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鄆城刁氏記孝德碑

我族起自宏農(應為“弘農”-盧注), 自晉代(孝思堂刁氏族譜記為“明代”-盧注)遷居鄆邑北關。祖偕琳公。二世衍古公。三世驥程公,明永樂丁酉科舉人,任直隸寶應縣知縣,崇祀鄉賢。四世東陽公,明弘治乙卯科魁,任河南滑縣教諭,崇祀鄉賢。五世松年公。六世盛符公。七世千秋公,任河南考城教諭。八世潤鄭公。九世煥鬥公,舉茂才。十世蘊山公,庠生。十一世霖蒼公,增生,鄉飲大賓;鳴九公,庠生,皆恪盡孝道。

及葬畢,獨鳴瑞公性至孝,方地二畝,廬墓三年,猶不忍歸,紳士野老千餘人數往迎始還,望墳哭辭,林鳥為哀鳴,遠邇觀者糜不感痛。至子澤浹公,監生,鄉飲大賓,亦有孝行,不改父道。至塋所理舊廬,朝夕舁土築墳,奠歷三年,然後歸錫類休風時皆稱美羨。

康熙五十三年,魏希微奏明奉旨與父同建坊入祠。有闕里孔毓圻所贈兩世孝子詩,祥列志書藝文篇。庶我族眾克承祖志,箕裘弗替,忽忘前休。恐代遠年湮泯然莫識,故勒諸貞珉,以昭永遠爾。

掄升謹敘。

闔族……

民國十年歲次辛酉陽月穀旦。

註釋:

刁氏記孝德碑:此碑本無題,此題系盧明為便於指稱而臨時擬的。

弘農:古行政區域名。漢武帝置弘農郡,在函谷關邊置縣為郡治。此行政區劃自漢朝至北宋長期設置。原碑刻為“宏農”,或許所據原資料為避清代乾隆皇帝“弘曆”之諱而改用“宏”字。西漢時,刁間自弘農郡東遷渤海郡。

偕琳公:即刁琅,偕林是他的字。

衍古公:即刁志,衍古是他的字。

驥程公:即刁駿。《鄆城縣誌》載:“刁駿,字驥程。永樂丁酉舉人,任直隸寶應縣知縣。居官清廉,詳載《寶應縣誌》”。

東陽公:即刁嵎。《鄆城縣誌·鄉賢》載:“刁嵎,字東陽。宏治乙卯經魁,授滑縣教諭。力學勤政,無間寒暑,士子至今慕焉。詳見《滑縣誌》。”

經魁:明科舉有以五經取士之法,每經各取一名為首,名為經魁。鄉試中每科必於五經中各中一名,列為前五名。清亦沿稱前五名為五經魁,或五魁。另,舉人中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中試之舉人原則上即獲得了選官的資格。

霖蒼公:即刁文龍,增生,鄉飲大賓。《鄆城縣誌》載:“刁文龍,邑庠生。秉質誠信,素履端方,博施利物。真謂士之仁者矣”。刁文龍因兄弟分家,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由北關遷至刁林村落戶,不久病故,安林於村西。其三子最孝,為父守墓三年,孝名遠揚,受人尊敬,故取村名刁林。

千秋公:刁鑑,曾任河南考城縣教諭。

鳴瑞公:即刁鴻舉,以孝聞名於世。鳴瑞是他的字。

澤浹公:即刁洽,澤浹是他的字。效其父,為父母廬墓三年,因孝而受表彰。

舁:抬東西。

闕里:指孔府。

孔毓圻:孔毓圻(1657―1723):字鍾在,又字翊宸,號蘭堂。山東曲阜人。孔子的第66代嫡長孫,康熙六年(1667)襲封衍聖公。其後授光祿大夫,晉階太子少師。好詩文,工擘窠大字,善畫墨蘭。光緒十九年《鄆城縣誌》收入孔毓圻為刁鴻舉、刁洽兩代孝子寫的詩:“聖朝孝治隆千古,宏仁錫類遍九土。褒獎純孝樹風聲,賜金建坊德意溥。就中孝思誰真純,西鄆刁氏軼等倫。喬梓相繼篤孺慕,孝子還出孝子門。翳昔養志稱鳴翁,承歡樂意何融融。為憐高堂捐館後,風木抱恨無終窮。結廬依棲墓道左,三複蓼莪念九我。負土高築馬鬣封,攀柏哀號淚潭沱。羅列殽核酬酒漿,晨夕匪懈三經孀。百鳥群聚徵瑞應,觀者唏噓增慨慷。爰啟令嗣惟澤浹,源淵家學紹素業。寢膳定省鹹有常,慎終追遠無隕越。扶輿出郭徒跣行,國門不入棲林坰。風雨晦冥拜墓次,中林燈火宵熒熒。哀至則哭哭無時,每食必奠如舊儀。松楸手植幾百本,白楊蕭蕭助哀悽。三年露沐與風灑,隆寒盛暑曾不改。宿莽深處搆一椽,空林聞見時懓愾。吁嗟乎?君不見當年陶士行,煌煌史冊紀令名。從來孝為百行首,宜承綸命高門閎。門閎高啟錫祚盛,繩繩瓜瓞誰與並。試向月旦考輿評,共說天心隆報稱。我仰德輝恨未覯,擬拜高風酹清酎。會見從祀傍宮牆,萬載千秋光俎豆。”

