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歷史上,海瑞為什麼敢上疏大罵嘉靖帝?

司馬公昭


明世宗朱厚熜年號嘉靖,在位早期還算英明,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鞏固了明朝統治。後期崇信道教,因縱慾過度身體不佳,開始痴迷煉丹,說是服丹後可長生不老,就在全國各地挑選三百餘童女入宮,供他役使,宮女不堪欺凌侮辱,致使發生‘’壬寅宮變‘’。此後嘉靖便不理朝政,熱衷方士仙術,其後又醉心於瑞祥感應,晚年尤甚,督撫大員爭上符瑞,禮官動輒表賀,朝廷重臣隨聲附和不敢言半個不字,倒是小小戶部主事海瑞,自個斗膽上了一疏,給朱厚熜潑了記涼水,海瑞疏中建言:‘’陛下一意修真,竭民膏脂,濫修土木,二十餘年不視朝,法紀壞到頂點。猜疑戮辱忠臣,使得貪官汙吏橫行,百姓困苦之極,雖然陛下處置了嚴嵩等壞人,但社會政治仍不清明,老百姓說:嘉者,家也;靖者,盡也。意思是民窮財盡,陛下試思今日之天下,為何如乎‘’?海瑞上疏之後,自知觸忤了龍顏,命僕人買了棺材在家待罪,與妻兒留下遺言,並將僮僕都遣散。

嘉靖見到奏疏果然大發雷霆,他將奏疏扔在地上,環顧左右咆哮道,此人大膽妄言,立即逮捕,不準跑掉。宦官黃錦對他說,海瑞為人素有痴名,且根本不打算逃走,而是在家等候降罪,棺材都買好了。朱厚熜聽完略有所思,又取疏奏看了一遍,怒氣稍平說道,海瑞說人不能長生,也可能是正確的,也怪我平時不愛惜身體,若能出御上殿,何至被他如此毀謗呢。嘉靖也不願亂殺諫臣,宣旨將海瑞下獄,雖不治罪,也不準放出,這就是歷史上的海瑞罷官。

海瑞生性正直剛毅,為官清正廉明,敢於蔑視權貴,抑制豪強,打擊貪官。安撫窮困百姓,簡化賦稅制度,減輕百姓負擔,深得民眾愛戴。後來人們代代傳頌海瑞,百姓為他修建祠堂廟宇,把他像神一樣供奉,縷縷香火瀰漫的是人民對他的懷念和祈盼,祈盼世間多出現像海瑞一樣的清官,為天下蒼生造福謀利,為天下百姓除暴安良,主持公道正義。

相對而言,海青天罵皇帝只是罷官,而金聖嘆哭廟案卻是被斬。明清兩朝的專制統治可見一斑。“哭廟案”本是吳縣諸生為聲討吳縣縣令任維初監守自盜、強徵暴斂的貪酷而組織的一次地方性請願活動。秀才們無力造反,只能到文廟中的先聖牌位面前痛哭流涕,發洩自己的怨恨與牢騷。然而,秀才們哭廟之際正值順治帝駕崩之時,當時皇帝逝世的哀詔已然到達蘇州,秀才們的舉動被認為是觸犯了順治帝的靈位,犯下了大不敬之罪,金聖嘆與諸生因此被捕,百多人牽連被處斬。


德厚致遠


大家好我是腦洞歷史菌。

說句實在話,別人罵皇帝,那是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了。而海瑞罵皇帝,這就太正常了。

因為海瑞不怕死,準確地說,在忠諫和生命之間,他更看重忠諫。

海瑞在上奏疏之前,是買好了棺材在家裡等著的,可見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OK,下面咱們就詳細講講海瑞這位狠人以及他上奏疏罵嘉靖帝的故事。

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到海瑞這一代時,已經遷居到了海南瓊山。在海瑞四歲的時候,父親便故去了。海瑞的母親謝氏十分剛強,對海瑞也很嚴格,她從不讓海瑞像別的孩子一樣嬉戲玩耍。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催化了海瑞“一根筋”的性格。海瑞自幼立志,如果做官,就要做一個不謀私,不諂媚,剛正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號“剛峰”,是做人要剛強正直,不畏邪惡的意思。

嘉靖四十一年,海瑞被任命為浙江省淳安縣知縣。後來,浙江總督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縣,嫌棄驛站的招待太寒酸,便把驛站小吏倒掛起來打了一頓。海瑞聽說後,一拍桌子:還反了他了!於是派衙役把胡公子也吊起來打了一頓,還沒收了胡公子的數千兩金子。

下人們很惶恐,雖然早知道海縣令不要命,沒想到這麼不要命啊,浙江總督的兒子也敢打。但只見海瑞寫了一封信給胡宗憲,說:聽說大人您早年巡訪時曾規定,所路過的地方招待不要太鋪張,今天有個人冒充是您的兒子,他身上的銀兩已沒收充公,人就把他交給大人處理了。

黑!真黑啊!!

嘉靖末年呢,道士皇帝嘉靖經歷了壬寅宮變後,顯然是傷了心。他多年不處理政務,深居西苑專心修道。嘉靖四十五年,海瑞被選拔為戶部雲南司主事,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廳級幹部。這一年,海瑞在棺材鋪買好了棺材,並且將家人託付給了一個朋友。然後向嘉靖上奏了後來號稱

“天下第一罵書”的《治安疏》。在這封奏疏中,既包含了大媽罵街的氣勢,卻同時又有著有條不紊的邏輯。其中有兩句,可謂是千古絕句,所以拿出來與各位分享。

  • 嘉靖者,言家家皆淨無資財用也:嘉靖嘉靖,家家戶戶窮得一乾二淨。
  • 蓋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天底下的老百姓啊,早就不鳥你了。
狠嗎?真狠!

