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蘭海說|你還在逼孩子上興趣班嗎?

蘭海說|你還在逼孩子上興趣班嗎?

蘭海說

大家好,我是蘭海,特別想念超級育兒師的粉絲們!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一直在精心地準備,想用一種更好的方式和大家一起成長。

以後,我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對於0~6歲,6~12歲,以及青春期的孩子們,

父母該如何正確地陪伴他們;

我還會手把手地教家長們在遇到各種不同育兒困難的時候,具體該怎麼做?

敬請期待!


關於興趣班的問題,最近一段時間經常有父母問起。

“我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報這家鋼琴興趣班呢?”“這個舞蹈興趣班,我覺得非常好,但是孩子不喜歡,怎麼才能夠讓孩子願意去上呢?”“孩子突然不想繼續上英語興趣班了,怎麼辦呢?”


面對這些問題,父母們的心情非常焦慮,也不知道如何選擇,希望我給出一個答案。

那麼,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談談興趣班這個問題, 先和我一起來看看這個例子:


蘭海說|你還在逼孩子上興趣班嗎?

一個媽媽給自己6歲的女兒報了小提琴興趣班,在帶孩子報名之前,媽媽是徵求過孩子的意見的,孩子當時說自己很喜歡,也很想學。

但是在學習半年以後變化發生了,孩子覺得太辛苦了想放棄,老師反映孩子學習不用心了,媽媽看到孩子練琴時候老是哭,就很心軟的打算不讓孩子學了,但老師覺得她不應該遇到這麼點困難就讓孩子停下來。

媽媽很矛盾,一方面不希望孩子繼續不開心,另一方面又想到老師說的話,不知道該怎麼選擇。

每當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總是很少直接給出大家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更希望帶來思考問題的角度。

其實,方法本身其實最簡單,父母通過一些方法,甚至可以做到觸類旁通,用它來解決其他的教育問題。

那麼,關於給孩子報興趣班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去想清楚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報興趣班,最初的目標是什麼

這點非常重要,父母們一定要想清楚目標,當初為什麼要給孩子報這個興趣班呢?在這件事上中國80%的父母都是基於兩個原因。

一個是覺得孩子沒事幹,我們見不得孩子玩兒,期待看到孩子總在刻苦地學習。事實上,“玩”特別考驗技術,“玩”會讓一個人的一生都生活很有趣。

另外一個原因是父母在跟風,看見別人家孩子都去上興趣班了,所以讓自己孩子也去,這是一種沒有經過思考的決定。

在讓孩子上興趣班的時候,也很少有父母去查這個班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孩子。比如小提琴這個藝術,對孩子的要求有多高呢?很多父母是不知道的。

另外,當孩子說不學的時候,父母也需要去弄清楚真實的原因。案例中孩子,她抗議的不是小提琴,實際上是小提琴帶來的生活上的變化。

她抗議有可能是教小提琴的老師對待她的態度;有可能是學了小提琴讓她的生活亂套了,沒學的時候還會被爸媽表揚,學了之後卻天天挨批評。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出發永遠不會遇到困難,一出發總會遇到難題。當孩子面對這些困難的時候,我們的態度很大程度決定了孩子要不要堅持,特別是對於這個6歲這個孩子。

所以,重點不是告訴大家要堅持還是放棄,而是當初為什麼選擇學習小提琴,千萬不要說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堅持能力,鍛鍊堅持能力的事情有很多。

所以我們一定先要明確目標,回到最初,弄清楚為什麼會開始。

這個女孩兒說,我喜歡我一定會堅持。這句話,媽媽真的相信了嗎?我想起來一件被我媽一直拿來取笑的事情。我爸爸是足球教練,小時候我告訴爸爸說:“長大了我要給你做個足球俱樂部。”

雖然當時我說這句話時是無比真誠的,但是他要“輕信”我的這份承諾嗎?他還是要信,但信的是我想要為他做點什麼的真心,至於足球俱樂部這件具體的事情,我那時候會懂運營一個足球俱樂部需要多少成本嗎?