箕裘弗替:即世代繼承,不相改變。

貞珉:石碑的美稱。

陽月:農曆十月的別稱。 漢 董仲舒 《雨雹對》:“十月,陰雖用事,而陰不孤立。此月純陰,疑於無陽,故謂之陽月。”

我們刁家興起於弘農郡。自明代遷移到鄆城縣北關。一世祖刁琅,字偕林。二世祖刁志,字衍古。三世祖刁駿,字驥程公,是明朝永樂丁酉科的舉人,曾任直隸省(現河北省)寶應縣知縣,列入縣鄉賢祠。四世刁嵎,字東陽,是明朝弘治年乙卯科舉人,在考試中名列前茅。五世松年公,六世盛符公。七世千秋公,任河南考城縣教諭。八世潤鄭公。九世煥鬥公,舉茂才。十世蘊山公,庠生。十一世霖蒼公,增生,鄉飲大賓;鳴九公,庠生。他們都能恪盡孝道。在霖蒼公刁文龍逝世後,其子鳴瑞公刁鴻舉,劃出二畝地,在其上建房守墓三年,仍然不願離開,經紳士及鄉間百姓千餘人幾次前往勸說,才肯回家。那時,他望墳痛哭,就連林中的小鳥都為之哀鳴,那些從遠處或近處趕來的人們,見此情此景,沒有不感傷的。刁鴻舉的兒子刁洽,字澤浹,是監生,有德望,被政府確定為鄉飲大賓。他繼承父親的品德,也很有孝行。在其父刁鴻舉去世後,他前往其父當年築的舊房子裡,為父親守墓,不斷為亡父抬土添墳,堅持三年才歸家,被大家稱讚不已。

康熙五十三年,魏希徵奏明朝廷,奉旨為刁鴻舉、刁洽建立牌坊,將他們供入縣裡的鄉賢祠。孔府衍聖公孔毓圻主持全國十大孝子表彰大會,對刁氏父子的孝行十分讚賞,將孔家的姑娘許配給刁家,併為他們寫了“兩世孝子詩”,這首詩後來收入到光緒版《鄆城縣誌》裡。幸得我家族眾人能夠繼承先人孝親之志,世代傳承,並無丟失,沒有忘記先人的美德。怕這些美德因年代久遠而湮失泯滅,所以立碑刻石,以昭示後人,使他們永遠繼承和發揚祖先的美德。

掄升謹敘。

闔族(名單略)

民國十年十月吉日。

分析:

此碑立於民國十年,記載刁氏家族情況,於鄆城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一是碑記述了刁鴻舉、刁洽兩代孝子相繼廬墓守墳的事蹟,並記明其事蹟是由翰林院學士魏希徵奏明奉旨,建坊入祠的,體現了鄆城自古便重視對孝行的宣揚,將其作為教育群眾、淳正風化的有力措施。刁氏可謂孝義之家,先後有刁鴻舉、刁洽等多人被政府樹為孝的典型。

二是碑文體現了刁家作為鄆城名門望族的輝煌歷史。由此碑可知,刁駿、刁嵎、刁文龍、刁鴻舉、刁洽、刁庭階、刁圖功等人,都被明、清縣誌記載。其實,除碑文所記外,刁家還有一些重要的歷史名人,比如刁復新,是內閣中書舍人,侯選同知。刁蘭祥,廩生,儘先既選訓導,魯西南著名文人,教書育人,門生眾多,參與編纂光緒版《鄆城縣誌》。在明清兩代,刁家有進士、歲進士2名,文舉人3名,貢生、廩生、監生等數十名,還有武舉3名。歷史上曾稱刁、仝、樊、侯為鄆城四大家族。如此種種,足見刁氏曾十分顯赫。

鄆城刁氏記孝德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