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越有錢的人負債越多?

長長長的街道和永遠


我們今天來看一下,有人說負債越多越有錢,這是真的嗎?這是真的。原因如下:

1. 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

資金有時間價值,需要錢的時候沒有錢就不能實現目標,所以即使有負債也不等於就是虧損狀態,而是利用了這個時間裡別人錢的價值為自己謀福利。

2.負債就是增加了資產,信用就高

很多創業者都認為負債是非常不好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比例的負債是比較好的,就相當於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賺取利潤。負債在一定程度上等於增加了資產,從而信用就高。

3.負債便於資產運作

很多創業者,做了很多年,不單沒有盈餘,還有負債。負債經營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經營規模,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市場經濟的競爭還取決於企業的競爭實力,比如企業的資金規模。企業通過欠款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足夠的資金用以擴大經營規模,參與市場競爭。

4. 負債大,可支配的資源多,

負債多,說明手頭上的錢就比較多,因此可支配的資源多。那麼可生財的渠道自然也多,資產多,人多,那做市場就容易一些。

總結:負債越多越有錢是有一定道理的,相當於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賺取利潤,但是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無限負債。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這個問題也不是絕對的,說說我身邊的朋友吧,家住200平復式樓,400萬元(每月還貸8500),捷豹車1臺,霸道一臺,凱美瑞一臺,商貿公司一家,主營酒類,員工8名,累計月還貸人員工資28萬元,外債合計500多萬,其中銀行信用卡貸100萬,小貸公司200萬,偶然一次我去朋友公司參觀,朋友被小貸公司催收,開罵。還有一朋友,家裡拆遷,老婆家拆遷,累計還房9套,月收租15000,老婆在家帶孩子,朋友天天騎著電動車,上著3000元的班,一點也不折騰,項目再好,這朋友也不動心。以上兩種現象如何解釋,歡迎大家評論留言,關注我。


宇翰1


親身體會:同學09年上班,一起上班的全是政府或者事業單位上班子女,他兩口子農民出身,好不容易家裡湊錢給他倆湊了個首付買了房子,到今年兩人已經有三套房子了,全是全款,其中一套是疊拼,原因就是他家想的開,能折騰,當時買了房子不久就漲了,賣掉那個又去租房住,然後又看房,到今年第三套疊拼在裝修。其餘兩套全在外面租著,自己租別人家的房子住。但是你要是不倒房,他倆現在應該還在還房貸。記住:人挪活,有想法才有未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個文化人兒


這個社會就是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十幾年前鄰居家的大哥高中畢業,南下去深圳打工,闖了3、4年後跟父母、親戚、鄰居借了8萬塊錢後轉回深圳創業。

那時候,村裡好多年輕人沒有學歷,沒有錢只有體力,就一塊兒跟了去。剛開始,因為學歷和見識的侷限,他們只能做一些倒賣生意。

兩年後,生意開始好轉,大哥提出擴大規模轉戰電商的建議,因為在參加的英文輔導班上有人開始用淘寶、亞馬遜這些網站賣東西,他覺得這是未來的大趨勢,於是開始招新人。

也不知道哪兒來的勇氣,短短兩個月他們就增加了20多名新人,有銷售、有攝影、有客服。因為起始資金太少,加上現在人員太多,不得不再次借錢,跟銀行借錢、跟客戶借錢,當時借錢總額超過了70萬。一塊兒去的8個人中一多半都覺得這樣做很不靠譜,於是就退出了,最後只剩下2、3人。