嘉靖在看到這封奏疏時,差點沒背過氣兒去。據說連桌子都踢翻了,連連大呼:快給我抓起來!別讓這人給跑嘍!

這時,皇帝身邊的太監黃錦對嘉靖說:聽說這人在上諫之前就買好了棺材,想必是不會跑的。

聽到這句話嘉靖一怔,於是拿起那封奏疏又看了一遍,發現在這封把他罵的屁滾尿流的奏疏中,隱藏著一種特質——忠誠。於是他把奏疏扔到一邊,說:這樣的人大概是比干吧,但我可不是紂王。


過了一陣子,嘉靖皇帝生病,又想起了海瑞的事,病中的嘉靖心情鬱悶,難免上頭。於是把海瑞抓進了詔獄,但卻並未處置。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明世宗嘉靖皇帝駕崩。獄中的獄卒聽說這個消息後,認為新皇登基肯定要大赦天下,而海瑞肯定會受到任用。於是便置辦了酒菜請海瑞吃飯,海瑞以為自己要被砍頭了,畢竟咱中國人實在嘛,死刑犯在行刑前一般都會給吃頓好的。於是海瑞便肆意吃喝,不問別的。這時獄卒悄悄對海瑞說了嘉靖帝的死訊,海瑞問:真的嗎?得到獄卒的肯定後,海瑞傷心欲絕,撕心裂肺地大哭,連吃進去的酒飯都吐出來了,隨即暈倒在地。

皇帝生前罵得最狠的是他,皇帝死後最傷心的也是他

此後海瑞被任用為應天巡撫,當地貪官汙吏無不望風而逃。

萬曆十五年十月十四日,海瑞病逝於南京。去世後,友人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喪事,看見海瑞住處用葛布製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竹器,有些是連貧寒的文人也不願使用的,禁不住為之悲泣不已。海瑞的死訊傳出後,南京的百姓因此罷市。海瑞的靈柩用船運回家鄉時,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的人站滿了兩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絕。朝廷追贈海瑞為太子太保,諡號忠介。

明代思想家李贄曾評價海瑞“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棟樑”。在明代昏暗的官場中“獨善其身”的海瑞,應當也是彷徨的吧。

但不論人們對海瑞如何評價,也只有當年的百姓們才能切身的感受到“父母官”,叫出一聲“海青天”

我是腦洞君,謝謝各位閱讀!


長安月moon


“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這句話出自1566年,海瑞上書給嘉靖帝的《治安疏》。

要想知道海瑞為什麼敢這樣罵大明嘉靖皇帝,還得先了解海瑞這個人。

時任六品戶部主事(廳局級)的海瑞

海瑞,一個富有傳奇色彩地歷史人物,對他呈上《治安疏》給嘉靖皇帝的行為引發過尖銳的爭執,有人認為他是個靠狂罵皇帝而沽名釣譽之徒,有人認為他是解天下庶民疾苦的道德模範(在當時的明朝),有人說他生性冷漠,性格扭曲才至如此狂妄......

然而在我看來,要公正的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首先應該把他放在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中去看,才會撥雲見霧,不至霧裡看花。

一、大明1566

(一)嚴閣老,嘉靖之幸,大明之殤

嚴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明朝著名的權臣

嚴嵩於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進士,先後經歷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歷任南京翰林院侍讀,國子監祭酒,南京禮部尚書,南京吏部尚書;任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北京),以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入閣,後先攀附夏言,又轉而害之;至此出任內閣首輔,從此擅專朝政二十年。

為固寵,嚴嵩想盡一切辦法獻媚於嘉靖帝,一方面他作為首輔全力支持嘉靖帝崇道齋醮追求長生的行為,不惜耗費浩大的國家人力、財力、物力,拼命揮霍財政資金,甚至巧立名目向百姓加稅得為嘉靖帝營造齋宮秘殿。另一方面他善寫青辭,更善於揣摩領會皇帝意圖,嘉靖帝常要齋醮禱祀,嚴嵩便得以常侍帝右。

嘉靖帝朱厚熜

二十年的陪伴,讓嘉靖帝離不開嚴嵩,甚至在心裡將其視為知己,嘉靖帝好空名,往往有不好辦的或是要背罵名的事便通過青辭等方式暗示嚴嵩去做,嚴嵩也每每能夠體察上意,恰到好處的按照嘉靖帝的意思辦理。

可以說,有嚴嵩這麼一個有眼色、會辦事的首輔,對嘉靖帝來說是一大幸事。

而在嚴嵩看來,嘉靖是皇帝,皇帝可以為所欲為,不應受任何制約;臣下對皇帝只能順水推舟,唯命是從,討得皇帝的恩寵。這樣就可以有權有勢,人們都要仰其鼻息行事。至於國家百姓如何,似乎都可以不問不聞。正因為如此,所以凡是嘉靖帝喜歡聽的,即使是很不該說他也說;凡是嘉靖帝想要做的,即使是荒唐可笑,他也毫不猶豫地去做,決不敢有可否,面對日漸惡化的政局,他不僅沒有向嘉靖帝提出任何規諫和改革方案,而且推波助瀾,使局勢向更亂更糟的方向發展。

可以說,對大明朝和黎明百姓來說,有嚴嵩這麼一個毫無道德、尸位素餐的首輔是巨大的悲哀!

