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銀行股的市盈率只有6倍,就是說投入十萬元六年就能回本,是這樣嗎(拋開個股價波動)?

美飾家3


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比如銀行股股價12元,每股收益2元,市盈率是6倍,在銀行連續分紅,且全部分紅的情況下,6年後可以獲得投資本金,那麼,無論6年後持股股價是多少,都是盈利部分。

不過,在現實情況下,銀行不可能全部分紅,分紅比例有高有低,比如20%的分紅比例,那麼,每股收益2元,實際分紅4毛錢,那麼,六年後就回不了本。2、市盈率是動態變化的,每年的每股收益有高有低,加上分紅比例不同,所以也很難實現六年回本的設想。3、小概率事件下的銀行合併,比如當年的深發展被平安銀行吞併,儘管吞併前後,股價會有異動,不過,估值重新計算,本身也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目前,影響銀行股走勢的主要還是來自監管及經營創新的壓力,一方面,在去槓桿、嚴控資金流向的背景下,銀行盈利空間有所壓縮,壞賬不斷暴露,銀行自身管理漏洞也頻頻爆出;另一方面,銀行資管業務也受到互聯網金融的衝擊,銀行歷史包袱也比較重,盈利與資產質量壓力較大。此外,銀行本身給予發展需求,需要擴大資本充足率,銀行資本金需求也較大。

對於銀行股投資來說,儘管估值處於較低的水平,但持續估值偏低也不無道理,市場一直憂慮政策收緊,以及壞賬爆發。對於銀行股來說,短期也沒有什麼故事可講,比如之前的混改、將分拆資產上市等已鮮有提及。不過,作為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作為A股市場的磐石,銀行股必定要扛起拱衛A股市場的大旗,其下跌空間有限。中長線投資者可以著重關注那些分紅比例較高的或者有改革預期的銀行股。


財經無忌


如果忽略股價波動影響的話,在投資回報計算上就簡單明確了。從公式上看,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市盈率確實代表了成本回收所需要的時間。但是你現在花10萬元買入市盈率為6的銀行股,6年後想回本是不可能的。

首先銀行股6的市盈率是動態市盈率,這個和實際市盈率還是有差別的。工商銀行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也是現金分紅總金額最高的公司,我們來算一下靜態市盈率和動態市盈率的差距。

工商銀行當前的市盈率是6.41,這是根據當前每股收益0.22元計算出來的,當然了這0.22只是第一季度收益,全年市盈率為0.22*4=0.88元。這和2017年年報公佈的0.77的市盈率還是有不小差距的,說明工商銀行第一季度的業績要比其他季度好。我們再算一下真正的市盈率:5.97(股價)/0.77=7.36。那麼8年能回收成本嗎?也是不能的。

因為不是每股所有的收益都會用來分紅,並且分紅還是要收稅的。在這我就不吐槽A股的分紅情況了,留給大家留言吐槽,同樣我們還是以工商銀行為例看下投資回報週期。

工商銀行2018年的分紅預案是每10股派2.048元,大家可以關注下這個“派”字,這裡就是派息率的簡稱。派息率的意思就是分紅資金佔每股收益的比率,我們來算下,平均到每股的分紅應該是,2.048/10=0.2048元,依據第一季度財報,2018年每股收益為0.88元,那麼派息率為0.2048/0.88=23%,也就是說你現在的10萬如果依靠分紅的話要30年才能收回成本,是不是感覺被騙了?

同時分紅收入是要收稅的,包括股息稅、印花稅等,也就是說你每股分紅是少於0.2048元的,稅雖然不多,但股本大才能看出來。

想必現在大家思路都很清晰了吧,順便也給大家爆料下A股中有哪些慷慨的分紅大戶:格力電器,貴州茅臺,上氣集團,麗珠集團,平安保險,中國神華,中國石化,長江電力,川投能源,浦發、興業工農建交等銀行股。






徐徐成翔


是的

1、什麼是市盈率?

市盈率/PE=股價/每股盈利=總市值/淨利潤總額

反過來理解:總市值=淨利潤總額*市盈率倍數

按照目前的盈利能力和市值,市盈率就是能夠回本的年數!

市盈率倍數越低也就意味著回本的年數越短,越有利於收回成本。

2、市盈率是不是越低就越有價值了?