6歲的孩子說自己會堅持學小提琴,如果我們全部相信了,只能說我們很天真,對孩子的認知不到位。

孩子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喜歡小提琴,但是她並不知道學習過程中將要遇到的困難,因此遇到了瓶頸,她就想要放棄這件事,回到無憂無慮的狀態。


物理環境合適嗎

我們要思考很多客觀的情況,比如孩子的身體狀態是不是適合現在的小提琴,是不是可以每天承受大量的練習,手部肌肉是否發展到比較適合練習小提琴的階段。

人文環境能否支持孩子的學習

前面提到孩子有可能會因為老師對待她的態度而對抗小提琴,那麼在孩子特別努力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告訴老師,讓老師更瞭解孩子,也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是孤立無援的。

讓老師和孩子的關係有更加深刻的聯繫,這會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再比如在要不要學習小提琴這個問題上,如果在家庭內部是有爭議的,那一定要通過商議達成共識,而不是給孩子製造一種混亂和被拉扯的狀態。


孩子學習中的心理狀態如何

父母一定要嘗試站在孩子角度,用心體會孩子的感覺。比如當練習小提琴45分鐘後,看見別的小朋友一直在玩兒,這時候他的心理感受是怎樣的?父母可以體會一下。

當然,如果我們發現當初開始的決定就是錯的,那就停止它,及時止損比什麼都重要,否則就會是無休止的爭執。


說到這裡,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為什麼要孩子出發。

蘭海說|你還在逼孩子上興趣班嗎?

你是哪類父母

事實上,根據要孩子“出發”原因的不同,我們看到有兩類父母。

一類父母讓孩子上興趣班是出於“孩子沒事幹”和“跟風”,由於出發點就是個大問號,所以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通常沒有目標,父母也沒有辦法給孩子足夠的支持。

這樣下去的結果一方面是孩子會厭倦,另一方面就是被剝奪機會,孩子在週末學習非學校東西的時間非常有限,興趣班補習班佔用幾個小時,他就沒有機會再學其他的東西了,也許其它東西才是他真正愛、真正擅長的。

當這些父母的孩子遇到問題時,他們會特別想要解決的辦法,著急的情緒貫穿始終。

另外一些父母,讓孩子學習的原因要麼是孩子喜歡,孩子感興趣、有天賦;要麼是根據科學的規律,孩子成長需要。

這類父母在解決類似問題的時候,會這樣思考,首先,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去思考深層的意願,再接著去找到自己不滿孩子行為的原因。最後,去分辨自己的需要,孩子的需要以及孩子成長的需要。

他們做的所有的決定,應該都是基於孩子成長的需要,而成長的需要就是科學的成長規律,這是考慮所有問題的核心。

其中,自己的需要雖然重要,但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孩子的需要被重視,但不是下決定的唯一標準。

以滿足孩子成長需要為出發點時,可能出現的最大的衝突是孩子的興趣選擇,在我的觀念裡面,如果是孩子成長需要的事情,就要去做。在解決這樣的衝突時,父母可以採取的方式有兩個:幫助孩子重新看待它,並且愛上它;如果孩子就是不愛,要告訴孩子,他需要它。

我經常對12歲以上的孩子說:“做那些不喜歡但重要的事,當你做得好了,也許你就會愛上它,因為你會愛上它帶來的成就感。”

各位父母每天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歡的麼?其實並不是,能把興趣變成職業的人是幸運的,但這樣的人很少,更多的人都需要愛上正在做的事情。

所以,讓父母選擇堅持的理由,不應該是這個班很難報,不應該是我付出了多少,不應該是別人怎麼樣,而是,這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長需要。

父母們都需要更理智的看待興趣班的選擇,

但特別遺憾的是很多父母的目標是不明確的。

如果出發的原因錯了,可以說後面的都會錯,一步錯步步錯,這並不是說我們有了明確的目標,孩子就不會遇到困難,而是至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知道初心是什麼,遇到堅持與否的問題時,就不會那麼糾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