(二)嚴閣老倒臺,大明的新生乎?

嚴嵩把持朝政期間,拼命的排除異己,打壓忠良,將朝堂的政治生態弄得烏煙瘴氣。嚴嵩當首輔,讓自己的兒子嚴世藩當工部侍郎,專門負責為嘉靖帝建宮殿。而嚴世藩為首的嚴黨等人,貪慾橫流,狂妄無比,官員們正常辦事都要給他們送錢,升官主要靠行賄,甚至每次選任官員,嚴世藩等從不看德行文章,工作實績,只管按照官職高低大小,一律明碼標價出售。嚴世蕃狂妄至極,曾在家中寶庫內大笑說“朝廷無我富!”。當時的大明朝北有韃靼,南有倭寇,官員貪腐,內憂外患,民不聊生,造成以上種種的使嚴家父子遭天下人怨恨。

1562年,歷任首輔幾乎快有20年的大學士嚴嵩嚴閣老終於失寵,被嘉靖皇帝被沒收家產,削官還鄉,其子嚴世藩被判斬首。

然而,到了1566年,距嚴嵩倒臺已有4年了,首輔換成了精明持重,素有賢名的徐階,然而大明朝堂的政治生態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觀。御宇40年的嘉靖帝任然對祈仙煉丹和尋求道家的秘方孜孜以求,以期長生不死。他一如既往的不肯上朝,一如既往的通過首輔或次輔對國家大事乾綱獨斷,一如既往的被自己的臣子們所矇騙。只是為嘉靖帝寫青辭的首輔換成了徐階徐閣老,為嘉靖帝蓋宮宇樓堂的工部侍郎換成了徐階的兒子徐璠,僅此而已。

國家內憂外患的困局仍未擺脫,朝臣們依然像以前那樣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和官職,因為政見不同或利益之爭在朝堂上互相攻殲。那些希望之前被奸臣懵逼的嘉靖帝能夠睜開雙眼,重振朝綱的正人君子仍遭排斥和打壓,黎民百姓的生活依然窮困潦倒。

似乎,大明朝並沒有因為嚴嵩這個奸臣的倒臺而獲得新生,那麼這一切發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海瑞陷入了沉思。

二、海瑞的野望

(一)大明文官中的另類——“海筆架”

海瑞是明朝是一代清官。,他以舉人出身而入仕,仕途的第一站是福建延平府南平縣儒學教諭,就在這裡,他得到了“海筆架”這個後來名震天下的綽號。

儒學教諭相當於官辦學校的校長,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芝麻官了。但是,海瑞不在乎官職大小,只看能否一展抱負,到任後就滿懷激情地幹了起來。他看到學校教學狀況很不理想,就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尤其是制定了嚴苛的制度。當然,海瑞本人是第一個帶頭遵守的。一來二去,南平縣的教育質量有了明顯改觀。延平府知府聽說後,便帶了一班人下來視察。按照古代官場的規矩,知府大人來了,作為下級是要行跪拜之禮的。所以,當知府等人出現在縣學裡時,所有人都呼拉拉的跪下了,只有海瑞直挺挺地站著,只是作了個揖便沒下文了。

陪同知府的南平府同知,陰陽怪氣地來了一句:“哪來這麼一個山筆架站在那裡啊?”此言一出,全場人頓時鬨笑一片。山筆架是寫字是用來擱毛筆的,現狀類似“山”字。而當時,海瑞身邊的兩個副校長都跪著,只有海瑞站著,看上去活像一個筆架,加上海瑞的“瑞”字中恰好也有一個“山”字,兩相聯繫,更為形象。

海瑞不跪,是有他的理由的。因為明朝規定,官辦教學場所,孔子最大,老師無論見了多大的官,都可以不跪。其他人不是不知道這個規定,而是久在官場,不知不覺骨頭早已軟了而已。

沒過多久,朝廷巡按御史以欽差大人的名義下來檢查工作,而且又到了南平縣學。和上次的情形一樣,在場的人紛紛下跪,只有海瑞像筆架一樣矗立著。欽差大人沒了面子,十分惱火,當場喝問海瑞為何不跪。海瑞等著就欽差大人的這一問,當下就義正辭嚴地回答了他。欽差大人沒辦法,人家確實有理由不跪,但心裡又氣不過,當下就袖子一揮,工作也不檢查,走了。這一下,海瑞可闖了禍,引起同僚紛紛埋怨。海瑞卻悠然自得,我就是海筆架啊,筆架就是這個樣子的啊。這事被福建提學副使朱衡聽說後,卻對海瑞十分欣賞,想方設法把他保了下來,這才有了他四年後升遷為浙江淳安縣知縣的官場際遇。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

(二)知縣中的戰鬥機——死懟權貴

當海瑞升任淳安知縣,正式成為大明官僚體系中一員的時候已經45歲了。而七品芝麻官海瑞的名聲鵲起也是因為他不懼權貴,嚴厲巧妙的拒絕接待官員而增加地方百姓的負擔。

時任閩浙總督的胡宗憲,居官雷厲風行,境內官民無不凜然畏懼。一次,他的兒子途經淳安,隨帶大批人員和行李,作威作福,對驛站的招待百般挑剔,並且凌辱驛丞。海瑞立即命令衙役拒捕胡公子押解至總督府衙門,並且沒收了他攜帶的大量現銀。同時在給胡宗憲的呈文中聲稱,這個胡公子是個西貝貨,因為胡總督大人節望清高,不可能養育出這樣的不肖之子,也不可能擁有這麼多的金銀財物。

不懼權貴,不慮仕途,敢以七品官身對抗地方實權督臣者,唯海瑞耳!