再後來,就是5年前,剩下的這幾人過年回家休息的時候,每個人都從銀行貸款加上自己賺的錢在市區買了5-7套房,而他們從來沒有住過。

現在,他們公司年盈利達幾千萬,他們也都在深圳安了家。

——以上內容由和信機器貓提供


和信


這個問題問錯了,並不是負債越多越有錢,而是越有錢的人負債越多。

目前在銀行申請貸款,是根據你的資產狀況和還款能力而定的。



比如說有個公司老闆,他的公司每年的銷售收入能達到一個億,並且公司的資產也有幾千萬了,那他向銀行貸款,他可以貸多少呢?貸三四千萬甚至更多都是可以的。

第一,他敢貸這麼多款,因為他貸款得到的錢可以投入更大的,賺取更大的利潤。

第二,銀行也可以給他那麼多貸款,因為公司的銷售收入、還款能力是足夠的,萬一出現他公司投資失敗,經營狀況不好的情況,銀行也是可以拍賣他的資產來抵債。

所以越有錢的人,他們敢於背上債務,並且能獲得這麼多的負債。



如果是普通的打工一族,他每年的收入就十幾萬,那他敢於向銀行申請一千萬兩千萬的貸款嗎?他最多可能就背上百萬的房貸。

就算他去銀行申請一千萬的貸款,根據他目前的收入狀況,他是否有能力償還?銀行也肯定不會給他這麼多貸款。



以上說的是絕對數的比較,但從資產負債率和收入負債比這兩個相對數來說,越有錢的人不一定會更高。

還是以上的例子:

老闆收入1億,資產也有8000萬,但總負債4000萬,那他的資產負債率才50%,收入負債比才40%。

工薪族年收入12萬,有一套房子100萬,但向銀行貸款70萬,那他的資產負債率達到了70%,收入負債比也達到了45%。

按比例來說,“有錢”的負債比例更低呢,銀行貸款給“有錢”的金額雖然更多,但相對來說“更安全”呢。

我是90後行長,歡迎關注我,帶你走進銀行的“內幕”。


90皮沙發


其實可以把這種現象理解為一個人的財商!

為什麼有些人越負債越有錢,有些人越負債越沒錢。最關鍵原因是不懂得什麼是現金流

實體創業者

舉個例子,小劉借銀行100萬,用來創業,開了一家餐廳,餐廳每個月營業額是20萬,但是出去成本以及個人開支,每個月毛利潤只有3萬,這時候,你每個月需要需要還銀行4萬元,那麼其實你的現金流就是負數!如果在餐廳經營效果長期無法提升的情況下,小劉就屬於長期負債!

互聯網創業者

再舉個例子,小李同樣也是向銀行借100萬創業,做自媒體,招聘了50個員工,每天就是在網絡上寫文章,賺取平臺的廣告分成,第一個月,磨合期,每位員工每個月只能創造1萬元的收益,那麼公司一個月就是50萬的收益,除去公司的場地租金,員工工資,第一個月小李可以賺到10萬元。還給銀行4萬元,那麼小李每個月現金流非常可觀,還可以存到6萬元,而且自媒體是隨著時間增長,員工經驗越高,收入越高,每個月業績可以增長30%以上

第二個月,公司員工可以創造65萬的價值,除去員工績效獎金和公司固定開支,那麼公司毛利潤就有20萬,除去銀行4萬,自己第二個月就能賺到16萬,這時候,小李開始擴張團隊,憑著公司的現金流,向銀行提出加大貸款,銀行就會來調查小李公司的經營情況,如果屬實,可以給小李提供300萬元的貸款,這時候,小李開始啟動3家分公司,同時運作,那麼小李就有旗下就有四家公司,平均每家公司每個月創造60萬的流水,那麼小李第三個月就有240萬的流水,減去所有成本和開支,小李第三個月賺到了60萬,按照30%的業績上漲速度,小李第四個月就有78萬的收入,這時候小李和銀行商量,提前還款,還了銀行第一筆貸款100萬,加上15萬的利息,那麼小李銀行賬戶還有45萬。

第五個月,小李四家公司,一共為小李帶來了80萬的利潤,銀行看到小李公司經營效益非常好,主動找上門,給小李繼續貸款,小李這時候猶豫了,因為做自媒體創業,很難實現裂變,所以,小李拒絕了,而且小李目前手上有充沛的現金流,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渠道融資,或者有投資機構進來。隨著公司的業績增長,小李第六個月,公司流水達到了600萬的,每家公司每個月能夠帶來150萬的流水,除去所有開支和員工獎勵,小李能夠賺到120萬一個月。

這時候,小李掌握了自媒體公司的運營規則,開始謀求全國開分公司,需要引進一大批人才,和大量的資金,如果靠自有資金來滾動,肯定不行,小李開始對接投資機構,按照小李目前4家公司的估值,每個月能能夠有700萬的流水,估值就是3億,那麼小李需要融資3000萬,那麼就必須出讓公司10%的股份。這樣小李很快在成都、武漢、長沙、合肥、廣州、上海、北京、廈門、南寧、西安全國十個城市,開設了10家分公司,形成了集團化公司,12個月後,小李的集團,每個月能夠創造將近2000萬的流水。

總結

小劉和小李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趨勢為王,現金流的核心,也是趨勢為王。好的項目,不怕欠錢,而是大把機構向你伸手,借錢給你,而傳統項目,或者說一片紅海,你很難借到錢,更別提欠錢了,即使你借到錢,項目的成功率又有多高呢?

