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作者 | 鍾亦可


如果要問中國哪座城市最江湖,我第一個推重慶。

重慶,習慣吃江湖菜。找個街頭店面,不需要多大,坐進去,點上一鍋紅湯,聽隔壁桌的妹兒說話颯立帶風“個砍腦闊滴,搞快點嘛!”;遠一點棒棒和白領拼了一桌,搞不好還會遇到啷個唸叨“老子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

不多時,紅湯沸。混合著重慶人的熱情耿直和市井氣息,奔騰而來,這一切都在提醒著你:勒是霧都,勒就是一片江湖場!

Part.1 當我說重慶話的時候,我在說江湖


聽重慶話rap,往往讓人產生一種神奇的江湖濾鏡,不知道是重慶話給說唱漂染了三分江湖氣韻,還是說唱風帶起了重慶話的江湖節奏。

@匿名網友:唱罷一首歌《重慶魂》,帶上五分酒氣也敢去虎山走一走。

帶勁,是重慶話最顯著的一個特徵。

川渝方言裡,如果說四川話是溫柔妹子,畢竟跟四川人吵架,很可能會笑場(點擊閱讀),重慶話剛好相反,是個血性義氣的江湖莽哥。重慶人一開口絕對是鏗鏘有力,語氣強烈,一言不合大嗓門就上線。

@重慶網友:急躁,它支配著我們這一家子重慶人的話語情緒。也不曉得為啥子著急。一點就著,bang!

然而講重慶話費嗓子卻不費氣力,不需要多大的肺活量就能耍得風生水起。就跟大師傅削刀削麵一樣,這片剛下鍋,另一片又飛到了...

節奏感、分寸感、美感都齊活了。

罵人這件事,就像是天賦技能一樣,被點在每一個重慶人的身上。人在江湖,誰還沒聽過幾句“方腦闊”“寶器”“牙刷”和“瓜皮”

重慶話要是罵起人來,簡直是自帶tempo出場,隨便上來就是一段三押的素質五連。粗鄙之中帶著三分利落,利落之間又顯出出七分草莽。

聖人言,不能在口舌上佔到對方便宜的方言,都是紙上談兵。罵人這件事,圖的就是一個口舌之快,講究口條連貫、思路清晰、邏輯通暢。重慶話最要命,不止三項全能,而且特別好押韻。

因為重慶話不分平翹舌、不分前後鼻音,不分鼻音邊音,韻母還跟普通話不一樣,罵街的時候來個四押炫技根本不在話下。

更要命的是,重慶人信手一拈就是老城文化、歷史典故,“重慶城,紅巖魂,豐都江邊過鬼門;解放碑,朝天門,風水好幫你修座墳”。

不僅在語言節奏上佔你便宜,甚至在知識厚度上都要社會地壓你一籌。

聲調,是重慶話的天賦優勢。

在重慶方言中,語氣助詞被用到了極致。重慶人愛用的語氣助詞包括但不限於“起、嘛、舍、哆、噠、嗩、喃、哈、得嘛、球”這些。

比如“走起”“雄起”,聽起來就像是棒棒背上重貨準備發力起身的瞬間,讓人感覺到一種樸實的力量。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如果有數據統計,可能會發現重慶話的兒化音之多不輸北京話,後綴帶“兒”發音的詞簡直不要太多。

不比北京話中“兒”字放法的講究,在重慶話的字典裡,就是隨便一個人名都要任性地帶上“兒”化音。

“張軍兒、周兵兒、王萍兒、男娃兒、女娃兒”,更別說楊家坪兒這種地名,陳坤在《火鍋英雄》裡,叫發小一句“眼鏡兒”,尾音悠長地就像小頭筆刷輕掃你的靜脈。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雖然重慶話的兒化音可能多到讓你夢迴公主墳,但只要一說出口就會發現,重慶話裡的兒化音跟京腔又是大不相同。“老漢兒,搬板凳兒,吃火鍋兒喲!”兒化音裹在抑揚頓挫的聲調裡,透出來的是一股不受約束的悠閒趣兒。

這是在告訴你,勒是解放碑,不是公主墳。勒是霧都,不是首都。


Part.2 袍哥文化下長起來的重慶人,沒在怕的


從重慶走出來的男孩子,氣質都太鮮明瞭。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網友評論,重慶男娃兒身上有一種迷人的江湖氣

重慶這片土地的性格底色太過濃重,就算是西式表達的說唱,在重慶人嘴裡都能唱出滿身匪氣的大道俠客行。

他們拜的是陳真,唱的是霍元甲,蘸一筆長江水,就墨揮毫。但一脫掉帽子,他們愛的還是茶館,吃不膩的還是火鍋,也都血性義氣、快意恩仇,從外到裡,無處不重慶

山城重慶和霧都重慶的名號,給外地人營造出了一種陰柔、缺乏陽剛的錯覺,“不是偽娘就是gay”更成為重慶不少高校中流行的奇談。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但事實卻是,在綿綿霧都的滋養下,重慶男娃不止罵人很陽剛,打架也很有烈氣,袍哥文化下長起來的男人根本沒在怕的。

即使表面慫如《火鍋英雄》裡的眼鏡兒,但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有他的支撐。“兄弟之間就是要相互紮起”,勒是重慶男娃兒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而重慶姑娘呢,一言蔽之,就是辣!

