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全面禁止數字貨幣究竟能不能實現?

這週一(4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的文章《數字貨幣的理想與現實(經濟透視)》,對整個區塊鏈行業釋放出相當積極的信號。

全面禁止數字貨幣究竟能不能實現?

《人民日報》電子版截圖

概括一下,文章有以下幾點重要信息值得我們關注:

  1. 由於國情不同,全球各國對數字貨幣的態度各不相同。數字貨幣的角色正處於探索期。

  2. 法定貨幣的地位不可動搖,但已經受到了來自數字貨幣的挑戰。

  3. 全面禁止數字貨幣難以實現。各國更多著眼於交易中的底線監管與投資者保護,如反洗錢、市場操縱等。

  4. 貨幣電子化對現有體系的衝擊最為深遠。數字貨幣自身的“貨幣屬性”並不突出,更多被作為特殊的資產或商品,因此其實質影響往往不在貨幣層面,而在金融市場與金融穩定方面。

  5. 數字貨幣在超主權貨幣探索方面具有實驗價值,但需要注意防範價格波動、投機炒作、通縮限制等風險。

《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對無疑給整個區塊鏈行業打上了一針強心劑,並且有相當的引導作用。

數字貨幣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各國都予以了高度關注。但由於涉及到政治、國際競爭、法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各國的態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說,雖然比特幣發行至今已近10年,但各國對數字貨幣都還處於探索期。這除了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之外,作為底層技術的區塊鏈仍需要進一步的技術革新。

全面禁止數字貨幣究竟能不能實現?

文章強調了法定貨幣的地位仍然不可動搖,並且重新探討了數字貨幣的屬性問題。若把數字貨幣看作一種特殊的資產或商品,那麼法幣的地位便不會受到數字貨幣的威脅。同時文章表示,從技術層面上看,全面禁止數字貨幣難以實現。從這兩點看,頗有些耐人尋味。

我們知道,去年我國關閉了所有虛擬貨幣與人民幣之間的境內交易,但監管並不是針對虛擬貨幣本身,也沒有禁止虛擬貨幣一對一的場外交易。

在這個背景下,結合這篇文章的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官方正在引導我們將目前的數字貨幣定義為一種名為“數字貨幣”的商品,而淡化甚至消除其所謂的貨幣屬性。同時也需要一種監管方式,減少數字貨幣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實現金融市場的穩定。

將來的數字貨幣,有可能作為商品屬性流通,而基於這一點,我們也不排除未來通過一定的監管方式,數字貨幣恢復在國內的交易的可能。

其實這已經不是《人民日報》第一次刊發關於區塊鏈及數字貨幣的文章了。今年的2月26日,也是個星期一,《人民日報》花了一整版刊發了三篇關於區塊鏈的長文:《三問區塊鏈》、《做數字經濟的領跑者》、《抓住區塊鏈這個機遇》,介紹了區塊鏈技術、展望區塊鏈的發展,體現了我國對於區塊鏈技術的重視。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來讀一讀。

全面禁止數字貨幣究竟能不能實現?

《人民日報》電子版截圖

對於區塊鏈技術,浙江、廣東、貴州、江蘇、福建等9個省份已經發布了指導意見,並且有多個省份甚至將區塊鏈列入了當地的“十三五”戰略發展規劃。可以說,我國對於區塊鏈技術是相當重視的。這次權威媒體《人民日報》再一次刊文,對區塊鏈技術給出了相當積極的信號,再一次表明了國家鼓勵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同時,也再一次表明了態度,法幣地位不可動搖,加強監管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數字貨幣更適合擁有商品屬性。

因此,對於我們來說,順勢而為,擁抱區塊鏈技術,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將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