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新高考3+「6選3」是怎麼回事?由此帶來的新變化你是否瞭解?

2018-2019學年起,新高考將覆蓋全國80%的省份和90%的高中生!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選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麼什麼是“3+【6選3】”呢?它會帶來哪些高考新變化呢?

新高考3+「6選3」是怎麼回事?由此帶來的新變化你是否瞭解?

3+【6選3】具體什麼意思

“3”代表語文、數學、外語3門高考核心科目,而“6選3”則是由學生從6門可選科目中選擇的3門科目。

“3+[6選3]”的模式,也就是除了語數外三科,學生們還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偏好等分別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科目中選出3門作為選考科目,於是產生了20種“風格各異”的選考方式。

相較於以往“3+X”的考試形式,“3+【6選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壘,可以說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享用”文綜、理綜“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轉變。

3+【6選3】帶來五大變化

打破文理分科的“3+【6選3】”改革,具體帶來了以下五個變化:

錄取模式變化

由原來“依據高考統考科目成績”改為“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成績,再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

考試科目變化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來的語文、數學、外語、文(理)科綜合科目改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語數外各科滿分仍為150分。

考試時間變化

由原來的6月一次進行所有科目統一考試改為分兩次進行:選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學期高考前,統考科目仍在6月。

外語考試變化

由原來的學生外語科目只能考一次改為學生可以參加兩次考試機會,取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

計分方式變化

考試總成績由原來的各科成績直接累加改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加上3門選考科目按等級折算的相應分數。改革後,考生總成績由語數外3個科目(必考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選考科目)成績組成。3個選考科目由考生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選擇,成績按等級賦分。根據規定,選考科目實行全省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評卷、統一公佈成績,確保考試成績真實可信。


新高考既然把原來高三才面臨的選專業問題前置到了高一,那麼選科對高中生而言,無疑是一場博弈。是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還是便於填志願的科目?究其本質,我們得先了解自己,瞭解自己的興趣所在,瞭解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未來要讀什麼專業,與選科關係緊密!點擊下方【拓展鏈接】可進行腦AT潛能測試,通過權威測試分析確定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科目。

新高考3+「6選3」是怎麼回事?由此帶來的新變化你是否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