答案不是的,市盈率低也可能是公司已經過了高速發展的階段,處於成熟的末期,是夕陽產業,行業已經不會有大的發展速度,所以市場給與的市盈率也大體上和一般市場的回報率(貼現率)相當,目前投資一個項目的要求的最低迴報率(或者貼現率)是8%,8倍的市盈率對應8%的貼現率,是個很有意思的數字對應。

銀行股票目前的市盈率大多處於6倍左右,這是和其增速是匹配的:

建設銀行市盈率5.6倍,營收增速:5.9%;

工商銀行市盈率5.8倍,營收增速:7.7%;

中國銀行市盈率5倍,營收增速:3.3%;

農業銀行市盈率5.3倍,營收增速:12%;

從四大國有銀行的增速可以看出,銀行業的增速都在個位數,處於6%左右浮動的位置,如此體量巨大的行業,這個增速和GDP增速相當,行業已經非常成熟,市場只能給與一個較低的市盈率水平。

3、銀行業市盈率低還有什麼因素?

除了行業增速低外,銀行業也是一個週期性行業,經濟上升期,盈利就釋放明顯,經濟下行,壞賬明顯增多,是看天吃飯的行業,另外還有就是再融資規模太大了,動不動就再融資補充資本充足率,現在一提銀行定增再融資,都要打個哆嗦,總的來說,銀行分紅還是很慷慨的,農業銀行的分紅率都趕上銀行理財收益率了。

4、市盈率多少合適?

一般認為市盈率要和其增速相當,也就是說30%的增速可以給與30倍的市盈率,50%的增速可以匹配50倍的市盈率。

這就是PEG指標:PEG=(市盈率/盈利增長速度)*100

PEG>1說明股價被高估,可以賣出

PEG<1說明股價被低估,可以買入

所以PEG指標比市盈率更加客觀有用,不僅僅看市盈率低,同時考慮了盈利的增速。

綜上,你們學會市盈率和PEG的指標了嗎?這兩個指標綜合起來分析股票是比較有用的,希望對你們有用。

專注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股權設計和激勵,業餘愛好搏擊

諮詢合作請私信


壹號股權


市盈率的公式=股價/每股利潤,理論上講是代表多少年可以回收你的投資本金,比如說銀行股市盈率是6,理論上代表了6年你可以回本,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上市公司的利潤全部用來分配,而不會留存做非分配利潤積累,但事實上這是不太現實的,很多上市公司分紅很少,寧願意採取配股和送股的方式對待投資者,而且我們國家強制分紅政策不是非常的嚴格,這一點和成熟的歐美市場有一定的差距。

通常,從價值投資的角度看,市盈率PE在0-13屬於被嚴重低估,14-20屬於正常估值,21-28屬於被高估,28以上屬於嚴重的泡沫,但實際上,我們股市大多數股票的市盈率都在28以上,泡沫化程度是比較高的,但由於上市公司採取拆細的配股模式,所以投資者只看到當前交易的股價比較低,但如果你採取復權模式計算,很多你看的幾元股實際價格沒準幾十元了,所以說市盈率高一般意味著風險較大。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比如京東這些新經濟估值模式取決於流量而不是它的資產盈利能力,基於發展的想象,市盈率很高、還虧損,但是價格仍然上漲。

市盈率低自然是件好事,說明股票的估值較低,值得買進,但也有極個別落後行業的也很低比如高速公路和水廠之類的固定現金流收入的,即便低也不會大漲,因為沒有預期故事可講。

但對於銀行這一類週期股,低市盈率就是千載難逢的好的投資機會,因為下一階段就是經濟景氣的週期開始。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銀行股的市盈率只有6倍,就是說現在投入十萬元六年就能回本,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市盈率等於每股股價除以每股收益,銀行股目前的平均市盈率確實在6倍左右,如果僅僅按照目前的市盈率不變需要6年收回本金。但是市盈率是動態的,不會是一成不變的,未來幾年有可能業績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到底是業績變好還是變壞有許多因素,這就是投資股市最大的難點,投資股票是投資未來,可是未來又是不確定的,這就考驗著投資者的智慧。按照目前銀行股的市盈率判斷,銀行股確實是中長期有投資價值,銀行股不光市盈率低,還有許多銀行股有股價在淨資產之下50%,這都是不正常的,銀行股回到淨資產之上肯定沒問題,回到淨資產之上也需要股價漲50%,按照銀行股現在的價格翻一倍,市盈率也不過12倍,股價按照價值投資的標準仍然是非常低的。