嚴黨骨幹,左都御史鄢懋卿受命清理鹽法,南北各省鹽政均歸其節制,對於這位嚴世藩的紅人,權傾數省的欽差大臣,其他地方官員無不畢恭畢敬,不敢有絲毫怠慢。而鄢懋卿也是個沽名釣譽之徒,未到一地前,先期發出公文,聲稱自己素性簡樸,不喜承應,凡飲食供帳均宜簡樸為上,不得靡費裡甲。這樣的官樣文章在當時的大明早已司空見慣,地方官員受此公文後反而無不挖空心思以期能夠巴結逢迎上差,即使欽差大人鄢懋卿本人也從未想到有人會認真對待。然淳安知縣海瑞對著一通令毫不含糊,當鄢懋卿的欽差節使還未到達淳安,他就已經收到了海瑞的稟帖,上書“嚴州府淳安縣知縣海謹稟”,緊接著就把通令的原文節錄於後,再接著就說臺下奉命南下,浙之前路探聽者皆曰,各處皆有酒席,每席費銀三四百兩,並有金花金緞在席間連續奉獻,其他供帳也極為華麗,雖溺器亦以銀為之云云。最後要求欽差大人摒棄奢華的排場和搜刮,並且說,如果不能拒絕地方官這樣的阿諛恭維,將來勢必無法做到公事公辦,完成皇上委託的任務。據說,鄢懋卿接到稟帖以後,就沒有敢進入淳安,而是繞道他去。

從這兩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海瑞的性格剛強,敢於堅持原則,對於鬥爭有自己的一套,並不是和權貴的權勢死板硬碰。成就他不敗美名的不僅是他站在正確的道德制高點上,堅持的是正確的原則,還在於他自身對這些道德規範的始終堅守和處世原則的率先垂範。對於海瑞的清正廉潔、潔身自好、愛民如子等品質行為,不管是敬仰他的人,還是唾罵他的人都自詡無法做到。因為在當時的大明朝,官員們醉心的是和光同塵狗尾續貂,而不是眾人獨醉我獨醒的清明。

(三)以死守道

1566年,陽曆十一月,經過反覆思量和慎重考慮,海瑞向嘉靖帝呈上了著名的奏疏《治安疏》。奏疏中指出,嘉靖帝是一個虛榮、殘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全國上下但凡有官吏貪汙、役重稅多、宮廷浪費和匪盜滋熾,皇帝本人都應該直接負責。皇帝陛下天天和方士混在一起,專心於長生不死的迷信活動,是不可取的,然而只要皇帝肯重新振作起來,採取他海瑞奏疏中的幾點建議,相信以皇帝的聰明睿智和雄才大略是一定能夠重鎮大明,造福百姓的。

《治安疏》的措辭雖然極端尖辣,但又謹守著人臣的本分。海瑞只想在嚴嵩這個權奸倒臺後,皇帝能夠翻然悔悟,重新振作起來,至少這樣大明朝還是大有希望的。海瑞知道,他的《治安疏》這樣毫不留情的指責皇帝的性格和否定他所做的一切,就等於是在說他嘉靖帝當了幾十年的天子沒幹什麼正事,完全是尸位素餐!海瑞也能完全預見,自己這個當臣子的如此極端的指責當朝皇帝,以嘉靖帝剛愎自用的性格絕對不會輕易的放過他。他認為自己必死無疑,但是死得其所。所以在遞上《治安疏》之前海瑞就與家人訣別,遣散了僕人;他提前買好了棺材,上書後不逃不躲就在家裡等死。

可想而知,嘉靖帝看後氣的是暴跳如雷,恨不能把海瑞千刀萬剮、碎屍萬段。但從皇帝的名聲來看,因為一個素有賢名的臣子上書請求皇帝革新圖強就殺之,難免會給自己留下昏聵殘暴的罵名。所以嘉靖雖把海瑞關進了詔獄,但也一直沒有在刑部以海瑞按照兒子詛咒父親的罪名處以絞刑的決議上批覆,就這麼關著,一直沒有加害於他。

海瑞,一個極端廉潔,極端誠實,又有些極端的喜歡吹毛求疵,對道德操守有著潔癖一樣嚴格自律的人,一個敢於不畏權貴,心繫黎明百姓,天下蒼生的官員,他不怕死,怕的是自己內心堅持和重視的倫理道德體系在皇帝日復一日的求經為道中緩慢崩塌。

因此,海瑞才敢為天下之大不韙,希望在君君臣臣的倫理道德中堅持履行自己臣子的職責上書嘉靖帝。他以盼《治安疏》能夠將昏聵中的皇帝罵醒,從而發憤圖強,他期盼以自己的死,能夠使天下士林重新振奮精神,僅此而已。


陳約翰2018


如果罵人能天下知名,近代我們的魯訊先生;明代就是這海大人了!在封建專制的家天下,敢罵嘉靖這記仇之人,當得是剛正而鐵膽!這就是海瑞的天下第一罵,大致內容幾個方面:

一你小子成天在宮裡煉丹,不就是想長生不老嗎?你見過歷代聖人有幾個不死的?那些神人道士騙你錢財,他們不死嗎?二相信道士的話,兩龍不相見,夫妻不同床,你還有人性嗎?三窮極思欲,不理朝政,人民生活,一塌糊塗,嘉靖,嘉靖,家家淨也!老百姓都倒揹著手尿尿,不擺你了!