脾氣暴躁,分分鐘“你在摸蛆邁?不想切就早說嘛。”

說話粗魯,“你個瓜皮,看看看、看你那個樣子,說個毛哦。”

蠻不講理,“鬧麻老,你來弄我噻”,簡直是持辣行兇。

傲嬌刁蠻,“好嘛好嘛”,輸了也不低頭,賴一賴就過去了。


膽大潑辣、獨立有主見,永遠把日子過在自己的手裡。

數據顯示,全國女性企業家佔企業家比重為20%,其中重慶市女性企業家佔比就高達30%,位列全國首位。

在重慶已婚的姑娘裡,在“家庭投資或貸款”決策上,夫妻共同商量及主要由妻子決定的比例也高達

77.3%,幾乎是壓倒性的比率。88.6%的女性“對自己能力有信心”,89.9%的女性表示自己“在生活中主要靠自己,很少依賴他人”。

勒就是重慶女娃兒

Part.3 重慶,魔幻江湖的終極所在


立體都市、8D輕軌、巨型而外表斑駁的建築、霧氣繚繞的天氣,把整個重慶烘托得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魔幻江湖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8D重慶,要的就是一種“魔幻”

然而在這種魔幻的外在之下,重慶人的生活卻顯得格外樸實淡定。就像我們看到的洪崖洞奇觀,彷彿下一秒就會倒下,但其內裡的結構卻無比牢固,每一根鋼筋都互相充斥著信任感。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外地人到重慶,總會被這樣的江湖煙火氣感染(via媒體評論人塗磊)

現在看重慶,你絕不會聯想到,這是一個在抗日戰爭中,被敵軍飛機連續轟炸五年的城市。

從1938年到1943年,五年轟炸,仍然不改重慶的江湖本色。碼頭上每天堆積的屍體比殘餘的米糧還要多,但生活該怎麼著還是怎麼著。戰爭的傷痕,重建的陰霾,絲毫沒有妨礙到一個重慶人樂天知命的性格養成

以至於到後來,飛機過境,火辣的重慶人在炮火硝煙裡依舊喝茶聊天做生意,遇到哪個困難了就互相幫扶一把,生活也是井井有條。盛世有江湖風骨,亂世有市井氣象。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電影《瘋狂的石頭》在重慶取景

重慶人的這把江湖市井氣正是在碼頭“袍哥文化”中所孕育起來的。

“袍哥人家,從不拉稀擺帶”,翻譯一下就是:我作為道上大哥,說話是有分量和遵守信義的。

清末民初,作為一個水陸碼頭,重慶魚龍混雜,有基本道義感的社會強者被推舉為首領,組織維持秩序,是為“袍哥”。

“袍哥”組織最早可溯源至1661年鄭成功創立的洪門與清代雍正、乾隆時期的“嘓嚕”遊匪。“袍哥”文化,是遊民生活的產物。

民國時期,重慶是“袍哥”第一重鎮,全盛之時,一個城市甚至有超過半數青壯年勞動力加入這種民間組織。

新世紀文化整合,“袍哥”被當做一種歷史遺留的文化糟粕,被剔除於現代城市文明。但“袍哥”的很多作風規矩,卻已化為一種民俗,繼續影響著重慶這座城市的氣質。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院長褚冬竹:“江湖氣是重慶的城市精髓,其中包含了契約精神、義氣、勇敢、堅韌等,好的詞都可以往裡裝;但是另一些詞,比如火爆、衝動,也可以往裡裝。”

重慶的魅力恰恰在於此,它看似魔幻,內裡講究的卻是最傳統的義氣

就像永遠坐落在七俠鎮丁字路口的同福客棧,咋一看,和江湖無甚聯繫,但只要一開門,就是市井,走出去,即是江湖。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1]潘洵.抗戰時期重慶大轟炸對重慶城市社會變遷的影響[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06):115-118.

[2]重慶婦聯.重慶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白皮書[EB/OL].2018

[3]重慶人的江湖氣到底是什麼?[EB/OL].TOPDAILY.2018-04

[4]鍾維克.重慶方言音系研究[J].重慶社會科學.2005(06):118-123.


論江湖氣,重慶笑傲全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