所以,現在投資銀行股正常情況下,不用等6年,未來一年左右股價就能翻一倍。到銀行股股價翻一倍後,一定會有大量的股評說銀行股有投資價值,未來還能再漲幾倍,市盈率到幾十倍才正常。這就是股市,在股市賺大錢的人只能是少數有眼光和有膽量的人。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越是簡單的東西越不被理解,這就是股市上多少人賠錢的道理。

投資是購買可以盈利的資產,而多數人買入的是“夢”。賺大錢,發大財的夢。單從市淨率一點就可以清楚的判斷,百分之八十的股民必定賠錢。用四倍以上的價格買入一倍淨資產憑什麼賺錢?兩倍以上價格買入,何時回本?靠分紅,不足百分之五,靠資產增值,不足百分之二十。就算百分之二十,兩倍市淨率,也要十年回本。被炒作的只是少數,被拋棄的總是多數。

現在提出的針對銀行股的問題,幾乎所有人都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就是6倍市盈率六年回本。下面揭開這個幾乎是市場上“最大的謊言”。注意: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這個謎底就是市淨率低於一倍的銀行股,現在買入就已經回本了。不厭其煩的說交通銀行。不足7元的股價,買入8元以上的資產難道不夠本嗎?7元之下的人民幣,買了8元以上的銀行資產,已經賺錢了,如何認為需要6年才回本?每天大呼小叫的說炒股票賠了多少錢,回頭看一眼。6年以前買入幾乎是任何一隻銀行股,現在賣掉一半,除了回本還剩下什麼?答案非常簡單,就是一半數量的股票,市值相當於你投入的資金,只多不少。

這就意味著,六年時間,你的資產翻番。翻番和回本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令人費解的是,那麼多專家,資深人士,股評,以及股民居然能把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混淆。不得不懷疑,到底是真不明白還是故意為之?說的津津有味,理論鋪天蓋地,卻丟掉了股票的核心,讓資產不翼而飛了。

重複一個觀點,買股票買的是股權,股權就是資產。股價高於股權(資產)買入就是賠本,等於資產就是夠本,低於資產就是賺錢。拋開利潤,拋開增長,只要不是賠本的買賣,買入破淨的銀行股,就是以低於資產價值購入資產。用不了六年,不用考慮市盈率,就已經賺到了。

回本根本不是問題,問題是市盈率6倍的銀行股,6年你能賺多少錢?是一倍還是更多?也許不到?股票就是本錢,甚至高於本錢。你沒有任何損失,只有分紅,利潤,資產增值。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你以雞肉的價格買了一隻母雞,不用你喂,下的蛋歸你,母雞永遠屬於你。你需要6年才能回本嗎?

銀行股的問題我已經說了一年多了,本來不想再參與這個問題的討論了。但很無奈,對於謊言,總要有人戳穿,捨我其誰?反正至今沒有看到有人站出來說句實話。都是討論什麼股票賺大錢,什麼技術最有用,什麼行業高成長,那隻股票有潛力。

願意接受謊言的可以繼續,不信真話不勉強,賠錢賺錢自己的事,一片真心有誰知?


麻辣SC


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比如銀行股股價12元,每股收益2元,市盈率是6倍,在銀行連續分紅,且全部分紅的情況下,6年後可以獲得投資本金,那麼,無論6年後持股股價是多少,都是盈利部分。

不過,在現實情況下,銀行不可能全部分紅,分紅比例有高有低,比如20%的分紅比例,那麼,每股收益2元,實際分紅4毛錢,那麼,六年後就回不了本。2、市盈率是動態變化的,每年的每股收益有高有低,加上分紅比例不同,所以也很難實現六年回本的設想。3、小概率事件下的銀行合併,比如當年的深發展被平安銀行吞併,儘管吞併前後,股價會有異動,不過,估值重新計算,本身也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目前,影響銀行股走勢的主要還是來自監管及經營創新的壓力,一方面,在去槓桿、嚴控資金流向的背景下,銀行盈利空間有所壓縮,壞賬不斷暴露,銀行自身管理漏洞也頻頻爆出;另一方面,銀行資管業務也受到互聯網金融的衝擊,銀行歷史包袱也比較重,盈利與資產質量壓力較大。此外,銀行本身給予發展需求,需要擴大資本充足率,銀行資本金需求也較大。