——這上疏罵得有理有力,從生活到工作業餘愛好,把嘉靖小子罵慘了,罵透了!據後人考證,那青花次瓶嘉靖一氣摔了五十多個,現在估價五十多個億,痛惜哉!

海大人從小就不是調皮的孩子,父親早亡,叔叔大爺又不大管,母親吃苦受ꪦ罪,讓海瑞讀書!母親管得嚴,在學習方面海瑞是個用功死讀書的人,小時候便養成了剛正的性格。三十多終於考上了舉人,這進士實在考不上了,便幹了教育局長!在縣裡管幾個復讀的孩子,不收禮,但不能遲到早退,自己坐班,確是個對自己嚴,對別人嚴的人!當縣令給母親過生曰割了兩斤肉,一時天下皆知,可見其清苦!

他的忠君思想,其實自小形成!在家裡母親的話是聖旨,在朝廷忠君深抱為臣之道!忠言逆耳,罵皇上,更是他忠君的具體形式!為朝廷,為大明,死則死耳!

——他是清官,也是忠臣,但不是張居正,能解決社會問題的人!在腦中形成的許多觀念固化,富人都不是好東西!終生是他無法改變社會,社會也改變不了他!

——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信仰的人,一個必須尊重的人!


果凍布丁踏終南


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於京師豹房,生性風流且閱女無數的朱厚照死後沒有子嗣,按照“兄終弟及”原則,他的堂弟朱厚熜繼任帝位,後世稱嘉靖帝。

嘉靖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為"隆慶新政"與張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礎。

權臣嚴嵩,1544年出任內閣首輔,從此擅專朝政二十年,嚴嵩竭其所能,盡其所力獻媚嘉靖,嘉靖崇道想長生,他就營造齋宮秘殿,嘉靖要齋醮禱祀,嚴嵩便常侍帝右,一句話嘉靖要太陽,他也去摘,至於國家存亡,百姓生死,與他這個首輔無關! 最終發生了“壬寅宮變”。

嚴嵩把持朝政期間,勾結錦衣衛,控制東西廠(錦衣衛、東西廠有斬殺官員的權力),肆無忌憚針對忠臣,拼命的排除異己。嚴家父子貪慾橫流,狂妄無比,凡事必須金錢開路,官員職位一律明碼標價,其子曾在家中寶庫內大笑說“朝廷無我富!”

1566年,嚴嵩倒臺已4年之久,然而大明王朝一切如故,嘉靖痴迷長生不老,首輔對國家大事乾綱獨斷,大臣們為利益之爭在朝堂上互相攻訐,憂國憂民,盼重振朝綱的大臣依舊遭排斥,黎民百姓的依然食不果腹、背井離鄉。北方韃靼、南方倭寇騷騷擾不斷,國家內憂外患形勢加劇。

唯一變化的是為嘉靖帝寫青辭的首輔換成了徐階徐閣老,為嘉靖帝蓋宮宇樓堂的工部侍郎由嚴嵩的兒子換成了徐階的兒子徐璠,僅此而已。

大明朝今天的為什麼如此不堪?海瑞陷入了沉思。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

海瑞4歲時父親病逝,與母親相依為命,由舉入仕成為福建延平府南平縣儒學教諭(官辦學校的校長),這是這麼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芝麻官,海瑞幹得風聲水起,南平教育質量明顯提升,不久延平府知府帶人下來視察,按照官場規矩,上級見到上級要行跪拜之禮,但知府來此之後,其他人跪倒一片,唯獨海瑞只是作了個揖便無下文。

南平府同知陰陽怪氣說道:“怎麼有個山筆架站在那裡呀?”此言一出,全場鬨堂大笑,山筆架是寫字是用來擱毛筆的,外形類似“山”字。當時,海瑞身邊的兩個副校長都跪著,只有海瑞站著,看上去活像一個筆架。

沒過多久,朝廷欽差大人到南平縣學檢查工作,上次事件全景再現。欽差惱羞成怒,當場喝問海瑞為何不跪,海瑞回稟:“我大明王朝規定,教學場所,孔子最大,老師無論見了多大的官,都可以不跪”。欽差大人一言不發,當即拂袖而去。

自此“海筆架”這個綽號,名揚天下,也此得到福建提學副使朱衡的垂青,這才有了他四年後升遷為浙江淳安縣知縣的官場際遇。

1558年,江浙地區出現了大洪災,海瑞意外升任浙江淳安知縣,此時他已經45歲。七品芝麻官海瑞的名聲鵲起也是因為他不懼權貴。

時任閩浙總督的胡宗憲的兒子途經淳安,作威作福,對驛站的招待百般挑剔,還把驛站小吏倒掛起來打了一頓,海瑞立即命令拘捕胡公子,沒收了他攜帶的的數千兩金子。同時在給胡宗憲的呈文中聲稱,這個胡公子是個假冒貨,因為胡總督大人節望清高,不可能養育出這樣的不肖之子,也不可能擁有這麼多的金銀財。

嚴黨骨幹,左都御史鄢懋卿被任命欽為差大臣清理鹽法,視察江浙各縣。為了沽名釣譽,鄢懋卿先期發出通令,內稱本院“素性簡樸,不喜恭迎,凡飲食供帳均宜簡樸為上,不得靡費裡甲素性簡樸”,但是各縣地方官送的銀子,照收不誤。海瑞拒絕阿諛奉承,寫封公文告訴欽差大人粗茶淡飯已經準備好,並且把鄢懋卿的通令原文節錄於後,並指出在前面各地各處皆有酒席,每席費銀三四百兩……鄢懋卿接到稟帖以後,就沒敢進入淳安,而是繞道他去。

