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家有財錢萬貫,難抵鈞瓷一件

“家有財錢萬貫,不如物家一片”。這句古話今天聽來, 似平有此奪張,但鈞窯瓷器身價之高昂在現實中依然是不爭的事實,把上面的一句話改為 “家財萬貫難抵鈞瓷件”應該不算過分: 1995年秋季香港蘇富比公司拍賣一隻金元時期鉤窯天監釉紫斑折沿盆,成交價為607萬港幣;一隻直徑為9釐米的金代鈞窯天藍釉紫斑碗,拍賣成交價也高達125.2 萬港幣。2002 年秋季香港佳士得拍賣公司拍賣高為24.5釐米的宋代鈞窯月白釉出戟尊(底部刻數目字“六”)、高為8.5釐米的宋代鈞窯天藍釉紫紅斑雞心罐、直徑為24釐米的北宋鈞窯葡萄紫釉鼓釘洗(底部刻 “”字)各1只,拍賣實價分別高達港幣136.5 萬兀、169.5萬元和356.5萬元。在2008年的香港蘇富比公司春季拍賣會上,一件底刻“二’,字款的鈞窯天青釉仰鍾式花盆,預估價更是超過了4000萬港幣。

家有財錢萬貫,難抵鈞瓷一件

作為宋代五大名窯之的鈞密 在今河南省禹縣,鈞簾始燒F北來,盛於北宋院期。續之於金元時期,後影響周邊地區,形成一個規模甚大的鈞密系統。鉤窯之之名並未在宋華文獻中出現,起學 省對有在為宋代禹縣屬穎昌府,金大定二十四年更名為鈞州,密以鈞州出名,故名鈞窯。鈞窯是北方青瓷窯系,其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海榮紅和玫瑰紫四種,有的多種釉色交相匯融,千變萬化,燦若雲霞,“夕 陽紫翠忽成嵐”,宋代詩人的這一詩句是對鈞窯器皿釉色的最好寫照。紫紅色是鈞窯的上乘之色,這種銅紅釉的燒成技術是在唐長沙窯的技藝要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鈞窯成批量地燒造出銅紅釉產品,其掌握的技術難度很大:氧化銅的含量必須在百分之零點三至百分之零點四五之間,窯內的溫度及氣氛均要。卜分合適,諸因素一起作用, 方可成功。鉤窯所燒造出的紅色窯變釉,有的像秋海棠,有的像紅玫瑰,有的像彩虹,有的像晚霞,令人神怡心醉,愛不釋手。這種獨特的、精湛的燒製技藝對後來元代的釉下彩釉裡紅、明代宣德祭紅、清代康熙的郎窯紅以及清代的窯變色等產品,都有直接和深遠的影響。

把釉色燒成紫紅的玫瑰色十分小容易,燒製時釉裡的微量氧化銅的含量要保持正好合適,不可稍多或稍少。此花盆的外表釉色全為玫瑰紅紫色,釉層肥厚,玉質感強,有淌釉現象,釉表的棕眼甚多,大小不一、稀稀疏疏的氣泡佈滿全器,放大鏡下顯得十分飽滿、清晰、明亮。這隻花盆的一隻足尖有細小斷口,從此斷口處可見細膩的糯米狀的灰褐色胎骨。

家有財錢萬貫,難抵鈞瓷一件

鈞窯器上不見人為紋飾,只以釉美而見長,鑑賞時應關注釉面上的‘淚痕紋”、 “兔絲紋”。古人說過“有蚯蚓走泥者尤好”,“蚯蚓走泥 紋”是在鈞瓷燒製過程中, 釉面發生微裂後,高溫下其他物質滲人其裂縫處而形成的,這也是鈞官窯瓷器的顯著特徵,另外鈞民窯瓷器上紅色與紫色或沒有,或少而淡,與鈞官窯瓷區別較大。

因為鈞窯產品既有進貢朝廷的精品,也有被老百姓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所以其造型之豐富大約可列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從傳世品可見有花盆、碗、碟、盤、杯、爐、枕、洗、罐、瓶、插香器等品種,諸品種中佳者各有千秋,彌足珍貴。但也有學者認為,鈞窯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綱”之需,以花盆最為出色。

家有財錢萬貫,難抵鈞瓷一件

在當今的國內古玩市場上,方鈞窯的瓷器屢見不鮮。總括這些仿品、 騰品的特點,王要表現在如工幾個方面:釉層薄,無肥厚玉質感釉表面光澤刺目,有的淌釉太明顯,些斑釉面在放大鏡下不見氣泡,有的經化學藥水浸蝕,氣泡呈模糊狀:器身不見棕眼, 不見鐵質斑痕;有的底足所露胎色為黑褐色,胎質粗松乾燥,不見細膩、溫潤、熟舊感:有的器I底部所刻的數目字,用刀軟弱無力,筆劃線條粗糙起毛,不像真品所刻數目字那樣有力、乾脆、光滑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