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別做“負債累累”的人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根據負債的定義,負債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徵:

(1) 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負債必須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這裡的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於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

(2) 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徵,只有在履行義務時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才符合負債的定義。在履行現時義務清償負債時,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形式多種多樣。

(3) 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負債應當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換句話說,只有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才形成負債,企業將在未來發生的承諾、簽訂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負債。 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還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 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從負債的定義可以看出,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徵。 (2) 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負債的確認在考慮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同時,對於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應當能夠可靠計量。

定義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定義為: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根據負債的定義,負債具有以下特徵:

1、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2、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根據負債的定義,負債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徵: (1) 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負債必須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這裡的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於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 (2) 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徵,只有在履行義務時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才符合負債的定義。在履行現時義務清償負債時,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形式多種多樣。 (3) 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負債應當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換句話說,只有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才形成負債,企業將在未來發生的承諾、簽訂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負債。 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還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 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從負債的定義可以看出,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徵。 (2) 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負債的確認在考慮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同時,對於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應當能夠可靠計量。

中文名

負債

外文名

liabilities

形成

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特徵

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會計要素中的負債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定義為:負債是企業所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需以資產或勞務償還的債務。

根據負債的定義,負債具有以下特徵:

1、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2、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3、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確認條件

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除應符合負債的定義外,還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從負債的定義可以看到,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徵。在實務中,履行義務所需流出的經濟利益帶有不確定性,尤其是與推定義務相關的經濟利益通常需要依賴於大量的估計。因此,負債的確認應當與經濟利益流出的不確定性程度的判斷結合起來,如果有確鑿證據表明,與現時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就應當將其作為負債予以確認;反之,如果企業承擔了現時義務,但是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負債的確認條件,不應將其作為負債予以確認。

第二,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的計量。

負債的確認在考慮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同時,對於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應當能夠可靠計量。對於與法定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流出金額,通常可以根據合同或者法律規定的金額予以確定,考慮到經濟利益流出的金額通常在未來期間,有時未來期間較長,有關金額的計量需要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的影響。對於與推定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流出金額,企業應當根據履行相關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進行估計,並綜合考慮有關貨幣時間價值、風險等因素的影響。


別做“負債累累”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