海瑞一生為民,平賦稅,平冤假錯案,平貪官汙吏,打擊地主豪紳,丈量土地,疏浚河道,修繕工程,當數“明朝為民第一人”,面對國家內憂外患,海瑞心急如焚。

1566年2月,經過反覆思量和慎重考慮,給嘉靖皇帝朱厚熜上奏著名的《治安疏》,今天我們再重讀這篇文章,仍然拍案叫絕。

直接上書稱:“靖者,言家家皆淨無資財用也”(嘉靖嘉靖,家家戶戶窮得一乾二淨), “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皇帝你天天打坐煉丹,任由臣下胡作非為,天下的老百姓早就不鳥你啦)……

海瑞無情否定了嘉靖所做的一切。等於說他這幾十年的天子生涯完全是尸位素餐,不學無術,妄想長生,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民間生靈塗炭。嘉靖皇帝看罷奏疏,龍顏大怒,連連大呼:快給我抓起來!別讓這人給跑嘍!

這時,太監黃錦說:“聽說這人在上諫之前就買好了棺材,想必是不會跑的”。

海瑞確實早已備好一口剝皮棺材,因為太窮,他買不起一口好的棺材。他明白如此極端的指責當朝皇帝,以嘉靖帝剛愎自用的性格,自己必死無疑,所以在遞上《治安疏》之前海瑞就與家人訣別,遣散家中僕人,只等一死。

聽到黃錦這句話嘉靖一怔,於是拿起那封奏疏又看了一遍,發現疏中雖尖酸刻薄,但用心良苦,確是忠心為國,於是把海瑞抓進了詔獄,但卻並未處置,直至隆慶皇帝繼承大統,海瑞才被放出來。

因為無私,所以無畏,因為無黨,所以無畏,因為犧牲,所以無畏。嘉靖為何不殺海瑞,與其說他不敢做,不如說他怕海瑞,怕殺了海瑞失去民心。這才是嘉靖為何不殺海瑞的真相。

獄中的海瑞得知嘉靖皇帝駕崩後,傷心欲絕,暈倒在地,皇帝生前罵得最狠的是他,皇帝死後最傷心的也是他。

1587年10月14日,海瑞病逝於南京,南京的百姓因此罷市。海瑞的靈柩用船運回家鄉時,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的人站滿了兩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絕。


美麗青春您真痘


歷史是由勝利者編撰的。《明史》也不例外,九十年漫長的編修之路,其間變數不乏躍然紙上。雖然是滿清欽命重臣張廷玉的終審定稿,但藍本均出自布衣學者萬斯同之手。試問,無論官修還是民修,受歷史環境侷限,可信度能有幾何?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剛正不阿的海剛峰---一個小小的戶部主事,當真有廟堂罵嘉靖的底氣?我國著名的明史專家吳晗先生信了,並撰寫了著名的《海瑞罵皇帝》一文發表。其後的結局是什麼?想必大家都清楚。所以,針對政治敏感性較強的話題,我們少議為好。但有一點可以確信,海瑞不可能罵皇帝。


柏國漁溪


古往今來,當面罵皇帝的,真正能稱得上罵皇帝的,史書上記載著兩個人,首屈一指的就是海瑞。

那麼,海瑞為什麼敢罵皇帝呢?

我們看事情不要看表面,要看事情背後的道理所在。海瑞罵皇帝其實體現了一種現象。他罵皇帝在明代事非常普遍,明代罵皇帝的事兒非常多,往前不明顯,從隆慶朝開始,嘉靖朝往後,罵皇帝的事非常普遍。

萬曆皇帝年間,大臣們以罵萬曆皇帝為榮,而且都是罵,不是隨便說說的,比如雒於仁就曾罵萬曆酒色財氣,表面上是關心身體不好的大胖子萬曆皇帝,實際上是指責他被“酒色財氣”掏空了身子,這麼牛逼的員工,放在今天除非是不想幹了的,還沒有誰敢這樣以公文的形式罵老闆的呢。

之所以出現在這種情況,其實得益於明代的政治體制,而要追溯明代體制,就不得不提朱元璋。當然,沒人敢罵朱元璋,他的業餘愛好是殺人,他只要覺得人有似乎好像要罵他,他就想要滅人家九族了。

蘇州有個文人寫了篇文章稱讚他,說他作為天下明祖,以身作則,用蘇州話讀起來像“以身作賊”,朱元璋一看,敢嘲笑我當年做過賊?好小子,滅九族。

你看,洪武朝是沒有人敢罵老朱同志的。

老朱之所以殺人上癮,主要還在於他疑心病太重了,而因為這個病比較重,所以他在前代監察制度的基礎上,給言官體系賦予了極大的特權,第一是可以越級、直接對皇帝負責,言官哪怕七品,也可以直接彈劾朝廷重臣;第二,可以風問言事,如果沒有這事兒就算了,第三,言官不殺,這裡的不殺,指的是不因為噴人被殺,倘若在其他方面出了問題,照樣也要被殺掉。

言官制度在明代,是從吏部完全分離出來的,監察御史獨立成為督察院,與六部平起平坐,而六部還有坐班監察的給事中,品秩不高,卻可以對各衙門各種事情都能打報告。

這種比較開放的監察體系,隨著明代獨特的內閣制度形成,逐漸地形成了極其有特點的文官制度。

內閣制度是明代另一大特色制度,源自朱元璋的權力慾望,想要把存在千年的丞相制度廢掉,然後事實證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漆合理性,沒了丞相,皇帝幹不完那麼多活,自然也就有了內閣,有了首輔。而內閣就成為了文官們政治決鬥的重要戰場。

