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小病大修,只換不修……這些汽車維修中的“大坑”,諸暨人跳過幾個

根據2018中消協關於消費投訴的統計

2017年的數據中

汽車消費投訴高居商品類投訴首位

之前我們講過關於買車的維權案例

其實修車也暗藏許多貓膩

如“誇大毛病”“偷樑換柱”“缺斤少兩”

小病大修,只換不修……這些汽車維修中的“大坑”,諸暨人跳過幾個

消費者應如何避免被坑呢?

消費者是否能如願獲得修理或賠償?

讓我們結合相關案例來看看

汽修廠漏換兩個配件 賠償3000元

【案例簡介】

諸暨的蔣女士駕駛自己的轎車時和其他轎車發生了側面碰撞,公安交警部門認定蔣女士負全責,按照責任劃定,由蔣女士的保險公司承擔了兩輛事故車共一萬四千多元的維修費用。隨後,蔣女士將自己的事故車送往諸暨市某修理廠進行了維修。汽車修好十多天後,蔣女士發現汽車的四輪定位有問題,然後將車開到了另一家修理廠進行檢查。經仔細檢查判斷,除四輪定位的問題外,這家修理廠還發現原本應該在上次事故維修中更換的葉子板內襯和發動機罩鉸鏈還是原封不動沒有被更換,蔣女士認為上一家修理廠欺騙了自己,於是到諸暨消保委進行投訴。

接到投訴後,工作人員與蔣女士一起前往該修理廠進行調處。在修理廠負責人以及廠長的陪同下,執法人員調取了該次維修的保險定損單、事故認定書以及維修結算單。在三方的當場清點、確認下,修理廠負責人承認了是修車工人一時疏忽忘了給蔣女士的車更換葉子板內襯和發動機罩鉸鏈這兩個配件,市場價格合計在150元左右。蔣女士認為,保險公司定損的更換清單裡明確有這兩個配件,修理廠卻沒有按規定更換,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要求修理廠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對此,修理廠則提出,漏換的兩個配件屬於輔助部件,不是汽車的關鍵配件,且價值不貴,願意按一賠三的方案進行賠償。

最終,結合了蔣女士的來回路費、誤工以及需再次送修等情況,在工作人員的調解下,雙方達成了協議,由修理廠對蔣女士的車重新進行四輪定位,並一次性補償蔣女士3000元。

小病大修,只換不修……這些汽車維修中的“大坑”,諸暨人跳過幾個

“小維”說:

依據《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四章 修理者義務 第十三條規定: “修理者應當建立並執行修理記錄存檔制度。修理記錄內容應當包括送修時間、行駛里程、送修問題、檢查結果、修理項目、更換的零部件名稱和編號、材料費、工時和工時費、拖運費、提供備用車的信息或者交通費用補償金額、交車時間、修理者和消費者簽名或蓋章等。”

案例中的修車工人因一時疏忽忘了給消費者蔣女士的車更換兩個配件,既不符合保險公司定損的更換清單規定,也沒有告知蔣女士,侵犯了蔣女士的合法權益,所以應當作出賠償。

除了修理者應當建立並執行修理記錄存檔制度外,修理者應當保持修理所需要的零部件的合理儲備,確保修理工作的正常進行;以及用於家用汽車產品修理的零部件應當是生產者提供或者認可的合格零部件,且其質量不低於家用汽車產品生產裝配線上的產品。

小病大修,只換不修……這些汽車維修中的“大坑”,諸暨人跳過幾個

買車容易,養車修車難

無論新車主還是老司機都是感同身受

1、小病大修

本來車子沒什麼大毛病,但某些不良商家欺負車主不懂車,故意誇大汽車故障,報出一堆不必要的維修項目,趁機“撈錢”。

提醒:遇見這種坑的時候,要主動向維修店要檢測憑證。這個憑證還可以作為日後申訴、要求賠償的證據。

2、配件只換不修

某消費者的車鑰匙失靈打不開車門,去4S店檢查後告訴他只能換一把新鑰匙,3000塊,沒別的辦法。後消費者改去附近一家普通維修店,用15塊錢換了塊電池就搞定了。

提醒:千萬要做到“貨比三家”,同時積累點汽車維修的小知識。不要因為覺得費時費力而將就,就多花了冤枉錢。

3、以舊充新、以假充真

某些汽車維修保養店把碰撞或者事故後,本應該更換掉的保險槓、葉子板、大燈等被維修店修復噴漆後又重新裝回去,按照全新配件收費,其利潤可達50%-80%左右。

提醒:建議把更換下來的廢舊配件帶走,因為有可能給下一個人維修用的將是你的廢件。另外,更換配件前千萬看準是否是正廠配件,能否保修,避免換了假貨。

4、事故車越修越傷

把出了事故的車送去維修,沒想到越修問題越多,不僅修出大問題,還越修越頻繁……然而這只是因為那些不守信的商家修理工把車上比較新的部件拿走賣掉,取而代之的是舊件或者是殘次件。更有甚者則往機油裡摻白糖,所以事故車也將越修越傷。

提醒:建議各位車主送維修的時候與維修站的人一起將車的外觀、備胎及工具等進行確認、記錄。還有,車輛定損時候一定要在旁監督,並且拿到定損單之後再走。

5、掉包配件

掉包這種現象只有個別的、不正規的維修店會幹,正規的4S店維修廠基本不存在這種情況。多被掉包的配件有各類傳感器、執行器元件、輪胎等。

提醒:各位車主應對自己該換的零部件有個細緻的瞭解,做好預防。

6、熟人宰客

中國人都有的觀念“有熟人好辦事”,但除非這個“熟人”跟你是實打實的好朋友,保證不會坑你;不然可能所謂“混熟了”就能避免的“潛規則”只不過是變個法子繼續坑而已。

提醒:“熟人”該防也得防,但防別人同時,自己也要做到心中有數。

作為車主要對自己的車有一定的瞭解

如果不懂汽車知識

修車時可以請“懂行”的人士陪同

最好“貨比三家”

多方對比會讓車輛故障的原因更清楚

車主也可以從中判斷出誰說的是正確的

從而更好地獲得維修

關注“自主汽車”,或者添加微信公眾號:zizhuche,每日收穫不一樣的汽車行業評論。如有爆料,請發郵箱[email protected],如有購車需求請點擊下方“我要買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