對於銀行股投資來說,儘管估值處於較低的水平,但持續估值偏低也不無道理,市場一直憂慮政策收緊,以及壞賬爆發。對於銀行股來說,短期也沒有什麼故事可講,比如之前的混改、將分拆資產上市等已鮮有提及。不過,作為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作為A股市場的磐石,銀行股必定要扛起拱衛A股市場的大旗,其下跌空間有限。中長線投資者可以著重關注那些分紅比例較高的或者有改革預期的銀行股。

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已經不再追求於基本的股市盈利了,而是集結了一批炒股高手和職業操盤手,一起專心研究股票,對於選股、買賣點決策,和判斷後期的走勢,都能通過指標來判斷,準確度也極高。在近兩年的努力中已經幫助數萬股民學會了炒股盈利,最近依然受到很多朋友的感謝留言:老師,在近期直播講解的東方銀星、九鼎投資都有不小的漲幅,明天還有類似的強勢股可以關注嗎?在講今天的選股之前,我們先來看下這兩隻股票的漲幅情況:

東方銀星(600753)此股整體趨勢來看前期確實一直在底部橫盤震盪,正是長時間吸籌給了它爆發的機會,量能突破,遊資主力紛紛進場,截止今天漲停到手,恭喜及時把握到的老鐵們了。當然這僅僅只能算是個例,每次跟大家分享的都是批量的,我們再來看下面這支:

九鼎投資(600053)在週四出水芙蓉的趨勢下面選出,今天成功把握到了一波漲停,很多在13號看到本人直播的股友,輕輕鬆鬆就收穫了這三連板的利潤,這也是長期看本人直播的朋友所能把握的利潤。

沒有抓到的朋友也不要氣餒,今天晚上直播也會跟大家詳細分析到接下來的機會。可能會有很多人說認識海博很晚,錯過了這樣翻倍的股票,別急,今天海博同樣通過形態選股選出了一隻類似的股票,希望這次不要再錯過了,我們看此股的走勢圖:

該股前期一直在震盪,雖然股價沒有波動,但是其主力資金一直流入,和股價形成背離,回調情況下面出現一波小拉昇,是主升浪啟動的預示嗎?該股後期走勢,就不在這裡多點評了,會在 直播中持續跟蹤講解。

本人在定期跟蹤研究很久的幾隻類似中潛股份這種爆發牛股已經選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查看文章的最後,如手中個股被套,不會解套,買賣點位把握不好的,想學習這種高效選股法的朋友,(點開我的頭像,查看我的簡介聯繫我)。 如果覺得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想了解戰法的可以聯繫我,我看到後會第一時間回覆在學習過程中,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給海博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二零三761


銀行股市盈率PE是6倍,投入十萬6年就可以回本,這只是對市盈率表面理解而已,理論上是可以這樣認為;但你要明白一點市盈率是隨機指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市盈率會隨著股價以及業績增減變動的。


很多股民就是進入了這個誤區,光看股票市盈率PE就可以認為這票有投資價值,導致買入的時候股價是便宜,但由於公司業績大幅下滑,結果買入了半山腰,還是虧損嚴重,這就是很多股民虧損重要原因之一。

就你題主這個問題深入詳細解釋,銀行股目前市盈率6倍,投入十萬預計6萬能收回成本,而且你聲明剔除股價波動因素考慮。但你忽略你兩點股票有分紅因素和銀行股的業績因素;如果把你兩個因素考慮進去你的銀行股6倍市盈率,6年是不一定會回本的;也許六年之後你資產翻倍,也許你6年之後資產腰斬;


總之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市場的變動因素太多,沒有誰能把所有影響因素完全考慮進去;如果你投資十萬買入6倍市盈率的銀行股,股價上漲,業績上升,每年有分紅全面配合的話你也許不用3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包括你自己的本金就已經翻本收益,6年也許你可以翻翻收益;但反之如果股價下跌,業績大幅下降,每年沒有分紅,你6年以後資產縮水一半都是正常的,這就是投資風險。

我們做任何投資時候,不能單看某個指標覺得就去盲目投資,一定要綜合各方面的考慮進去,綜合考慮後做個最壞打算,如果還是覺得有投資價值的才機智投資勝算才大,盲目投資不虧你虧誰啊。


老金財經


問能否回本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沒有人投入10萬元希望一直虧損6年以後才回本吧?