文官分派系鬥,然後也高舉儒家文化傳統一步一步逼著皇帝放權,而在文官與皇帝鬥,與自己斗的過程中,言官就成為了主要火力,之所以選擇言官,是因為言官作為馬前卒前鋒,戰鬥力強不說,而且還有免罪符,動不動就可以抬出憲法性質的祖制來堵住皇帝和大臣們的嘴,以至於明代言官噴子們戰鬥力十足。

皇帝即便再氣,哪怕肺都氣炸了,也不可能把這些言官直接幹掉,最多隻能丟到詔獄中等死,當然一個言官下了詔獄,不僅政治生命可能結束,生命也可能隨風逝去。

但這不要緊,對於文官而言,他們不具體負責什麼事情,噴人就是他們的職業,而且噴人噴得好,跟他們的職業前途也很有關係,可以說是名利雙收。

不得不說,明代雖然是個專制王朝,但是罵皇帝罵首輔這種事情,在中國歷史上樹立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但也因為這種獨特的政治鬥爭方式,使得明朝的言論極其不負責任,導致了明末很有有能力做事的人,被肆意攻訐而被罷免,乃至身死。

海瑞罵皇帝,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政治背景,才會出現了,換成清朝,誰敢罵皇帝?


江畔初見月


說起海瑞,最著名的有兩個,一個是海瑞罷官,一個是海瑞罵嘉靖,都體現了海瑞剛正不阿,直言敢諫的精神,但說句實在話,海瑞,他真的是個好人,大家熟悉他的事蹟,都能堪稱古代道德的楷模,聖賢的楷模,但是他不是個好官,最起碼在當時的社會,他有嚴格的性格缺陷,很偏執,能偏執到不分對錯的地步。

圖為海瑞畫像。

當時的南直隸是全國最富有的地方,太祖的龍興之地,他在巡撫南直隸時,寧冤屈富民,不冤屈貧民,只要是窮人告富人,一定是窮人贏,甚至不依事實講道理,以至於滿大街都是碰瓷的,如果窮人向富人借貸,不還拉倒,富人去官府告,窮人贏。海瑞在這裡做官,富人都跑完了,富人跑了,窮人也跟著跑,因為沒有富人借貸,窮人根本活不下去。

圖為《奉別帖》,海瑞唯一存世真跡,藏於山東文物總店。

而海瑞做的最光輝的一件事,就是罵嘉靖皇帝,海瑞是快50歲了才入仕的,因為太嚴峻剛直了,官場人都不喜歡他,海瑞自然也不受重視。海瑞罵嘉靖皇帝是發生在1566年,當時嚴嵩雖然剷除了,嘉靖依然不顧朝事,整天煉丹修仙,於是海瑞上書,直言,嘉靖嘉靖,家家皆淨,嘉靖皇帝可是個狠角兒,誰敢造次剁了誰,馬上要殺海瑞,當時官員說,海瑞上了本奏就備好了棺材在家裡等著了。

圖為海瑞墓,現已擴展為海瑞公園。

在官場上海瑞就是個異類,都不跟他來往,因為他專為窮人作主,所以在民間呼聲很高,海瑞已做好了成仁的準備了,嘉靖如果真殺了他,反倒成就了海瑞一世英名,哪能那麼容易,於是不殺,改為下大獄折磨,也算海瑞命好,沒多久嘉靖就得道成仙,死了,隆慶帝,在明朝不算太差的皇帝,上來就給海瑞平反了,再一問當年哪些跟嚴嵩對著幹的,下面人說,有個海瑞,但他是個刺頭,於是再把海瑞提起來用,但不重用,所以海瑞罵嘉靖是命好,如果嘉靖還活著,海瑞肯定是刀下鬼,那就沒有海瑞後面的吆五喝六了。


圖文繪歷史


題目當中說的海瑞大罵嘉靖皇帝的文章名字叫做《治安疏》,這準確來講屬於一封奏摺。這封奏摺裡面的內容比較簡單,幾乎全篇圍繞著皇帝,也就是嘉靖,展開瘋狂的辱罵和批判,就好像嘉靖皇帝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惡,只要消滅了嘉靖皇帝身上的那些惡,大明朝的海內天下就都如同堯舜時代一樣歌舞昇平了。

這封奏摺肆無忌憚的表達對當朝皇帝嘉靖的指責,並且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封奏摺,一封註定要寫給皇帝嘉靖看的奏摺。這也就意味著海瑞相當於直接指著嘉靖皇帝的鼻子大罵嘉靖皇帝。

在我們今天好多人眼裡這種行為是非常怪異的,都會想,這不是在給自己找不痛快嗎?堂堂的當朝天子,你居然敢指著鼻子罵,這種行為難道就不怕遭到什麼報復,又或者是他在辱罵皇帝之前已經有所倚仗,否則他到底是吃了什麼熊心豹子膽才敢這樣的攻擊當朝皇帝啊。

但是,海瑞這個人,確實是沒有任何背景和倚仗,在嘉靖皇帝看到奏章之後理所應當的爆發怒氣的時候,旁邊馬上有人提醒皇帝他,這個海瑞早就料到皇帝會發飆,已經在家裡備好了棺材了。說實話,這種操作在現代社會的很多人無法理解,而當時的皇帝嘉靖皇帝也無法理解,思來想去只能是認為這個海瑞委實是為了求名。