現在創業,不是開店,而是在手機上,所謂新媒體、所謂移動互聯網,所謂的微商,別看他們玩得風生水起,其核心是他們擁有你看不見的東西,就是流量。

過去的流量在店鋪,在商場,如今的流量在哪?就在手機裡面!比如,此時的你,正在看我的回答。我怎麼賺到錢,自然有我的辦法。

最後一個忠實的建議:多去參加現金流的遊戲,讓自己小孩也去玩,玩多了,就知道現金流的意義了

現金流、或者說是資本,永遠都是跟著好項目在走!


蔣昊說經濟


負債的有錢的人,只是把負債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負”。

比如,一個人貸款買房,買車,然後再貸款一百萬,開個超市,雖然他負債幾百萬,但是這幾百萬,還是轉移到另一個地方還是一種資產。未來還可以幫他錢生錢,如果他反這些資產賣了,還是可以填平這些負債,也就是說這些負債的錢,只是用另一種財富表現出來而己。

而一般的負債是什麼呢?信用卡刷出來消費,吃喝玩樂,或者刷出來賭博東搞西搞,結果負債幾十萬,這些負債,是真正的“負”,因為這些錢永遠消失了,不能為他帶來任何收益,在未來不會有任何升值,他就要想辦法再通過賺錢來還這些負債。所以很多人不理解負債,以為刷信用卡出來花了,自己也是負債人,自己也有錢人,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因此,負債越多,不是越有錢,如果你有信用卡一百萬,刷出來花光了,你負債一百萬,看你有沒有錢?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就不過多的去解釋了。


雪之道理財


創業行動家 琳妹觀點:

網上有個段子:王思聰問王健林:“爸,我們家有多少錢?”王健林說:“很多,你三輩子都花不完。”王思聰又問:“那我們家欠了多少錢?”王健林說:“很多,你十八輩子都還不完。”

雖然這是一個段子,但一直有傳聞說王健林家族負債4200億,我想負債應該沒有那麼多,但也不會太少。因為萬達發展需要錢,不可能全是自己的資金。

通常越有錢的人負債越高,因為公司的發展需要資金,很多公司沒有那麼多流動資金,就會去貸款。一些公司有資金也會貸款,因為自己資金投資賺的錢,遠比銀行利息多,借銀行的更划算。

有錢人去借錢通常都會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他有1000萬,借了500萬,他有自信能還這500萬。他有錢和他膽大有魄力有很大關係。一般人如果不敢借錢擴大公司規模,他負債少,但也永遠只能當小作坊,永遠賺不了大錢,很難成為有錢人。

有錢人之所以有錢,一是因為他們有能力,而是因為他們敢借錢發展。

如果是我,我也會願意借錢給有錢人,因為他有能力還清。一個普通人和一個富人都向我借10萬,那我會借給有錢人。因為10萬富人能還清,他還會給我利息,但普通人就很難說了,別說利息,本金我都怕他會虧掉。


我是創業行動家 琳妹,以上是我的觀點,也希望您能夠留下您的觀點。忠言逆耳利於行。 飛哥團隊所答內容,都是多年創業經歷留下的創傷。沒啥文采,都是乾貨。你若喜歡,記得分享朋友圈,他日創業路上,興許用的著。瞭解飛哥更多創業問答,請訂閱《創業行動家》頭條問答,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多多點贊分享。


創業行動家


負債越多越有錢一般是指新經濟模式下的企業以及互聯網行業的企業。例如,京東,京東連續11年虧損,上市後還是虧損的,但是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的個人能力很強,能在公司持續虧損的情況下,還能不斷地說服投資者支持他,讓投資者繼續把資金投資給京東。劉強東能做到這點,一是他個人能力非常強,能夠說服金融機構把錢投給他,這本身就是企業家的能力,也是創業企業家必須具備的能力,二是劉強東的資源和人脈夠他用,企業家創業必須有足夠的人脈資源來支持自己創業,否則,如果沒有足夠鐵的人脈資源創業很難成功。

