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24小時待命,接400個電話,他們是為生命接力的城市“守夜人”

夜幕降臨,整個城市都漸漸安靜下來

唯有這裡,依然十分“吵鬧”

因為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一直守在電話機旁

無眠無休得接著電話

嗓子冒煙也停不下來

他們肩負使命

他們是這個城市的“守夜人”

24小時待命,接400個電話,他們是為生命接力的城市“守夜人”

這裡是蘇州市急救中心——

“你好120,事發點在哪?”

“好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病人是哪裡不舒服?”

“救護車已經給你安排過去了,請不要掛斷電話。”

這些對話,調度員一個晚上往往要重複幾十次甚至上百次。

24小時待命,接400個電話,他們是為生命接力的城市“守夜人”

如今天氣漸熱,人們戶外活動較多,發生危險的機率相應增加,急救車派車量也日漸增多。7月份以來,蘇州市急救中心平均每天派車大概360次,最高峰達到約400次。

調度組長吳亞介紹,夜間突發急救以車禍和醉酒為主,還有就是一些外傷、胸悶等,不過不少人有些小問題也會叫急救車,比如剪指甲剪出血了、流鼻血,甚至還有便秘的,她還碰到過有夫妻倆在外吵架,其中一個往地上一躺不起來了,也叫過急救車過去。

這無疑造成了急救資源的浪費,但讓調度員們無奈的事情可遠遠不止這些。

24小時待命,接400個電話,他們是為生命接力的城市“守夜人”

比如最常見的就是求救者不聽勸,不講道理,讓他不要動還是會動,讓他不要離開還是會離開,導致急救車找不到人。還有的求救者,每隔一會就會問一句,“車子來了沒?”,調度員只能不停地解釋:

“我現在詢問你的情況是不影響發車的。”

“車子已經派過去了,我現在就是了解一下你的情況。”

……

24小時待命,接400個電話,他們是為生命接力的城市“守夜人”

有時候求救者口齒不清會造成一定麻煩,調度員顧毅駿說,他就曾經碰到過一位先生一直說患者“前列泉”痛、“前列泉”痛,聽了半天,他終於想明白了,應該是“前列腺”痛……

調度組長吳亞則說她以前碰到過一個求救者報自己所在的公交站臺名,報了個“品一上海”,工作5年對蘇州各大地點了如指掌的她,突然懵了,怎麼完全沒聽過?

最後揣測了半天終於想出來,求救者可能是把公交站臺名給念反了!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24小時待命,接400個電話,他們是為生命接力的城市“守夜人”

偶爾,調度員們還會碰到情緒超級激動,完全冷靜不下來的,打來電話就是哭,或者開口就是罵人。而如果反過來調度員們態度不好,他們還會來投訴。

24小時待命,接400個電話,他們是為生命接力的城市“守夜人”

不可否認的是,調度員們偶爾是會顯得態度沒那麼好。

因為他們畢竟是人,不是機器。

其實,只要你來到急救中心待一會兒,你就能明白其中的不易了。

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電話,在電話中指導急救。晚班是從下午5點半上到第二天的8點半,整整15個小時!

24小時待命,接400個電話,他們是為生命接力的城市“守夜人”

在這15個小時中,除了調度組長主要負責派發車輛,其他三位調度員最多的時候需要接200個左右的電話。

他們面對的都是一些緊急情況,負面消息。他們的大腦需要不停地運轉,高效處理突發情況。他們面對的是救命的責任,壓力重重。

24小時待命,接400個電話,他們是為生命接力的城市“守夜人”

常常都會戴耳機戴得頭疼,說話說多了嗓子冒煙。一般直到凌晨2點以後,電話才會漸漸減少,調度員們才可以趁空趴在桌上眯一會。

但是,真的能睡得踏實麼?

24小時待命,接400個電話,他們是為生命接力的城市“守夜人”

調度組長吳亞回憶說,5年前她第一次上夜班的時候可亢奮了,真的是一個晚上一分鐘都沒合過眼,覺得15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但是上班一個月後就會開始覺得疲憊,上夜班會覺得怎麼15個小時這麼長……

由於常常日夜顛倒,調度員們或多或少身體都有些虛,內分泌失調之類的,“看我臉上的痘痘就知道啦。”吳亞笑著說道。

不過對於一個孩子剛滿1歲的90後媽媽來說,吳亞覺得還是挺知足的,“我們上一天白班一天夜班然後休息兩天,陪伴孩子的時候還算挺多的,雖然可能上完夜班,第二天白天都是睡過去的哈哈。”

能夠陪伴孩子的成長是為人父母最幸福的事情,即便工作辛苦,責任重大,日子總也有勁頭。

24小時待命,接400個電話,他們是為生命接力的城市“守夜人”

記者離開的時候,屋子裡依然充斥著調度員們此起彼伏的電話聲,他們的下班時間還遠遠看不到頭,工作仍在持續,救援仍在路上……

他們不厭其煩地接起一通又一通未知的電話,用自己所學為急救縮短時間,儘自己所能為生命燃起希望。他們默默守候,奉獻自我。無數個無助的夜晚,正是有了他們的存在,才有了生命延續的可能,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急救人員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