海瑞所處的時代是大明朝的嘉靖年間,當時的一個比較常見的社會風氣就是“罵皇帝”。當然了,這種社會風氣只是流行於某一些特定的集體之間——言官。

可問題是,海瑞這個人在當時,真的還需要求名嗎?他的名聲早就在明帝國傳遍了每一個角落裡了——他是海青天啊!在當時的明帝國,對於海瑞這個人,幾乎家喻戶曉,因為他實在是官場上的一大另類,這個人實在是太清廉了。所任之處,該處必然吏治腐敗的趨勢發生好轉,他作為主官身體力行不受賄絡不結交權貴,有的時候還會為了國家利益狠狠地得罪一下權貴。

當時坐鎮東南的胡宗憲的兒子途經海瑞為官的區域,結果因為富家子弟身懷千金且囂張跋扈,嫌棄驛館伙食差,居然將驛館諸多驛卒吊起來打,海瑞聽說後,第一反應就是把這麼一個別人巴結都來不及的權貴公子吊起來打了一頓,還沒收了這個公子隨身攜帶的大量資金,理由是——居然會這麼有錢,以及居然會這麼沒家教,一定不是權貴胡宗憲的兒子。此舉讓本來一肚子火的權貴胡宗憲也就消了大部分的火氣。

海瑞就是這麼一種名聲極大的,視國家利益為自己生命的一個著名人物。海青天在文章中直接說陛下之誤多矣,大端在修醮。賦役增常,萬方則效。陛下破產禮佛日甚,室如縣罄,十餘年來極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這確實是罵嘉靖皇帝,但是實際上罵得很有道理。

皇帝不以身作則善待百姓,而是燒香拜佛尋求長生不老,使得老百姓家家戶戶都窮的叮噹響,這讓一向以家國情懷為己任的海瑞怎麼能容忍得下去?就算是死(備好了棺材),也要用自己的生命警醒嘉靖皇帝!

海瑞在自己這篇《治安疏》表達得非常清楚,他不是言官那些傢伙只為沽名釣譽,他是真心想要這個國家好起來,他希望嘉靖能夠“幡然悟悔,日視正朝,與宰輔、九卿、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利害,洗數十年君道之誤!”

海瑞認為只有皇帝以身作則,這天下才有得救。所以這封奏疏表面上看似乎確實是在辱罵當朝皇帝,囂張至極,實際上,此疏雖尖酸刻薄,但用心非常良苦,海瑞不計代價的目的和底牌膽量就是忠心為國的拳拳愛國之心。


無筆


海瑞沒有罵過皇帝,也不敢罵皇帝。說海瑞罵皇帝是誤導,是因為海瑞的一篇奏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十月,海瑞向嘉靖皇帝進諫,語氣對皇帝有訓斥的意味,歷史上稱為海瑞罵皇帝。意思是海瑞進諫,不顧個人安危,不怕一死,說海瑞罵皇帝是表表述海瑞剛直不阿的個性,對他的讚美。

海瑞深受傳統文化薰陶,對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綱常自然牢記在心,他豈能逾越綱常倫理,罵皇帝?

海瑞舉人出身,做過縣裡的教諭、知縣,其性格剛直不阿,不畏強權,得罪了不少權貴,官階一直很低。嘉靖四十四年(1565),吏部尚書陸光祖主張文官選舉,海瑞被選拔為戶部雲南司主事,正六品。

嘉靖皇帝晚年沉浸於道教,荒廢朝政,在內宮設壇祈福。自比堯舜,卻又寵信佞臣。沒人大臣敢向嘉靖皇帝進諫。剛直的海瑞準備冒死上疏,他備好了棺材,停放在家中,做好觸犯龍顏以死進諫的決心。

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一日,海瑞向嘉靖皇帝上《治安疏》,批評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說皇帝天天與方士在一起,不理朝政,導致全國各地匪患滋生,官吏貪汙,賦重稅多。“蓋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平時耳朵裡聽到的都是阿諛奉承的話,此時聽到的卻是臣子對他的批評。

嘉靖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皇帝,那個臣子敢批評他?嘉靖沒想到一個正六品的中低級官員,敢用這種口吻與皇帝說話,不要命啦?聽慣了讒言,一下子看到臣子批評自己的報告,嘉靖皇帝惱羞成怒,當時就發話,“快把他逮起來,不要讓他跑掉。”身邊的太監告訴嘉靖皇帝,“海瑞有愚名,說話做事不知道轉彎,他為了進諫,棺材都買好了,此人不會跑。”

嘉靖帝本來想殺了海瑞,但是瞭解到海瑞為官口碑極佳,百姓中有“海青天”讚譽,就說不殺他了,免得給他留下好名聲,自己落個昏君之名。大學士徐階也從中斡旋,因此嘉靖皇帝在位時,最終沒殺海瑞。

海瑞上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非一時衝動,他盡忠愛國,他嫉惡如仇。為國不考慮個人得失,不懼怕生死,他才有膽識上疏;對於上疏的後果,海瑞也做好了安排,遣散奴僕,自備棺材,交代後事。海瑞上疏本是正常程序,並無不妥。不過由於上疏措辭嚴厲,評論皇帝行為得失,批評嘉靖皇帝虛榮、殘忍、自私、多疑和愚笨,則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海瑞上疏在當時轟動一時,全國都傳聞,一個六品戶部主事竟然敢於在朝堂上批評皇帝,社會稱之為海瑞罵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