三是京東創業時光有人脈資源和金融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非常好的商業模式,自已選擇的行業有足夠大的市場需求,自已如何說服消費者買單,客戶在哪裡,怎麼找到這些客戶,這是創業者都必須講清楚的,否則,就算你有些資源,這些金融機構也不會支持你,金融機構的人都是明白人,能把錢投資給你,只有金融機構判斷投資你能賺大錢,才會投資給你。

負債越多越有錢的前提是你的公司有好的商業模式,能賺大錢,你還有一個好的帶頭能把公司經營好,不會像賈躍亭那樣跑路。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關注並給我點個贊,謝謝。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王健林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定一個小目標,先賺他一個億。”引來不少網友的一片噓聲,因為大多數人認為“一個億的小目標”是我們這輩子可能都無法完成的。今天我們就來定一個我們可以實現的目標“第一個百萬存款”。聽起來這個目標還是有點遙遙無期,那我們就把他拆開,“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一步:砍掉我們的“傻負債”

聰明的人利用“負債”,愚鈍的人被“負債”利用。

現在很多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還沒有什麼“積蓄”,但是“負債”已經一大堆了。

擁有負債太容易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但是我們的負債是“聰明的”嗎?

常常會聽到一些朋友互相攀比的不是自己的存款有多少,而是自己的信用卡透支了多少。

信用卡給我們帶來太多的福利,使用方便、消費優惠、一個月免息......

如果你會合理地使用,那麼恭喜你,你的負債是“聰明的”。你駕馭了你的負債,讓他成為你的“奴隸”。

如果你在衝動消費後留下一大筆欠款,需要每個月不斷的還信用卡的最低還款額。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成功成為一名“卡奴”。

一些“卡奴”可能覺得日息萬分之五也沒多少,但是一年下來利率是20%。也就是說你信用卡五萬塊的欠款,一年下來利息你需要付一萬。

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砍掉“傻負債”的鐐銬。省吃儉用,儘快還完利息最高的欠款,以免越陷越深。

第二步:建立自己的“安全墊”

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突發情況是無法避免的,我們要提前準備好“安全墊”這樣我們才不會因為突發情況傷痕累累。

如果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那麼你需要3倍於你每月必要開支的流動資金,以備不時之需。

這些錢建議你放入存取比較方便,還能有一點收益的餘額寶。

第三步:種下自己的“希望樹”

我們在完成前兩步之後,要做的就是播種了。

沒有投資經驗的建議從定投基金開始,風險相對較低,回報還可以。

每月發了工資必要開支留在卡上,剩餘的部分在上面買2到3支基金。

如果有股票知識,可以買一些穩健的股票長期持有。

不要小看這一筆筆的存入長出參天大樹就靠這些“樹苗”了。

然後要做的就是堅持和耐心等待。

第四步:優化方案,快速存夠第一個十萬

怎樣加倍自己的存款速度?

每月存1000的人和每月存2000的人存夠第一個10萬的時間差一倍。

提高你的主動收入:加班、兼職、地攤等等。把額外收入存起來。

或者提高你的被動收入:股票、債券、基金、能收租的資產、版權等等。讓錢為你工作。

如果不能開源,那麼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節流。

優化自己的開支,把不必要花的錢省出來。

假如A每月存2000元,堅持10年,A最終的存款是24萬。

假如B每月存1000元,這些錢每年平均收益7.2%,堅持10年,B最終的存款是24萬。

假如C每月存2000元,這些錢每年平均收益7.2%,堅持10年,C最終的存款是48萬。

所以說只會存不會理的人也很吃虧。

第五步:堅持,養成習慣。

有些看官一看到理財計劃動不動就是十來年,覺得自己堅持不下來。

其實等你真正開始做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想象的那麼難,沒有想象的那麼久。

只要你堅持,你的理財能力會提升,你的工資水平會提高,你的消費計劃會合理。

等存夠第二個十萬用的時間可能是第一個十萬用時的一半。

以後的用時會更短,因為的前期的播種已經開始給你帶來回報了。

而一旦你的習慣養成,後面被動收益的增長將是你存出第一個一百萬的主力軍。

堅持你就會慢慢和沒有理財的同齡人拉開距離,因為你已經積累了人生第一筆的啟動資金。

我們在第一個一百萬存款的過程中,樹立了正確的理財意識,積累了寶貴的理財知識,而理財意識和理財知識會影響你今後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