔡琰,流淚請曹公。”

終於歷盡千辛,閱盡萬苦後

李白被營救出來了,改判流放夜郎。

潯陽渡口,此時兩人皆已華髮叢生,相顧無言,

此情此景,或許當真是無聲勝有聲吧,

一葉扁舟,順江漂流而去,

船上的李白看著遠方,

他的眼神再沒有了那時的好奇和渴望。

當船漸漸遠離潯陽渡口的時候,

他忍不住想到,彈指間,半生已過,原來數十年的瀟灑,都是假象。

此時,回頭望去,看到那消瘦,憔悴的身影,

追悔錐心,罪疚斷腸,

只盼時光流轉,回到當初,做那個人的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