提問者所提的問題是——在6倍市盈率的情況下買入銀行股,6年以後能否達到0成本,收回投入本錢。應當是這個意思!

顯然6年想收回所投入的本錢必須在銀行6年的利潤全部用來分紅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例如6元買入某銀行股,銀行股每年每股收益1元都用來分紅,那麼6年就會分得6元的收益,即分紅總和完全覆蓋了股價投入,從而實現了收回全部投資,達到0成本的目的。

當然上面這種最理想的假設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首先是沒有一家公司會把當年所有利潤都用來分紅,能分紅率達到50%左右的就已是很慷慨的公司。而且根據法規也不允許全部用來分紅,要從全部利潤中提取一部分做為盈餘公積金或未分配利潤。

我們假設上面的銀行股每年50%的利潤用來分紅,即每年分紅0.5元。那麼則需要12年才能分紅6元,即12年後投資者才能完全收回成本。

其實這已是最理想的情況了,也是最短的收回本錢時間表。因為這是在假設銀行股每年都能收益1元,並且每年都能拿出一半利潤來分紅的情況下。

但實際上6年內銀行股能否做到每年都獲得穩定的利潤還是有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為既然銀行股當時被跌到只有6倍市盈率就表明市場中有很多人不看好銀行股的未來,即他們認為銀行未來幾年的收益會大幅下降,不太可能每年收益還是1元。更有一些人認為未來銀行甚至會虧損。所以他們認為上面的銀行股由於未來業績會下降,所以市盈率很難一直保持在6倍市盈率。

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所以從本質上看沒有人能真正的排除銀行股未來的這種可能性。也因為如此銀行股才會有讓投資者6倍市盈率買到的機會。

所以買低市盈率的股票進行長期投資,實質上就是賭公司未來的業績不會大幅下降。

總之,在不考慮股票價格在二級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即便買入6倍的市盈率銀行股投入十萬元也不可能6年收回本錢,最終的答案是至少需要12年。

相當於每年的投資收益率是8%以上。這樣的投資收益率雖然不能算低下,但也絕對不是個讓人十分驚喜的業績。特別是在考慮到物價通漲的因素後,這樣的投資收益只能算尚可。


孟可的思想空間


謝邀,我是變革家白瑭

許多人不理解這個問題,銀行股的市盈率只有6倍,那麼就意味著投入十萬元就能回本嗎?這個問題看上去十分簡單,但是其中有一些不被理解的問題。投資的最基本目的是花錢去賺更多的資產,用一部分錢去獲得更大部分的錢,多數人買到手裡的都是“可以投資賺大錢,能早日發財”的夢想,單單從市場淨盈率一點就可以很明瞭的看出接近百分之八十的股民一定會賠錢,他們用原本四倍乃至以上的價格買入一倍淨資產不可能有賺錢的機會,而用兩倍的價格買入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覆原本投資的資產,依靠銀行的分紅不會達到百分之五,靠資產逐漸增長價值會不足百分之二十,就算是百分之二十,銀行股6倍的市盈率也要等到十年後才會賺到最初的資金,在這個方面大多數都是用來炒作的,能回本的只是極少數人。我們買的股票買的是股權,股權就是資產,股價在高於股權的時候買入就是虧損,等於股權就是不賺不賠,低於股權就是賺了錢,如果拋開利潤和增長速度來說,單純的考慮買入的銀行股,就是以低於資產價值買入的資產,其實不需要考慮銀行股的市盈率,也不用達到六年就可以獲得利益,所以遇到投資問題一定要換位思考自己的資金狀況還有現在的投資環境,銀行的股權結構是否適合投資,投資後會在未來的具體什麼時間得到收益,現在銀行的股市不像從前,風險指數大大提高,投資者在投資時會有一定的風險存在,這時就要根據具體資料分析股價的走向和發展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