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理工哏”相聲噱頭大於內容,但足以讓“公式相聲”羞愧

在第二期《相聲有新人》結尾處,一位來自北大的又一位博士畢業生登上了舞臺,節目還未表演,先亮明身份自己是“理工哏”的創始人,讓“召喚師”張國立大驚:“那你來說什麼相聲啊?”因為第一期節目交大博士夫妻的“橫空出世”,讓“博士”這一名詞差點成為了貶義詞,全網差評的輿論也讓這位“理工哏”的北大博士會有何表現成為了最大的懸念。

“理工哏”相聲噱頭大於內容,但足以讓“公式相聲”羞愧

隨著8月25日晚節目的正式播出,這位“相聲新人”完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他就是來自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的張宇識,用他自己的話說:“北大本科雙學位,理學博士,優秀學生幹部,影視編劇,會三種西洋樂器,能打跆拳道,青年科學家,真是王者榮耀啊。”如此優秀的青年才俊,在相聲上又會表現如何呢?從本人的觀感出發,從形式到內容,幾乎跟相聲沒什麼關係。至於張國立老師最後給牌通過的理由咱們不做過多解讀,但既然同為博士,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那對博士夫妻,通過節目上的表現對比,本人倒覺得不管從心態和格局上,“北大博士”都狠狠地打了“交大博士”的臉。

“理工哏”相聲噱頭大於內容,但足以讓“公式相聲”羞愧

《相聲有新人》的舞臺上至今已經出現了三組“博士”,因為“清華博士”李寅飛首先是專業的相聲演員,是科班學藝出身的。所以不在此對比範圍。咱們重點說一說同樣是無師承無門派,同樣是自創“相聲理論”的這兩組“交大博士”和“北大博士”。

“理工哏”相聲噱頭大於內容,但足以讓“公式相聲”羞愧

首先從表演上來說,兩組選手的歸類都比較靠近脫口秀,不是相聲。沒有相聲語言氣口基本功的訓練底子,沒有舞臺形象。“交大博士夫妻”站立不穩,塌肩駝背左右搖晃,加上毫無節奏感的吐字發音,根本讓觀眾(起碼是我本人)無法進入他們的表演情境。而“北大博士”的表演上也是欠缺火候,張宇識表現出的呆萌過於死板,雖然打出的口號是“理工哏”的單口相聲,但是表演的更像是“冷麵脫口秀”,而這個冷麵卻又與其內容完全不搭,比如他的“段子”裡有大量師生對話的情節,如果用一種更活躍的角色互換的方式表演出來,效果會好很多。

“理工哏”相聲噱頭大於內容,但足以讓“公式相聲”羞愧

那麼說完我為什麼稱兩組博士都不是相聲,就具體說說為什麼我認為張宇識這位“北大博士”完全打臉“交大博士夫妻”。

一是從表演節目的內容上,“北大博士”張宇識要比“交大博士夫妻”用心的多,也就是俗稱的“接地氣”。張宇識的這個段子,既結合了自身成長經歷,又加入了大量的演繹情節。比如從小的學習天賦,免高考直接保送,這都是親身事實。而小學就輔導老師考研、望爹成龍、讓老師叫家長等當然是演繹來的。但是這樣一個“學霸成長史”的段子,並沒有過多的強調“博士光環”,而是通過幽默的方式,讓所有的觀眾都是接收到博士的“哏”。比如將大家熟悉的“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老師動不動讓差生請家長”等橋段,反其道而行之以“學霸”的角色教訓不進取的家長和備課不用功的老師,聽懂並感受到這樣的笑點,完全跟觀眾的學歷沒有任何關係。雖然作為相聲這個作品並無亮點,但拋開“博士”、“理工哏”這樣的噱頭,這仍然是一段幽默有趣的表演。

“理工哏”相聲噱頭大於內容,但足以讓“公式相聲”羞愧

反觀“交大博士夫妻”的所謂相聲,使用大量課堂知識轉化笑點,用專業名詞的字面笑點來考驗觀眾的知識儲備,在觀眾完全接收不到信號的時候依然自得其樂,甚至在接受採訪時傲慢地表示他們的相聲需要一定的學歷水平以上才能聽得懂。但同時又大力推廣其“公式”能讓毫無相聲基礎的人上臺表演。如此矛盾糾結的言論實在讓觀眾感受不到他們作為演員對待觀眾的誠意。

“理工哏”相聲噱頭大於內容,但足以讓“公式相聲”羞愧

二是從對相聲的心態上,“北大博士”張宇識完勝“交大博士夫妻”。張宇識提出自己是“理工哏”的創始人,他的目的是希望通過相聲這種形式進行科普,就是所謂的“科普相聲”,張國立在聽到這個詞的時候不由得說了一句:“這個有點意思”。本期節目中的另一位“召喚師”郭德綱在面對另幾組選手時也有點評:“相聲是最能與時俱進的。”比如這期節目裡出現了“腹語”、“口技模仿秀”等等,就是希望能通過融合相聲這種形式,讓節目更加豐富高級一些,雖然最終沒能拿到通關令牌,但是也得到了郭德綱的肯定:相聲也可以被其他各種門類的藝術表演所借鑑,但畢竟相聲是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基礎的,只能慢慢來。張宇識拿到通關令牌後直說“意外”,可見其對自己的“相聲功底”是有清醒認識的,只是因為抱著“將相聲與科普相結合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這樣的理念,取得了張國立的興趣和肯定。

“理工哏”相聲噱頭大於內容,但足以讓“公式相聲”羞愧

而同為博士的“交大夫妻”,對待相聲可比“北大博士”張宇識要激進的多、功利的多。這對發明了“相聲公式”的夫妻,不但在節目上對沒有讓其通關的郭德綱出言不遜,更是在節目過後的這小半個月裡頻繁給自己加戲,一邊說自己是創新型相聲、屬於未來的相聲,一邊又對不認可自己的傳統相聲和郭德綱大放厥詞。一邊說通過自己的公式能讓毫無相聲基礎的人登臺表演,一邊又說自己的相聲沒有一定的學歷基礎根本就看不懂。這對“新語相聲”的代言人,完全沒有對行業和觀眾的尊重,以創始人的姿態霸佔交大相聲社十多年,近日更是放言要接姜昆的班,承包此後二十年的春晚相聲,其言行完全就是一副借相聲之名搞速成培訓和賣書的傳銷套路。

“理工哏”相聲噱頭大於內容,但足以讓“公式相聲”羞愧

相聲有新人,敢想敢發聲。新人有新氣象,但相聲還是那個延續了百年的傳統藝術。發現相聲界的新人,是為了傳承藝術,而不是為了發現將相聲弄的面目全非的“新玩意兒”。相對於將相聲弄成“傳銷式口號”的交大夫妻,致力於將相聲與科普結合的青年科學家張宇識,雖然在相聲專業上並無甚長處,但就像張國立決定給予其通過時講的那句話:“科技興國,文化自信,這是兩個我們中國人都要堅定不移走的路,(拋開專業上的要求)我們要有一些溫度,給新人(新思路)更多的鼓勵。”我注意到在張宇識表演過程中,“交大博士”李宏燁也在頻繁地為其鼓掌叫好,只是不知道李博士能否看到格局上的差距,也或許這都是節目組剪輯的鏡頭,並不是李博士的真實表現,那麼李博士可以繼續督促節目組放出完整視頻,以證明自己的“相聲”是多麼的可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